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的三大思辨:懲罰是什麼?為何要懲罰?懲罰的是誰?》

更新於 2019/12/0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哲學家與法學家所說的懲罰就是修正罪惡、修復損害、改造罪犯、保護社會。因此,懲處最終的合法性就是在受指控的犯行威脅到社會時,恢復社會秩序。然而,如果懲處並非我們所說的那樣,如果它沒有經由我們相信的理由加以合理化,如果它有利於違法行為的再犯,如果它是依罪犯的身分而非違法行為的嚴重而進行制裁,如果它首先是以預先定義為應受懲罰的族群為目標,而且如果它會導致差異的形成和重現,那麼這是不是反而對社會秩序造成了威脅?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難道不該重新思考,不只是哲學和法律的理想語言,也包括—而且尤其是—社會不平等和政治暴力等令人不安的事實?」

這是本書的末尾段落,逕自擷取作為本文之首乃係因這是提問也是激問。因著研究方向之故游散地尋找懲罰—punishment的正當性論證,在各種著作中尋找蛛絲馬跡,而我的取向都是規範性的,而本書的附標中的第二個問號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然而,本書的重心卻不是在此,其所著重者毋寧說是描述性的,尤其是在第三個提問上,即到底是誰被懲罰這個問題上。

懲罰是什麼這個問題是最根本的前提必須要先予處理,作者引述了哈特以及諾齊克的定義,再去蕪存菁後所留下的重要特徵就剩下:「痛苦」,而這一點也對應到Igor Primorat對於懲罰的定義,僅係後者用「惡(evil)」作為囊括更廣的概念,而能涵括痛苦在內,尤其在考察語源學上追溯至拉丁文與希臘文中法文punir、rétribution的起源後所發現者為當代我們所理解的懲罰實是源於債償的觀念,也就是交換。而次章中的為何懲罰所提出的正當性論證是較稀疏的,但無可厚非係因這不是本書的重點,所以僅介紹了應報理論與功利主義。然在這些部分中本書處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也就是為何在重大犯罪比率減低的情況中,監禁率卻是持續地升高?而這個問題是全世界都在面臨的問題,無論是作者所深處的法國或是監禁比率最高的美國,又或是我們所處的台灣。

而作者歸因的分析提出兩點作為不安全感的增加以及民粹主義。而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循環,從個人主義的極端化以及新自由主義的濫觴,社會中的品性已不再是過往的社會福利主導,而是徹底的個人歸咎,社會連帶感的消遺逐漸增長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並在隨著各式風險的提升我們卻只能依靠自己,所以當危害發生時我們首要的選項,或說唯一的選項,就是將其排除於我們生活處境之外。同時,我們的生活處境因為媒體的爆發式成長從街訪鄰居到縣市到全國到全世界,媒體打開了世界也連接了世界,然而,並沒有使人真正的「連接」上。而在政治上,社會福利政策需要長時間才能見得成效,然而對多數人而言遠水已救不了近火,號稱民主政治的各政權除了必須從民主投票機制中獲取正當性之外,也必須透過政績來補充,而或許在任期之內無法展現當下決策的效益,使得政治人物傾向於在執政中選擇短期見效的決策,而在刑罰的這一塊又更是能透過監禁,甚至是宣判前的羈押來將(被認為的)危險源透過隔離予以排除於社會之外,併上民粹主義(加廣加重的刑罰)讓人民對於這樣的政治人物所做的決策具有有更大的認同與情感凝聚(他是在幫助我們把異類剔除於社會)。這互相的疊加使得縱使客觀數據上的犯罪率下降,但人民並沒有因此感覺更安全,再加上政治的操作使得監禁率卻不相應地升高。

而在作者對於刑罰民粹主義的分析中:「但這大概就是刑罰民粹主義成功的關鍵之一:當對安全的擔憂碰上政治工具,當假定的常理碰上合理的利益,當信念碰上犬儒主義,所有因素的界線仍不明確且變幻不定,但其共同點是避免客觀對照我們所能提供的事實和嚴苛詮釋...在這種情況下,現代懲罰的幻象就在於人們聲稱的公正刑罰的理想,以及人們拒絕看見的刑罰分配不平等的事實之間的差距。」第三章指出這個與理想具有距離的現實究竟有多遠?理想的懲罰是公正的,是對於違法行為的,然而,在現實上懲罰的不公正不僅在於未必合比例,更且也並不是法律(懲罰)之前,人人平等。懲罰所對應的卻是被懲罰者的身分,懲罰竟是被選擇性地施加在特定的群體之上,而透過懲罰又再一次區分了社會中的個體:懲罰在現實中並不是個回應犯罪的措施,而是區分社會群體的界量尺。司法與法律體制面對不同社會族群(性別、族裔、經濟程度、教育程度)的不同對應,就如同對毒品宣戰的口號中一般,懲罰是針對族群而發而不再是行為而發,我們對這些人感到不安,我們選擇了我們要懲罰的對象,我們再創造了我們要懲罰的行為,而在這樣的「懲罰」中我們再一次讓社會的分裂更加地分裂,而讓所謂的社會秩序割斷成為次社會秩序與次社會秩序的僵硬組合。而在這樣的關照後,或許有些警醒才能幸運地發現,刑罰的公正是個理想,然而這種理想對應這樣的現實,或許這個「刑罰」的概念就正好符應於馬克思主義傳統中的意識形態(ideology)概念內涵,即統治階級的思維成為了掩蓋現實不平等的遮布。

