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展覽x電影|再見梵谷—梵谷光影展 & 電影推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極度需要信仰時,我會出去畫星星。 ——文森梵谷
早早買好預售票,等著開幕的人潮散去,連看了兩部梵谷電影,終於來到期待已久的光影展。走進展區,其實聲光效果比我想像的簡單許多,就是環繞式大螢幕播放梵谷各時期的名畫,佐以適切的古典音樂選曲。但是當青翠綠的田園風景環繞、配上微風徐徐似的巴哈平均律C大調前奏曲;坐在魔幻的樂音中,望著從地面螢幕延伸到幾尺高的璨爛星夜;震懾於最後凌亂的麥田,群鴉在一聲槍響後猖狂飛起,確實覺得如此沉浸式的體驗,加倍實現了梵谷亟欲透過畫作呈現給我們的,他眼中世界的本質之美、綿延之永恆。
展覽投影中,將梵谷的繪畫生涯分為四個時期:初期在荷蘭畫風陰鬱黯淡,到巴黎受印象派啟發而轉為明亮,逐漸確立我們熟知的梵谷風格。搬到南法亞爾後他的創作力旺盛,但精神和心理狀態開始不穩,爾後來到奧維爾,小鎮風光成為人生最後時光。雖然在第一部分的靜態展區有好幾幅名畫的創作背景介紹,但在主要的第二展區動態投影時,沒有什麼說明,只有梵谷書信中節錄的簡短文字穿插在小小角落。優點是能專注享受作品和音樂,直接從畫作的風格、主題、色彩、筆觸來感受梵谷,但如果不熟悉他的經歷和繪畫信念,很容易就只沉浸於拍攝美麗鮮豔的畫面。因此,特別想再推薦兩部電影,《梵谷:星夜之謎》和《梵谷:在永恆之門》。
《梵谷:在永恆之門》劇照
《梵谷:在永恆之門》聚焦梵谷在南法亞爾的日子,威廉達佛生動演繹了尋常印象中的梵谷:性情古怪、不善與人交際,熱愛繪畫、以至於癡傻癲狂。但因著鏡頭視角的晃動轉換,讓我們所見畫面猶如梵谷本人的視角,因此,當他朝著草地另一頭的寬闊奔跑,沐浴在溫暖閃耀的陽光下微笑,我們彷彿與他並肩站在一望無際的平坦風景前,親身經歷了他心中所見的永恆。而當他腦中反覆重播摯友高更對他的批評,或為幻聽幻覺痛苦得無法自已,甚至因而割下左耳,我們也跟著深切地感受他的不願聽、不敢聽,會想流著淚對他說一句,我懂。
電影中也有許多他作畫的場面,看著他仔細觀察花草樹木,將之化為永不凋零的春日,看著他即使無人欣賞依然堅定地說:「我的畫可以讓人體驗活著的感覺。」忽然之間,真正明白了他的倉促筆觸、扭曲線條。他孤寂,他執著,他瘋狂,全都是因為心中有神,是曾經想追隨父親腳步而成為牧師的、宗教裡的神,但與此同時更貼近他的,是茫茫宇宙、自然萬物裡的美——對美的信仰成為了他的神。對他而言,他從來都只是虔誠地、如實地畫下心中所見之美,他的創造就是天地的創造,天地的永恆就是他畢生追求的永恆。
《梵谷:在永恆之門》以寫實的手法呈現梵谷的熱情與痛苦、所處環境和內心狀態,但也因此,電影中梵谷的形象較為單一,他與村莊裡其他人、以及與弟弟西奧的關係都顯得扁平,僅有與高更從知已到爭執、留不住相伴時光的悲劇收場特別鮮明。對於他的死,則能明確解讀為被故意欺負他的少年槍殺。相對而言,《梵谷:星夜之謎》呈現的梵谷面向更為豐富、撲朔迷離,切入點也很獨特,是梵谷過世後,友人老郵差之子從亞爾來到巴黎、奧維爾,追尋梵谷生前最後的時光和他的死亡之謎。最特別的是,它是由百位藝術家仿照梵谷畫風手繪完成的油畫動畫電影,看著真跡裡的人物和風景全活了起來,合力訴說梵谷的故事,精彩之餘,還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動和感激。
《梵谷:星夜之謎》劇照
老郵差之子來到奧維爾小鎮,循線遇到了不少梵谷舊識,但每個人描述的梵谷都不盡相同。有些是片面真實,旅館主人的女兒說他親切有禮、心情愉快、畫畫作息穩定,但死前曾與好友嘉舍醫生大吵一架。有些是捕風捉影,船夫說他與嘉舍醫生的女兒親暱如戀人,他是因為愛上不該愛的人而抑鬱。但也有些人真正看懂了梵谷,嘉舍醫生的女兒說,她每天到梵谷的墳前放一束花,是因為他從不忽略或輕視生命中、自然中的細節,他欣賞並熱愛這一切。最後,當郵差之子以為解開了梵谷死亡的謎底——他是被鎮上愛欺負他的少年誤殺的,嘉舍醫生卻又給了意料之外的真相:扣下板機的或許不是梵谷自己,但仍是他選擇了死亡,這是他對親愛的弟弟西奧的愧疚與溫柔。
我們一直看見的是,梵谷可以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可以與精神上的折磨共處,只要能讓他繼續畫畫。但這部電影如此細膩,而其實我們早該猜到的,梵谷生前寫了這麼多信給西奧,弟弟是他最重要的金錢和情感支柱。藝術的代價,熱情和信念的代價,梵谷情願付出一切,唯獨不願西奧也要因為他而負擔生活的艱難與所帶來的病痛。電影最開頭,老郵差曾對兒子說:「等你活久一點之後就知道,強悍的人也可能被生活擊垮。」可是謎底揭曉,擊垮梵谷的其實不是生活,而是心有所愛,所以於心不忍。於是,回頭再看一次他畫過的光景,再看一次那幅麥田群鴉,他如果有悲憤和懊悔,也不只是因為獻身藝術而癡傻癲狂;他畫裡的蒼涼孤寂,也不再僅是獨自一人和不被欣賞的落寞寂寥。
