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職場談】 — 如何定義需求優先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產品經理職場談】 — 真需求 vs. 偽需求中,我們談到需求蒐集後,必須通過謹慎的分析,才能避免掉入偽需求的陷阱。那完成這一步,現在手邊都是「可以做的」需求時,我們怎麼決定哪些做?哪些不做?和優先做什麼?

曾經有段時間,我常會面臨到一個尷尬的狀況:不缺需求,但是迷失在眾多需求中。覺得這個需求很緊急、那個需求也很重要,想實現的需求很多,但每次迭代的開發資源有限,不可能一次全都做完,所以,這時決定需求的優先級就變得非常關鍵,不然團隊會不知道各項事務的輕重緩急,資源和精力都無法集中在最重要的目標上。

那麼該如何定義需求優先級呢?每位產品經理可能都有不同的排序原則:

  1. 按緊急程度,越緊急、逼得越緊的越優先;
  2. 按開發先後順序,前置項的優先;
  3. 按需求方的職級,老闆的需求優先;
  4. 按產品經理自身的判斷,我說了算;
  5. 按開發實現的難易度,簡單的先做;
  6. 按項目排期的進度,按部就班;
  7. 按業務實現後的貢獻度,價值高的先做。

上述的方法並沒有對錯,因為在不同的情景和產品階段下,評定需求優先級的標準可能都會有所差異。比如說我們在一家外包公司,那可能是按排期和客戶重要度來排序; 又或是我們在老闆超級強勢又有想法的公司,那需求可能就是Boss說了算。

但撇開這些因素,回到產品的核心來說,「我們怎麼更好地實現產品的業務價值」,這才是第一衡量指標。

做好這三件事 評估需求優先級?

那從什麼角度來衡量需求和業務價值的相關程度呢?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明確清楚我們最終想實現的產品願景,這個就像是北極星一樣,在一片黑暗中指引我們該往哪裡去,該怎麼抉擇。

我會建議思考和規劃的順序如下:

第一件事:制訂產品願景和定位 ➡ 決定哪些是核心要關注的事情

第二件事:檢視產品的生命週期 ➡ 決定該階段要使用什麼策略

第三件事:排產品需求的優先級 ➡ 決定達到每個里程碑的節奏

舉個例子,電商平台的核心功能是用戶下單購買商品,所以從瀏覽商品到加入購物車,完成支付並建立一筆訂單,這就是業務的主流程,也是需要時常關注和優化的部分。但除了主流程之外,也會有許多衍生的分支流程,像是退換貨處理、商家貨款結算等,這時就必須根據產品所處的生命週期,來決定優先順序。

比如在產品發展階段,重點考慮新用戶註冊和留存率,那可能良好的購物體驗更重要,所以必須先保證退換貨流程的順暢; 又或者在產品成熟階段,這時平台有大量入駐的商家,結算效率低導致管理成本提高,所以訂單結算流程的改進就必須優先處理。

接著簡單分享評估需求優先級常見的兩種方式:

1)KANO模型法(用戶視角):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

KANO模型

KANO模型

KANO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狩野紀昭教授在1979年提出,從需求實現率和用戶滿意度來衡量產品需求的優先級,核心概念是:產品實現不同類型的用戶需求,所產生的用戶滿意度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主要將人的需求分成三類:

1)基本型需求

是屬於用戶認為「必須要有」的功能,產品具備此類的功能,用戶會覺得理所當然,如果缺乏,用戶會覺得非常不滿意,引發抱怨和投訴 ; 但如果具備,用戶也可能不會因此感到滿意。

例如:汽車需要正常能夠行駛、冷氣空調需要正常製冷、餐廳要能提供餐點讓顧客飽餐一頓、行動支付App要能夠順利付款結帳等。

2)期望型需求

是屬於用戶認為「有更好,多多益善」的功能,如果功能超出用戶預期越多,則滿意度越高,這類需求是用戶可以清晰知道的。

例如:商店提供優惠活動,當折扣越多時,用戶感到越開心 ; 行動支付App顯示各筆帳單紀錄,方便用戶記帳管理等。

3)興奮型需求

是屬於「驚喜,Wow!」的功能,這類需求是用戶無預期的,當提供這些出乎意料的功能時,用戶的滿意度會急遽上升,從而提高忠誠度。

例如:酒店特定為新婚夫妻準備特別的禮物和升級套房,以表示祝福 ; 電商送貨時附贈適合顧客膚質的知名彩妝小樣等。

基於以上不同需求類型的特性,可以按照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來排定優先級,即一輛車需要能正常行駛,才會進而考慮到它的外觀和車內的舒適度,如果再有自動駕駛就更好了!

