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不錯的點子,可以做成產品了嗎?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距離上次寫文章又幾個月過去了(汗),最近剛好在忙產品轉型,也藉此重新思考從點子如何落地到產品這件事,一番波折後個人體悟是: 1. 說得容易做得難。2. 做事不難,要做有價值的事很難。因為,產品成功的關鍵不在於點子,在於能否創造價值。
身為產品經理,我們常常滿腦子都是各種點子,可能看了某個用戶反饋,可能競品做了什麼有趣的功能,可能睡覺突然夢到一個不錯的想法(誤)…,有的天馬行空,有的是依據縝密的邏輯推理,但我們怎麼決定哪些點子要做?而哪些點子做了又有用呢?

開始著手規劃前,先想想你的點子有價值嗎?

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需求管理」:即需求採集 → 需求分析→需求篩選(依據目標排優先級),透過定性/定量的研究方式,從用戶身上挖掘需求,進而規劃落地的可行方案。
而需求反映的是用戶想要達成某個目的,可能是解決痛點或是滿足癢點,若某個產品能幫助用戶很好地達成目的,就是實現了該產品的價值,這也是身為產品經理不斷在努力追求的目標。
如果我們對用戶痛點和產品價值判斷錯誤時,意味著很多相關延展的工作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為產品並沒有讓用戶的生活變得更好。
最常聽到的例子就是「電鑽和牆上的洞」,如果今天用戶說他想要一個電鑽,為什麼呢?因為他要在牆上鑽一個洞,為什麼要鑽一個洞呢?因為他想要掛一幅畫在牆上,把家裡佈置的有文藝氣息,回到家時可以感到放鬆自在。如果一開始無法探究用戶需求的本質,我們可能會一股腦兒的投入資源執行,認為腦中冒出的點子可以很好的滿足用戶,最終給了對方一個多功能又昂貴的電鑽,而不是幫他在牆上快速的打出一個適合掛畫的洞。

用戶到底為什麼要用你的產品?

這個問題是在規劃產品時需要不斷詢問自己的。在做產品設計時除了基本的用戶需求之外,也需要考慮整個項目的產品邏輯,例如滴滴打車這樣的O2O平台推出拼車功能,司機順路載送多位乘客,可以賺得更多,乘客也能夠享有更便宜的價格,進而提高整體的載運效率,這樣的需求邏輯清晰,並且能很好的運轉起來。
清晰的產品邏輯是核心,但很多時候我們容易先想一個結論,再去找能證明這個結論的論點。記得前陣子面試一位產品經理,他在做的產品是一款以3D虛擬化身為主的社交app。
我:「請說明一下你的產品提供的用戶價值是什麼?」
面試者:「因為許多人在陌生社交時會沒有自信,不敢放自己的照片,所以我們提供3D虛擬化身的角色,讓用戶可以自在的和別人聊天。」
我:「為什麼3D虛擬化身可以滿足這些用戶?」
面試者:「我們公司一直以來的技術優勢就是3D人物,加上這個呈現也滿有趣的,用來作為用戶的化身應該很不錯。」
不知道大家對於這位面試者的回答有什麼想法呢?面談中可以發現他已經有個預設的結論:3D人物技術很酷,又是我們公司的競爭優勢,拿來做社交app當成用戶的化身應該有賣點。所以整個產品圍繞著讓3D虛擬化身有更多的動作、有更豐富的表情呈現等,而非在於怎麼去解決「陌生社交中,用戶沒有自信,或是想呈現更好的自己」的需求。製作3D虛擬化身需要大量的開發成本,且對手機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最終產品連基本的對話功能都無法滿足,聊天過程很遲鈍,僅是背景多了個3D人物在比著各種動作。

