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國際人權日遊行的一鱗半爪

2019/12/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9年12月8日,國際人權日遊行,有點時空錯置的感覺,恍惚回到6月至7月那個光景,卻又有所不同,故此記下當日一鱗半爪,並筆者一些未有統計數字支持的觀點或觀察。
先回望遊行之前的互相「叫陣」。鄧炳強12月6日出發到北京前,呼籲民陣與警方合作,遊行期間如發現暴力行為,需要拿出勇氣譴責。民陣召集人也不示弱,指出現時市民不信任警方,呼籲在場警員克制,減少與市民直接接觸(1)。雙方隔空較勁,就是欠缺了始作俑者一同起哄:包括硬推逃犯條例的政府,並為此推波助瀾的中聯辦。
香港政府及中聯辦作為被告,其實沒有缺席,只是繼續隱藏在原告席中,扮作受害者,恬不知恥地指點江山。

扶老攜幼化成Full Gear

6月至7月期間的遊行,相對上「家庭」一點,老幼齊來,揮汗如雨。近日遊行,即使已獲不反對通知書,朋友間已不會呼朋喝類、扶老攜幼出席,皆因遊行日益危險,而危險來自警方的胡亂執法。還膽敢出席大小遊行的,通常是「戇男群組」或者自信「跑得快」的女士們。12月8日所見,仍見童叟伴隨,只是數目不及「逃走得快」的青壯年。但令我更驚訝的是:年輕人固然多,他們的「外觀/裝扮」與前線抗爭示威者漸近趨同,Full Gear或半Full Gear型態示威者舉目皆見。
背後純粹是這種衣著外表很「潮流」、或者大家因為害怕催淚彈隨時亂丟,做好準備、還是他們的心態認同等等已經在轉化中?我說驚訝,因為披掛上述「外觀/裝扮」的群眾,其「密度」明顯比6月至7月間的遊行高!
筆者大膽推斷/武斷:大量拘捕、濫捕、橡膠子彈、傷害,非但鎮壓不了反抗者的意志與憤怒,反而激發起更多人在外表上模仿、行動上做準備、甚至心態上同仇敵愾,為日後另一浪大型衝突埋下種子

抗爭的氣味

還有街頭的氣味,文宣的氣息。前沿示威者在街頭噴字塗鴉,噴出各種標語及「咒詛」字句,一陣陣濃烈的溶劑味道四處撲面而來。其實這不是甚麼新鮮事,但氣味的濃烈,反映出更多人更大規模在街頭書寫憤怒,是筆者過往廁身大型遊行其間所未「聞」。沒有一起噴字的半Full Gear、或謹作蒙面的示威者,就拿著街招到處張貼。
當然,筆者可能錯判,例如6至7月期間因為遊行人數較多,稀釋了Full Gear/半Full Gear型態示威者的數量,造成觀感上的差異。另一方面,筆者沒有走到遊行隊伍最前端觀察,亦經常脫離大隊,游走於內街,故此發現似乎風景有變,其實民情依舊。

民變

可以如何形容12月8日的街頭境況?是民變。運動持續半年,憤慨不減。也許絕大多數民眾都怕事,未有決一死戰之心,但稍有裂縫,民眾就會釋出怒氣。這不單是筆者一家之言,張炳良近日一篇小罵大幫忙的文字,也得出"....這樣的民心大逆轉,對政府而言才是大問題,它不是政變,但肯定是民變!...."(2)這個結論。
按筆者觀察,民變其實早已萌芽,在七一遊行及7月14日沙田區遊行已見端倪。七一遊行當日上午,已經有群眾衝擊立法會。遊行接近政府總部一段,很多遊行人士把雨傘、食水等物資,傳遞向立法會方向。7月14日沙田區遊行,屋苑內有人把雨傘、保鮮紙(用作擋一下胡椒噴霧)等物資,拋給遊行群眾。還有這半年來其他類似景象,例如同區坊眾與警察對罵等等。見微知著,區議會變天、12月8日人潮如海,有始有因。
可悲的是:特區政府,面對民變而毫無警覺。而中國政府往往會用「清洗」群族方式處理民變,而非考慮疏導妥協。這也難怪,一個表面行現代憲政,骨子裡擁抱滿清「君臣之義,滿漢之別」的政府,那會容忍民心思異?


註:
(1) 《盼12.8遊行和平有序 鄧炳強籲民陣「拿出勇氣譴責暴力」》 (明報,6/12/2019) https://news.mingpao.com/ins/港聞/article/20191206/s00001/1575593122224/盼12–8遊行和平有序-鄧炳強籲民陣「拿出勇氣譴責暴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