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極簡生活不是先減少物品,而是先減少內心的恐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從開始分享收納整理與極簡生活一直到現在,不少人會表示自己也非常嚮往極簡生活,喜歡那樣「潔白、簡約、無雜物」的居家氛圍,有點像飯店呈現出的那種意象,或是誇張一點,像書店中藝術類別書架上,極簡主義設計派書中的照片。

極簡生活不是極簡藝術派

我們對藝術沒有研究,只對生活有研究~哈哈
無意間得知原來藝術界也有「極簡主義」風格,然後也看到了一些極簡藝術派的空間設計,我們的第一個反應並不是「沒有生活感或沒有人味」,而是納悶「這樣要怎麼生活」以及「生活效用有點低唷」!

藝術是藝術,生活是生活

不要弄錯囉!
極簡生活不是透過模仿那樣的室內設計,就是極簡生活。藝術重視的可能是美感與創作者抒發情感的媒介。
生活則是幫助我們追求理想的自己。
而理想的自己要透過行動來達成,而行動會需要物品的輔助,而這些所需的物品與對應的空間即成就了生活。

辨識出一直緊抓不放的內心恐懼

成為理想的自己可能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因為一開始我們可能連自己想成為的理想樣子都不清楚,因為我們可能也不了解現在的自己,因此我們能嘗試的就是先釐清現在或是過去的自己。
生活與物品反映我們是誰。
我們的每項消費行為都是有原因的!每個被我們買入或帶入家中的物品都反映出一個我們自己的內在動機或人生信念。
我們不會無緣無故地買一個物品回到家中,即使事後發現其實是因為「腦波弱(好多人這麼說)」、「容易被說服」、「不敢拒絕別人」等等任何看似被動的原因,其實都一再顯示出我們自己深信的信念!
舉例來說,我們以為我們的信念是「為了對別人有禮貌,因此不拒絕他人的好意。」
實際上,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5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布蘭達&維尼的簡單生活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6.5K會員
594內容數
生活不用很多物品,只需要精準的物品、空間、生活模式, 我們享受身上只有60個物品、但擁有全世界的無限生活! 最喜歡研究與分享​「整理思維、簡單生活、游牧生活」, 如果這些內容能有一點幫助到這個世界,那就太幸福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