雖然本書與我原先預期尋找的內容有所不同,但意外所獲則是從現實的觀點透過作者人類學式的考察,讓我在規範層次漫遊的同時也能適時地回顧現實,而這樣的作法與歷程,我想會是在理論建構中作為參照的良好素材,以為調整的最好指南。



avatar-img
82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兒子的大玩偶》這書是由十數篇的短篇小說組成的,首篇即為同名著作,坤樹是在大太陽底下穿著廣告牌的甘苦人,妻子阿珠戲說他是兒子的大玩偶,描寫著貧苦生活中為了生活的無奈以及在夫妻之間的感情拉扯與磨合,看似平淡但卻又樸實地真切,甚至在能換了新工作孩子卻認不出自己時,只能默默地上妝只為了當孩子的大玩偶
羅蘭巴特以他的《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最為人所廣知,而作者之死所代表的是權威的死亡,除魅後的世界是世俗的,不再具有宗教神祕性,而在文本閱讀上所代表的上帝:作者(Author),同時在英語上與權威(Authority)具有關聯性,在羅蘭巴特的宣稱下也隨之死亡
我看書的習慣是會摺頁,將值得再閱讀的部分紀錄,而這本書在描述侵害經歷以及受到漠視的部分,我的手沒停過。對於這樣傳記式著作的閱讀,是我在文史哲興趣之外,對自己對社會能見度低的處所必須予以正視的要求。 作者幼時三歲被父母送養到奶媽家,直到五歲,而父母每週一次的探視也是冷冷淡淡如同陌生人般,無視
二二八的紀念詩集,集結了多位詩人直寫、側寫二二八這個台灣歷史上重大的事件,或隱或顯地描述出那個時期詩人的所見所聞,或是所想所省,或說著莫名的失蹤以及無奈且無盡的追尋,那年本不該是空洞的,但這個凹洞直徑卻有38年的長度,而這個凹洞內裡發爛,卻被強迫掩蓋,那蓋住的人說:「不痛不痛,不看就不痛。」被
無論是本書一個蘇州女性對於台灣奴工的紀實,還是報導者對血淚漁工的載述,或是沈榮欽對於現代奴隸的評析,不同的角度與立論指出了同樣的問題:奴隸。 台灣進步價值主張的是民主自由平等,但實際上卻充斥著歧視,被歧視也歧視:崇拜著高加索人種,貶低著東南亞人種。具有平等意識的人並不是不會產生貶低的意識,
本文獲刊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65期 ,先予致謝。 本書是陳芳明在80年代於海外的回憶散文集,在整個80年代的時序上,先是1979年的美麗島大審,再是1980年的林家血案,再是1981年的陳文成命案,再是1984年的江南案,然後是1986年民進黨的成立,接著是1987年的解嚴,年代末的1989
《兒子的大玩偶》這書是由十數篇的短篇小說組成的,首篇即為同名著作,坤樹是在大太陽底下穿著廣告牌的甘苦人,妻子阿珠戲說他是兒子的大玩偶,描寫著貧苦生活中為了生活的無奈以及在夫妻之間的感情拉扯與磨合,看似平淡但卻又樸實地真切,甚至在能換了新工作孩子卻認不出自己時,只能默默地上妝只為了當孩子的大玩偶
羅蘭巴特以他的《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最為人所廣知,而作者之死所代表的是權威的死亡,除魅後的世界是世俗的,不再具有宗教神祕性,而在文本閱讀上所代表的上帝:作者(Author),同時在英語上與權威(Authority)具有關聯性,在羅蘭巴特的宣稱下也隨之死亡
我看書的習慣是會摺頁,將值得再閱讀的部分紀錄,而這本書在描述侵害經歷以及受到漠視的部分,我的手沒停過。對於這樣傳記式著作的閱讀,是我在文史哲興趣之外,對自己對社會能見度低的處所必須予以正視的要求。 作者幼時三歲被父母送養到奶媽家,直到五歲,而父母每週一次的探視也是冷冷淡淡如同陌生人般,無視
二二八的紀念詩集,集結了多位詩人直寫、側寫二二八這個台灣歷史上重大的事件,或隱或顯地描述出那個時期詩人的所見所聞,或是所想所省,或說著莫名的失蹤以及無奈且無盡的追尋,那年本不該是空洞的,但這個凹洞直徑卻有38年的長度,而這個凹洞內裡發爛,卻被強迫掩蓋,那蓋住的人說:「不痛不痛,不看就不痛。」被
無論是本書一個蘇州女性對於台灣奴工的紀實,還是報導者對血淚漁工的載述,或是沈榮欽對於現代奴隸的評析,不同的角度與立論指出了同樣的問題:奴隸。 台灣進步價值主張的是民主自由平等,但實際上卻充斥著歧視,被歧視也歧視:崇拜著高加索人種,貶低著東南亞人種。具有平等意識的人並不是不會產生貶低的意識,
