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書筆記]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從認識自己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之前跨年的時候一直想寫點字,當做新的一年這個天地的開始。該寫些什麼,想說些什麼,看看過去又想想未來,整理了好一陣。

我自己也很多年沒有想著新的一年要有什麼新願望、新目標了,正面說法是隨緣,反面說法是懶散。可因為過去幾年的經歷,好像來到了一個想要升級自己的狀態。

去年的經驗是,工作之餘想要進修,卻發現自己已經累得只想耍廢,工作-耍廢-工作-耍廢……快要變成一個惡性循環,需要掙脫,調整或甚至重新規劃,才能找到、抵達真正想去的地方,而不是當一個在滾輪裡不斷奔跑的小白鼠。

不想再用舊的方法過日子,落入不喜歡的慣性,不想再將就,以前有這樣的想法,但不知道要用什麼樣的新方法-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歡的-去取代這些舊習慣,於是青黃不接般的忙碌著,感覺疲憊的掙扎著,渴望自由。


raw-image

而這個重新規劃,就當成新的年度的開始吧。最近讀了《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一書,可以說是作者Chris Bailey為了了解「怎麼樣使用自己才最有效率」進行實驗之後的一本心得。

「唯有在你了解自己一天有多少精力和專注力,並且決定你想要完成的任務,時間管理才會變得重要。」(頁119)

這句話莫名的敲到我,儘管再努力,都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可真相是,時間根本不是我能掌控的東西-就先把時間管理放一邊吧,先來好好思考前面兩句話,可以怎麼做?


1. 了解精力和專注力的流動:準備自己的人體使用手冊

其實這本書就是作者個人的實驗心得,他做了各種提昇自己生產力的實驗,像是一週工作90小時然後一週工作20小時,或是每天只用一小時智慧型手機……,非常徹底的嘗試和記錄自己的精力和專注力狀態如何變化,進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不是完全不知道適合自己的方式,但我好像每隔一陣子,還是會踩到過度消耗這個雷區,簡直像輪迴一樣。去年有陣子兩個工作重疊,加上一些外務和學習,幾乎一個星期七天都在做事情。我以為自己可以這樣使用,結果一兩個月以後整個人就爆炸,像是預支太多體力,之後只好狂睡還債,連想做的事情通通停擺,真的很可怕。

知道自己哪時候能夠專注或需要休息,在哪些空間工作會比較有效率,這些條件每天都會變化,像是今天早上覺得可以在家工作,下午大概就不行了得換個地方繼續,了解自己的狀態,其實是蠻細微的觀察。有時候我也會想說,阿出門好麻煩,準備出門去咖啡廳工作的時間,都可以在家裡做xxxx了,就決定在家裡好了,結果……嗯,就很好的荒廢掉了整個時段XD

當專注力成為極為稀缺的資源的現在,作者試過各種「防止專注力流失的方法」,在書裡推薦他覺得有效的幾個,像是一天只用一小時智慧型手機、關掉電子設備的通知、不要多工處理,也可以用番茄鐘工作法、練習冥想、練習正念(mindfulness)等等方式訓練專注力肌肉。

不得不承認,專注力的訓練真的很難-寫這篇文字的時候儘量不看社群媒體,或者假借找資料之名逛網路,還是有破功的時候。

另外,認真記錄工作時間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精確掌握自己一天/一週能工作的時間到底有多少。記錄本身不難,但感覺像是去照鏡子,看到現在臉上所有的黯沉、痘疤、皺紋,難是難在要不要面對自己。前面講的方式都可以自己去感覺,可是感覺有時候不太準,畢竟沒有一點自我感覺良好要過日子是蠻難的。

以前也很討厭這樣記錄,我不喜歡把量化概念套在人的身上,感覺人好像變成一台生產機器。但去年的教訓是,不這樣主動了解自己的狀態,想要自由(無論是工作時間分配、或者工作性質等)總有那一步之遙。簡言之,我現在試著調整對這件事情的想法,去執行看看。看看作者,他認真架了個網站做了這樣的一年紀錄,就一炮而紅,還寫了一本書!


