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之毒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文/凌谷

當今世界各種危機都有着一個共同的根源,那就是深植人心的支配慾(domination)。

“世間罪惡多出於愚昧,無知的善良願望會帶來跟罪惡同樣可怕的破壞。”卡繆在《鼠疫》中寫道。實際上,善良的無知比純粹的邪惡可怕百倍,因為頭上長角的惡魔讓人退避三舍,善良的外表明顯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多少邪惡一直以“正能量”的形式支配着大眾的簡單思維和原始衝動。在漫長的對決之中,魔鬼早已進化出一套狡猾無比的手段,一直披着比天使漂亮得多的外衣。


raw-image


從全球暖化、經貿衝突到瘟疫橫行,當今世界各種危機都有着一個共同的根源,那就是深植人心的支配慾(domination)。據人類學,這種支配慾始於一萬多年前人類馴化動物,並開始以牲畜的數量(caps)表示資產(capital)。但人類馴化動物需要使用暴力,所以人類開始養成支配和壓制動物的習慣,而這種支配和壓制的方式開始轉向同類,產生奴隸制度。這種源自對動物壓榨的奴隸制一直延續了過萬年,直到工業革命,對機器的控制開始逐步解放對奴隸的控制,美國的南北戰爭就是標誌性的事件。

就在人類不斷提升對機器控制的同時,對動物的支配和壓榨在規模上也獲得了大幅度的提升,而且能使暴力和血腥遠離大眾視線,能以“更文明”的形象更有效率地管理密集式動物養殖場,更悄無聲息地執行更大規模的宰殺。沒錯,納粹集中營的建立正是借鑒了美國芝加哥的養雞場。


raw-image


人類在控制機器和化學反應後,開始控制原子、核子、中子,為世界帶來一次次末世級別的災難。接着又把眼光轉向基因、生化、病毒,然後可能就沒有然後了……

當人類同時擁有龐大國家機器和尖端科學技術時,最讓人驚悚的就是普遍落後的觀念和粗疏不經的機制,好比把一件終極武器交到一位好鬥但又精神不穩定的人手上,大家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比病毒、核輻射還要可怕的,顯然是人類的愚昧和自大。