本文獲刊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65期 ,先予致謝。 本書是陳芳明在80年代於海外的回憶散文集,在整個80年代的時序上,先是1979年的美麗島大審,再是1980年的林家血案,再是1981年的陳文成命案,再是1984年的江南案,然後是1986年民進黨的成立,接著是1987年的解嚴,年代末的1989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愛」是什麼?可能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答案。我在不同時期對「愛」做了許多思考,曾經執著於從大腦來尋找答案、懷疑這定義不清的抽象概念是種偽裝,其實並不存在。但人類有時表現出的某種「情操」卻又讓我的立場動搖。權宜的做法是,將「愛」這個字放掉,直接感受人與人之間無私的表現。
Thumbnail
以柔克剛能屈能伸的「柔軟」,到底是彈性?還是塑性?兩者差別在於「彈性」是當物體被施加外力後變形,但因擁有彈性所以能夠回復原貌;至於「塑性」,更像是我們常講的可塑性,如黏土或是金屬,被施加壓力後便予以塑型,變成新的樣貌......
Thumbnail
# 43《快思慢想》:人類思考的慣性?你也有這樣子的思考偏誤嗎?在過往的經濟學理論中常假定消費者會做出最理性的選擇,然而現實中消費者有時還是會做出看似不理性的決定,你是否也曾經做過後悔的決定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只要你是人,你就會容易犯下的這些錯誤決定吧!
Thumbnail
為何總是一遍又一遍的被放鴿子,雖然是小事一件,但勾起的回憶卻是一大串一長串,是我人太好,太把別人的事或話當一回事,還是是那些人的錯,是我太認真, 還是他們注重的點跟我不一樣,不對唷!我為何要替他們找理由跟藉口,明明就是他們辜負了我。 這種辜負可大可小,是否可以在這些小細節上,或者說是在關鍵時刻,在
Thumbnail
要贏得MotoGP比賽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冠軍以非常大的秒數勝差衝線,也絕非易事。42分鐘騎117公里對身體與大腦來說都是極限的挑戰。剎那間的閃神就會發生災難。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愛」是什麼?可能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答案。我在不同時期對「愛」做了許多思考,曾經執著於從大腦來尋找答案、懷疑這定義不清的抽象概念是種偽裝,其實並不存在。但人類有時表現出的某種「情操」卻又讓我的立場動搖。權宜的做法是,將「愛」這個字放掉,直接感受人與人之間無私的表現。
Thumbnail
以柔克剛能屈能伸的「柔軟」,到底是彈性?還是塑性?兩者差別在於「彈性」是當物體被施加外力後變形,但因擁有彈性所以能夠回復原貌;至於「塑性」,更像是我們常講的可塑性,如黏土或是金屬,被施加壓力後便予以塑型,變成新的樣貌......
Thumbnail
# 43《快思慢想》:人類思考的慣性?你也有這樣子的思考偏誤嗎?在過往的經濟學理論中常假定消費者會做出最理性的選擇,然而現實中消費者有時還是會做出看似不理性的決定,你是否也曾經做過後悔的決定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只要你是人,你就會容易犯下的這些錯誤決定吧!
Thumbnail
為何總是一遍又一遍的被放鴿子,雖然是小事一件,但勾起的回憶卻是一大串一長串,是我人太好,太把別人的事或話當一回事,還是是那些人的錯,是我太認真, 還是他們注重的點跟我不一樣,不對唷!我為何要替他們找理由跟藉口,明明就是他們辜負了我。 這種辜負可大可小,是否可以在這些小細節上,或者說是在關鍵時刻,在
Thumbnail
要贏得MotoGP比賽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冠軍以非常大的秒數勝差衝線,也絕非易事。42分鐘騎117公里對身體與大腦來說都是極限的挑戰。剎那間的閃神就會發生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