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2.5 服從與威權的黑暗面
付費限定

2.5 服從與威權的黑暗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社會運動之下,示威者與執法者之間的衝突往往最為劇烈。二零一三年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時如是,二零一九年香港反修例示威運動及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示威亦同。在示威者眼中,執法者非常暴戾,他們不解為甚麼執法者會對社會的不公視而不見,只服從上級的命令。許多人也不明白,為何身邊朝夕相處、表現溫和的人,去到激烈的衝突現場時,會變成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

事實上,軍警人員濫暴及虐囚的事件其實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往往在這些事件發生後,軍警機構的管理層都會認為那些濫暴虐囚的例子是「個別事件」,那些涉事的軍警人員也只是「個別的壞份子」(a few bad apples)。但是,心理學研究卻質疑,這些行為真的是個別及例外事件嗎?還是這些行動與他們所屬的環境有所關連?不論你是怎樣的人,只要穿上制服,在特定的環境因素(situational factors) 影響下,你都可能會成為濫暴或虐囚的一分子。

就這些疑惑,這篇文章將會介紹兩個十分著名的心理學實驗,這兩個實驗能讓我們窺探人類本性。需要補充的是,這兩個實驗都是五十多年前進行,它們的實驗設計在現代心理學的準則來說,並不符合現今研究倫理(research ethics)的道德水準。所以,今時今日是不可能再實行這類型的心理學實驗了。撇除研究倫理的水準外,它們是劃時代及震驚學界的研究,為我們帶來了許多有關人性黑暗面的啓示。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蜂鳥出版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蜂鳥出版的沙龍
15會員
36內容數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哲學博士Dr. Lo團隊,以專業的學術知識與切身的例子,將社運的發展、支持與反對者的特質、政治冷感對比積極參與的取態、政府回應與警察執法等,多方面解構社會深層次矛盾是怎樣造成的。讓大眾了解自己如何被大腦引導行為,以不同的立場、形式投身社運,從而跳出固有框框,宏觀思考香港未來的出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蜂鳥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家都知道,遊行是社會運動的其中一種表現模式。每個人上街遊行的動機都不同,有一批人是為了表達對社會的不滿而站出來向當權者發聲,也不能否認有的只是因為朋友、伴侶都上街,自己只是跟著他們才作出行動的。為了保持與朋友及伴侶間的情感聯繫,從眾行為 (conformity)是人類作為社會動物必然的行為特徵。
社會運動本來就是一場衝突,是屬於示威者和執政者之間的衝突,也是不同政治或理念陣營之間的衝突。我相信沒有人會樂於看到衝突,但我們無法避免它的發生。
大家都知道,遊行是社會運動的其中一種表現模式。每個人上街遊行的動機都不同,有一批人是為了表達對社會的不滿而站出來向當權者發聲,也不能否認有的只是因為朋友、伴侶都上街,自己只是跟著他們才作出行動的。為了保持與朋友及伴侶間的情感聯繫,從眾行為 (conformity)是人類作為社會動物必然的行為特徵。
社會運動本來就是一場衝突,是屬於示威者和執政者之間的衝突,也是不同政治或理念陣營之間的衝突。我相信沒有人會樂於看到衝突,但我們無法避免它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