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G的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約莫一年前的這時候,去做了人類圖的解讀,分析師跟我說,嗯,你最需要注意的是空白的G中心帶給你的課題。


raw-image

其實我不是不明白。從接觸人類圖以後,雖然沒認真研究,但偶爾人生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圖,多多少少明白哪些事情,是哪些議題的顯現。如此加加減減的認識著。也隨手記過一些相關的感觸。

隔了一年,終於決定更認真了解人類圖,好像應該寫些什麼,好好記錄,好好寫作,是今年的目標。

那,就從空白G開始吧,想想自己是愛的容器(the vessel of love),G中心卻空白,真是非常有趣(但偶爾感到哭笑不得?),能對世界散播大愛的方式,大概就是寫下自己的感觸吧哈哈哈哈!


1.G center: love, identity and direction(愛、身分認同、方向)

簡言之,就是「歸屬感」的問題。你認為你屬於哪裡,不管是地方或群體,會有相應而生的方向,產生愛的流動。

從小到大我的人生主題之一就是尋找歸屬感。BBS匿稱後面的括號,寫的是「不屬於我我不屬於」。

小學的時候我曾非常認同自己的家族、自己的班級、自己的兄姊。但隨著進入青春期換學校,我非常不適應國中所屬的班級,對於當時要組成小團體感到非常痛苦,覺得像是不知道要怎麼隱身在教室裡、要怎麼撐過上學的每一天,直到國三班級重新編組才稍微好一些。

也因為這樣的經驗,影響我決定高中要念哪裡,我是把附中和北一女的志願序倒過來填的,只因為我不想待在女校或女生班。進入附中以後我熱愛我的班級與班號,甚至轉組轉班以後,還是留著舊班號的制服,因為我其實不真的認為自己屬於新的班級。對附中以及班級的認同感,一直持續到大學。

但大學是另一個階段。雖然現在想來,慶幸進入那間學校,認識了很多很棒的人,但大學時光裡有一部分的時間,我是憎惡學校的,想要逃離大學這個讓我感到寂寞的地方。不知為何我就是無法參與某個團體,我沒辦法投入社團、參加系上活動或球隊。那些群體,是我的同儕們熱情的揮灑青春的地方,而我始終保持著一種奇怪的距離看著他們投入。

然後我離開台灣,開始台灣-外國A-台灣-外國B-台灣......留學的反覆遷移。現在回想,這樣的離開又折返,到底帶給我的影響是什麼,簡言之就是不再輕易認同任何群體或地方吧。這般多年的練習後,我才能帶著一種距離感,回到昔日熟悉的大學校園裡。(否則有時回去會非常難受)

我原本是為了擺脫原生家庭、擺脫台灣的束縛、想要去世界各地流浪尋找落腳處的,卻在這般來回中,有了不同的答案。當人在異鄉求生存,卻發現自己無法成為另一個國家的人,爾後發現自己也不想成為另一個國家的人。偶爾我也曾想過要長居歐美、欽羨拿到居留權的朋友,但當人在異鄉,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哪裡的人。我沒辦法「成為」美國人之類的。

除了居住的城市以外,大概從大學以後我幾乎不會再認同就讀的學校或工作的機構。我是我,不需要為自己貼上「哪裡畢業」、「哪裡就職」的標籤,儘管那是求職時很好用的標籤,但很清楚這些標籤不能真正代表我,我也不會輕易的因為這些認同,把自己變成符合那些規格的人。這大概是現在我對這議題的回應吧。


2.「如果你處在錯誤的地方,就會和錯誤的人在一起。」

這件事情的難,在於若是從來都沒有在正確的地方,何以得知何謂正確/錯誤。

但關於錯誤,還是有一點點經驗。

第一次出國唸書,在人生地不熟,異國語言尚未熟稔的情況下,能依靠的朋友很有限。這些朋友們人不是不好,只是我的志趣和他們不同。儘管我們一起玩耍,但離開以後,要保持友誼是非常困難的。有時在臉書上看著他們的動態,覺得那像是另外一個銀河捎來的訊息。

後來又一回,認真的規劃了某次留學,甚至一開始就打算要在那地方發展,但過程一點也不順利,非常疲憊的回到台灣。在那裡的時間,連要建立人際關係都變得非常困難,是個在系上幾乎沒有辦法交朋友的狀態(因為各種理由)。媽媽笑說,這真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沒有。

現在想想,這些大概就是「錯誤的地方」的經驗吧。當去過一個極度錯誤的地方,因而知道,什麼是稍微的,正確一些的地方。儘管我還是不知道,真正正確的地方是哪裡?就像找租屋處,站在空無一物的房子裡,要怎麼樣知道,這是不是適合自己居住的地方?我還是覺得很困難。我的感受,好像沒辦法告訴我這些。(是又要問薦骨問題嗎嗚嗚)(寫寫突然發現,上一個問題也是非自我問題哎)