6個問題檢驗你的產品模型

過去自己在做AR虛擬試妝產品時也會犯一樣的錯誤,僅從較單一的角度來看待產品,並且直接跳入原型設計(千萬不可以呀~),應該先從宏觀的角度來整理產品邏輯,確認清晰的流程架構,我們可以從以下6個問題來檢視產品模型的合理性。
1.市場的存在:這個市場是否已經成熟? 例如VR市場相比於電商市場還尚未成熟,用戶和相關應用均在起步階段。
2. 需求的存在:這個需求是臆想,還是真實存在?例如大學選課的課程評價網站、上門打掃和做美甲的服務,或是私廚便當平台等,都可以思考是nice to have或是must to have的需求,是否降低用戶的成本或提高效率。
3. 用戶的存在:針對需求去衡量用戶群是否存在?用戶量有多大?是否足以支撐產品擴張?例如雖然有定制高端生日禮物的需求,但也需要評估有多少用戶有這樣的需求,以及他們使用的頻次和願意支付的金額。
4. 提供的可能:評估現實層面是否有提供產品服務的能力?以內容網站來說,可能是由官方提供優質的文章,即所謂的PGC,又或者以平台的形式,由用戶來提供內容,即所謂的UGC,例如抖音,而我們能自行產生或是鼓勵用戶產生內容嗎?
5. 發生的場景:有時候有用戶也有需求,但沒有對的場景,也無法提供產品價值。例如AR虛擬試妝,用戶的確有線上試妝的需求,但對應的場景可能是在逛彩妝博主的微博時,被種草某支口紅,或是逛淘寶想找個適合自己的粉底色號時,若沒有這些場景的依託,將很難實現虛擬試妝真實的價值。
6. 體驗:在消費升級的時代,體驗為王,服務至上也越來越被許多人重視。如何能讓用戶不花費更多成本下,享受到更好的體驗,有助於提升產品的留存和忠誠度。
所以,當我們腦海中閃過一個點子時,先別急著興奮地投入資源去執行,可以先停下來思考以上幾點。
我很喜歡獵豹移動CEO傅盛說的:「目標、路徑、資源。」先明確你的目標,思考你可以達成目標的路徑有哪些,同時考慮你可調度的資源能如何支持,才能讓真正有價值的點子能夠落地,為用戶的生活帶來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32內容數
如果你是對從事數位產品經理職位有興趣的大學生或想轉換跑道的無經驗新人,這份專題將讓你對於這個職業的背景和工作內容有全面的認識,並帶你一步步做應聘準備,獲得第一份產品經理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vi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剛好在看《騰訊方法》,書中分享了騰訊在產品定位、用戶分析和敏捷開發的成功之道,以及這間企業巨頭是如何突破包袱,向創新組織轉型的故事。我個人覺得很有共鳴,對於產品經理要如何將產品打磨到極致,以及如何激勵團隊,這些都有很多細節的描述,大家有機會可以找來看看!:
「等待」是一個過程,也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我們等待,是為了最後獲得想要的東西、想見的人,對於等待後的想像通常是美好正向的,但等待的過程中,我們會感到焦慮煩躁,甚至失望憤怒,所以,如何在等待過程中正面引導用戶情緒是體驗設計的重要環節。
作為一位PM,因為自己負責的產品同時服務於B端和C端,設計上牽扯到軟硬件,市場又分亞洲和歐美地區,面對到的複雜度非常高,所以在研究如何管理產品複雜度時,特別心有戚戚焉,也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囉 : )
自從整理了知名科技公司對UX設計師的職能要求後,(請見《想成為Airbnb、Facebook都想要的UX設計師?你需要具備這些條件》),要怎麼培養這些神秘的技能就變成很重要的下一步。 所以以下整理了一下自己平常有在關注的學習資源,推薦給大家,抓藥補身!:)
最近剛好在看《騰訊方法》,書中分享了騰訊在產品定位、用戶分析和敏捷開發的成功之道,以及這間企業巨頭是如何突破包袱,向創新組織轉型的故事。我個人覺得很有共鳴,對於產品經理要如何將產品打磨到極致,以及如何激勵團隊,這些都有很多細節的描述,大家有機會可以找來看看!:
「等待」是一個過程,也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我們等待,是為了最後獲得想要的東西、想見的人,對於等待後的想像通常是美好正向的,但等待的過程中,我們會感到焦慮煩躁,甚至失望憤怒,所以,如何在等待過程中正面引導用戶情緒是體驗設計的重要環節。
作為一位PM,因為自己負責的產品同時服務於B端和C端,設計上牽扯到軟硬件,市場又分亞洲和歐美地區,面對到的複雜度非常高,所以在研究如何管理產品複雜度時,特別心有戚戚焉,也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囉 : )
