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要求、與爭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表達】是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或需求,就像嬰兒餓了哭,小朋友覺得不公平時會希望被公平對待。這些都是表達。表達是看重自己,與回應無關。如果對方願意回應你,那表示在乎或看重你,這關係或工作值得投入。若對方總是不回應你,那麼就好好尋求其他看重你的關係或工作。
【要求】是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或需求後,要對方做到符合你期待的回應。因此,要求通常都帶有權力與命令,關係並不對等。所以,要求通常會帶出怨恨。但是,什麼時候要求是合理的,那就是當我們被傷害的時候。當我們被傷害時,為避免進一步受傷,我們要求、命令對方停止傷害的行為,這時的要求則是必要的行動。
【爭取】是有一個價值(物)需要透過對抗的過程才能取得。通常需要爭取的價值(物)是被有權力的人所掌控,不管是有權者釋出的利多,例如升遷;或者是有權者掌控的資源,例如強佔水源。
avatar-img
16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正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理上,人何時會想靠近,必然是冷的時候,為了取暖而靠近。因此,主動去除界限是為了尋求溫度。身心相連,以此類推,心需要溫暖的時候,也會想要擁抱。 所以給出擁抱,就是給出溫度。 心理意義上的擁抱除了溫度外,還有連結。連結不具生理上的意義,雖然身體的靠近的確容易拉近關係,較容易形成連結。但形成連結是人的天
82年生的金智英有她的專業,有她情感的依附,但還是罹患了憂鬱症;因為,她無法展現;由此,她失去了生命的厚度。 生命有了認知(理性)便有了長度,有了情感(感性)而有了寬度,但只有長度與寬度,那麼就只有面積,缺乏厚度,生命就顯得單薄,因為這些認知與情感無法展現,悶住了,生命的厚度無法出現。沒有厚度,體積
生理上,人何時會想靠近,必然是冷的時候,為了取暖而靠近。因此,主動去除界限是為了尋求溫度。身心相連,以此類推,心需要溫暖的時候,也會想要擁抱。 所以給出擁抱,就是給出溫度。 心理意義上的擁抱除了溫度外,還有連結。連結不具生理上的意義,雖然身體的靠近的確容易拉近關係,較容易形成連結。但形成連結是人的天
82年生的金智英有她的專業,有她情感的依附,但還是罹患了憂鬱症;因為,她無法展現;由此,她失去了生命的厚度。 生命有了認知(理性)便有了長度,有了情感(感性)而有了寬度,但只有長度與寬度,那麼就只有面積,缺乏厚度,生命就顯得單薄,因為這些認知與情感無法展現,悶住了,生命的厚度無法出現。沒有厚度,體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聽聰明人的一句話,勝過聽蠢人的一萬句話,既然喜歡上網、玩社群,就同時善用其術,在樂趣中又獲得智趣, 雙贏。
朋友說出口的一字一句,比你閱讀的文字跟書還要有力道、穿透力,要是銳利如一把刀,都可能一刀斃命。
Thumbnail
你的聲音是有價值的,你的文字是有力量的,因為你表達了,願意傾聽的人就會出現,你分享了,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就會靠近。
Thumbnail
身邊不乏經常抱怨的人,他們不斷抱怨只是想得到附和,對於別人提出的建議一律以各種合理或荒謬的理由否定。他們根本不想真正解決問題,否則直接跟問題來源溝通就好,何必跟完全無關的第三四五六者反覆訴說? 要是認為情人不夠體貼,直接告訴對方該怎麼做吧,每個人對體貼的定義也不同,他以為在你鬧情緒時讓你獨處是一種
Thumbnail
視覺故事+比喻=不無聊 描述惡性通膨: 人們把一夕之間失去價值的現金裝袋,堆上推車,卻只能在當地銀行換來一小搓的新貨幣。 公司的會計錯誤導致虧損: 就好像名車經銷商,每個月讓一名試乘客人免費開走一輛豪車不歸還一樣。 醫療死亡人數: 想想一個棒球場有多少座位就好,這些人數整座棒球場都容不下。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Thumbnail
成年人對孩子的犧牲行為可能只會加強孩子的自我中心觀點。成年人應該展現真實的情感和溝通需求,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觀點和感受。不需要做萬能的父母,適時表現脆弱對雙方都有好處。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聽聰明人的一句話,勝過聽蠢人的一萬句話,既然喜歡上網、玩社群,就同時善用其術,在樂趣中又獲得智趣, 雙贏。
朋友說出口的一字一句,比你閱讀的文字跟書還要有力道、穿透力,要是銳利如一把刀,都可能一刀斃命。
Thumbnail
你的聲音是有價值的,你的文字是有力量的,因為你表達了,願意傾聽的人就會出現,你分享了,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就會靠近。
Thumbnail
身邊不乏經常抱怨的人,他們不斷抱怨只是想得到附和,對於別人提出的建議一律以各種合理或荒謬的理由否定。他們根本不想真正解決問題,否則直接跟問題來源溝通就好,何必跟完全無關的第三四五六者反覆訴說? 要是認為情人不夠體貼,直接告訴對方該怎麼做吧,每個人對體貼的定義也不同,他以為在你鬧情緒時讓你獨處是一種
Thumbnail
視覺故事+比喻=不無聊 描述惡性通膨: 人們把一夕之間失去價值的現金裝袋,堆上推車,卻只能在當地銀行換來一小搓的新貨幣。 公司的會計錯誤導致虧損: 就好像名車經銷商,每個月讓一名試乘客人免費開走一輛豪車不歸還一樣。 醫療死亡人數: 想想一個棒球場有多少座位就好,這些人數整座棒球場都容不下。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Thumbnail
我為什要去答應一個不合理的要求? 難道我必須犧牲自己, 去討好他人、迎合他人, 去尋求他人的喜愛認同,我必須以他人為主,我不能有自己的意願? 這是過去的劇本,我拿回自己的力量和主導權! 什麼可以幫?什麼無法幫? 不合理的要求,我無法幫,我應該是分得清楚的! 若我被迫要幫她=我必須犧牲自
Thumbnail
成年人對孩子的犧牲行為可能只會加強孩子的自我中心觀點。成年人應該展現真實的情感和溝通需求,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觀點和感受。不需要做萬能的父母,適時表現脆弱對雙方都有好處。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