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安全無雷】美劇《使女的故事》:這些導演沒說的細節,你看懂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片來源 / The Handmaid’s Tale 臉書
由加拿大女性作家Margaret Atwood所著1985年出版的反烏托邦小說《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曾以電影及歌劇等形式出現在世人眼前,近3年又以改編美劇回歸,第三季已於2019年8月完結。當中所提及的性別、人權、階級、社會結構等議題,有些是正在發生的現在,有些則可能是非常靠近的未來,相當引人注目。
這部美劇有著媲美電影的質感,少了許多電視劇的庸俗和拖沓,多了電影的細膩紋理和節奏,幾乎可說是以電影美感來製作的電視劇,令人驚艷。然而,要從「文字語言」描述的抽象世界,再到由「影像語言」建構的戲劇表達,中間需要經歷一定的轉換過程,猶如設計資訊系統時輸入程式語言來執行指令,理解視覺上的符號表達,同樣能使觀者更容易發覺作品所給予的暗示。
本篇將以影像分析的角度切入,解析美劇版《使女的故事》如何透過視覺協助觀眾建立對故事背景設定的理解。

以遠景綜觀全局。

鏡頭即觀點,沒有人是局外人

劇中呈現了兩個平行時空──整齊劃一且虛構的「基列國」(The Gilead),以及與現今自由國家無異的加拿大。
「基列國」的場景中,導演頻繁採用平穩的鏡頭敘事,呼應這個國度強調的穩定與秩序,運鏡上十分平滑,並且以許多中景與遠景來客觀表達角色所處的環境。觀眾經常被賦予旁觀者的姿態、上帝的視角,使人們更為全面的去觀看被改變後的新世界。
手持鏡頭跟隨著角色穿梭。
相反地,劇情在描述加拿大境內時,大量的手持鏡頭產生步行時的晃動效果,除了呈現加拿大現實生活的自由活躍,藉由帶入性的影像表達方式,彷彿搭起了現實和戲劇間的橋梁,將正在觀看的現代人拉入劇中的時空。配合著過肩鏡頭的使用,觀者彷彿是劇中的一員,時刻跟隨著「基列國」外的角色們經歷事件所帶來的情緒起伏。
特寫臉部微表情來闡釋內心。
值得一提的是,貼近角色的特寫鏡頭是這部美劇的一大看點:在壓抑的社會心理之下,人們無法自由的表達內心,溝通上反而仰賴微表情與含蓄的言語進行交流。例如從主角瓊(June)闡述內心獨白的特寫鏡頭中,銳利的眼神、細微的臉部肌肉抽動,配合著時而自言自語、時而與觀眾對話的自白,有時甚至帶給人主客混淆的錯覺──「眼前所見、腦中所想的是瓊,還是我們自己?」