自從整理了知名科技公司對UX設計師的職能要求後,(請見《想成為Airbnb、Facebook都想要的UX設計師?你需要具備這些條件》),要怎麼培養這些神秘的技能就變成很重要的下一步。 所以以下整理了一下自己平常有在關注的學習資源,推薦給大家,抓藥補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認為這個問題和「產品導向和需求導向哪一個比較好?」具相同邏輯,產品導向先有產品/技術,再發想產品/技術應該賣給誰,能夠帶來消費者甚麼樣的好處;需求導向則是先找尋現今大眾未被滿足的需求,透過產品或服務來滿足目標客群。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只有從產品和服務的「用途」出發,才能精準創新,滿足市場的特定需求。 始終從功能、情感、社會的角度考慮創新,注重“實用”,是幫人打孔而不是賣鑽頭。
Thumbnail
產品經理做每個產品決策時,都不斷會被客戶、客戶經理、產品主管詢問各種為什麼,像是為什麼這樣設計?出發點是什麼?影響是什麼?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產品問答,包含影響我哪些產品思維和框架。
Thumbnail
產品製作的核心因素有三個重點,分別為:使用者(誰在用)、需求(為什麼用)、場景(在哪裡用)。這些因素對於任何產品的成功都是相當重要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Thumbnail
工作中,個人的價值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產品發展過程,產品經理(PM)應該思考如何巧妙運用自己的定位,像是:有些人擅長數據分析,透過數字管理產品;另一些人擅長規劃和策略制定,尋找優化或發展模式;還有些人擅長溝通,解決開發過程中的問題。那麼,你的專長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認為這個問題和「產品導向和需求導向哪一個比較好?」具相同邏輯,產品導向先有產品/技術,再發想產品/技術應該賣給誰,能夠帶來消費者甚麼樣的好處;需求導向則是先找尋現今大眾未被滿足的需求,透過產品或服務來滿足目標客群。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設計師進行產品規劃時需要融入商業策略,並深入瞭解用戶需求和使用方式的重要性。同時,透過使用者訪談和對各種競品的研究,設計師可以建立良好的商業策略思維,以實現產品的成長和用戶滿意度。
Thumbnail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Thumbnail
產品開發的成功,除了品質,更在於是否能夠在適當的時程內推出並滿足客戶需求。 身為開發、設計人員,從文中提供的三個角度來思考,以確保產品與公司的競爭力。
Thumbnail
只有從產品和服務的「用途」出發,才能精準創新,滿足市場的特定需求。 始終從功能、情感、社會的角度考慮創新,注重“實用”,是幫人打孔而不是賣鑽頭。
Thumbnail
產品經理做每個產品決策時,都不斷會被客戶、客戶經理、產品主管詢問各種為什麼,像是為什麼這樣設計?出發點是什麼?影響是什麼?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產品問答,包含影響我哪些產品思維和框架。
Thumbnail
產品製作的核心因素有三個重點,分別為:使用者(誰在用)、需求(為什麼用)、場景(在哪裡用)。這些因素對於任何產品的成功都是相當重要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公司打造成功產品背後的三大關鍵:策略制定、敏捷開發和數據分析。透過觀察市場需求、建立MVP測試、數據統計與分析,科技公司可以更好地執行產品策略,提高產品成功的機會。另外,也介紹了產品經理的角色與重要性,以及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方法。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Thumbnail
工作中,個人的價值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產品發展過程,產品經理(PM)應該思考如何巧妙運用自己的定位,像是:有些人擅長數據分析,透過數字管理產品;另一些人擅長規劃和策略制定,尋找優化或發展模式;還有些人擅長溝通,解決開發過程中的問題。那麼,你的專長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