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W4《中午吃什麼?》從經濟學角度,思考食物這件事

2019/11/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本書說什麼?
「糧食,是經濟學的基礎」,作者身為位美食家也是位經濟學家。
不同於一般美食家單純追求味蕾的極致體驗,他還有著思考如何讓自己「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專業,這本書裡面雖然點名不少料理,但它們多半在美國或其他國家,對於身處台灣的我們來說,作為美食指南的作用實在不大,但還好,這本書也不是本教你如何找美食的教戰手冊,而是透過經濟學原理說明怎麼找到美味的餐廳,這方法也許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怎麼說?

作者先以美食家的身份,說了一場在陌生的尼加拉瓜尋找美食的過程,又以經濟學家的身份,帶入供需與誘因等經濟學原理來試圖解讀「為何美國的原生食物並不美味」,以這些原理為根基,延伸出如何尋找美味餐廳的小技巧。
但作者並不止步於此,在介紹紹各國美食與特點的同時,也更進一步的深入了基改,碳足跡等議題,讓讀者更深入的了解「食物」所代表的意義。
▍讀後反思
算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但有些章節像是:美式燒烤或在華人市場的採購心得,實在讓身在台灣的我們看來實在無感,但對於美食有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還算值得一讀的理由在於,在作者的經濟學腦的思維之中,所謂的美味餐廳並不是單單一個厲害的廚師就能成行,而是像經濟體系一樣,是總體條件配合的結果,也因此作者才會提出「好廚師,不如好顧客」等反直覺式說法,而這些說法,卻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我之前所想不通事。

因此,若是對美食有相當的熱愛,除了以微觀角度查找好餐廳,試著用宏觀角度考,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閱讀時間
4小時以上
博客來合作購書連結
喝杯咖啡,聊點財經
喝杯咖啡,聊點財經
「用大白話,好好說個資本故事」 寫作規劃(預): 週間新聞短評,週末好書推薦,月度深入分析 本身住著文青魂,卻在求學時踏入理工科, 之後輾轉在房產、公關與新創領域發展, 如今任職於期貨商,若對期貨、選擇權有興趣,都歡迎聯繫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