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觀察|一個人往森3去

2020/03/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森3 SUNSUN MUSEUM 的當期展覽「森365」包羅各種面向,從閱讀、攝影、音樂與飲食、器皿細膩切入,使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提起輕鬆的腳步,便可以躲入一與森林、自然連結的棲居之地。
這個空間雖以「森」自居,卻沒有使用太多明顯的符號,至少你不會看到假樹、假花,或是各種山形狀的東西。設計後的巧思都埋進了空氣中,「森」比較像是流動的概念,更可以說是參與設計者的「體驗分享」,沒有人說話,但可以看到他們的思緒在空氣中交會,而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思緒投入其中,而且沒有一個感官會強過其他感官。
Menu與Intro的設計十分討喜 一目瞭然
因此習慣「看」展的我們,經歷這個空間體驗後,很難向他人形容,大概會吱嗚其詞:「哦,我剛剛去了一個空間,看了一個⋯⋯可以說是展嗎?恩⋯⋯有一個段安靜又熱鬧的時光。」

一個人書店|都市的山屋書店,有一席為你保留的閱讀座位

森3 sunsun museum 裡,有一處常設的森3BAR,依著策展概念搭配飲品的品項,而它的空間不超過四坪,只有吧台的4個座位。這次,森3BAR推出李惠貞的「一個人書店」。防疫時期,「一個人」似乎成了絕佳的選擇,毫不猶豫的上網預約了最早時段的預約席,在完全想像不到會是什麼處境的狀態中前往。
幸運地,台北灰色星期六的早晨,並沒有太多人願意離開被窩,我幾乎是獨享了一個中午時段。在前往的路上,也不禁冒出很多疑問:首先,我本來就是一個人住,再來,書架上也種有讀不完的書,我又何必搭著捷運來到一處公共空間,進行「一個人書店」的一個人閱讀呢?一邊拆解著自己的心思,一邊迎來店員細心的解說與帶領,走近這一處黃光木質的空間,不是一個人嗎?我怎麼覺得有很多人在等我⋯⋯?
一個人書店裡有三條軸線交錯,構成體驗:一是李惠貞的選書,另一是陳德政的選曲(mixtape),最後是森3BAR的飲品。
飲品:把山景投進咖啡,啜飲
飲品部分承續著山的連結,以「高山湖泊」、「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為咖啡命名,並將不同山景會看到的物種作為品嚐味道的關鍵字,如低海拔的板栗、石松,高海拔的冰河遺跡、玉山圓柏。把視覺與味覺串接,以關鍵字作為一種想像的串連,激起山友對山的懷念,也引起城市籠人對陌生自然的遙望。
我點了一杯因應此次主題推出的專屬配方豆,命名「低山症候群」,在味道的描述上寫道:「人際過敏、等高線幻視、都市多氧症」這些病徵,應該是發病在那些一有空就遁入山林,平日還是要擬態在城市之中的人身上。
音樂:耳朵裡的森林
在一個人書店裡,播放著樂評陳德政選樂15首,他說:「它們像是一種陪伴,如果文字的宇宙有聲音,這些是我耳中浮現的聲響。」
選樂是很私密的事,現代人人幾乎都會為自己選樂,你有不只一庫的Spotify 或KKbox清單,更甚不久之前就已會在YouTube創建播放清單。收聽音樂的方式已替我們養成選擇與組合的習慣,忘記這是一份專業。
坐在書店裡聽著陳德政選的15首歌曲,像小時候睡前轉開收音機的等待:「我就賭這睡前20-30分鐘,DJ會不會播那首我好想聽的主打歌。」
當然,我想我是聽不到什麼當紅的主打歌,但有一個人創造了某種情境,打開了心裡的某柔軟處,告訴你:「嘿,我不確定你的閱讀習慣,但這些可能還不錯。」
因為有一個明確的選曲人在那裡,就像聽眾會想和DJ互動一樣,很傳統的在心中與這個對象產生對話「哦,好聽喔⋯!」「跟手上的書很搭⋯⋯」隨著音樂的引路人,有溫度跌入書中所建構的世界。
閱讀:書架上有上百個世界並存,而那構成了主人的宇宙
一個人的書店以李惠貞選的近百本書籍為基底,它們閒散的落在空間四處,舒坦的好似真的為某人的房間。關於生命靈魂坐落在伸手可及處,森林與山徑霸佔一列,談論設計與攝影的也聚一塊不容忽視,幾本村上春樹像插著口袋在一旁散步。
李惠貞在其中20本書裡,揉進手寫的字條,放上她個人的生命故事,於是在這裡閱讀又不那麼的個人了,它賦予了一種與他人生命經驗交錯的機會。
門縫間窺視一個人書店的座位,彷彿能看見靈魂的殘影
窩上保留席,一盞燈只為我的視線點亮。有一瞬間,感覺自己有如棲居在他人心房,閱讀他人經驗,揣測他人心境,但冷靜的品味心思,才理解我所能拆解與認識的可能僅有我自己。
李惠貞曾任《Shopping Design》總編輯,現為「獨角獸計畫The Unicorn Reading Project」創立者。以推廣閱讀為信念,至各獨立書店引導討論與分享書籍,展現一間實體店面的價值,是它不僅僅是賣書的地方,更期待它成為「提供人生指引之地」。李惠貞2019年的書《成為自由人》(英文:As free as the ocean),由「霧室」打造的書籍裝幀帶給閱讀一片自由之海,使人感受到海水與陽光重疊、玩耍動態的自由。書本身走在「自由」的線上,那一種好似觸手可得,卻又難能可貴的自由,使人心生嚮往。李惠貞告訴讀者:「成為自由人,就是成為自己。」
獨處的兩個多小時,我拾起了《宇宙之愛:從靈魂占星揭露親密關係的奧秘》、《與時間的河約定:來自極地的永恆呼喚》以及《屋頂上》。前者是「占星」的工具書,雖不熟悉占星,但作者描述靈魂成長過程與愛的原理,十分使人信服。後兩本則是攝影書籍。《永恆》是星野道夫最完整的攝影全集,吳明益的專文導讀中描述這本攝影集是星野道夫「心靈的遺體」。而《屋頂上》正是展覽主題的攝影師陳敏佳一部有趣的作品。談起她把友人放上屋頂拍攝的原因,她提到所謂的「社會」仔細看進去,不會超過三十個人。成人之後,那些與你聯繫、真正會影響你的生活的角色,不超過三十個人便組織起你的「社會」。因此,要決定誰以什麼方式存在在你的社會中,便成為極其重要的事。
轉自森³ sunsun museum臉書
閱讀至此,寫字的人、選書的人、放音樂的人、種植咖啡豆的人、美好的店員們、曾經坐在同個位置的人,一瞬之間,彷彿都齊聚在這四坪大的空間裡,不發一語面帶微笑,思緒在空中彩色繽紛的交會著。耳際聽到,星野道夫拍攝愛斯基摩人肢解鯨後,把鯨的下巴推回海中,齊聲喊:「明年還要再回來喔!」他們相信,鯨魚的靈魂住在下巴⋯⋯。
疑惑解除,在「一個人書店」裡,根本不是一個人,它創造了一場豐富的經驗交流,既私人隱密又開誠佈公。走出森3 SUNSUN MUSEUM已經午後,街巷中仍然灰調冷清。這趟體驗我是自己一個人,但卻有種參加完聚會的感受,舒服閒散、沒有負擔的那種。
廖青
廖青
如果你能看著我的眼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