2. 知道你想去哪裡:把方向搞對才開始

這本書沒有在這個議題上著墨的那麼深,這涉及人生方向、志業、願望…..有一堆書在講這個,但我也藉此整理自己的想法。

我可以把事情做的相當好,也很有效率,但做這件事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很多時候,我會卡在這種更根本的問題上。做對的事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這概念不難懂,但詭異的是,把這放到人生的範圍裡,很容易會被各種外在影響給扭曲。

接下來的人生,到底想做些什麼?

這問題不好回答,甚至可以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去琢磨自己的答案。

我們或多或少都內化了外在的期待,不自覺那並非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可又恐懼如果沒有去做那些外在的期待,而去做自己想做的,要付多少代價和責任?甚至會變得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這些未知都很嚇人。

甚至有時,我會拿「隨遇而安」一詞,去掩蓋沒有找出答案的心虛。反正一忙起來,更無暇思考這種大哉問。

可是,只要一閒下來,或者在當下的忙碌裡感到痛苦而渴望自由,就會很清楚的看到沒有目標,不知道該往何處去的迷惘。大方承認自己不想做某些事情,好好鑽研自己有興趣、想學習的事情吧。我知道自己有更想做的,但我必須把它找出來,然後去做,才會真的感到滿足。

就算很正確的划著槳,但方向是錯誤的,永遠都到不了目的地呀,先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地是哪裡。

「你的精力只用來處理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本質的事情。」(頁182)

新的一年抽牌,抽到的一張是「prioritize」,其實也是一樣的意思,但願今年能撥雲見日,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目的地,確實前進。


3. 執行力:將事情實現的能力

上面兩點比較像是出門旅行要知道需要準備哪些行李、目的地是那裏,還需要有張地圖,研究可以走哪些路線,估一下需要準備「多少」資源。

換句話說,就是定了目標以後要列出具體的步驟,盤點自己現有的資源,評估從現有能力出發,要怎麼走,才會抵達。結果在拆解成步驟之後,才知道有多麼不切實際和熱愛幻想,甚至講不出步驟來。這也常是讓自己打消許多念頭的好方法XD

同時也要了解自己的執行能力有什麼特色,有點像是知道自己一天能走多少路的概念。這和了解自己的精力、專注力有點像,但執行力的範圍又比精力、專注力大。要知道自己現在在哪個位置,有多少能力和資源可以去達成,自己的個性是什麼樣,才能訂出適合的計畫。

常犯的錯誤是,以為自己可以一天背20個英文單字,但努力背了一個禮拜以後,就因為太過艱難而宣告放棄。或者很興高采烈定了一個一年每天都要運動30分鐘的計畫,但一個月以後就因為工作忙碌等原因沒有繼續。

書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三重點法則」,意思是一天/一週安排三個項目完成就好。三個項目,可大可小,重點是要能適時調整項目的內容高低,太容易完成或太不容易完成都不適合,要抓到自己的平衡點。

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是個學問,因為我也曾把工作項目寫成密密麻麻的一堆,但實際上只是滿足了「自己好像很有生產力」的幻覺(把代辦事項槓掉有種快感),或者是索性寫一個很大的目標,然後安慰自己,我每天都有一點點進度……但根本不知道自己一天前進了多少。

我有時候覺得執行力這件事,就是在考驗人願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逃避和懶惰。大概是覺得不承認自己的弱點,裝做沒有看見,弱點就不存在吧。先接受自己的弱點,認清和目標距離有多遠,訂製適合的計畫,

然後,現在、立刻、馬上────開始做。


4.對時間的認知

回到前面說先擺著不提的時間管理,因為有個需要釐清的概念:客觀的時間並不受控,無法被管理,真正可以管理或控制的,是如何運用時間。書裡對於時間經濟和知識經濟的討論值得參考(第八章),對這議題有興趣的話,也推薦讀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