所以可以想想目前我們負責的產品需求,它是屬於哪一類型的呢?用戶對於它的預期是如何?做和不做對用戶滿意度的影響又是如何?就知道該怎麼安排投入資源了。

2)四像限分析法: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緊急

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

所有的事情我們可以依照「重要度」和「緊急度」兩個維度來歸類,重要度優先於緊急度,關鍵在於我們怎麼衡量事情有多重要和多緊急。

我覺得可以問幾個問題:

  1. 這件事不做的負面影響程度有多大?
  2. 做了可以帶來什麼效益?
  3. 是不是現在一定要解決?
  4. 有沒有更適合的時間點?
  5. 有沒有更急迫要解決的事?

例如AI智能測膚系統,我們區分了幾大功能模塊:商家管理、顧客檔案、皮膚檢測、測膚報告等,假設只有一個月的開發時間,一定是優先做最重要的核心流程,即「從檢測到報告展示,同時必須確保皮膚算法的精確度和穩定度達標」,其中,緊急的任務包含要能完成軟體和硬體的聯調、照片上傳到雲端進行皮膚庫檢測等,在建立專業的測膚體系後,下階段才是完善顧客檔案的查詢和商家自主管理。

以下附上需求池的模版給大家參考(可依據個人習慣和管理效率來做調整):

raw-image

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團隊的資源也是定量的,平時就常會聽到開發大哥或設計師們說:「那麼多需求這個迭代做不完啊~給個優先級吧!」

