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灣有過公共食堂・政治與色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臺灣有段時期,曾經有「公共食堂」的存在。
臺灣的公共食堂,不像日本料理店供應免費加飯的食堂,也不是共產國家人民吃飯的地方。公共食堂有段時間被貼上色情場所的標籤。
攝影師鄧南光的作品:酒室風情1950年代。來源: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數位島嶼
公共食堂的發展,跟日治時期的珈琲廳及料亭有點關聯。流連場所的人多半是當代重要文人仕紳,而陪伴在旁的女給、藝旦、酌婦,讓這些場所更加熱絡。
雖然對於女性工作者來說,她們提供的服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有人的服務還包含與客人進行金錢性交易。不過這些工作也被冠上摩登、才藝、自由的符號,多少開啟一些女人對自由戀愛的嚮往。
然而實際的下場,比較像胭脂扣的如花,圓滿的愛情多僅存在夢中。報紙多半看到的是破碎的婚姻、情侶殉情,或是嫁去做他人的妾。
日治時期一張藝妲畫像的明信片
戰後,撤換所有日本味的事物,那些場所換上「酒家」、「酒樓」中國味的名字,有名的店家像是大稻埕葉家的「新中華大酒家」,或是有上海味的「大光明酒家」、「大上海酒家」。
消費的客人外省與本省人都有,像是林茂生兒子的婚禮就在新中華大酒家舉辦。另外在二二八發生的前一年 9 月,國民參政員台灣省代表選舉結果出爐,當選參政員在新中華大酒家宴請議員時,當選的林茂生在席間宣布辭退,表示對作票結果的抗議(註 1)。
不過酒家、酒樓的社會意義,隨政府要求女侍應生轉行、禁止奢靡消費的政策,逐漸失去延續日治時期聚集文藝人士的功能。到了 1949 年,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搬到臺灣這一年,頒布將酒樓茶室改設公共食堂或茶室的規定,招牌要加上「公共食堂」的字樣。
1946 年 7 月 6 日《民報》對嘉義女招待失業的報導
所謂的公共食堂,像是小學生的營養午餐,訂定一套菜色規則:中式一菜一湯足量米飯或加里肉飯即類似餐食;西式麵包或飯一菜一湯;合菜限制人數跟價格、西餐分三等級。
剛開始針對餐館女侍應生特別規定,要穿白衣服,不得穿旗袍、紅綠衣服,不得有應召行為。然而因現實難執行遭到抗議,政府只好允許「特種酒家」的存在。特種酒家是名義上的合法的公娼;公共食堂則是非法的私娼。
從此,特種酒家跟公共食堂的界線愈來愈模糊。名義上兩者劃開特種行業與一般餐館的區別,實際上依舊有模糊地帶。學校會特別叮囑學生,不可接近公共食堂的女服務生。諷刺的是,以當時的消費能力來說,去公共食堂的主要消費者是政府官員及公務員。
1962 年,政府要求有女侍應生/服務生的場所一律名為「酒家」。這也是為什麼大稻埕的「黑美人酒家」前身叫做「萬里紅公共食堂」。
甚至,在反共復國的基調下,女服務生會被號召去勞軍活動。政府藉由課徵高額稅收,以及號召參與愛國運動,來維繫對這些場所的控制力。與酒家關係緊密的烹飪公會順應政府的要求,提供女性工作者作為政府的資源之一。
政府對酒家的態度,從一開始的禁止到後來的半開放及控制,延續到 1950 年的韓戰時期,載著美軍的美國船駛進高雄港,催生高雄七賢街眾多的「吧女」(註 2),衍生出另一支酒吧文化。
從日本、國民政府接管初期,到韓戰時期配合美國軍事策略的台灣,可發現各時期雖然有不同的政治結構,但在結購之下,卻都有衍生出相對應的女性性工作者。

我喜歡搜集日本近代文學、台灣歷史資料,寫小說寫累的時候,就換個口味來寫寫文章。
歡迎追蹤我的 IG pan.yutang 掌握新文章及讀書會活動消息!

