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Gabriel Ramos on Unsplash
看著美國憲法修正案有著二十七條核准之後,讓我想到憲法本身的建立以及後來促進的人權價值。自從同性戀在美國結婚合法之後,並不代表同性戀的權利受到完整保障——我當然是指社會本身。然而,就因為如此,美國國土何其大,大到其實小地方很難完全報導之後,這我又是只在森林或是小鎮本身的某一個角落。
大可以很大,小當然可以很小,這其中存在著歧見本身,對我來說,對每一個人來說,似乎就是距離感的問題,從高樓看地面就很遠,同樣相反過來,從地面望向高樓的樓頂就很遙遠,因此這存在著宛如世界上常有的問題:相對下的一邊。
我們似乎就站在一邊,而不是兩邊,保守派要相對看到自由派的論點,除非真的「願意」,否則沒什麼好說的,相反過來也一樣,富裕的定義似乎由金錢所取代,用資本主義的論點,還是什麼之類的觀點去著重富裕的那種定義是什麼,窮人呢?依舊貧窮,甚至窮得只剩下錢(看你用什麼定義論述)。
要怎麼樣才能讓世界真的相對看到彼此,老實說,我沒有方法,我沒有辦法寫一封「陳情書」告訴總統還是什麼總理之類的領導人,請你放下你們堅持的論點,然後用外交手段下手,事情就真的到此為止。各國都有設其他國的領事館,除非沒有邦交關係,否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似乎在某一方面,是政治與外交上的那一層文化所干擾的角力局面。
憲法的本身,或是法律的本身,該用什麼法律——就像大部分的民法與刑法一樣,是行為人在道德上的懲戒與約束,例如舉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交通,如果沒有交通規則,現代人大概不知道什麼叫做紅燈停,綠燈行,即使有這樣的約束力,仍有人認為「關我屁事」,大搖大擺闖了出去,負責此類的管理者叫做警察,警察有權利告發,處罰你違反規則,這基本上就是法律上的作用。用在民事方面,就是管你在行為能力上的一種約束,例如婚姻與金錢上的糾紛,加上了自由的管控。刑法?就是道德責任。然而,不管這三者,還是其他法律而言,就是限制一部分人或是團體的行為能力,不能過度背信、貪污還有誹謗,當然還有很多。
我不是法律人,但看到行為能力者,不免想到心理學的相關研究,因此,想想行為能力者本身,或是我們行為本身,似乎都是人類行為——也就是著重於行為的管控與約束。不過,由法律來看行為,或是由心理學來看行為,也著重於解釋的那個部分。
例如金錢糾紛,該用什麼原因判決被告是真的有罪,還是因為什麼有罪,法官是看證據,檢察官是看這其中案件有什麼需要呈上證據的地方,給法官看。法官是根據案件內容來判決,然而,金錢糾紛或許很「容易」在解決良心沒那麼不安的部分——相對於刑法部分。刑法在兇殺以及車禍之類的刑事案件,受到道德譴責而有更多的爭議,就像死刑這一個區域,廢死?該或不該,廢除了死刑之後,社會當然不見得不會好轉,但也不見得會走向好轉。所以,該用樂觀或是悲觀的某一角度在取決於死刑——或是刑法本身上的罪行——幾乎跟你的道德有很深的連結。
OpticalNomad null on Unsplash
講到道德,當然是用很嚴肅的口吻去形容道德本身的那種狹義界線在哪裏,常知道的道德,我們都知道,沒有經過他人同意前,是不能隨意拿起他人物品,但這種基本道德已經被打破了!坦白說,就算別人同意,他(她)不在現場,也要經過對方的同意才行,想到這點,你是不是覺得很麻煩?因此,所以沒有人可以經過你同意就拿走你辦公桌上的一支筆或是一把剪刀,只因為你臨時需要用筆,而你的筆剛好斷水,唯一的筆,唯一要用到筆的墨水只有對方有,怎麼辦?借一下就好,這就是基本的道德。
第二個就是很隨意,照理說,道德的規範是說——通用上面的規則就是不能隨意使用未經授權的插座與任何物品,這也同樣的,我們還是會用。我們把道德的規範拉得很開的一個原因就是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某一個狹義規範要套用在一群堅持道德守則的人幾乎少之又少,因此我們再來想想行為人本身的道德是怎麼回事?
