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點:美軍的東北亞戰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最近看到幾篇轉載的報導,覺得很有意思,大意上就是美國要如何的幫助日本在東北亞軍事發展,換個角度說就是美軍用怎樣的思維去考量,當日本要承接美軍在東北亞的角色時,該用怎樣的方法或是軍事部屬來達成目標?

筆者這些年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分析者,似乎都還在用舊思維去思考新戰略,概念上不出地緣戰略學,但往往欠缺兩大致命專業,一是對周邊國家的內部政治情勢不夠深入,二是對技術發展缺乏敏銳度。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大約十年前,筆者在跟人討論區域控制的概念時,有提出火力控制的觀點,當時是覺得自己很前衛啦,後來才曉得海軍的觀點已經是這樣。

筆者先大致解釋一下區域控制的概念,當我們要控制一個區域的時候,會派陸軍各個要處設立據點,據點連成線,防線連成面。這個概念自古以來都沒變過,但隨著技術演變則有很大的不同。冷兵器時代,要控制一塊區域,受限武器因素,只能把部隊展開非常長的距離,每間隔一小段就要設立兵站,提供後備兵力。因為沒望遠鏡,若沒騎兵要追人很困難,想要實質控制一個戰區,就得用巨大的兵力填補每個空隙。

但隨著槍枝大砲的廣泛使用,已經不需要士兵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據點已經可以拉開到數十到上百公尺遠,在據點之間只需要設立一些障礙物,基本上是不需要擔心敵軍會大搖大擺進入到我方防區內的,而從這時候開始,心理上的障礙也開始出現。因為槍枝的射程遠,只要一個區域內讓敵軍發現有狙擊手的存在,就會對進入這區域內小心翼翼,甚至狙擊手早就離開,敵軍依然會謹慎提防。

這個概念延伸下去,就是布雷的想法,戰場上的士兵不會幹蠢事,明知前方有地雷原,還是大無畏的橫列前進,以自我犧牲換取後方同胞的安全。近代戰爭的紀錄在在顯示,一次狙擊或是一次觸雷,都會讓一整連的部隊遲滯相當久的時間。

所以這個區域控制的概念,已經從實際看到軍隊,到沒有軍隊也可以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而到了現代,因為各種遠距離監控技術的成熟,以及長程火砲、飛彈等兵器的大量使用,對於歐美等科技先進國家,很多年前就已經出現火力控制的概念,這個正式的名稱還沒有定論,但概念已經在戰場上被美軍確實應用了。

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在一大塊區域內,不僅沒有我方步兵,連據點都沒有,但有許多小型的監視設備,乃至於空中的衛星、無人機監控,只要區域內出現敵軍滲入,數十公里的長程砲火、空中打擊就如雨點落下,只消一兩次的威力展示,可以讓敵軍根本不敢進入這個區域。就心理層面來說,當敵軍知道這邊處在你的完全監控下,進入會被集中火力殲滅,若沒有砲火則會疑神疑鬼擔心中計,等於這個區域已經被我方徹底控制。

這在陸地上,顯然還有很多改善空間,但用在大海上面則是幾十年以上的概念。讀者若有追蹤,應該會知道日本亟欲發展的目標,水面下是潛艇,水面艦則以神盾系統的戰鬥群為主,日後還會有直升機航艦為艦隊核心的小型航空戰鬥群。在大海上你不可能撒豆成兵,所以找到敵艦並予以殲滅是非常重要的,在二次大戰前後,所羅門海戰美日戰艦在數十公里外對轟,艦載機在數百公里的範圍內搜索與攻擊,已經算是艦艇視距外。

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反艦飛彈已經證明,只需一發就可以擊毀要價不菲的驅逐、巡洋艦,所以現代海軍無不追求早期預警與先制攻擊的重要性。一個神盾戰鬥群配合預警機,有極大的索敵範圍,加上裝載大量飛彈,提高艦隊的攻擊力,配合多種反飛彈系統,對來襲的飛彈予以破壞,保護艦隊核心。這種科技要配合的艦隊,沒在跟你講求飛彈比較大顆,船隻比較威武,這是徹底的國家軍事科技實力比拚,先被發現者就有很大可能會被殲滅。

為何筆者講到這個?因為日本建立的艦隊群,很明顯的在科技實力上遠遠超過中國解放海軍,幾乎是一個小型的航艦戰鬥群水準,具有遠洋獨立作戰的能力,而美軍智庫提出的好幾個作法,諸如在東北亞列島設立雷達與水下監聽系統,甚至是像布雷一樣,在大海中不定點的放置機動監聽設備,要讓日本到台灣的島鏈中間毫無空隙。