你是什麼顏色,決定你是誰

「基列國」的世界裡,色彩被用作區分階級與權力的身分標籤;與生理性別相同之外的性別認同,皆被視為有罪的。
男性無論職等,皆身穿黑色。雷諾瓦曾說:「萬物皆有色彩,黑與白不是顏色」,在這個充滿神聖之光的國度裡,男人作為光的反面,建立起了暗藏人性黑暗的世界。一般來說,黑色是最不易被察覺的存在,如同觀眾很容易就注意到劇中或紅或綠的女性角色,然而彩色之外,皆由黑與白所佔據。黑是光的缺席,是革命性的色彩;它代表著「舊」時代的終結,亦是「新」國度的肇始。
身穿孔雀綠的大主教夫人和象徵父權的大主教。
另一方面,不論身分地位,女性在劇中是帶來色彩的性別,如同女性孕育下一代的能力,生生不息,以此呼應劇情的設定。總體而言,女性的色彩以紅色系與綠色系延伸,女性成為一種被瓜分的集體,被拆分成躁動與冷靜、肉體的性與靈魂的愛等對比性角色,完全父權的角度來區分女性。
在領導階層的家庭中,大主教的夫人們身穿孔雀綠連身裙,總是顯得規矩、合宜與被教化,不少人將忌妒之心隱藏在優雅之下。她們是男人眼中「理性」的女人,撫慰著男性的心靈;她們也是被豢養在父權牢籠下的孔雀,是孤獨、驕傲又脆弱的存在。夫人下轄的女傭階級「馬大」(Marthas)則穿著灰階草綠色的工作裙,負責處理家庭中的一切勞務,性命被視為草芥,卻是家庭勞動生產力的來源。
代表草根力量的馬大和帶著革命氣息的使女。
使女(Handmaid)的腥紅色斗篷裙在灰冷的國度裡特別顯眼,耳骨上也被釘上了紅色的標記環。人們很直觀的將紅色與生育、浴血而出等概念聯想在一起,實際上紅色也是一種權力的烙印,這些使女就是「基列國」最珍貴的財產,也是男性慾望的赤裸投射。她們是大膽而棘手的選擇,挾帶著衝動且顛覆的動能,集純粹與敗德於一身,是為故事帶來改變的關鍵。
軍官般的使女調教者嬤嬤。
嬤嬤(Aunt)的色彩是帶著灰調的土綠色。棕色由紅色與綠色混合而成,而土綠色中的綠色占比較多、紅色較少,暗示著儘管嬤嬤站在夫人與使女之間、試圖維持兩者的平衡,仍然是按著「基列國」的規則行事;她們的手段殘酷、刑罰一絲不苟,對使女們卻保留著一絲絲的柔情,因為在他們的眼中,遵循法律規定、照著教條走才是保護使女們最明智的做法。

當「光明」不再代表「正義」

從《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到第三季,「病態美」貫徹了整體基調,任何描述「基列國」的場景,彷彿套上了一層濾鏡。明亮無暇的光源覆蓋了所有,淡化了一切色彩,讓角色們臉上的蒼白、物件在白光照射下形成的強烈對比,顯示了故事非現實的幻覺感。
光與影呈現權力的正面與反面。
光源和門窗的結合應用相當重要。當光線沿著窗框撒入室內,支配者往往背向光源,站在被支配者的角度看上去是一片黑影,而被支配者反而完全暴露在光源下,一覽無遺,形塑出空間中的權力不對等;直線、規則而大面積的光影投射,「上帝無所不在」的宗教意象濃厚,也不免讓人質疑支配者是否只是「假上帝之名,行壓迫之實」。
幾何構圖傳達規律而寓意深遠的視覺概念。
除了潔淨亮白的光線,幾何、對稱的構圖勾勒出莊嚴、一絲不苟的極權體制,均一而協調的空間分配,凸顯了「基列國」中逐漸被扭曲的人性價值。街道、擺設、列隊等元素均分畫面,象徵著這個社會如同一座標準化、階層化的圓形監獄,人們被規範在一個個狹小的道德範圍之內,彼此互相監視;觀者只能辨識出「那是什麼」,卻指涉不出「那是誰」。