行為人的定義基本上就是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說的話負責,這部分是由錄音與錄影給法官看的證據,證實你當時因為氣炸了才侮辱人,罵人不雅字眼,給人套用什麼粗俗名詞,是你情緒上的爆發,你需要為此負責。而說到情緒,人類把情緒看得比理性還要重要,因此,情緒上的好與不好屬於當時,理性思考之後,我們真的沒有想到「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樣的說法。
侵佔罪是一個常常引用的例子,你不當獲取他人物品,佔為己有,不歸還他人——屬於貪婪的部分,而貪婪就是罪惡的中心,有人貪錢,有人貪物,也有人貪不是屬於自己物品的物品。因此,道德能做到的就是上述的某一個行為準則,是你的「應該」就是你用換來的,金錢或是物品,但這個應該需要省思一下。
什麼是應該?社會人的行為本身是需要靠著自己的努力而來得到的行為準則,所以應該相互尊重與相互思考我們行為的最常合理化本身。泛意義中的那種意義,容易去套用該此意義的基準線,所以排隊本身的意義是去勝過一個拿著一盒雞蛋的老年人突然給你插隊,你應該不會生氣,這樣說,應該沒違背你的良心準則吧?
但有人「應該」為此用道德嚴肅之類的準則去看待行為人本身,如果行為人皆套用大眾本身,你「應該」不會介意小小的行為放寬,或是在行為本身的道德嚴肅中,堅持你的行為是一體通用。
鳥類世界若是有法律,殺了鳥類應該不是重罪,我當然是指鳥兒彼此吃其他鳥兒,然而,行為人在法律界定,是用法律來看待,人類行為呢?道德本身是關鍵。
因此,平等在此的說法當然有狹義的解釋,社會本身的平等,是需要用什麼行為本身去平等該有的行為價值,以及那層意義上的道德責任?因此,合理行為本身是看行為上的一種合理,而這種合理很容易變成泛合理上的一種意義,所以這是泛意義的行為變則。
讓我們想想行為或是人類行為上的某一層有趣的思考,行為應該是泛指所有物種本身行為思考的一種通俗說法,在這裡很容易變成人類所聯想。用鳥類行為,是鳥類在行為本身長年下來得到的觀察結果,例如會唱歌來求偶的鳥兒們,例如那堅貞的信天翁的愛情,一起行動鳥兒飛翔等等,我們都知道大部分行為鳥兒行為的真正目的——用鳥類學家的觀察給我們答案說道,但是放在人類本身,或是我們行為本身的那種思考,我們似乎只是在行為上的某種約束人?
鳥類世界若是有法律,殺了鳥類應該不是重罪,我當然是指鳥兒彼此吃其他鳥兒,然而,行為人在法律界定,是用法律來看待,人類行為呢?道德本身是關鍵,約束你行為的某一種自由,或許是為了自由本身而設想,因為自由下的一種自由,並不是全自由,道德依舊在刑法之前,但我們在行為之後——受到了情緒,難免都有道德失守的時候——所以法律只是某種離你身邊很遠的刺——端看你距離的遠近。
回到憲法本身,是保證你上的自由,這當然是指你的行為的某一自由,言論自由,或是修正後的那種人權自由。現在我們來想想,自由的定義——或是人權上的定義。當然有人會說,定義這個其實沒有什麼益處,我承認,這的確是,人權本身是保障人性在尊重的那個區塊不受其他給干擾,但你覺得有可能嗎?