而有天被問到,「你喜歡你現在住的地方嗎?」我突然楞住,沒有辦法很誠實的回答,一個瞬間,很多記憶都湧了上來,這該說是,腦子反應的速度太快嗎。


3.認同與愛

工作到一段落,看到有空,回去上人類圖的課。

朋友聽到覺得我很積極,說了句「這麼有愛阿!」

我立刻回說:「我不會用『愛』形容,對我來說,我現在很難輕易認同任何事情了」

事後想想,原來這就是愛與認同之間的關係阿。以前總亟於認同某些群體,把愛傾注於他們,想成為他們的一份子(意味著有著相同的身分)。

但其實並不需要這樣。我不會成為任何人。我只會是我自己。

我不想再因為認同誰/某個群體而讓自己過度的傾斜,我可以在不傾斜的狀態下去愛,去成為那群體裡的一人,但同時又保持自己的獨立與自由。

說起來簡單,但做到是另一回事。


大概是如此吧。也許以後會有更多感受,也許會推翻現在的想法,就,人生繼續。



後來讀到一偏愛與認同的文字,覺得是可以重新思考的:

http://www.janet-lau.com/wp-content/uploads/2017/01/issue-10-p.4.pdf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gelateria的沙龍
6會員
19內容數
Angelateri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30
我相信人有自主成長的力量,只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要怎麼應對情境,運用出這份力量。 轉變,像是生命給的禮物兌換券,提示我們找出力量的道路,進而能夠更有意識的運用力量。但這張兌換券,有自己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兌換前請先閱讀……
Thumbnail
2021/01/30
我相信人有自主成長的力量,只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要怎麼應對情境,運用出這份力量。 轉變,像是生命給的禮物兌換券,提示我們找出力量的道路,進而能夠更有意識的運用力量。但這張兌換券,有自己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兌換前請先閱讀……
Thumbnail
2021/01/23
衣服一直是我的好朋友,衣服會誠實的告訴我很多事,像是最近的身心狀態、人生有什麼變化。而變化是一個讓人不得不去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我向來對穿衣服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想看看別人怎麼說?結果意想不到的,這本書提醒了我好多事……
Thumbnail
2021/01/23
衣服一直是我的好朋友,衣服會誠實的告訴我很多事,像是最近的身心狀態、人生有什麼變化。而變化是一個讓人不得不去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我向來對穿衣服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想看看別人怎麼說?結果意想不到的,這本書提醒了我好多事……
Thumbnail
2021/01/15
最近讀了《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一書,可以說是作者Chris Bailey為了了解「怎麼樣使用自己才最有效率」進行實驗之後的一本心得。 新的一年,從認識自己開始。活在這個年代,忙碌很容易、忙碌是常態,但有沒有「成就」更多?但願我們都成就更多,而非「瞎忙」。
Thumbnail
2021/01/15
最近讀了《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一書,可以說是作者Chris Bailey為了了解「怎麼樣使用自己才最有效率」進行實驗之後的一本心得。 新的一年,從認識自己開始。活在這個年代,忙碌很容易、忙碌是常態,但有沒有「成就」更多?但願我們都成就更多,而非「瞎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人類圖對於G中心的描述:G中心代表的是愛、認同與方向 「我們來到世上不是為了被愛,而是為了成為愛。」拉.烏盧.胡 當所處的環境不適合他們時,他們可以感覺得到。如果有人帶他們去一間感覺不對的餐廳、住所、商店或辦公室,他們會自動將那種不舒服感轉移到帶他們去那裡的人、在那裡遇見的人,或是在那裡所提出的
Thumbnail
人類圖對於G中心的描述:G中心代表的是愛、認同與方向 「我們來到世上不是為了被愛,而是為了成為愛。」拉.烏盧.胡 當所處的環境不適合他們時,他們可以感覺得到。如果有人帶他們去一間感覺不對的餐廳、住所、商店或辦公室,他們會自動將那種不舒服感轉移到帶他們去那裡的人、在那裡遇見的人,或是在那裡所提出的
Thumbnail
- 這句話大概在課堂聽到 記下來的時候 就決定是今天的圖了 無論在任何關係裡 我們總是希望對方用我們的邏輯思考 或用我們期望的方式對待我們 好像這樣才是愛 才是正確的 但是其實一切的問題都出在 每個人都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思考方式 對關係和愛的定義也都不同 所以我們的失望 其實是來自於我們不切實際的期
