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律師看到壞人善良的一面,離婚律師看到好人醜陋的一面——《婚姻故事》
Criminal lawyers see bad people at their best, divorce lawyers see good people at their worst--《Marriage Story》
當「做自己」與愛情衝突時,你會選擇哪一個?為了婚姻/家庭/愛情,你願意把自己縮到多小?
如同片名,2019年Netflix的原創電影《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是在講一段婚姻的故事;影片以每段愛情,我們以為最好的結局「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開始,丈夫Charlie與妻子Nicole各自以獨白的方式,訴說自己眼中的對方有多麼的美好;獨白結束後,鏡頭回到婚姻諮商室,諮商師想透過如此溫馨的開始,提醒這對臭著臉,想要分道揚鑣的夫妻,結婚時的初衷。
每一對新人,在決定締結連理的那一刻,應該都是帶著濃厚的愛意,與對未來的美好想像吧!我的高中好同學S比我早結婚十年,她結婚時,我甚至還沒有實質的男女感情經驗,當時我問了二十幾歲,才剛大學畢業沒多久的她,為什麼想結婚,她的回答是:因為很愛很愛,愛到覺得約會時相處的時間永遠不夠,所以想結婚住在一起。他們夫妻,如今已在一起超過二十年,就我這個外人的眼裡看來,他們仍然非常恩愛。
S是一個愛情/家庭動物,愛情與家庭永遠是她人生順位的第一名,為了先生與孩子,她願意去做很多的配合與改變;孩子出生後,她便辭去工作,專心持家,近幾年,孩子大了,她才復出職場;S的先生沉穩、顧家,多年來也相當的疼愛她。我想,S的求全,與S夫妻彼此之間良好的搭配,或許是這段婚姻,長久穩定,甚至經歷歲月磨蝕,仍能充滿愛意的原因。
然而,並非每位進入婚姻中的女性,都願意像S一樣,為了先生與孩子,將自己縮到極小;也不是每對夫妻,都能互動得像S夫妻這般良好,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夫妻之間「相敬如冰」,甚至「相敬如兵」,這當中,有些朋友的狀況,就與《婚姻故事》裡的Charlie與Nicloe極為類似。
Nicole在美國西岸洛杉磯長大,深愛洛杉磯的她,卻為了Charlie,留在美國東岸的紐約居住多年,並搭配Charlie的導演工作,擔任Charlie作品裡的最佳女主角,但當洛杉磯有個對Nicloe來說很好的發展機會時,Charlie卻只是冷嘲熱諷這份工作,僅允許Nicole短期到洛杉磯居住,直到完成這份工作為止;Nicole長久以來的委屈,因為此事爆發: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年,你為什麼不替我想一想,難道你一直以來,從來沒有把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去看待與尊重,只是把我當成你這個人的附屬品?
電影《婚姻故事》裡的紐約/洛杉磯,現實生活中,可以置換為台北/新竹、台北/深圳、台北/上海......
當自我實現與婚姻/家庭/愛情正面衝突時,你的選擇是什麼?
原本打算好聚好散的兩人,為了兒子Henry的監護權以及居住地,打上離婚官司,兩個好人,兩個曾經相愛的好人,在法庭裡,殺到刀刀見骨;Charlie的律師說:「刑事律師看到壞人善良的一面,離婚律師看到好人醜陋的一面。」太殘酷,也太令人毛骨悚然!
法官暫時把Henry的居住地,判在洛杉磯,但仍要待家庭評估員專業衡量過,才會做出最終的判決;為了兒子的最大利益,Nicole主動找Charlie溝通,想要好好談的兩人,卻愈講愈激動,從平和理性,終至口不擇言,什麼難聽傷人話全都出口。
這場激烈的爭吵橋段,感覺相當熟悉;除了溝通過程中,類似的情緒演進外,更讓我同感的,是那個有「溝」沒有「通」的憋屈;明明自己在意的點都講出來了,而且,不只在這次講過,在過去多年的生活裡,也已講過一百次,但他就是不理解,或以他的想法,擅自去解讀;是真的不懂,還是,反正最後,你都會聽他的,所以,他不必懂,不必用心去傾聽,不必替你設身處地?一位曾離過婚的朋友,就曾語重心長說過,要謹慎看待婚姻裡的每一次爭吵,如果沒有處理好,每吵一次,兩人的關係就更薄一層。
當了媽媽之後 還能有「自己」嗎?
劇中讓我超有感覺的,還有後續的一個橋段,是關於整個社會,對母職的期待。為了能順利贏得監護權,Nicole的美魔女律師,幫她做了一場與家庭評估員的模擬問答,Nicole與律師助理在幾個問題的應答之後,律師大喊NG,律師說:
「一般人不能接受媽媽喝太多酒,還罵小孩,說他是混蛋,我懂,我也會,我們可以接受不完美的父親,承認吧,好爸爸這個概念是30年前才發明的,之前都認為爸爸應該靜靜的、不在家、靠不住又自私;雖然現代人希望父親有所改變,但我們基本上還是全盤接受,就算他們犯錯,我們還是愛,但是民眾無法接受母親犯同樣的錯,無論結構上,還是精神上,都無法接受,因為我們的猶太基督教觀點,就是聖母瑪利亞,完全沒有缺點...... 所以你必須完美,而Charlie就算是爛人也無所謂,別人看你的標準,永遠都會高一級,雖然讓人很幹,但現實就是如此。」
原來,東西方社會都一樣,女性一但進入婚姻之後,尤其是承擔母職之後,「媽媽」、「妻子」角色的重要性,就遠遠凌駕她這個人本身;原來,女性一但進入婚姻之後,她就得先是一個完美的母親、完美的妻子,然後,她才有資格去談「自己」。
我切身體驗,在當了媽媽之後,我的名字,似乎就慢慢不見了,相關的社交圈,對我的稱謂,幾乎都是「◯◯媽」;隨著名字隱沒的,是我自己本人的這個身分;上個月,我去參加某公司的座談,座談結束後,主辦單位要送參與者禮物,讓我們在他們店裡挑選,主辦單位的幾位工作人員很熱心,一位接一位,陸續來跟我說,店裡的哪裡是兒童區;我理解他們的好意,在謝謝他們的同時,淡淡的說:我只想挑選我自己的禮物。
對個體價值的尊重 是關係的基礎
華人文化裡,我們稱配偶為「另一半」,像是兩個缺角的圓,合在一起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圓;然而,多年的婚姻生活,我體認到,兩個缺角的圓,硬要湊成一個圓,會很痛很痛。在關係裡,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也是;屬於他的個體的部分,我尊重;同樣的,屬於我的個體的部分,他也必須尊重;無論情感濃淡,對個體獨立價值的尊重,都是關係最重要的基礎;良好婚姻的構築,需要的是兩個完整的圓彼此良性互動;硬要把兩個缺角的圓,拼湊成一個圓,不是不可能,但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兩個缺角圓,在磕磕碰碰之後,不但沒融合一個更大的圓,反而變成碎片滿地的兩塊大缺角。
《婚姻故事》不是一部愉快溫馨的影片,相反的,它讓我看得非常煩躁,因為它寫實,寫實到,我真的很不想有角色投射,但就是躲不過投射。
婚姻這門課,很難,很難!但既然已經修了,就努力的讓自己,也讓對方及格;這一生,圓自己的圓,也圓自己選的這個大圓。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聽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