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天災的遠距發展經驗談/葉光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的「武漢肺炎」與軟體業的「遠距發展」這兩件事,看起來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不過只要回頭看過去的歷史、並且看得夠多夠久,就可以瞭解一件事:許多的技術與程序都來自緊急事件的發生。

raw-image

很多標準程序(SOP)的訂定,都是因為像過去的SARS、或是現在的武漢肺炎這類情況發生,才一口氣將醞釀很久的想法轉成實踐。

這裡就來聊一下筆者在微軟服務時,曾經遇到的經歷。

921地震

進公司沒幾年,就遇到了921大地震;當時經驗還不夠,所以在地震發生之後,心中只惦記著要讓總部的同事們知道台灣發生了甚麼事。

當初還沒有成熟的網際網路,所以我顧不得餘震不斷,冒險跑回公司大樓,徒步爬了10層樓回到辦公室,地板一邊搖、一邊用筆電將email發出去;之後還和同事將研發用的伺服器一一關機,最後才帶著笨重的筆電逃了出來。

當時自以為處置得很專業,事後卻被老闆罵了一頓。

理由很簡單:

人身安全的價值遠高於機器設備。

當非常事件發生的時候,第一時間應該要確定的,是團隊成員是否平安、並且可以聯絡得上,而不是跑去照顧設備,那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了。

那時候雖然手機之類的隨身通訊裝置還不發達,但我們還是按照「老鼠會」的模式,設計了一套能在最短時間找到所有成員的聯絡方式;那時候每個人都有一張小卡片,我到現在還留著。

SARS事件

接下來就是有名的2003年SARS事件了。現在的年輕人可能聽過,但一定不容易想像當時的混亂程度。

由於這在之前完全沒有先例,在不知道可能被傳染的模式、或是機率高低的情況下,研發部門必須決定要不要把同仁找來辦公室上班。

以當時的技術,還沒有辦法完全以遙控的方式完成工作,所以一開始還是必須有一半的人要來辦公室;後來大家想盡辦法,七拼八湊使用各種還不成熟的新技術(像是RDP、SSH、VPN等等),才把必須使用公司內網(Intranet)的電腦數量壓到最低。

此外,我們也使用MSN(正式的名字應該是「MSN Messenger」)和各種不同的即時通訊工具(聽過「ICQ」嗎?)進行遠距通話和會議。最後總算宣布所有人都可以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一直到疫情結束為止。

這樣演練一陣子下來,反而獲得了意外的收穫:團隊對於人不在辦公室時的研發運轉模式和技術運用,都有不錯的心得;之後在很多的突發狀況下,應對就更有效率了。

日本311地震

相對接近的一次,則是日本的311大地震。

雖然災難發生在日本,但當時的研發範疇橫跨了西雅圖、東京、北京三個區域;日本團隊是否能維持運作會有「蝴蝶效應」,影響範圍很難預測。

由於日本採取分區供電,而位在東京調布的研發公司位置也在停電區域內,所以我們必須做最壞的打算,也就是假設日本方面的研發無法在原來的辦公室進行。

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預計的交付時程往後移一個月,之後則是盡量將原來日本團隊的工作盡量分散給北京和美國;同時,東京團隊也積極尋找並選定備用的辦公室位置。

計畫訂好之後,團隊吃了定心丸、陣腳也穩了下來;而日本同事也夠硬氣,還是在原來的時程內把工作做完,整體進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結語

現在回顧起來,這些非常事件的經歷,其實對遠距發展(Remote Development)的實踐有很多幫助。藉由以上的經驗,我們訂下了三個核心原則:

  1. 對人員的溝通網路要及時、而且有效:除了緊急時期的人身保障之外,還可以隨時瞭解每個人的工作量,並在必要時做動態調整。
  2. 善用各種技術工具,降低通訊成本:這一點在現在這個雲端時代,應該是相對容易做到的;重點倒不是要執著在特定的工具上,而是「有甚麼用甚麼」,能有效溝通才是重點。
  3. 對「最糟情境」(worst-case scenarios)要有計畫:設定計畫並不是對前景悲觀的反應,而是在這種非常事件之下知道該怎麼做。這對穩定軍心會有很大的作用;老外說的「未雨綢繆,有備無患」(Expect the worst and hope for the best)就是這個意思。

