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職場談】 — 真需求 vs. 偽需求

【產品經理職場談】 — 真需求 vs. 偽需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需求」,大概是產品經理日常工作聽到最高頻的詞彙了,產品的誕生是為了滿足特定的用戶需求,所以需求分析是每個產品經理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我們需要蒐集需求、判斷需求的合理性、優先級,並合理的調配資源,讓整體的產品規劃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

在談需求前,先來聊聊世界知名福特汽車公司創辦人Henry Ford曾說過:

如果我當年去問顧客他們想要什麼,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 — Henry Ford(汽車工程師與企業家,福特汽車公司的創辦者)
raw-image

仔細一想,人們究竟是真的想要一匹馬,還是更快的到達目的地?

產品需求就是在限定的條件下,達成某一目標的解決方案。

而福特汽車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於陸上交通工具,希望可以更快到達目的地的一種需求實現方式。

大多數的時候,用戶會很直接的說出解決方案,但產品經理需要挖掘背後真正的需求,才能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給用戶,否則很容易掉入偽需求的陷阱,網上一個有趣的例子:

raw-image

賓館老闆經營不善倒閉,就是因為他錯誤的理解顧客的需求,而另一種狀況是用戶「說一套,做一套」,自己也不清楚想要的是什麼,這時如果產品經理只依賴用戶所說的,很容易最終的產品決策會出現偏差。

有家公司在設計音箱外觀顏色的時候,請來了一批用戶做調研,詢問大家的意見:
用戶A:”紅色,夠酷炫。”
用戶B:”黃色,夠醒目。”
……
大家的回答顯示紅色是熱門顏色,黑色很少人選,但調研結束後,工作人員讓用戶挑選一個音箱做為紀念品帶走,結果大多數人都挑選了黑色的音箱。

如果這家公司只參考了用戶說的,生產了大批的紅色音箱,可能銷售狀況也慘澹不堪。

所以說,真實需求是用戶要通過產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產品經理需要跳脫既有的思維和主觀的判定,同時也不能輕信用戶直接反饋的解決方案,要不斷的問為什麼,去挖掘背後真正的原因。

偽需求是產品經理都痛恨遇到的,因為會浪費許多資源,雖然不一定是用戶不需要的,可能只是當下並不能支撐商業模式,但通過多聽、多看、多思考、多和用戶互動和細心觀察,相信我們對於用戶需求的洞察力將有顯著提升,也就往好的產品經理又邁進一步啦!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通過一些有趣的例子來讓大家對偽需求有個概念,在工作中能有意識的去認真思考每個需求的意義,後續針對如何做好需求管理和分析會有更進一步的說明,大家下次見囉~

avatar-img
Livia的沙龍
36會員
32內容數
如果你是對從事數位產品經理職位有興趣的大學生或想轉換跑道的無經驗新人,這份專題將讓你對於這個職業的背景和工作內容有全面的認識,並帶你一步步做應聘準備,獲得第一份產品經理工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ivi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石子丟到水中都會有漣漪,人在職場更需要即時的肯定和引導,身為管理者必須學會「回饋的藝術」,才能激勵團隊不斷成長,共同實現我們所期盼的成功模樣!
在【產品經理職場談】 — 真需求 vs. 偽需求中,我們談到需求蒐集後,必須通過謹慎的分析,才能避免掉入偽需求的陷阱。那完成這一步,現在手邊都是「可以做的」需求時,我們怎麼決定哪些做?哪些不做?和優先做什麼?
「Livia,妳現在有空嗎?我想找你聊一下。」 「好呀。什麼事?」 「我覺得現在團隊好像少了一些主人翁意識,大家都只想把工作做完,而不是想怎麼解決問題,把事情做好,讓我感覺有點無力,也提不起勁在工作上了,怎麼辦才好?」 這段話讓我感覺莫名的熟悉,猛然想起剛成為社會新鮮人那段歲月,也曾經有一樣的疑惑
石子丟到水中都會有漣漪,人在職場更需要即時的肯定和引導,身為管理者必須學會「回饋的藝術」,才能激勵團隊不斷成長,共同實現我們所期盼的成功模樣!
在【產品經理職場談】 — 真需求 vs. 偽需求中,我們談到需求蒐集後,必須通過謹慎的分析,才能避免掉入偽需求的陷阱。那完成這一步,現在手邊都是「可以做的」需求時,我們怎麼決定哪些做?哪些不做?和優先做什麼?
「Livia,妳現在有空嗎?我想找你聊一下。」 「好呀。什麼事?」 「我覺得現在團隊好像少了一些主人翁意識,大家都只想把工作做完,而不是想怎麼解決問題,把事情做好,讓我感覺有點無力,也提不起勁在工作上了,怎麼辦才好?」 這段話讓我感覺莫名的熟悉,猛然想起剛成為社會新鮮人那段歲月,也曾經有一樣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