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八識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這不是我發明的,而是古代大德從佛經上歸納下來的論述。拿來解釋萬物,拿來解釋六道輪迴,拿來解釋生老病死,拿來解釋因果。都無懈可擊。理論非常深,是無法用這個充滿妄念的腦袋可以理解的。我已經在很多地方看到人們推廣『靈魂不滅』『意識永生』,通通是錯誤的。這種概念老早在佛陀當時的印度社會,或者更早之前佛陀未誕生的時代就已經存在,這不是新的理論。也不是外星人的理論。這似乎是從一本很古老的書上『奧義書』來的,詳細我也不清楚。因為自從看了佛經之後,再也不看其它的雜七雜八的書了。你只會錯亂,只會更加妄念升起。這世界上,我只信『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藉由實修,(也就是實踐六度波羅蜜。忍辱,持戒,布施,精進,禪地,般若),才能真的邁入那神奇的大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版主要記錄楞嚴咒,次要記錄虛空藏咒,藥師咒的持誦心得以及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的老師是誰? 我唯一的老師就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我的課本是? 所有佛教大乘經典。雖然經過2500年,多少人翻譯轉傳,多少失去原意,但只要實修,再回去對照佛經。就會開啟那扇大門。 佛教是宗教嗎? 把佛教當成宗教其實不對,它是一種教育。是佛教導我們解脫生死輪迴,究竟成佛的教育。它是要去實修實證的
隨著楞嚴咒累積越來越多,似乎開始產生微妙的變化。 也許後面的心得,都會寫入專題裡面。 這是我本人真實的記錄,並非網路上不知道作者的那類文章 我是個普通人,凡夫。今年39歲。 接觸佛法,長達好多年。五百多天前開始持誦楞嚴咒,一直堅持到今天,未來也將持續下去。 我有一次進入某佛
最近看了一則視頻是講,四維空間的意識是永生的,三維空間的我,只是一個幻覺。這看來都對。但是意識永生就落入所謂『常見』。佛經有提到『常見』,『斷見』。落入這兩種都算邪見。這類的視頻在Youtube一直出現,似乎有種力量在蠢蠢欲動。 這種落入常見的道理,似乎有種魔力可以吸引人去觀看。因為意識永生,這三維
先前的文章,大部分都寫在粉絲專頁裡面。 請搜尋『楞嚴咒』『楞嚴咒唸誦迴向記錄』『阿偉講金剛經』 謝謝觀看
虛空藏咒,已經持誦八萬多部了。距離十萬部大關,還剩下兩萬部左右。 記憶力方面的增加,並沒有達到過目不忘的本事。但記憶力變好了是事實。應用生活的層面,已經非常夠用。 對於日常生活應用,可以設下『心靈鬧鐘』,提醒自己今天該做那些事情,而不會忘東忘西。 會持誦虛空藏咒的因緣是,楞嚴咒的持
現在早上一醒來就開始持誦『藥師咒』,先完成200~500部不等。接著『楞嚴咒』有時間就持誦。剩下來的瑣碎時間,持誦『虛空藏咒』。 就這樣直到晚上12點,結束今天的持咒數量。
我的老師是誰? 我唯一的老師就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我的課本是? 所有佛教大乘經典。雖然經過2500年,多少人翻譯轉傳,多少失去原意,但只要實修,再回去對照佛經。就會開啟那扇大門。 佛教是宗教嗎? 把佛教當成宗教其實不對,它是一種教育。是佛教導我們解脫生死輪迴,究竟成佛的教育。它是要去實修實證的
隨著楞嚴咒累積越來越多,似乎開始產生微妙的變化。 也許後面的心得,都會寫入專題裡面。 這是我本人真實的記錄,並非網路上不知道作者的那類文章 我是個普通人,凡夫。今年39歲。 接觸佛法,長達好多年。五百多天前開始持誦楞嚴咒,一直堅持到今天,未來也將持續下去。 我有一次進入某佛
最近看了一則視頻是講,四維空間的意識是永生的,三維空間的我,只是一個幻覺。這看來都對。但是意識永生就落入所謂『常見』。佛經有提到『常見』,『斷見』。落入這兩種都算邪見。這類的視頻在Youtube一直出現,似乎有種力量在蠢蠢欲動。 這種落入常見的道理,似乎有種魔力可以吸引人去觀看。因為意識永生,這三維
先前的文章,大部分都寫在粉絲專頁裡面。 請搜尋『楞嚴咒』『楞嚴咒唸誦迴向記錄』『阿偉講金剛經』 謝謝觀看
虛空藏咒,已經持誦八萬多部了。距離十萬部大關,還剩下兩萬部左右。 記憶力方面的增加,並沒有達到過目不忘的本事。但記憶力變好了是事實。應用生活的層面,已經非常夠用。 對於日常生活應用,可以設下『心靈鬧鐘』,提醒自己今天該做那些事情,而不會忘東忘西。 會持誦虛空藏咒的因緣是,楞嚴咒的持
現在早上一醒來就開始持誦『藥師咒』,先完成200~500部不等。接著『楞嚴咒』有時間就持誦。剩下來的瑣碎時間,持誦『虛空藏咒』。 就這樣直到晚上12點,結束今天的持咒數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除非是不相信人去世後仍有靈識,否則只要是相信靈識永遠不滅的人,就應當想到靈識最後該何去何從?一般人總以為人死後就一了百了。事實上如果知道靈識是不滅的,又知道「業因果報」的人,就會暸解人死後才是不得了的開始。佛陀是證道的覺者,具有圓滿的大智慧,並且擁有常人所沒有的佛力和神通,他以「天眼通」、「宿命通」
