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系列作第三本,作者是法國的薄富爾將軍,在第二次大戰中任官少校,並親眼見證了法國的淪陷,他的官運不錯,一直升任到上將後才退伍。本書《戰略緒論 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是他退伍後的第一本著作,也可以說是他的經典著作,李德哈特對這本書讚不絕口,並稱之為這一行的經典教科書。本書一樣由備受尊崇的已故鈕先鍾教授翻譯。
在瞭解戰略緒論這本書的寫作,一樣要對當時的背景以及作者經歷有點認識,身為二戰前法國參謀本部的軍官來說,親身經歷了法國的淪陷,想必不是什麼滋味,戰後法國又先後在越南、蘇伊士運河以及阿爾及利亞鎩羽而歸,以一個眼見自己國家不斷失敗的將軍來說,讓他有更多的理由去思考戰略的問題,亦即法國到底哪邊出了狀況?更不說二戰後進入了數十年的冷戰,兩強核武對峙使得一切的世界大戰都不可能,薄富爾將軍遂能提出對核子戰略的看法,這點跟當代許多學者是截然不同的。筆者在導讀前依照慣例對於書中的觀念作一些提醒。
- 戰略緒論並不是教你打贏戰爭的書籍,相反的這本書跟戰爭論比較像,都會討論到戰爭以外的深層問題,但這不代表作者本人不了解戰爭。
- 書中運用的邏輯推導,是一種二元化的推論,亦即先假定棋盤有兩個對手,一方出手後另一方回應。
- 薄富爾很強調思想的重要性,但不是說他否定了技術的發展,而是認為不應該讓技術徹底指導了思想。
導讀
戰略緒論是一本小書,共分五大章節,第一章講述的是「戰略的概觀」,之後從「傳統戰略」、「核子戰略」在講到他本人提倡的「間接戰略」,最後第五章作一個總結。
在第一章戰略概觀中,最重要的重點在於兩大項,其一也就是整本書的重心,貫穿全書的主軸,即為導言中「戰略是一種思想方法(a method to thought)」,這個定義可以說前人沒有所提過的,也可以說是薄富爾將軍對於法國不斷的失敗所感發的。其二為對於戰略的分項,也就是兩個對手的比喻,這種比喻克勞塞維茲與富勒將軍都提過,以下將作簡單的分類。
- 克勞塞維茲:兩個摔角手
- 富勒:兩個拳師
- 薄富爾:兩個擊劍手
換言之,薄富爾的思考方法,是思考、行動依序組合的方法,也就是鈕先鍾教授在附錄中所說,薄富爾將軍的辯證法是建築在兩個對手的互動中。
接下去的第二章講述傳統戰略,傳統軍事戰略就跟其他幾位大師的著作很雷同,述說的是打贏戰爭的方法,以及為什麼會輸的理由,但薄富爾並沒有提出太多實際的執行方法,原因出在他親身經歷了越南跟阿爾及利亞的失敗,他很清楚即使有先進的武器與戰術,但若戰略指導有誤,一樣會是可怕的失敗。更重要的因素是下一章「核子戰略」中所提到的,也就是在絕對性毀滅的恐怖前,傳統戰略的實行就變的有侷限性,這也是在第四章「間接戰略」中所提倡的。
第三章核子戰略,可以說是本書的一大重點,許多專家提出了不同的核子戰略,但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清晰的說明這些戰略的「根本性」錯誤。薄富爾總結其他人的理論,他認為核子戰略是建築在兩種對抗上,也就是「對抗武力」與「對抗城市」兩種戰略,前者講求毀滅對方的武力,使其不能持續威脅我方,後者講求的是攻擊對方城市,使對方受到無法承受的損失。
讀者至此應該可以看得出來,這兩種戰略的構想,是建築在不同的哲學想法上,對抗武力是一種「我方具有核子優勢」或是「我方不能承受損失」的理論,對抗城市則正好相反,是一種「我方具有核子劣勢」或是「我方較能承受損失」的理論。由於當年不知道蘇聯內部的實際狀況,所以遂使得這兩種戰略混淆不清。
薄富爾指出,美國提倡對抗武力,很大的理由是無法承受巨大損失,所以也「希望」蘇聯也採取這一套對抗武力的戰略,而蘇聯則因為心知肚明己方核子打擊能力不如美國,所以採取對抗城市的作法。美國之所以犯下錯誤的理由,就在於核子武器本身的運用已呈一種戰略,在此狀況下都應該設法使敵方混淆,使其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蘇聯作的很成功,美國則是不斷違背這種原則,例如彈性戰略以及巨型報復戰略、不發動第一擊的聲明,都只是主動幫蘇聯瞭解美國的意圖,但卻無法讓美國瞭解蘇聯的想法。
薄富爾在核子戰略中推導出一個簡單的結論,也就是說以後大概不會再有世界大戰了,因為這已經變成是一種瘋子的行為而不是正常人會作的事情,但是也因為如此,大規模的戰爭與和平大概都一起被埋葬了。也從此延伸出了他的「間接戰略」概念。
間接戰略也被批評是政策而非戰略,事實上這種批評多半陷入了「戰略係純軍事領域」的錯誤,薄富爾深知此點,他在本章中提出了簡單的說明,將間接戰略分成了外部動作以及內部動作。外部動作的精要就在「行動自由」上,亦即使自己保持最大的行動自由,同時利用各種手段癱瘓對手的行動自由。內部動作是在確保了行動自由後,在確認的地理範圍內使用各種手段以達最理想的結果,這種作法跟物質、精神以及時間有關。
換言之,間接戰略的發端是因為核子戰略下已經不可能產生大戰,但是小衝突卻依然發生也常常發生,這也就是一種用「小調」來演奏的總體戰爭,薄富爾提出了一個公式:S=KFψt,S是Strategy;K是任何一種特殊因素,只是用在討論的情況中;F則是物質力量,ψ為精神力量,t則是時間。直接戰略中F是最主要的因素,ψ則不大重要,t常常是非常小,在間接戰略中就正好相反。
薄富爾會提出間接戰略,其實就是對於他們的敵人,常常都是有較為先進的哲學指導,使得法國屢屢落於人後,最後慘遭失敗,也因為蘇聯的思想有其整體與一貫性,面對這種敵人,不去正視人家的思想代表著其精密計算以及戰略的優勢,只曉得用拼湊的方式猜想對方意圖,這會犯下的錯誤有多大。
本書最後是其總結論,這個結論的篇幅非常短,筆者提出幾句名言作總結
「戰略是一種演進的程序,這個事實直到最近才被認清」
「我深信在戰略的領域中,跟其他所有人生問題一樣,理想應該居於領導與支配的地位。這樣便把我們引入了哲學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