自製劇集興起、影音串流平台當道,現代人收看戲劇的類型與管道更為多元,除了歷久不衰的情愛故事,越來越多影視作品以文學為原型翻拍,激起人們對當代社會議題的關注和反思。藉由電影學的運鏡、色彩、光影、構圖等基本元素來解讀,能幫助我們更貼近創作者在視覺上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內容,讓追劇可以不只是日常生活的消遣,更是建立我們社會連結的一種方式。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按下「Like」拍手,將喜歡化為對創作者實際的支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8內容數
「經驗」誕生的瞬間便悄悄死去,而我只能依靠著殘餘的夢境,在日常生活漏掉的節拍裡,默默將肥美的青草地再次種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aot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我暫時擺脫這些問題的瞬間,有種令人慚愧不已又荒謬至極的感覺襲上心頭:「本應該以存好心的角度去看待的事情,怎麼演變成害怕被偷竊、怕被欺騙、怕助紂為虐的擔憂?」 也許最後的的結果僅是一念之間的個人選擇,然而站在一面傾倒的感性面前,理性以更為強硬的姿態,硬生生介入、武裝起多數人的柔軟......
每日飲食中,你的口味偏好是什麼呢? 我最喜歡鮮鹹不膩的滋味,因為那是日常生活的香氣。 上個周末受朋友邀約,參與了「妳好南搞」與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共同舉辦的「台南美食節產地小旅行-冬季台17」活動,在和煦的冬陽裡,感受台17線的冬令海味魅力。
他的生活一直在追趕他人的喜好,一天24小時就花了六分之一的時間採集、推理受眾的期望,經常覺得自己毛毛躁躁的,無法從混亂的思緒中脫身,甚至連睡覺都睡得不安穩。在朋友的詢問下,讓我開始回想獨處時我都做了什麼,特別是脫離社交軟體的這三個月。
今年9月,我從社交軟體上離開了。 遠離了被數字、人氣所綁架的虛擬世界,開始了「真實的人生」。 做出這個決定前的我很不快樂,特別是畢業前夕延續到畢業後的暑假,感覺自己像是飄浮在空中的廢棄塑膠袋,在大馬路紊亂的車流、汙濁的廢氣裡載浮載沉。作為一個被時間推入社會的透明人......
2019年11月27日晚上,美國總統川普在當天下班前,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及「保護香港法案」,企圖以經濟制裁作為對中國的施壓手段,為香港近9個月以來的抗爭注入一針強心劑。冥冥之中總有無法解釋的巧合,當晚我正參與一場由師大學生會、三語事劇場及饕餮劇集共同舉辦的戲劇體驗活動......
我特別喜歡這短短的一小段路,想像著自己是洪流中縹緲的一個水分子,隱身於無數個與自己一樣的存在中,透過一條條吸管似的連通道,汩汩注入有「黃金大地」之意的航空集散地、這座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排名前二十的素萬納普機場。
當我暫時擺脫這些問題的瞬間,有種令人慚愧不已又荒謬至極的感覺襲上心頭:「本應該以存好心的角度去看待的事情,怎麼演變成害怕被偷竊、怕被欺騙、怕助紂為虐的擔憂?」 也許最後的的結果僅是一念之間的個人選擇,然而站在一面傾倒的感性面前,理性以更為強硬的姿態,硬生生介入、武裝起多數人的柔軟......
每日飲食中,你的口味偏好是什麼呢? 我最喜歡鮮鹹不膩的滋味,因為那是日常生活的香氣。 上個周末受朋友邀約,參與了「妳好南搞」與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共同舉辦的「台南美食節產地小旅行-冬季台17」活動,在和煦的冬陽裡,感受台17線的冬令海味魅力。
他的生活一直在追趕他人的喜好,一天24小時就花了六分之一的時間採集、推理受眾的期望,經常覺得自己毛毛躁躁的,無法從混亂的思緒中脫身,甚至連睡覺都睡得不安穩。在朋友的詢問下,讓我開始回想獨處時我都做了什麼,特別是脫離社交軟體的這三個月。
今年9月,我從社交軟體上離開了。 遠離了被數字、人氣所綁架的虛擬世界,開始了「真實的人生」。 做出這個決定前的我很不快樂,特別是畢業前夕延續到畢業後的暑假,感覺自己像是飄浮在空中的廢棄塑膠袋,在大馬路紊亂的車流、汙濁的廢氣裡載浮載沉。作為一個被時間推入社會的透明人......
2019年11月27日晚上,美國總統川普在當天下班前,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及「保護香港法案」,企圖以經濟制裁作為對中國的施壓手段,為香港近9個月以來的抗爭注入一針強心劑。冥冥之中總有無法解釋的巧合,當晚我正參與一場由師大學生會、三語事劇場及饕餮劇集共同舉辦的戲劇體驗活動......
我特別喜歡這短短的一小段路,想像著自己是洪流中縹緲的一個水分子,隱身於無數個與自己一樣的存在中,透過一條條吸管似的連通道,汩汩注入有「黃金大地」之意的航空集散地、這座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排名前二十的素萬納普機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資訊安全管理領域,企業推動資安教育訓練時,經常會遭遇員工抗拒、學習成效不彰的問題,甚至出現所謂的「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ISO 27002:2022 6.3 條文強調,組織應確保所有相關人員接受適切的資訊安全教育訓練,以確保資訊安全責任得以落實。本篇文章將透過