簡單說,就是在區域控制的程度上,做到徹底封鎖中國海軍的力量,使其完全出不了第一島鏈。這個控制不是放幾艘船在那邊嚇人,是要讓中國知道,日本有完全的能力可以掌控所有水面、水下艦艇進出第一島鏈,然後日本也有完整的艦隊群可以獨立作戰,在你中國海軍無力企及的太平洋上隨時發動攻擊。

這已經不是那種一次大戰,德國還有海盜船可以偷偷開到大洋的故事了,而是在科技實力上,日本加上美軍的協助,已經有能力做到滴水不漏的監控。解放軍艦艇只要一出海就會被察覺,進入第一島鏈範圍就會被嚴格的監視。講不好聽一點,若智庫建議的跟日本建軍的目標都有達成,中國海軍真要跟日本海軍幹架,會比上一次甲午戰爭還要悲慘,不消幾天就被殲滅殆盡。

那美軍為何敢放日本這頭老虎出閘?筆者還不敢斷言,因為有些技術問題,大概要筆者這種物理人才能體會,但也沒證據。筆者只能大致上猜測,雷射武器跟電磁炮的實戰應用已臻成熟,而其用途與實際能力絕對不會只有目前公開的那些。但這些科技,足以讓美軍可以在第二島鏈,就能夠實際控制整個西太平洋,而且中國完全無應對能力。

既然美軍已有這種能力,那退出東北亞讓日本去承擔防衛義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反正當前對日本來說,真正影響生命線的是中國,只要中國持續強大並有對外擴張意圖,日本就會傾盡全力對抗中國。這麻煩的是南韓,不過南韓第一個要操心的不是日本,純就軍事意義來說,美軍退出東北亞,日本自衛隊軍隊化還對南韓有利的多。

筆者個人的想法是,台灣的角色呢?雖說對馬政府完全不需要抱持期待,但美軍若確定東北亞的防務要交給日本,日本對台灣的經濟、外交乃至軍事壓力很快就會過來,最快下任總統就要面對,我們有這準備嗎?對日本來說,東北亞到東南亞整條帶狀區域,是否被中國控制可是攸關生死,絕對不會放任台灣親中下去。

