想當然爾,大家都希望萬事具備再進行設計,但事實是很殘酷的。
近七年來,跑了大陸許多自然博物館,也參與過規劃顧問,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展館建築要設計了,展陳大綱和展品清單卻還沒確定;或是展廳深化開始做了,才發現許多建築空間根本不適用。因為前後期規劃無法同步,也導致許多問題產生。以下彙整觀點分享:
概念設計V.S落地設計
近年的中國可說是國際建築師大展身手的好地方,博物館更是其中要角。但充滿理想又超狂酷炫的得標設計,到了真正要落地時,還是得經過建築工程團隊的轉化:但通常有些慘不忍睹。
這並不是指責接手的人員能力不好,而是”概念設計”通常太過天馬行空,空間示意也都P圖得很誇張,加上沒有真正瞭解展陳內容,也不太在意後續建設與維護費用;造成實際進行建築結構製圖之後,一眼就能看出只是金絮其外的美麗空殼。
建築設計V.S博物館營運
當然我們並非強求每位建築師都必須很懂博物館。但就像一般建築設計也是術業有專攻:做住宅的不一定會做商空,做百貨的不一定會做學校,懂廠房的不一定會蓋醫院;前期規劃的研究功課,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更何況博物館有著非常多的後續營運細節,比如:行政辦公與遊客分區分流、展品進場動線與大型貨梯、防潮管控的私密館藏空間、機空消與展場設備維護、餐飲後場的排油排煙、廁所與逃生梯設置、公共防災監控機制…等;若在建築設計階段沒有先跟專業團隊討論過,之後蓋出來的空間反而容易造成館方困擾。
展示手法V.S展陳內容
然而,就算撇開建築空間的影響,在進行到展廳深化設計之際,常遇到的問題還有:展陳內容和展品清單未定。這就像是,大廚已經開始研擬菜單、採購香料與搭配餐具,但主要食材卻還沒敲定一樣。
所以設計團隊也只能依目前既有進度,模擬或猜測單元特色與展品尺寸,先行構思手法與創意亮點。雖然這多是因應時程緊迫的做法,但在最終成果的呈現也容易導致落差。
這十年來,大陸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急起直追,絕對讓世界有目共睹,對於地方博物館的投資建設更是不遺餘力,也非常地認真。只是一下衝得太快,有時設計產業的速度還跟不上,或仍缺乏前期規劃的概念,也影響到展館未來的長久經營。無論那方面,都值得我們借鏡省思。
一個好的博物館不僅在於建築設計,也不只美感追求與技術表現;必須先了解營運需求與展陳目標,才能研擬出最優質的博物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