除此之外,我覺得還可以調整的,是對時間的認知。對時間的認知,是指對未來的認知,理想的樣子,距離自己有多遠多真實。過去已逝,就放下吧,好好立足現在,看向未來。

有一回和朋友討論「你有想過五年後自己的樣子嗎?」

因為設定過錯誤的目的地而努力的傷痕累累,而不想再設定什麼目標或理想的心情,已經好多年。「隨遇而安」這個搪塞的說詞,在這裡又再度派上用場。

但內心真的沒有那個理想嗎?那個活的更快樂、更開心的樣子。我仍有那個想望,可我不夠認真對待。

書裡提到的「把未來的自己當成陌生人」一事,確實敲醒了我:

「你越是把自己視為陌生人,你就越有可能把相當於給陌生人的工作份量,丟給未來的自己;你也就越有可能把事情拖到明天--留給未來的自己去做。」(頁93)

現在不面對的事情放到以後去面對,只是把爛攤子留給未來的自己去收拾。今天不走的進度留到明天走,就是晚一天抵達目的地。


吸引力法則說「你當下的思想正在創造你的未來」,是把注意力拉回對的地方,但這只是第一步,還是要有所行動,不是坐等事情發生。文章在心裡,還是要把文字寫出來。

只有真正上路了,旅行才開始,才會真的到達目的地。


寫這篇文字,其實是一個釐清自己想法的過程,把去年遇到的情形、當下沒討論出眉目的念頭整理清楚。這些疑問,也不是頭一回遇到,可是每一次細究,都會反映出當下的自己的狀態,有多願意誠實面對。