就現實主義來說,若我們不想統一,日本就是一個可以開價碼的對象,在這種時候還在那邊抱持詭異的仇日情結,神奇的民族情緒,例如看電影KANO會大罵媚日的…

不把這些人踢到一邊去,真的會對我們還要在台灣生存幾十年的年輕人,造成真真實實的威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5.5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近日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著書「台灣的勝算」,希望能拋磚引玉讓國人重新思考:台灣如何面對人力、物力數十倍的中國武力威脅與侵犯時的戰略規劃,為宣揚其論點讓全民接受,李前總長還密集在媒體曝光,其論述有部分確實可行卻也存在部分矛盾,因此常被斷章取義;這位擔任過潛艦艦長、參謀總長的海軍將領,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
Thumbnail
近日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著書「台灣的勝算」,希望能拋磚引玉讓國人重新思考:台灣如何面對人力、物力數十倍的中國武力威脅與侵犯時的戰略規劃,為宣揚其論點讓全民接受,李前總長還密集在媒體曝光,其論述有部分確實可行卻也存在部分矛盾,因此常被斷章取義;這位擔任過潛艦艦長、參謀總長的海軍將領,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
Thumbnail
在美國眼皮底下,在美日安保條約的約束下,在日本的國家安全思維從陸地擴張轉型成海上運輸線的安全下,在民選政府的控制下,都會使得日本的重整軍備不至於發展成以前的那種軍國主義。本文探討日本的軍事重新崛起的內容,為什麼中共打台灣之前會先打日本的軍事基地,以及台灣的戰略角色。
Thumbnail
在美國眼皮底下,在美日安保條約的約束下,在日本的國家安全思維從陸地擴張轉型成海上運輸線的安全下,在民選政府的控制下,都會使得日本的重整軍備不至於發展成以前的那種軍國主義。本文探討日本的軍事重新崛起的內容,為什麼中共打台灣之前會先打日本的軍事基地,以及台灣的戰略角色。
Thumbnail
是說中國一開始是以遠航訓練為名,從東海穿越宮古海峽,再由台灣東部的空域南下,最後經巴士海峽返回,繞行台灣本島,進行政治施壓。但這樣的軍事行動後來慢慢停止,改為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西南角,可能的原因是繞島遠航的風險太高,耗損又太大,解放軍難以頻繁進行,最後只能喊停。現在中國所採取的騷擾策略.....
Thumbnail
是說中國一開始是以遠航訓練為名,從東海穿越宮古海峽,再由台灣東部的空域南下,最後經巴士海峽返回,繞行台灣本島,進行政治施壓。但這樣的軍事行動後來慢慢停止,改為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西南角,可能的原因是繞島遠航的風險太高,耗損又太大,解放軍難以頻繁進行,最後只能喊停。現在中國所採取的騷擾策略.....
Thumbnail
戰略學上,在談論攻勢跟守勢時,非常難以區分,畢竟沒有一個現代國家在公布戰略時,會明擺著要侵略他國領土,或是明言重訂國際規則的。所以,我們就無法看出,其戰略的布局是攻勢還是守勢?那絕對不是這樣。
Thumbnail
戰略學上,在談論攻勢跟守勢時,非常難以區分,畢竟沒有一個現代國家在公布戰略時,會明擺著要侵略他國領土,或是明言重訂國際規則的。所以,我們就無法看出,其戰略的布局是攻勢還是守勢?那絕對不是這樣。
Thumbnail
美國海軍新布局,第一艦隊和太平洋多國聯合艦隊箭在弦上,將反制解放軍在太平洋西岸的布局。解放軍則以短中程導彈,打擊第一島鏈有生力量,美海軍評估如果新太平洋戰爭打響,將會在集結的時候被殲滅。 為此,美方將調整戰術訓練,將海空軍分散為不同的小隊,搭配海軍陸戰隊兩棲作戰,精準打擊解放軍反艦火力
Thumbnail
美國海軍新布局,第一艦隊和太平洋多國聯合艦隊箭在弦上,將反制解放軍在太平洋西岸的布局。解放軍則以短中程導彈,打擊第一島鏈有生力量,美海軍評估如果新太平洋戰爭打響,將會在集結的時候被殲滅。 為此,美方將調整戰術訓練,將海空軍分散為不同的小隊,搭配海軍陸戰隊兩棲作戰,精準打擊解放軍反艦火力
Thumbnail
你怎樣確認中國的弱點?去看他們對內宣傳就好,凡是說自己超棒,例如近年的一帶一路跟內循環經濟,就可得知根本沒這回事。自好望角後陸權就沒有內陸經濟超越海洋的可能,除非發明某種反重力技術,不然物理之壁就在那。 E 前兩周的文章提到,中國其實整套戰略都是守勢為主,這實在是不得已的做法,許多人尤其台灣民眾,對
Thumbnail
你怎樣確認中國的弱點?去看他們對內宣傳就好,凡是說自己超棒,例如近年的一帶一路跟內循環經濟,就可得知根本沒這回事。自好望角後陸權就沒有內陸經濟超越海洋的可能,除非發明某種反重力技術,不然物理之壁就在那。 E 前兩周的文章提到,中國其實整套戰略都是守勢為主,這實在是不得已的做法,許多人尤其台灣民眾,對
Thumbnail
從共產中國在北京成立,直到現在為止,所有的戰略全部都是「守勢」,沒有規劃過進攻過,攻擊都是基於政治目的,或是順便而已。 E 上周提到,中國到了前2個階段,屬於培養自身實力時,在東部海面方向唯一有積極意義的戰果,大概就是確保台灣失去絕對的制海權,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疑慮可以消退。除此以外,在印度與俄國的邊
Thumbnail
從共產中國在北京成立,直到現在為止,所有的戰略全部都是「守勢」,沒有規劃過進攻過,攻擊都是基於政治目的,或是順便而已。 E 上周提到,中國到了前2個階段,屬於培養自身實力時,在東部海面方向唯一有積極意義的戰果,大概就是確保台灣失去絕對的制海權,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疑慮可以消退。除此以外,在印度與俄國的邊
Thumbnail
美國控制台灣軍火研發的策略,是台灣有研發出來,美國就賣稍微好一點點的美國貨。目的就是要台灣不要量產,因為量產之後,台灣得到實測的機會,就可以修改參數,提升性能。美國的戰略構想是維持台海的軍事平衡。
Thumbnail
美國控制台灣軍火研發的策略,是台灣有研發出來,美國就賣稍微好一點點的美國貨。目的就是要台灣不要量產,因為量產之後,台灣得到實測的機會,就可以修改參數,提升性能。美國的戰略構想是維持台海的軍事平衡。
Thumbnail
美國控制台灣軍火研發的策略,是台灣有研發出來,美國就賣稍微好一點點的美國貨。目的就是要台灣不要量產,因為量產之後,台灣得到實測的機會,就可以修改參數,提升性能。美國的戰略構想是維持台海的軍事平衡。
Thumbnail
美國控制台灣軍火研發的策略,是台灣有研發出來,美國就賣稍微好一點點的美國貨。目的就是要台灣不要量產,因為量產之後,台灣得到實測的機會,就可以修改參數,提升性能。美國的戰略構想是維持台海的軍事平衡。
Thumbnail
有時候,誰距離比較近其實是由「情報」、以及平常的準備來決定的,而不是看誰開車過來的里程比較近。
Thumbnail
有時候,誰距離比較近其實是由「情報」、以及平常的準備來決定的,而不是看誰開車過來的里程比較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