以上就是筆者個人的一些經驗;雖然簡單,但確實有用,希望對軟體開發、或是其他不同行業的團隊能有些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疫情很可怕,防疫豬隊友更可怕! 發現豬隊友,你我都有責!
Thumbnail
疫情很可怕,防疫豬隊友更可怕! 發現豬隊友,你我都有責!
Thumbnail
去年台灣成為抗疫模範生,很多人說因為台灣經歷過2003年的SARS,這個寶貴的經驗保護了我們,今年模範生跌了一跤,很多人說我們的抗疫經驗不夠,所以手忙腳亂,為什麼同樣是經驗,但卻完全不同?經驗不是時間的流逝,經驗不只要有價值,而且還要不斷地增值。
Thumbnail
去年台灣成為抗疫模範生,很多人說因為台灣經歷過2003年的SARS,這個寶貴的經驗保護了我們,今年模範生跌了一跤,很多人說我們的抗疫經驗不夠,所以手忙腳亂,為什麼同樣是經驗,但卻完全不同?經驗不是時間的流逝,經驗不只要有價值,而且還要不斷地增值。
Thumbnail
疫情的關係,讓所有人繃緊神經,儘管對於防疫的警戒程度已經明顯跟初期比起來鬆懈許多,但各個有關當局多也認為適度的鬆綁可以有助經濟恢復速度與人民的心理健康。 但近日就遇到兩次「事件」的發生,都在自己身邊,也頗有感觸。 成都的突發疫情 在此文中(https://matters.news/@jerome/
Thumbnail
疫情的關係,讓所有人繃緊神經,儘管對於防疫的警戒程度已經明顯跟初期比起來鬆懈許多,但各個有關當局多也認為適度的鬆綁可以有助經濟恢復速度與人民的心理健康。 但近日就遇到兩次「事件」的發生,都在自己身邊,也頗有感觸。 成都的突發疫情 在此文中(https://matters.news/@jerome/
Thumbnail
從武漢肺炎看擬訂計畫的重要性,延伸個人生活上的計畫擬訂。
Thumbnail
從武漢肺炎看擬訂計畫的重要性,延伸個人生活上的計畫擬訂。
Thumbnail
因為武漢肺癌疫情的關係,最近許多公司開始實習『遠端工作』,也有很多專業文章開始討論遠端工作在台灣可行嗎?唐鳳在2016年的專訪就提到,遠端工作的好處,在歐美已經提倡這關觀念許久,網路企業wordpress甚至沒有辦公室,他們是如何做到溝通零死角,在沒有人管(看)著的情況,依然交出營收百億的成績單。
Thumbnail
因為武漢肺癌疫情的關係,最近許多公司開始實習『遠端工作』,也有很多專業文章開始討論遠端工作在台灣可行嗎?唐鳳在2016年的專訪就提到,遠端工作的好處,在歐美已經提倡這關觀念許久,網路企業wordpress甚至沒有辦公室,他們是如何做到溝通零死角,在沒有人管(看)著的情況,依然交出營收百億的成績單。
Thumbnail
當世界按下暫停鍵工作步調減緩時 到沒有觀光客的大自然走走.紓解身心.增強免疫力  雖然我們偶爾會感慨,歷史的悲劇總是一再重演,人類很難學會歷史的教訓,這是強調人性的缺陷與盲點會讓我們一再地重蹈覆轍;但是從另外觀點來看,人也是很會適應環境的,這也讓人類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種,我們的確會從個人經驗中修正
Thumbnail
當世界按下暫停鍵工作步調減緩時 到沒有觀光客的大自然走走.紓解身心.增強免疫力  雖然我們偶爾會感慨,歷史的悲劇總是一再重演,人類很難學會歷史的教訓,這是強調人性的缺陷與盲點會讓我們一再地重蹈覆轍;但是從另外觀點來看,人也是很會適應環境的,這也讓人類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種,我們的確會從個人經驗中修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