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環境本身,也就是從結構面來處理,是最輕鬆而不耗費心力的。若是周邊有許多誘惑,要孩子控制自己不受到吸引是強人所難,限制是一種負面能量,克制也得耗費很大的心力
根據調查,現在學生上床睡覺的時間愈來愈晚,幾乎已經影響身體健康與第二天上課的專注力與學習效果。
許多家長很疑惑地說,每當要孩子睡覺,他們會表示:「作業還沒有做完!」我想,除了極少數的老師真的會出太多功課之外,大部分的孩子可能是回家後拖拖拉拉,拖到很晚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寫作業。
要解決這個困擾並不難。
最近看到一本日本作家寫的勵志書,其中提到一個非常簡單的成功法則:「回到家之後最先坐的位置,能決定你的人生。」他認為回到家立刻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一個晚上的時間很快就消逝了;如果回家馬上坐到電腦前,很可能等到深夜才會關掉電腦。因此,只要控制自己每天回家之後第一個坐下來的位置,就等於你的夢想已經實現了。
無論是面對升學考試的漫長學習過程,或是讀書求知這種幾乎一輩子的事情,不必事先做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這樣反而會給自己形成非常大的精神壓力,導致還沒開始做任何努力,就想逃避。
所以,作者強調,只要養成在打開家門的那一瞬間,腦子裡想著:「先坐在書桌前,開始念書,不要求念多久,反正其他想做的事情之後再說吧!」這樣的習慣就可以了!
我非常同意這個看法,做任何事情,最困難的就是踏出第一步的勇氣。有推理小說之后稱譽的克莉絲蒂曾說:「超越的祕密在於開始。」就像物理學上的慣性定律一樣,動者恆動,只要開始,就會慣性地一直動下去;但克服摩擦力的那個起動力,必須相當巨大。
獨自一人騎單車上西藏高原的謝旺霖曾說:「騎車過程遠遠超乎想像的辛苦,但其實更苦的是跨上車座前的那一刻。」
不過,要讓孩子有自覺地去選擇一個好的開始,或者有勇氣克服過往的「舒適慣性」,的確是不太容易的,家長不妨在環境的塑造上做關鍵性的協助。
像我們家裡沒有電視機也沒有沙發椅,孩子根本不可能一回家就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打電動遊戲。孩子的房間也沒有電腦,所以也不可能一回家就上網沉迷於虛擬世界或線上遊戲。我們的家居空間規劃,客廳中除了整片的書牆外,只有一張比乒乓球桌還大的超大書桌,這是孩子寫功課和全家工作閱讀的共同空間,臥房單純只是睡覺用的地方。
我覺得改造環境本身,也就是從結構面來處理,是最輕鬆而不耗費心力的。若是周邊有許多誘惑,要孩子控制自己不受到吸引是強人所難,限制是一種負面能量,克制也得耗費很大的心力,有時家長甚至必須大小聲的叮嚀或責罵處罰,結果反而破壞親子關係與家庭和諧,非常不值得。
雖然家裡沒電視,但是我們全家常用單槍投影機播放挑選過的影片,一起專心觀賞與分享討論;遇到有現場直播的重要國際盛事或節目,我們會用數位電視接收盒接上投影機,一樣用大銀幕仔細觀賞。同時,家裡沒有任何的裝飾或擺設,到處都是書,也養成孩子喜歡閱讀的習慣。透過電影、紀錄片與書本,當孩子真心感受到世界的豐富,也會很熱情地養成主動探索與學習的動機,就不會浪費時間在網路上與朋友用MSN說些沒有意義的話了。
不要去限制孩子做我們不喜歡的事,而要用盡心思吸引他們做我們覺得有意義的事。用正面的事物取代負面的事物,而不是一味的禁止卻找不到有趣的替代方案。
在學習領域裡,情境學習最為有效,在人格與教養方面,環境的塑造是效益最高的投資。建築學有一句名言:「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意思是人有能力改變環境,也有機會可以選擇環境,只是人很容易因住久了,逐漸讓環境改變了自己。
最新的腦神經科學與認知行為學術研究發現,環境的影響力不只影響我們的個性與行為,甚至連基因也與環境彼此影響而互動改變。環境心理學一再證明,怎樣的環境會塑造出怎麼樣的人
因此,當我們要求孩子專心讀書,先看看家裡的布置與擺設,有沒有太多讓孩子無法定下心來的誘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