所以,產品經理需要能合理的安排需求優先級,確保每個迭代做最有價值的事,這項任務非常具有挑戰性,也考驗產品經理對於產品方向和節奏的掌握度。我的建議是多花些時間思考「產品核心價值」和「用戶使用場景」,會更好的幫助我們判斷每個需求的優先級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via的沙龍
36會員
32內容數
如果你是對從事數位產品經理職位有興趣的大學生或想轉換跑道的無經驗新人,這份專題將讓你對於這個職業的背景和工作內容有全面的認識,並帶你一步步做應聘準備,獲得第一份產品經理工作。
Livi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9/02
石子丟到水中都會有漣漪,人在職場更需要即時的肯定和引導,身為管理者必須學會「回饋的藝術」,才能激勵團隊不斷成長,共同實現我們所期盼的成功模樣!
Thumbnail
2019/09/02
石子丟到水中都會有漣漪,人在職場更需要即時的肯定和引導,身為管理者必須學會「回饋的藝術」,才能激勵團隊不斷成長,共同實現我們所期盼的成功模樣!
Thumbnail
2019/06/30
「需求」,大概是產品經理日常工作聽到最高頻的詞彙了,產品的誕生是為了滿足特定的用戶需求,所以需求分析是每個產品經理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我們需要蒐集需求、判斷需求的合理性、優先級,並合理的調配資源,讓整體的產品規劃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
Thumbnail
2019/06/30
「需求」,大概是產品經理日常工作聽到最高頻的詞彙了,產品的誕生是為了滿足特定的用戶需求,所以需求分析是每個產品經理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我們需要蒐集需求、判斷需求的合理性、優先級,並合理的調配資源,讓整體的產品規劃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
Thumbnail
2019/06/25
「Livia,妳現在有空嗎?我想找你聊一下。」 「好呀。什麼事?」 「我覺得現在團隊好像少了一些主人翁意識,大家都只想把工作做完,而不是想怎麼解決問題,把事情做好,讓我感覺有點無力,也提不起勁在工作上了,怎麼辦才好?」 這段話讓我感覺莫名的熟悉,猛然想起剛成為社會新鮮人那段歲月,也曾經有一樣的疑惑
Thumbnail
2019/06/25
「Livia,妳現在有空嗎?我想找你聊一下。」 「好呀。什麼事?」 「我覺得現在團隊好像少了一些主人翁意識,大家都只想把工作做完,而不是想怎麼解決問題,把事情做好,讓我感覺有點無力,也提不起勁在工作上了,怎麼辦才好?」 這段話讓我感覺莫名的熟悉,猛然想起剛成為社會新鮮人那段歲月,也曾經有一樣的疑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做產品該用哪一種用戶思維?我們如何看待使用者之於產品的關係?從服務關係的迎合用戶、到夥伴關係的賦能用戶,各要如何實際到產品開發上,這篇想一起探討產品經理一定會接觸到的用戶思維。
Thumbnail
做產品該用哪一種用戶思維?我們如何看待使用者之於產品的關係?從服務關係的迎合用戶、到夥伴關係的賦能用戶,各要如何實際到產品開發上,這篇想一起探討產品經理一定會接觸到的用戶思維。
Thumbnail
如何用「最小可行性產品」的思維規劃產品開發時程?產品設計要留意哪些事?這篇以即時通訊為例,列舉在產品規劃時,可能會遇到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如何用「最小可行性產品」的思維規劃產品開發時程?產品設計要留意哪些事?這篇以即時通訊為例,列舉在產品規劃時,可能會遇到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上一篇《產品開發的黃金圈理論 Why-How-What》提到產品開發的黃金圈,接下來我想列舉我在產品規劃時,曾犯下的幾個失誤,也作為未來的警惕,(1) 確認好需求才進規劃、(2) 確認好解方要有框架、(3) 確認好框架才進開發。
Thumbnail
上一篇《產品開發的黃金圈理論 Why-How-What》提到產品開發的黃金圈,接下來我想列舉我在產品規劃時,曾犯下的幾個失誤,也作為未來的警惕,(1) 確認好需求才進規劃、(2) 確認好解方要有框架、(3) 確認好框架才進開發。
Thumbnail
產品經理需要的技能非常多樣且複雜。跨團隊合作、產品定義、溝通、利害關係人管理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產品的核心思想。
Thumbnail
產品經理需要的技能非常多樣且複雜。跨團隊合作、產品定義、溝通、利害關係人管理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產品的核心思想。
Thumbnail
想像一個外送食物的app很容易,點餐 => 付錢 => 吃飯。但真正規劃時,才發現寸步難行,主要是因為一個產品的概念大家都明白,但具體的實作是由許多細節所構成。專案經理可以透過客戶需求逐漸釐清,但產品經理呢? 規劃產品,卻毫無頭緒? 許多從專案轉職到產品經理的人,在過渡期中,時常飽受這樣的折磨。
Thumbnail
想像一個外送食物的app很容易,點餐 => 付錢 => 吃飯。但真正規劃時,才發現寸步難行,主要是因為一個產品的概念大家都明白,但具體的實作是由許多細節所構成。專案經理可以透過客戶需求逐漸釐清,但產品經理呢? 規劃產品,卻毫無頭緒? 許多從專案轉職到產品經理的人,在過渡期中,時常飽受這樣的折磨。
Thumbnail
身為產品經理很常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想法,雖然非常歡迎這些好意,卻又不得不作出殘酷的抉擇。對於新產品的構想,哪些概念是有價值的?哪些又是必須捨棄的呢?也許我們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條件。
Thumbnail
身為產品經理很常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想法,雖然非常歡迎這些好意,卻又不得不作出殘酷的抉擇。對於新產品的構想,哪些概念是有價值的?哪些又是必須捨棄的呢?也許我們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條件。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易懂的產品經理指南,搭配自身經驗案例,有系統地介紹極致產品須具備的原則。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在 20 年的產品經理職涯,經歷不斷踩坑、爬出來又跌進去的過程中,如何於挫敗中進步,打造極致產品。 如果你打算研發出一款膾炙人口的產品,務必關注三個關鍵性要素:剛需、痛點和高頻。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易懂的產品經理指南,搭配自身經驗案例,有系統地介紹極致產品須具備的原則。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在 20 年的產品經理職涯,經歷不斷踩坑、爬出來又跌進去的過程中,如何於挫敗中進步,打造極致產品。 如果你打算研發出一款膾炙人口的產品,務必關注三個關鍵性要素:剛需、痛點和高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