「或有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四十成劫敗劫,彼作是說:『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所以者何?我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四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此是二見,諸沙門、婆羅門因此於本劫本見,計我及世間是常,於四見中,齊是不過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乃是以古代波斯(現今伊朗)地區一個叫安息國的王子喚名安世高,放棄王位,來到東土,當時的東漢受到朝廷款待,遊走五湖四海並建立寺廟並潛修佛法時所譯的佛教經典,此八大人覺經是描述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
Thumbnail
佛教八大人覺經為佛教經典之一,描述八菩薩大人佛教修行法。文章內容描述愚痴生死和菩薩常念等相關內容,並舉例說明愚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努力學習增廣智慧,成就一切,以及許多有關愚痴的哲理。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乃是以古代波斯(現今伊朗)地區一個叫安息國的王子喚名安世高,放棄王位,來到東土,當時的東漢受到朝廷款待,遊走五湖四海並建立寺廟並潛修佛法時所譯的佛教經典,此八大人覺經是描述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   第四覺知:懈怠墮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敘述了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內容討論了生滅變異、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等觀念。
施寄青與紫靈破解現代奇案 施寄青著 2014 群星文化 ❍ ❍ ❍ ❍ ❍❍ ❍ ❍ ❍ ❍❍ ❍ 佛法說:「萬法唯心造。」我們累世的遭遇不過是自己心識的投射,而神識(心識)是不滅的。無怪乎「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謂「因」即人的「念」,一念不放,便因執念而在六道輾轉輪迴。 這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除非是不相信人去世後仍有靈識,否則只要是相信靈識永遠不滅的人,就應當想到靈識最後該何去何從?一般人總以為人死後就一了百了。事實上如果知道靈識是不滅的,又知道「業因果報」的人,就會暸解人死後才是不得了的開始。佛陀是證道的覺者,具有圓滿的大智慧,並且擁有常人所沒有的佛力和神通,他以「天眼通」、「宿命通」
「或有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四十成劫敗劫,彼作是說:『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所以者何?我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憶四十成劫敗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間是常,此實餘虛。』 此是二見,諸沙門、婆羅門因此於本劫本見,計我及世間是常,於四見中,齊是不過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乃是以古代波斯(現今伊朗)地區一個叫安息國的王子喚名安世高,放棄王位,來到東土,當時的東漢受到朝廷款待,遊走五湖四海並建立寺廟並潛修佛法時所譯的佛教經典,此八大人覺經是描述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
Thumbnail
佛教八大人覺經為佛教經典之一,描述八菩薩大人佛教修行法。文章內容描述愚痴生死和菩薩常念等相關內容,並舉例說明愚痴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鼓勵努力學習增廣智慧,成就一切,以及許多有關愚痴的哲理。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乃是以古代波斯(現今伊朗)地區一個叫安息國的王子喚名安世高,放棄王位,來到東土,當時的東漢受到朝廷款待,遊走五湖四海並建立寺廟並潛修佛法時所譯的佛教經典,此八大人覺經是描述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   第四覺知:懈怠墮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Thumbnail
八大人覺經敘述了佛教八個菩薩大人的如教修行的經典,內容討論了生滅變異、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等觀念。
施寄青與紫靈破解現代奇案 施寄青著 2014 群星文化 ❍ ❍ ❍ ❍ ❍❍ ❍ ❍ ❍ ❍❍ ❍ 佛法說:「萬法唯心造。」我們累世的遭遇不過是自己心識的投射,而神識(心識)是不滅的。無怪乎「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謂「因」即人的「念」,一念不放,便因執念而在六道輾轉輪迴。 這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