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漫畫與代表臺灣的漫畫(1):語言與文字軸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一如「臺灣不是美國」、「臺灣不是日本」等國家認知,一般情況下,語系及文字的識別,常是定義區別的最直接指標。不過,由於政治的因素及抗力,令臺灣民眾一直對海峽彼端有著離合難定的複雜情緒,在這樣的基礎上,前述觀念對於臺灣社會與「臺灣文學」來說,其實不完全適用。一方面,海峽兩岸共有同文同種、無可分割的文史脈絡,另一方面,本土意識的高漲,形同一再催促自我精神的建立,令臺灣必須推出有別於對方的符碼媒介,在中國語文的大疆域中,劃出只屬於「臺灣文學」的範疇;於是,臺語元素的導入,便成為某種「臺灣文學」的精神指標,甚至託音創字,產生了堅持導入臺語的文學作品。

英、美雖然使用相同的文字符碼,但透過文法、用語等質性差異,在「英美文學」的寬廣概念中,其實依舊存在清楚的分界。同理,雖然臺灣和大陸都以中文作為語文基礎,但慣用語、方言、正簡字的差別,其實也都能成為梳理的標準。問題在於,以「臺灣文學」的確立及獨立為前提,臺語元素(甚或臺語文字)的使用及表現是否真能成為核心條件?如果不釐清這點,所謂「臺灣○○」的創作定位,其實依然是種籠統的概念。

事實上,作為臺灣人與中華民國國民,其實不必然需要口說或書寫臺語的能力。儘管臺語是臺灣社會普遍使用的區域性方言,但論及使用比率與必要性,卻終究因為與國語並行不悖,而不容易發生硬性相斥的問題。換言之,不僅不一定非要使用臺語文字或方言口語才有資格被認同為「臺灣文學」,甚至對「臺灣○○」的創作定位來說,語文符碼或許更接近外國人的辨識視角,而非真正形成類別及差異的核心。

平心而論,雖然劇中人物操用臺語的漫畫很可能是「臺灣漫畫」,但角色群不講臺語的漫畫,卻不見得不是「臺灣漫畫」。如前所述,如果「臺灣文學」的成立不一定非要使用臺語文字或方言口語,那麼「臺灣漫畫」的內容及表現,自然也不必非得講臺語、非得在對話框中填寫臺語文字不可。以《我m是罪人》、《信耶穌得水牛》、《上帝愛滾笑》等作品為例,這一系列由陳義仁於1992年起發表於《臺灣教會公報》的分格式漫畫,由於一律以臺語文填寫對白,因此就質性而言,無疑處在載光譜邏輯的極端,足以體現「臺灣」、「漫畫」兩圍義界的重合。但儘管如此,即便只以一般常識進行反思,卻也很容易就能發現,特殊性與普及性的拉扯,勢將影響這類作品的流傳性和代表性,形成大、小之間的弔詭認知。

從國家民族的角度來看,語文確實有其同等於文化系統的質量。但這樣一種連結文化母體的門徑,卻因為要求接受者跨越識讀及辨聞的門檻,而形成了深入探索的障礙。不僅隔絕了外部人士的理解,更可能隨著地域、環境的隔閡,衍生出更細化的分歧。換言之,如果「臺灣漫畫」無論定義、視角都必須取得最大公約值的群眾基礎,那麼堅持以臺語文填寫,甚或集中發表於教會公報的漫畫創作,究竟能否兼及文化度、接受度、共識度的平衡,成為實質於國境內、外的臺灣漫畫?或許還有很多討論的空間。