奴隸制度沒有完全消失,所有的性奴也是,主奴的高階與低階關係也還存在的,佔領什麼土地與物質之類的人們都還存在的——這背後可以是國家、團體,甚至是單一個獨裁領導者。
因此,這很重要的讓我們更去思考人權的維護或是在左右兩派的對立,還是什麼相對上,我們還是有某種己見,這沒有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意義實際上大於那種我們通指的泛意義本身上,因為很容易被合理化其真的意義或是相對的異議而言。
憲法修正案下的我們,或許是保障修正後的世代符合人權價值所應證,但坦白說,政治仍默默輕輕畫上幾痕,就像你身上的傷口,你看得見的最清楚與不清楚的往往可能是你的內,而非外,或是雙重影響。
外交政策解決,最後都演變成政治戰局,這個「戰」當然是指口水戰,其次就是軍備競賽,因為告訴全世界,你們不要惹我,我可是強大的軍事裝備,隨時還擊。秀出軍事肌肉的目的性當然就是在一個沒有那麼和平或統一的那種大同世界中,有人仍難完全卸下乖乖牌的稱號。
道德——應該說是泛道德,也比較恰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2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Qingbao Meng on Unsplash 看著今年( 2020 年)的世界地球日,搜尋著相關報導,聽到了那些哀嚎的哭泣聲,感覺到一陣陣的心痛,宛如心被慢慢撕裂的那樣的陣痛。新冠肺炎的影響,整個世界還在防疫,整個自然界好像換了個面貌,但沒有用。解封過後,或是說後疫情時代,人類活動又開始——也
Saúl Bucio on Unsplash 我很想說說法律,雖然我並非律師。但對於法律,我也有不同的想法,在這裡,就不吝分享我對法律的看法吧! 法律的前身大概就是規則條文之類的法則吧!從前古代的法典走到現代的法律,法律確實有很大的改變,仔細想想法律——對了!我有提到憲法嗎?那也是一環。憲法的本
Carson Arias on Unsplash 當我在 Google 搜尋邊緣人字眼的時候,例如:如何與異性相處這類詞時,馬上呈現的就是「教你如何與異性相處,且是很和諧地相處」的各種方法,而當我搜尋不會聊天時,馬上也呈現出教你如何成為聊天高手的相關用詞,並且指責你為何不會聊天。 喔!對!我不會
Sherzod Max on Unsplash 性別問題思考了這麼久,好像沒有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保持樂觀?我們一直在這麼做;保持真實,我們似乎不這麼做作,還是保持一定的虛假?我並不知「情」。關於樂觀的「新聞」,我在「最近」的書店中可以得知,這類的「天真樂觀」並沒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看著別人美滿的生活,一家人在河濱公園玩樂,有夫妻兩個,加上他們的小孩,如果有龍鳳胎,說不羨慕是騙人的。不過,現實壓力是,當我們有了存款,有了自己的空閒時間,能夠帶孩子「放風」,然後回家可以一起陪伴小孩與最親的家人,也才能如此。 現代生活的一種面貌是
Jan Gottweiss on Unsplash 不知道多少年才能看見自己真正的合理?當我寫下去這句話時,其實是在猶豫自己未來的前途。如果我的目標如此明確,那麼現在做的一定是相當合理,但我本身並不確定,我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決定,有時候卻肯定不已。未來未卜,很多事情沒辦法當機立斷,但卻要當機立斷,
Qingbao Meng on Unsplash 看著今年( 2020 年)的世界地球日,搜尋著相關報導,聽到了那些哀嚎的哭泣聲,感覺到一陣陣的心痛,宛如心被慢慢撕裂的那樣的陣痛。新冠肺炎的影響,整個世界還在防疫,整個自然界好像換了個面貌,但沒有用。解封過後,或是說後疫情時代,人類活動又開始——也
Saúl Bucio on Unsplash 我很想說說法律,雖然我並非律師。但對於法律,我也有不同的想法,在這裡,就不吝分享我對法律的看法吧! 法律的前身大概就是規則條文之類的法則吧!從前古代的法典走到現代的法律,法律確實有很大的改變,仔細想想法律——對了!我有提到憲法嗎?那也是一環。憲法的本
Carson Arias on Unsplash 當我在 Google 搜尋邊緣人字眼的時候,例如:如何與異性相處這類詞時,馬上呈現的就是「教你如何與異性相處,且是很和諧地相處」的各種方法,而當我搜尋不會聊天時,馬上也呈現出教你如何成為聊天高手的相關用詞,並且指責你為何不會聊天。 喔!對!我不會