Thumbnail
- 這句話大概在課堂聽到 記下來的時候 就決定是今天的圖了 無論在任何關係裡 我們總是希望對方用我們的邏輯思考 或用我們期望的方式對待我們 好像這樣才是愛 才是正確的 但是其實一切的問題都出在 每個人都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思考方式 對關係和愛的定義也都不同 所以我們的失望 其實是來自於我們不切實際的期
Thumbnail
進入社會後,修的第一堂課「社會學」,跟別人比較時,自認為修的不夠好;如今,我知道這是自己的課題,慢慢把遺失的學分補回來,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我把學到的跟妳分享,也把我的決定告訴了你,沒什麼特別的期待,卻從妳身上尋獲,一直以來從家人身上得不到的認同感,想起畢業時。你說的「緣分會把我們牽得遠遠的」。
Thumbnail
進入社會後,修的第一堂課「社會學」,跟別人比較時,自認為修的不夠好;如今,我知道這是自己的課題,慢慢把遺失的學分補回來,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我把學到的跟妳分享,也把我的決定告訴了你,沒什麼特別的期待,卻從妳身上尋獲,一直以來從家人身上得不到的認同感,想起畢業時。你說的「緣分會把我們牽得遠遠的」。
Thumbnail
忘記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回家的 也許 是當我明白 原來自己一個人也是個家。
Thumbnail
忘記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回家的 也許 是當我明白 原來自己一個人也是個家。
Thumbnail
「我總覺得我在班上格格不入,我在這裡沒有歸屬感。」他沉默了幾秒說:「我也是ㄟ。」
Thumbnail
「我總覺得我在班上格格不入,我在這裡沒有歸屬感。」他沉默了幾秒說:「我也是ㄟ。」
Thumbnail
在Human Design人類圖的學問裡,常說到空白G中心比較比較自在於適應和改變。空白G中心並非喜歡改變,而是認知到「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所以改變並沒有甚麼可怕,好好接受它,適應它就好(而最大的課題在於,如何在改變中保存自我)⋯⋯
Thumbnail
在Human Design人類圖的學問裡,常說到空白G中心比較比較自在於適應和改變。空白G中心並非喜歡改變,而是認知到「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所以改變並沒有甚麼可怕,好好接受它,適應它就好(而最大的課題在於,如何在改變中保存自我)⋯⋯
Thumbnail
大家好~ 我是吉祥 今天想來說說「嗜愛如命」,關於G 中心。 我個人的G 中心是有顏色的人。 #嗜愛如命 這是2020年9月中的一場人類圖講座的一個感受經歷。 《G 中心空白的狀態》 昨天有一位來賓問了我一個關於G 中心空白的問題,我昨天提出了一個我自己都感覺有點特別的看法,請大家聽聽看 ( 畢竟我
Thumbnail
大家好~ 我是吉祥 今天想來說說「嗜愛如命」,關於G 中心。 我個人的G 中心是有顏色的人。 #嗜愛如命 這是2020年9月中的一場人類圖講座的一個感受經歷。 《G 中心空白的狀態》 昨天有一位來賓問了我一個關於G 中心空白的問題,我昨天提出了一個我自己都感覺有點特別的看法,請大家聽聽看 ( 畢竟我
Thumbnail
我在18年間試過20個工作,不穩定的工作狀態,讓我嚴重懷疑人生。直到認識了人類圖,了解「G中心空白」的我,換工作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因為我忽略了內在的聲音,只是隨著他人的價值觀而選工作。2020年,對我來說是挑戰卻又豐收的一年,我的職場經歷跟坐雲霄飛車般一樣刺激!
Thumbnail
我在18年間試過20個工作,不穩定的工作狀態,讓我嚴重懷疑人生。直到認識了人類圖,了解「G中心空白」的我,換工作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因為我忽略了內在的聲音,只是隨著他人的價值觀而選工作。2020年,對我來說是挑戰卻又豐收的一年,我的職場經歷跟坐雲霄飛車般一樣刺激!
Thumbnail
約莫一年前的這時候,去做了人類圖的解讀,分析師跟我說,嗯,你最需要注意的是空白的G中心帶給你的課題。 其實我不是不明白。從接觸人類圖以後,雖然沒認真研究,但偶爾人生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圖,多多少少明白哪些事情,是哪些議題的顯現。如此加加減減的認識著。也隨手記過一些相關的感觸。
Thumbnail
約莫一年前的這時候,去做了人類圖的解讀,分析師跟我說,嗯,你最需要注意的是空白的G中心帶給你的課題。 其實我不是不明白。從接觸人類圖以後,雖然沒認真研究,但偶爾人生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圖,多多少少明白哪些事情,是哪些議題的顯現。如此加加減減的認識著。也隨手記過一些相關的感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