臺灣漫畫與代表臺灣的漫畫(2):產地與作者的軸線?
臺灣漫畫與代表臺灣的漫畫(3):名為風格的軸線?
臺灣漫畫與代表臺灣的漫畫(4):堪為代表的軸線

本文摘自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讀圖漫記:漫畫文學的工具與臺灣軌跡》/作者:周文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YCU PRESS說書中(陽明交大出版社)的沙龍
36會員
34內容數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NYCU PRESS說書中】! ✍身為出版社編輯,愛書、惜書之餘,更希望能把出版社工作實務、與作者相處的點點滴滴以及最最最重要的推薦每本書的可讀之處帶給大家! 希望你/妳能在此抽出15分鐘,細細品味這形色匆匆年代下,閱讀與知識的珍貴!
2023/11/24
「里長您好,我就是剛剛打電話來要拿傳單請您張貼,那位牙醫系的林老師。」 「什麼?你是老師喔?怎麼可能,哪有教授親自跑來的?」 《此路不通?》是一位年輕科學研究者的流浪故事,這段生涯充滿了繞路、迷失、困鎖、轉彎,回到講台前,必須經歷了流浪與一齣齣的探險,留下一道道路標。
Thumbnail
2023/11/24
「里長您好,我就是剛剛打電話來要拿傳單請您張貼,那位牙醫系的林老師。」 「什麼?你是老師喔?怎麼可能,哪有教授親自跑來的?」 《此路不通?》是一位年輕科學研究者的流浪故事,這段生涯充滿了繞路、迷失、困鎖、轉彎,回到講台前,必須經歷了流浪與一齣齣的探險,留下一道道路標。
Thumbnail
2021/01/13
「一起淋雨」,是我常寫的書法作品。而「一起淋雨」這幅作品的核心在用小字寫的附記:「幫助不是撐傘,而是一起淋雨」。剛好上這堂課的今日,外面天也在下雨。而這篇文章提出的問題是:「幫助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1/13
「一起淋雨」,是我常寫的書法作品。而「一起淋雨」這幅作品的核心在用小字寫的附記:「幫助不是撐傘,而是一起淋雨」。剛好上這堂課的今日,外面天也在下雨。而這篇文章提出的問題是:「幫助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2020/05/20
我的經典書目是《求生意志:愛滋治療與存活政治》 國家如何看待愛滋病患,以及制定整體的愛滋政策,一直以來並不是台灣媒體與輿論的焦點。以2003年的情況而言,台灣的HIV感染者在成年人(15-49歲)盛行率為0.07%,可謂是低盛行率的國家;而巴西卻是0.7%,因此在千禧年前後,巴西政府作為「救命治療
Thumbnail
2020/05/20
我的經典書目是《求生意志:愛滋治療與存活政治》 國家如何看待愛滋病患,以及制定整體的愛滋政策,一直以來並不是台灣媒體與輿論的焦點。以2003年的情況而言,台灣的HIV感染者在成年人(15-49歲)盛行率為0.07%,可謂是低盛行率的國家;而巴西卻是0.7%,因此在千禧年前後,巴西政府作為「救命治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有越來越多的台灣漫畫家走向精緻化、文學化、藝術化的創作模式,而這趨勢也產生了幾個現象,例如,漫畫、插畫、繪本、藝術繪畫,我們發現他們彼此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了......
Thumbnail
有越來越多的台灣漫畫家走向精緻化、文學化、藝術化的創作模式,而這趨勢也產生了幾個現象,例如,漫畫、插畫、繪本、藝術繪畫,我們發現他們彼此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了......
Thumbnail
鑑於「風格」是種過於抽象的標準,如前所述,對於「臺灣漫畫」的定義問題,最後往往再次落回人、史、時、地、物的取現邏輯,試圖凸顯在地元素的代表意義。漫畫家彭傑在〈臺灣漫畫界的毒藥─「風格」〉文中指出:
Thumbnail
鑑於「風格」是種過於抽象的標準,如前所述,對於「臺灣漫畫」的定義問題,最後往往再次落回人、史、時、地、物的取現邏輯,試圖凸顯在地元素的代表意義。漫畫家彭傑在〈臺灣漫畫界的毒藥─「風格」〉文中指出:
Thumbnail
由於語言、產地、作者國籍都存在可能的悖論,因此如同漫畫家彭傑所言,無論學界、輿論或創作者,多數人在嘗試處理臺灣漫畫的定義問題時,總會「努力尋找臺灣漫畫風格」,抑或「強調本土風格」。於是又將陷入另一個難解的問題──何謂臺灣的漫畫風格?
Thumbnail
由於語言、產地、作者國籍都存在可能的悖論,因此如同漫畫家彭傑所言,無論學界、輿論或創作者,多數人在嘗試處理臺灣漫畫的定義問題時,總會「努力尋找臺灣漫畫風格」,抑或「強調本土風格」。於是又將陷入另一個難解的問題──何謂臺灣的漫畫風格?
Thumbnail
細分來看,以漫畫為討論對象時,「Made in Taiwan」其實包括了兩種不同的概念。由於產生漫畫作品必須經過創作、出版兩種進程,因此「作品在臺灣形成」的概念,又可以再分成「原創的發生」及「出版業務的完成」。換言之,儘管「Made in ○○」的梳理方式並不少見,但對創作型商品而言,卻依然顯得模糊
Thumbnail
細分來看,以漫畫為討論對象時,「Made in Taiwan」其實包括了兩種不同的概念。由於產生漫畫作品必須經過創作、出版兩種進程,因此「作品在臺灣形成」的概念,又可以再分成「原創的發生」及「出版業務的完成」。換言之,儘管「Made in ○○」的梳理方式並不少見,但對創作型商品而言,卻依然顯得模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