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讀後感,佛系戒菸法你/妳還需要知道的事

2019/11/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時至今日在門診談到戒菸時,還是會遇到少數病患強力地反彈與排斥,彷彿戒菸議題如同醫療話術般,只是醫師吸引患者持續就醫的把戲。若以成癮量表來評估這類行為,在他人提到戒除某種行為而產生「罪惡感」或「憤怒感」也屬於成癮行為的一種。但如果剖析這類患者過去的就醫經驗,多半經歷了不好的戒菸過程或是曾經戒菸但卻持續不久,因此對於自我感到懷疑。
  統合過去經驗,癮君子最討厭在門診受到醫師的碎念以及拿戒菸藥物程序很麻煩,所以在戒菸門診中我仍舊提倡戒菸要戒的夠「佛系」,整個過程要「無痛」且「有效率」,同時讓患者不排斥「就醫」。

改變行為第一招:身份認同

  比較成功戒菸與容易失敗的病友在拒絕「交際煙」的方式真的有所不同,通常成功人士會回答「不好意思,我沒有在抽菸」而容易失敗者則是回答「不好意思,我正在戒菸」。原因在於成功者認同自己沒有抽菸這件事,所以不抽菸理所當然。相反的,失敗者認為自己還是吸煙者,必須克服慾望來達成目標。人的潛意識通常會引導行為往舒適的方向走,也因此成功者繼續保持沒吸菸的習慣,而失敗者一旦意志力崩盤就又回到過去抽菸的行為。
你該想的不是獲得什麼『結果』,而是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原子習慣」

改變行為第二招: 讓壞習慣困難執行

  很多壞習慣的養成都是因為執行上太過容易,從發想到執行搞不好十秒鐘就完成了。舉例來說,菸友想買包香菸只需要到樓下的便利商店很輕易就可以買到,隨便穿個拖鞋馬上就出門買菸。如果我們刻意在這個行為上多加個規則,比如「必須走路到兩個街口外的便利商店」或是「必須等到晚上公園運動完再思考是否買菸這件事」,行為的難度增加勢必會影響到執行的成功率。

改變行為第三招:堆疊習慣

  相信很多成功者都曾經使用過這招來轉移想吸菸的慾望,最常聽到的就是在想吸菸的時候出去外面透透風順便快走運動,藉由流汗來減少煙癮的衝擊。又或是在上班中想抽菸,則讓自己休息兩分鐘起身喝杯冰水來紓解一下。好習慣的堆疊可以取代過去壞習慣的累積。

改變行為第四招:讓習慣有吸引力

  戒菸或許是個痛苦的過程,但何不製造些小確幸來獎勵自己。我鼓勵每位戒菸者在戒菸過程中,在起了想買菸的衝動先讓自己冷靜兩分鐘,把當下買菸的錢都進瓷撲滿裡。根據過往的經驗,一個月多半能夠存上3000-5000元都做自己額外的零用錢,這點對於薪資不高的年輕人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成功戒菸的人藉由戒菸的經驗在自己的交友圈裡建立成就感,這份驕傲讓他們更有自信在未來不會接觸菸品,甚至推薦更多人前來戒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巨塔中的熊寶
巨塔中的熊寶
亞大附醫家庭醫學/預防醫學/實證醫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