新的一年,從認識自己開始。活在這個年代,忙碌很容易、忙碌是常態,但有沒有「成就」更多?但願我們都成就更多,而非「瞎忙」。


p.s.認真查了一下,關於如何有效運用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其實討論的人很多,重點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果有興趣,電腦玩物站長Esor也寫了一系列的時間管理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gelateria的沙龍
6會員
19內容數
Angelateri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30
我相信人有自主成長的力量,只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要怎麼應對情境,運用出這份力量。 轉變,像是生命給的禮物兌換券,提示我們找出力量的道路,進而能夠更有意識的運用力量。但這張兌換券,有自己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兌換前請先閱讀……
Thumbnail
2021/01/30
我相信人有自主成長的力量,只是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要怎麼應對情境,運用出這份力量。 轉變,像是生命給的禮物兌換券,提示我們找出力量的道路,進而能夠更有意識的運用力量。但這張兌換券,有自己的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兌換前請先閱讀……
Thumbnail
2021/01/23
衣服一直是我的好朋友,衣服會誠實的告訴我很多事,像是最近的身心狀態、人生有什麼變化。而變化是一個讓人不得不去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我向來對穿衣服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想看看別人怎麼說?結果意想不到的,這本書提醒了我好多事……
Thumbnail
2021/01/23
衣服一直是我的好朋友,衣服會誠實的告訴我很多事,像是最近的身心狀態、人生有什麼變化。而變化是一個讓人不得不去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 我向來對穿衣服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想看看別人怎麼說?結果意想不到的,這本書提醒了我好多事……
Thumbnail
2020/05/19
畢竟心理諮商,就是在處理人的事情。有句話說,「當你手上只有鐵鎚的時候,你會把所有東西都當成釘子對待」,你的觀點是什麼,就會影響你怎麼看待人、對待人。雖然不思考這議題也可以活下去,但如果想和人工作,釐清自己的觀點、價值觀裡潛在的矛盾,其實是相當重要的基本功。
2020/05/19
畢竟心理諮商,就是在處理人的事情。有句話說,「當你手上只有鐵鎚的時候,你會把所有東西都當成釘子對待」,你的觀點是什麼,就會影響你怎麼看待人、對待人。雖然不思考這議題也可以活下去,但如果想和人工作,釐清自己的觀點、價值觀裡潛在的矛盾,其實是相當重要的基本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如何了解自己真實的模樣。接納不是懶惰的藉口,也不是要你遮蔽瑕疵,而是深入了解自己的特質,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所長,發光發熱,最後以自己為榮。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如何了解自己真實的模樣。接納不是懶惰的藉口,也不是要你遮蔽瑕疵,而是深入了解自己的特質,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所長,發光發熱,最後以自己為榮。
Thumbnail
「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每次聽到這句話都深有同感嗎?明明每天都忙到腳不沾地、午餐來不及吃,還是常常做不完嗎?如果你也對自己的工作效率產生自我懷疑,那麼就來看看這本被TED封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Chris Bailey的血淚之作《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Thumbnail
「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每次聽到這句話都深有同感嗎?明明每天都忙到腳不沾地、午餐來不及吃,還是常常做不完嗎?如果你也對自己的工作效率產生自我懷疑,那麼就來看看這本被TED封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Chris Bailey的血淚之作《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Thumbnail
常常聽到長輩們都說不要有壓力,壓力太大會生病,確實,長期的高壓容易導致身體出狀況,但其實能在壓力與休息間擺盪,可以讓我們更加成長。 我在工作的第二年到美國出差,當時負責導入一個專案,但進行的不太順利,記得當時跟任何業務單位要開始討論前,都會心跳劇快,也無法將訊息準確的傳達給老闆知道。反觀現在,手上有
Thumbnail
常常聽到長輩們都說不要有壓力,壓力太大會生病,確實,長期的高壓容易導致身體出狀況,但其實能在壓力與休息間擺盪,可以讓我們更加成長。 我在工作的第二年到美國出差,當時負責導入一個專案,但進行的不太順利,記得當時跟任何業務單位要開始討論前,都會心跳劇快,也無法將訊息準確的傳達給老闆知道。反觀現在,手上有
Thumbnail
出社會後一陣子,除了平常的8小時左右的上班時間,下班後帶著疲倦的身心處理日常瑣事的事物,有時甚至還在想工作案件的事,要想靜下心來專注的學習完成自己的目標,還真的是有點難阿! 跟以前求學時期比起來,真的沒有那種好好投入其中的專注感.....
Thumbnail
出社會後一陣子,除了平常的8小時左右的上班時間,下班後帶著疲倦的身心處理日常瑣事的事物,有時甚至還在想工作案件的事,要想靜下心來專注的學習完成自己的目標,還真的是有點難阿! 跟以前求學時期比起來,真的沒有那種好好投入其中的專注感.....
Thumbnail
看書前的三個提問: 💡「如何提高生產力?」 💡「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事情?」 💡「如何將書中方法運用在生活?」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看到書名,一開始不禁先思考自己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是哪年?具體「生產」了什麼東西或內容?好像說不上來。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卻可以非常明確指出,因
Thumbnail
看書前的三個提問: 💡「如何提高生產力?」 💡「如何最有效率完成事情?」 💡「如何將書中方法運用在生活?」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看到書名,一開始不禁先思考自己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是哪年?具體「生產」了什麼東西或內容?好像說不上來。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卻可以非常明確指出,因
Thumbnail
「最多被浪費的時間,就是還沒開始行動的時間。」 ——Dawson Trotman. 一直到前陣子我才發現,我生活中有許多的低潮,都是源自於忙碌的生活讓我喘不過氣。但其中最讓我沮喪的,不是忙碌本身,而是瞎忙。 時常一整天像個轉不停的陀螺,一點一滴榨乾自己的身心,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似乎一事無成,感受不
Thumbnail
「最多被浪費的時間,就是還沒開始行動的時間。」 ——Dawson Trotman. 一直到前陣子我才發現,我生活中有許多的低潮,都是源自於忙碌的生活讓我喘不過氣。但其中最讓我沮喪的,不是忙碌本身,而是瞎忙。 時常一整天像個轉不停的陀螺,一點一滴榨乾自己的身心,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似乎一事無成,感受不
Thumbnail
我根本不需要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會、什麼都要做,那種急於抓住更多的「貪心」,似乎是因為對自我價值沒有信心的一種恐懼造成的。
Thumbnail
我根本不需要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會、什麼都要做,那種急於抓住更多的「貪心」,似乎是因為對自我價值沒有信心的一種恐懼造成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