📖 其他參考資料:
  • 政權轉移下的消費空間轉型:戰後初期的公共食堂與酒家(1945–1962)——陳玉箴
  • 好美麗株式會社:趣談日治時代粉領族 ——蔡蕙頻
  • 百變千幻不思議:台語片的混血與轉化——王君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縱使故事最終虎姑婆因繩子斷裂,從樹上摔下來掉入熱油鍋燙死,但小孩被吃掉的橋段太令人印象深刻,虎姑婆好像是不死之身,讓小孩子怕得不敢半夜爬起來上廁所。 這種嚇小孩的故事,不只在臺灣、中國看得到,甚至在日本、韓國及歐洲等地都有〈虎姑婆〉的身影。
大家還記得林旺爺爺嗎? 想必現在的小朋友聽到一定滿臉問號,或許有人說得出答案:台北動物園的大象標本。 但是你知道嗎?林旺爺爺是緬甸來的,牠的本職是「軍象」,原名叫「阿美」。
「卑鄙」是藤木活在世上的專屬標籤,更慘得是他不僅活在昭和時代的三年四組,他跨越時空活在每個觀看《櫻桃小丸子》觀眾的記憶中。幸好紫色嘴唇的男孩隔離在電視機內,聽不見也看不見超出自身所在之外的世界。 「卑鄙」的藤木,自認活在背叛者的沙漠,所以他每次都選擇逃跑。
當戰爭開始,國籍撕裂這些混血家庭,日本是入侵的外來者,而菲律賓是等待美國救贖的受害者。
山本宣治不只是個左派政治人物,他的本質是生物學者,還是一個性教育家。
縱使故事最終虎姑婆因繩子斷裂,從樹上摔下來掉入熱油鍋燙死,但小孩被吃掉的橋段太令人印象深刻,虎姑婆好像是不死之身,讓小孩子怕得不敢半夜爬起來上廁所。 這種嚇小孩的故事,不只在臺灣、中國看得到,甚至在日本、韓國及歐洲等地都有〈虎姑婆〉的身影。
大家還記得林旺爺爺嗎? 想必現在的小朋友聽到一定滿臉問號,或許有人說得出答案:台北動物園的大象標本。 但是你知道嗎?林旺爺爺是緬甸來的,牠的本職是「軍象」,原名叫「阿美」。
「卑鄙」是藤木活在世上的專屬標籤,更慘得是他不僅活在昭和時代的三年四組,他跨越時空活在每個觀看《櫻桃小丸子》觀眾的記憶中。幸好紫色嘴唇的男孩隔離在電視機內,聽不見也看不見超出自身所在之外的世界。 「卑鄙」的藤木,自認活在背叛者的沙漠,所以他每次都選擇逃跑。
當戰爭開始,國籍撕裂這些混血家庭,日本是入侵的外來者,而菲律賓是等待美國救贖的受害者。
山本宣治不只是個左派政治人物,他的本質是生物學者,還是一個性教育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放眼台灣各地博物館幾乎都有附設餐館。而博物館往往和歷史都有連結關係。 餐館存在目的不只能飽足遊客來到這個博物館滿足餐飲需求、更能增加這個博物館的相關收入。小編之前介紹幾個博物館附設餐館,例如:紀州庵文學森林風格茶館、台北當代藝術館MOJO1921、台灣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0KM山物所、香帥蛋糕芋製所 
Thumbnail
線上翻閱日治時期酒樓霸主江山樓出版的導覽手冊(《江山樓案內》)。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萬華在阿扁禁娼後,昔日公私娼不分的一條街(就是電影《艋舺》趙又廷OO柯佳嬿那情節),很長時間都變成「清茶館」的小姐,清茶館是什麼?就是茶店仔啦,在有些地方叫小吃部,《想見你》嚴藝文演的媽媽就是在這種場所上班的。茶店仔跟摸摸茶又不一樣,它在北部幾乎沒有了,但在中壢、桃園似乎還有殘留。 所以說,千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1990年代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和外籍移工,改變了臺灣整個族裔地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因為跨境婚姻移入臺灣,所以將原鄉的飲食習慣也帶入台灣。隨著新住民自力謀生經營東南亞雜貨店和餐飲店的數量增加,人們對於東南亞商品和料理的接受度與消費需求也逐漸提高。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在日治時期曾是高級料亭,穿越百年後的現代成為老宅咖啡廳,探訪書店喫茶一二三亭,一間將日式和臺式懷舊氛圍完美融合的喫茶店。店內提供書籍供閱讀,也有新書販賣,提供的餐點多樣,輕食、煎餅、咖啡等...黑咖哩雞肉飯和焙茶珍珠白玉煎餅,值得一試,欲體驗日式+懷舊的魅力,不妨前來一二三亭一探究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放眼台灣各地博物館幾乎都有附設餐館。而博物館往往和歷史都有連結關係。 餐館存在目的不只能飽足遊客來到這個博物館滿足餐飲需求、更能增加這個博物館的相關收入。小編之前介紹幾個博物館附設餐館,例如:紀州庵文學森林風格茶館、台北當代藝術館MOJO1921、台灣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0KM山物所、香帥蛋糕芋製所 
Thumbnail
線上翻閱日治時期酒樓霸主江山樓出版的導覽手冊(《江山樓案內》)。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萬華在阿扁禁娼後,昔日公私娼不分的一條街(就是電影《艋舺》趙又廷OO柯佳嬿那情節),很長時間都變成「清茶館」的小姐,清茶館是什麼?就是茶店仔啦,在有些地方叫小吃部,《想見你》嚴藝文演的媽媽就是在這種場所上班的。茶店仔跟摸摸茶又不一樣,它在北部幾乎沒有了,但在中壢、桃園似乎還有殘留。 所以說,千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1990年代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和外籍移工,改變了臺灣整個族裔地景。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因為跨境婚姻移入臺灣,所以將原鄉的飲食習慣也帶入台灣。隨著新住民自力謀生經營東南亞雜貨店和餐飲店的數量增加,人們對於東南亞商品和料理的接受度與消費需求也逐漸提高。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在日治時期曾是高級料亭,穿越百年後的現代成為老宅咖啡廳,探訪書店喫茶一二三亭,一間將日式和臺式懷舊氛圍完美融合的喫茶店。店內提供書籍供閱讀,也有新書販賣,提供的餐點多樣,輕食、煎餅、咖啡等...黑咖哩雞肉飯和焙茶珍珠白玉煎餅,值得一試,欲體驗日式+懷舊的魅力,不妨前來一二三亭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