原文刊載於《澳門日報》2020/02/19凌谷專欄〈南書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一種永恆的沙龍
16會員
37內容數
那是一個沒有抱怨的世界, 在那裡, 一雙無形的手, 同時向外也向內觸摸真相的美。 一隻無形的眼睛, 測量光線的溫度。 美, 總是無邊的。
2022/12/22
聖誕節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全球性節日。 其起源跟耶穌基督沒有關係,倒是跟冬至(winter solstice)有關,因為就在這幾天,日照時間由最短的極值(至)開始增加,所謂“一陽生”是也,故《易經》以復卦代表冬至,指陽氣開始回復。
Thumbnail
2022/12/22
聖誕節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全球性節日。 其起源跟耶穌基督沒有關係,倒是跟冬至(winter solstice)有關,因為就在這幾天,日照時間由最短的極值(至)開始增加,所謂“一陽生”是也,故《易經》以復卦代表冬至,指陽氣開始回復。
Thumbnail
2020/06/01
想起鄉下奶奶輩的生活,想到他們真的都很長夀,而且九十多歲時沒病沒痛,睡著睡著就走了。但看看我們這些人,那麼年輕,落得全身是病!
Thumbnail
2020/06/01
想起鄉下奶奶輩的生活,想到他們真的都很長夀,而且九十多歲時沒病沒痛,睡著睡著就走了。但看看我們這些人,那麼年輕,落得全身是病!
Thumbnail
2020/05/26
母牛產奶是要用來餵小牛的,而人們把小牛帶走關在小箱裡挨餓,然後拚命地從日夜悲鳴呼喚自己骨肉的牛媽媽那裡搾取牛奶,運到城市給人喝。你知道人們是如何報答這些奶牛的哺育之恩的嗎?首先,人們把沒有再見過媽媽的極度營養不良的小牛宰了,切成嫩滑的肉片,作為高檔的‘小牛肉’出售。
Thumbnail
2020/05/26
母牛產奶是要用來餵小牛的,而人們把小牛帶走關在小箱裡挨餓,然後拚命地從日夜悲鳴呼喚自己骨肉的牛媽媽那裡搾取牛奶,運到城市給人喝。你知道人們是如何報答這些奶牛的哺育之恩的嗎?首先,人們把沒有再見過媽媽的極度營養不良的小牛宰了,切成嫩滑的肉片,作為高檔的‘小牛肉’出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作者 : 羅洛.梅 譯者 : 朱侃如 內容 : 權力的意義 這是一本討論「權力」的書籍,不同於一般共識中可能對權力有的負面印象,例如:「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的說詞,作者則認為權力是生命基本的運作過程的展現,甚至可以說是一切生物的根本,特別對人類來說。 作者提到,權力是自尊的根本,是
Thumbnail
作者 : 羅洛.梅 譯者 : 朱侃如 內容 : 權力的意義 這是一本討論「權力」的書籍,不同於一般共識中可能對權力有的負面印象,例如:「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的說詞,作者則認為權力是生命基本的運作過程的展現,甚至可以說是一切生物的根本,特別對人類來說。 作者提到,權力是自尊的根本,是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CN 今天要來介紹的是我看了Webtoom第一部顏值這麼高的漫畫!《全知讀者視角》(以下簡稱全知)全知是一部韓國熱門的網路小說,後來改編成漫畫現在又要準備出電影版了!而全知故事的核心是以金獨子「第四面牆」的能力在小說世界中展開了鬥智鬥勇的冒險。CN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這部作品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CN 今天要來介紹的是我看了Webtoom第一部顏值這麼高的漫畫!《全知讀者視角》(以下簡稱全知)全知是一部韓國熱門的網路小說,後來改編成漫畫現在又要準備出電影版了!而全知故事的核心是以金獨子「第四面牆」的能力在小說世界中展開了鬥智鬥勇的冒險。CN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這部作品
Thumbnail
「人世間的罪惡幾乎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惡意同樣大的危害。」 ——卡繆《溫疫》,1969 《瘟疫》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過往也是預示。 最後沒有輸贏,瘟疫退卻不代表贏,跨越死亡的抗爭也不是贏,災難只是安靜下來,等待下次的伺機而動,重複一場太多太久的鍛鍊心志與穿越傷心的抗爭。
Thumbnail
「人世間的罪惡幾乎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惡意同樣大的危害。」 ——卡繆《溫疫》,1969 《瘟疫》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過往也是預示。 最後沒有輸贏,瘟疫退卻不代表贏,跨越死亡的抗爭也不是贏,災難只是安靜下來,等待下次的伺機而動,重複一場太多太久的鍛鍊心志與穿越傷心的抗爭。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思想與美德之間的關聯性,認為只要人類思想具有美德,就不會成為貪婪的奴隸。同時指出人類若主動選擇貪婪與腐敗為伴,將面臨上帝的公正懲罰。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思想與美德之間的關聯性,認為只要人類思想具有美德,就不會成為貪婪的奴隸。同時指出人類若主動選擇貪婪與腐敗為伴,將面臨上帝的公正懲罰。
Thumbnail
蘇軾早期策論範增論中有這樣一句話:“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意思是説,任何寄生蟲,只有在它頼以宿主的物體先腐爛之後,才會有寄生的可能性。此話說明了腐敗的發生有其先後,因果關係,更表明任何事情的發展變化總有其內在原因。也就是說,貪污腐化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先有貪婪之心,然後才導致腐敗行為。
Thumbnail
蘇軾早期策論範增論中有這樣一句話:“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意思是説,任何寄生蟲,只有在它頼以宿主的物體先腐爛之後,才會有寄生的可能性。此話說明了腐敗的發生有其先後,因果關係,更表明任何事情的發展變化總有其內在原因。也就是說,貪污腐化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先有貪婪之心,然後才導致腐敗行為。
Thumbnail
人類是大自然裡的頂級獵食者。 比狼還狡詐。 比獅群還懂圍毆。 能夠在死亡追逐中逼死羚鹿。 能製造出精巧的工具。 為了更好生存, 人類藏起狡詐露出善良, 將圍毆矯飾成多數決, 把過人的耐力用來忍受偽裝的不適, 用腦袋進行學習和沉澱。
Thumbnail
人類是大自然裡的頂級獵食者。 比狼還狡詐。 比獅群還懂圍毆。 能夠在死亡追逐中逼死羚鹿。 能製造出精巧的工具。 為了更好生存, 人類藏起狡詐露出善良, 將圍毆矯飾成多數決, 把過人的耐力用來忍受偽裝的不適, 用腦袋進行學習和沉澱。
Thumbnail
這本書蒐集了日本在二戰時期,許多雜誌、商品廣告、傳單等文宣上的圖片,呈現了大日本帝國在大東亞戰爭前後,是如何利用這些宣傳,對人民進行意識形態的教育、改造、或者應該說-洗腦。作者在序言中提到,這些東西是「無聊東西、就算知道也沒用的東西,以及對人類命運來說毫無意義之物」......(continued)
Thumbnail
這本書蒐集了日本在二戰時期,許多雜誌、商品廣告、傳單等文宣上的圖片,呈現了大日本帝國在大東亞戰爭前後,是如何利用這些宣傳,對人民進行意識形態的教育、改造、或者應該說-洗腦。作者在序言中提到,這些東西是「無聊東西、就算知道也沒用的東西,以及對人類命運來說毫無意義之物」......(continued)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