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一年前的這時候,去做了人類圖的解讀,分析師跟我說,嗯,你最需要注意的是空白的G中心帶給你的課題。
其實我不是不明白。從接觸人類圖以後,雖然沒認真研究,但偶爾人生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圖,多多少少明白哪些事情,是哪些議題的顯現。如此加加減減的認識著。也隨手記過一些相關的感觸。
隔了一年,終於決定更認真了解人類圖,好像應該寫些什麼,好好記錄,好好寫作,是今年的目標。
那,就從空白G開始吧,想想自己是愛的容器(the vessel of love),G中心卻空白,真是非常有趣(但偶爾感到哭笑不得?),能對世界散播大愛的方式,大概就是寫下自己的感觸吧哈哈哈哈!
1.G center: love, identity and direction(愛、身分認同、方向)
簡言之,就是「歸屬感」的問題。你認為你屬於哪裡,不管是地方或群體,會有相應而生的方向,產生愛的流動。
從小到大我的人生主題之一就是尋找歸屬感。BBS匿稱後面的括號,寫的是「不屬於我我不屬於」。
小學的時候我曾非常認同自己的家族、自己的班級、自己的兄姊。但隨著進入青春期換學校,我非常不適應國中所屬的班級,對於當時要組成小團體感到非常痛苦,覺得像是不知道要怎麼隱身在教室裡、要怎麼撐過上學的每一天,直到國三班級重新編組才稍微好一些。
也因為這樣的經驗,影響我決定高中要念哪裡,我是把附中和北一女的志願序倒過來填的,只因為我不想待在女校或女生班。進入附中以後我熱愛我的班級與班號,甚至轉組轉班以後,還是留著舊班號的制服,因為我其實不真的認為自己屬於新的班級。對附中以及班級的認同感,一直持續到大學。
但大學是另一個階段。雖然現在想來,慶幸進入那間學校,認識了很多很棒的人,但大學時光裡有一部分的時間,我是憎惡學校的,想要逃離大學這個讓我感到寂寞的地方。不知為何我就是無法參與某個團體,我沒辦法投入社團、參加系上活動或球隊。那些群體,是我的同儕們熱情的揮灑青春的地方,而我始終保持著一種奇怪的距離看著他們投入。
然後我離開台灣,開始台灣-外國A-台灣-外國B-台灣......留學的反覆遷移。現在回想,這樣的離開又折返,到底帶給我的影響是什麼,簡言之就是不再輕易認同任何群體或地方吧。這般多年的練習後,我才能帶著一種距離感,回到昔日熟悉的大學校園裡。(否則有時回去會非常難受)
我原本是為了擺脫原生家庭、擺脫台灣的束縛、想要去世界各地流浪尋找落腳處的,卻在這般來回中,有了不同的答案。當人在異鄉求生存,卻發現自己無法成為另一個國家的人,爾後發現自己也不想成為另一個國家的人。偶爾我也曾想過要長居歐美、欽羨拿到居留權的朋友,但當人在異鄉,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哪裡的人。我沒辦法「成為」美國人之類的。
除了居住的城市以外,大概從大學以後我幾乎不會再認同就讀的學校或工作的機構。我是我,不需要為自己貼上「哪裡畢業」、「哪裡就職」的標籤,儘管那是求職時很好用的標籤,但很清楚這些標籤不能真正代表我,我也不會輕易的因為這些認同,把自己變成符合那些規格的人。這大概是現在我對這議題的回應吧。
2.「如果你處在錯誤的地方,就會和錯誤的人在一起。」
這件事情的難,在於若是從來都沒有在正確的地方,何以得知何謂正確/錯誤。
但關於錯誤,還是有一點點經驗。
第一次出國唸書,在人生地不熟,異國語言尚未熟稔的情況下,能依靠的朋友很有限。這些朋友們人不是不好,只是我的志趣和他們不同。儘管我們一起玩耍,但離開以後,要保持友誼是非常困難的。有時在臉書上看著他們的動態,覺得那像是另外一個銀河捎來的訊息。
後來又一回,認真的規劃了某次留學,甚至一開始就打算要在那地方發展,但過程一點也不順利,非常疲憊的回到台灣。在那裡的時間,連要建立人際關係都變得非常困難,是個在系上幾乎沒有辦法交朋友的狀態(因為各種理由)。媽媽笑說,這真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沒有。
現在想想,這些大概就是「錯誤的地方」的經驗吧。當去過一個極度錯誤的地方,因而知道,什麼是稍微的,正確一些的地方。儘管我還是不知道,真正正確的地方是哪裡?就像找租屋處,站在空無一物的房子裡,要怎麼樣知道,這是不是適合自己居住的地方?我還是覺得很困難。我的感受,好像沒辦法告訴我這些。(是又要問薦骨問題嗎嗚嗚)(寫寫突然發現,上一個問題也是非自我問題哎)
而有天被問到,「你喜歡你現在住的地方嗎?」我突然楞住,沒有辦法很誠實的回答,一個瞬間,很多記憶都湧了上來,這該說是,腦子反應的速度太快嗎。
3.認同與愛
工作到一段落,看到有空,回去上人類圖的課。
朋友聽到覺得我很積極,說了句「這麼有愛阿!」
我立刻回說:「我不會用『愛』形容,對我來說,我現在很難輕易認同任何事情了」
事後想想,原來這就是愛與認同之間的關係阿。以前總亟於認同某些群體,把愛傾注於他們,想成為他們的一份子(意味著有著相同的身分)。
但其實並不需要這樣。我不會成為任何人。我只會是我自己。
我不想再因為認同誰/某個群體而讓自己過度的傾斜,我可以在不傾斜的狀態下去愛,去成為那群體裡的一人,但同時又保持自己的獨立與自由。
說起來簡單,但做到是另一回事。
大概是如此吧。也許以後會有更多感受,也許會推翻現在的想法,就,人生繼續。
後來讀到一偏愛與認同的文字,覺得是可以重新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