Sherzod Max on Unsplash 性別問題思考了這麼久,好像沒有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保持樂觀?我們一直在這麼做;保持真實,我們似乎不這麼做作,還是保持一定的虛假?我並不知「情」。關於樂觀的「新聞」,我在「最近」的書店中可以得知,這類的「天真樂觀」並沒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看著別人美滿的生活,一家人在河濱公園玩樂,有夫妻兩個,加上他們的小孩,如果有龍鳳胎,說不羨慕是騙人的。不過,現實壓力是,當我們有了存款,有了自己的空閒時間,能夠帶孩子「放風」,然後回家可以一起陪伴小孩與最親的家人,也才能如此。 現代生活的一種面貌是
Jan Gottweiss on Unsplash 不知道多少年才能看見自己真正的合理?當我寫下去這句話時,其實是在猶豫自己未來的前途。如果我的目標如此明確,那麼現在做的一定是相當合理,但我本身並不確定,我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決定,有時候卻肯定不已。未來未卜,很多事情沒辦法當機立斷,但卻要當機立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列出下列兩者的抵觸,憲法是根本大法,人民身體自由應予保障,要經過法院才能動作,現在不用立法院來函就可調查。誰同意誰負責。這是違憲。 真通過,就沒有人身自由了。有沒有讀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第 8 條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這幾天因為華國統派藝人的性犯罪案件,國內居然可以有大到幾乎可以說是撕裂的站邊現象,還真是讓人感到台灣離文明其實還有好大距離。 連這種根本應該是基本倫理常識的東西都可以有選邊站的問題,我想是該來反省一下相關價值觀是怎麼回事。 法律是一回事,其實台灣法規已經定得很清楚,姑且不論嚴格與否與處罰程度的界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當我生活在其中,而你所做的一切,不是為我時,那你就是在控制。」,這句話必須承認,接下來就是為理想,控制應該佔多少百分比的問題了。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列出下列兩者的抵觸,憲法是根本大法,人民身體自由應予保障,要經過法院才能動作,現在不用立法院來函就可調查。誰同意誰負責。這是違憲。 真通過,就沒有人身自由了。有沒有讀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第 8 條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
Thumbnail
今天聯合報A2版,刊登以「大法官廢死表忠」作標題的社論。作者閱讀整篇內容,願純粹從「法」的角度,針對死刑釋憲問題,表達個人觀點。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這幾天因為華國統派藝人的性犯罪案件,國內居然可以有大到幾乎可以說是撕裂的站邊現象,還真是讓人感到台灣離文明其實還有好大距離。 連這種根本應該是基本倫理常識的東西都可以有選邊站的問題,我想是該來反省一下相關價值觀是怎麼回事。 法律是一回事,其實台灣法規已經定得很清楚,姑且不論嚴格與否與處罰程度的界
  每一組關係之中,成員間的權力都不可能完全對等。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之辨認出來,並且讓參與的成員都充分地意識到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此避免社會中的特定群體成為系統性的受害者、也讓另一些人沒有機會繼續系統性地加害他人。
Thumbnail
「當我生活在其中,而你所做的一切,不是為我時,那你就是在控制。」,這句話必須承認,接下來就是為理想,控制應該佔多少百分比的問題了。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