Thumbnail
進入「第三人生」,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規劃退休後的生活——財務安全、健康管理、社交活動,甚至終身學習。而在這個數位時代,如何保護個人數位資產、避免詐騙、確保數位遺產能順利傳承,成為不可忽視的課題。 第三人生大學可以提供專業的資訊安全管理課程,幫助長者建立良好的數位安全習慣,運用企業資訊安全管理標準
Thumbnail
用好的肥料,也讓農民耕作更健康!名方有限公司建議少用化學肥料,引進國外先進的無毒資材代替農藥,無毒、安全、環保,對環境、農民及消費者均無污染,並解決農友在病蟲害、雜草、鳥害、鼠害、生長調節、不良氣候影響等問題,同時提升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與農友共同迎戰WTO之挑戰。
Thumbnail
"你睜開了眼睛,但卻甚麼都沒看見" 泰爾妮能順利存活,除了好運加身之外,家人默默為她準備各種東西,這些經歷過恩典之年的女性都在為她的存活而努力,但當初的她沒看見。 不覺得很像這個世界的縮影嗎? 人們為了下一代付出,排除障礙、努力鋪路,但懵懂的孩子通常不會發現,因為這些人日復一日的付出已成為他的日常。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帶著女權視角去觀賞《可憐的東西》,看完後發現,以女權主義去定義這部電影太狹隘了,電影《Poor Things》中的Things不只是活在父權社會下的女性,更可泛指所有活在體制內的人們,偽善、貪婪、淫亂的人們。  於2023年上映,獲獎無數的《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愛爾蘭、英國和美國合拍的超現實科幻喜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其探討了女性身體自主的議題,以及生而為人的意義和生命的可能。這部電影將黑色幽默、浪漫和哲學主題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部令人難忘的作品,並在許多影展上獲得了高度評價。
Thumbnail
知名中國科幻小說改編作品, 雖然這個開場看似華麗豐富, 但對於兩位編劇與影集未來還是懷有隱憂。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在資訊安全管理領域,企業推動資安教育訓練時,經常會遭遇員工抗拒、學習成效不彰的問題,甚至出現所謂的「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ISO 27002:2022 6.3 條文強調,組織應確保所有相關人員接受適切的資訊安全教育訓練,以確保資訊安全責任得以落實。本篇文章將透過
Thumbnail
進入「第三人生」,人們開始思考如何規劃退休後的生活——財務安全、健康管理、社交活動,甚至終身學習。而在這個數位時代,如何保護個人數位資產、避免詐騙、確保數位遺產能順利傳承,成為不可忽視的課題。 第三人生大學可以提供專業的資訊安全管理課程,幫助長者建立良好的數位安全習慣,運用企業資訊安全管理標準
Thumbnail
用好的肥料,也讓農民耕作更健康!名方有限公司建議少用化學肥料,引進國外先進的無毒資材代替農藥,無毒、安全、環保,對環境、農民及消費者均無污染,並解決農友在病蟲害、雜草、鳥害、鼠害、生長調節、不良氣候影響等問題,同時提升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與農友共同迎戰WTO之挑戰。
Thumbnail
"你睜開了眼睛,但卻甚麼都沒看見" 泰爾妮能順利存活,除了好運加身之外,家人默默為她準備各種東西,這些經歷過恩典之年的女性都在為她的存活而努力,但當初的她沒看見。 不覺得很像這個世界的縮影嗎? 人們為了下一代付出,排除障礙、努力鋪路,但懵懂的孩子通常不會發現,因為這些人日復一日的付出已成為他的日常。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帶著女權視角去觀賞《可憐的東西》,看完後發現,以女權主義去定義這部電影太狹隘了,電影《Poor Things》中的Things不只是活在父權社會下的女性,更可泛指所有活在體制內的人們,偽善、貪婪、淫亂的人們。  於2023年上映,獲獎無數的《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愛爾蘭、英國和美國合拍的超現實科幻喜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其探討了女性身體自主的議題,以及生而為人的意義和生命的可能。這部電影將黑色幽默、浪漫和哲學主題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部令人難忘的作品,並在許多影展上獲得了高度評價。
Thumbnail
知名中國科幻小說改編作品, 雖然這個開場看似華麗豐富, 但對於兩位編劇與影集未來還是懷有隱憂。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