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讓烘豆比打傳說對決還簡單 BeanGo Cube

2020/01/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說,沖煮咖啡像是個煮飯煮麵,只需要在溫度、手法、水量、材料間打交道就好。
那更前端的烘豆,就像是自己去田裡拔菜,去土去葉,切莖刨絲,再下鍋調理的過程,比較起來,因為料理時間長,所以那種做實驗等結果的期待心理格外刺激。
過去一個多月跟著季節香林老師學烘豆入門課,用的是最入門的小鋼砲RT200 這種直火機,雖然老師開玩笑的說,會倒豆子和開關火,就已經學會一半,老師說得也沒錯,把機器加熱,倒豆子,然後一邊看溫度計一邊調整火力,等豆子爆就知道該不該關火了。
不過小鋼砲畢竟是非常入門的機種,所有的調整全部靠人的五感,沒有什麼豆溫風溫ROR曲線,只有一支外接溫度計,火力全靠登山瓦斯爐調整,看看豆子是否變成類似花生的焦黃色,那就是脫水了,如果要中烘焙,前面就不能過度脫水,要淺烘,那就沒關係一爆之前要達到一定溫度不然沒有焦糖化沒甜感,進入一爆後滑行幾秒又全靠烘豆師的詮釋,對老師來說那是一片小蛋糕,對我來說就是一團亂
第一次烘太深自己都覺得過苦,第二次就是淺焙還是有草本味,第三次配方豆則是略帶一點辣感,可是烘豆就是這樣,越喝出不對就越覺得想要繼續做測試,充滿樂趣啊。
剛好我的另一位啟蒙老師,向上精品咖啡Bryant Yang舉辦BeanGo Cube的體驗會,當然就要厚著臉皮報名了。
BeanGo Cube和一般印象中的烘豆機不一樣,既沒有一個酒桶狀的烘焙室,也沒有一個像磨盤一樣的散熱盤,它就是方方正正,一體成形的白色機器,就像個側面往前的微波爐一樣,Bryant Yang一邊拆機器邊解說細部,從機體本身把活性炭濾布和風扇咖啡豆冷卻槽都包藏在機體中和可拆卸的滾筒以及內藏的銀皮收集盒,這台機器的市場定位無疑是針對高端的Home User和需求量比較小的店家。
想想我當初第一次用手網烤豆,搞得整個廚房都是清不乾淨的銀皮,還引來亂七八糟的奇怪紅色甲殼蟲,想起來都是眼淚,如果我有這台機器,也不用搞得這麼辛苦了,
而它的使用,就更有趣了,完全就是3C時代的設定,除了從機體上方入豆時候需要碰到機器,其他時候,我真的就是在滑手機。
不管是熱機溫度、豆溫數據、機體溫度數據、ROR曲線數據、調整火力、調整風力,一爆的提示,全部都由手機的APP以WIFI連線操作,風力太大就會影響溫度,但風力全關掉就會讓一些雜物異味附著在豆子上,不同參數間的搭配與互相影響,像極了傳說對決裡面英雄的基本招式和大絕交叉應用,完全就是個Online game的概念。
我呢,明顯就是個拙劣的新角,火力設定5,風力設定一直在5-8之間亂調,果然咖啡豆烘了10分鐘系統溫度還一直上不去,逼得老師趕緊出來救援,不然我可能玩到20分鐘都烘不完。
第一次烘出來果然被我玩壞了,明顯的草本味,但一起參加體驗會的同仁,在觀摩彼此的手法後,第5輪的豆子,喝起來就已經達到可以出杯的水準。
除了自己可以亂玩數據之外,這些數據也可以記錄或者匯出,在下次烘焙時,讓機器根據成功參數複製一次烘豆流程,APP裡面也有內建AUTO模式,把對應重量的豆子倒進去讓它自烘也可以。
整體來說,BeanGo Cube算是頗為Smart,偏家電概念的設計,跟一般烘豆機偏機械工業設計的思維不同,但哪種機器好,還是要回歸用途,個人少量喝,在家一次最多可以烘450g的BeanGo Cube,既不用裝排煙設計也不用擔心銀皮亂飛,是相當方便的機器,但市場的能見度低,自己就要花點時間摸索技巧。
至於哪一種機器烘得出好喝的豆子,用Bryant Yang的說法就是:「懂得背後脈絡,什麼機器都可以烘出好豆子」
對了,為了預防有人又說我業配,所以還是要註明一下,本文無商業合作,但如果BeanGo Cube要找我合作非常之樂意(謎之音 OS,廠商瘋了才想找你吧)
咖啡癮士
咖啡癮士
中年嗜癮咖啡,沈迷不可自拔,遂成酗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