電影最後,響起了經典的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我想起高中美術老師在課上播放這首歌搭配梵谷的星夜,隔壁座的女孩忽然就這麼哭了出來。有人遞衛生紙,但沒有人說話,只是讓畫和歌聲靜靜陪伴那無以名之的哭泣。那一刻我們似乎都明白,那樣的哭泣不需要理由。不是傷心委屈,不是鬱悶壓抑,也不一定是感動,或心中有什麼脆弱的地方被觸碰了——就只是溫柔。那麼簡單、真誠、毫不保留的溫柔。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But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光影展照片攝影/黃郁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70會員
63內容數
我所喜愛的,有藝術、電影和文學陪伴的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郁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想開啟「經典電影」「藝文選片」等影評計畫,剛好發現BBC曾在2016年評選出二十一世紀百大電影,而高居第一名的是大衛林區的《穆荷蘭大道》。 在對劇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直接看了電影,非常喜愛,連續看了兩遍!緊接著看的紀錄片《大衛林區:獨白囈語》,也讓人更加理解導演眼中的世界、他所沉浸的藝術實驗,
從以前看白先勇的《孽子》、《一把青》,以及雲門舞集的許多舞作,就經常見到董陽孜的書法,不過都是簡短的題字,只覺得好看、剛毅有力,但從未深究。直到這次看了北美館的董陽孜階段性回顧展,非常震懾驚嘆於她的書法之美和創造性。 
小說拍成電影之後,作了一些關鍵性的改編,使得兩者傳達出的觀點不盡相同,卻也成為很有意思的對照和互補。比如孔劉飾演的丈夫,許多人認為電影將這個角色塑造得太理想,從而弱化了小說表達的女性困境。不過我反而覺得,這樣的設定加倍凸顯出女性處境的結構性問題——金智英們的壓抑和失語,從來不是換個男人就能有所改善,
捧著這本書,像捧著一整個時代的老派浪漫,那年代聽唱片和收音機節目是很普通的事,上班族通勤時會翻翻雜誌,而買書的人還會留下自己的名字。從2002到2020,數不清多少景物依舊人事已非,但文字漂流在時間之河竟永不老去,彷彿一直等待著最適合的時機停泊在妳面前,無時差地回應當下的生活和心境。
我還很喜歡的另一幕,是當喬喬告訴在納粹青年團的好友:「我家牆裡的猶太女孩⋯⋯現在算是我女朋友了。」戴眼鏡的圓臉小男孩一邊推著炸彈一邊驚呼:「哇,太好了,你有女朋友了!」沒有任何一絲猶豫和質疑。彷彿所有美好的、與愛有關的人事物,無論背負了什麼標籤,都不需要被質疑。
去年底投稿了自己的書單,這幾天被網站刊登出來了,當時只是寫下書單主題和列出書名,現在剛好藉這個機會推薦這五本我喜歡的小說! 宮本輝《月光之東》  白茫茫的開場,初戀和遺孀各自為了活著或死去之人追尋米花的下落,清晰迴盪的卻只有一句謎樣的「來找我,到月光之東來找我。」
最近想開啟「經典電影」「藝文選片」等影評計畫,剛好發現BBC曾在2016年評選出二十一世紀百大電影,而高居第一名的是大衛林區的《穆荷蘭大道》。 在對劇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直接看了電影,非常喜愛,連續看了兩遍!緊接著看的紀錄片《大衛林區:獨白囈語》,也讓人更加理解導演眼中的世界、他所沉浸的藝術實驗,
從以前看白先勇的《孽子》、《一把青》,以及雲門舞集的許多舞作,就經常見到董陽孜的書法,不過都是簡短的題字,只覺得好看、剛毅有力,但從未深究。直到這次看了北美館的董陽孜階段性回顧展,非常震懾驚嘆於她的書法之美和創造性。 
小說拍成電影之後,作了一些關鍵性的改編,使得兩者傳達出的觀點不盡相同,卻也成為很有意思的對照和互補。比如孔劉飾演的丈夫,許多人認為電影將這個角色塑造得太理想,從而弱化了小說表達的女性困境。不過我反而覺得,這樣的設定加倍凸顯出女性處境的結構性問題——金智英們的壓抑和失語,從來不是換個男人就能有所改善,
捧著這本書,像捧著一整個時代的老派浪漫,那年代聽唱片和收音機節目是很普通的事,上班族通勤時會翻翻雜誌,而買書的人還會留下自己的名字。從2002到2020,數不清多少景物依舊人事已非,但文字漂流在時間之河竟永不老去,彷彿一直等待著最適合的時機停泊在妳面前,無時差地回應當下的生活和心境。
我還很喜歡的另一幕,是當喬喬告訴在納粹青年團的好友:「我家牆裡的猶太女孩⋯⋯現在算是我女朋友了。」戴眼鏡的圓臉小男孩一邊推著炸彈一邊驚呼:「哇,太好了,你有女朋友了!」沒有任何一絲猶豫和質疑。彷彿所有美好的、與愛有關的人事物,無論背負了什麼標籤,都不需要被質疑。
去年底投稿了自己的書單,這幾天被網站刊登出來了,當時只是寫下書單主題和列出書名,現在剛好藉這個機會推薦這五本我喜歡的小說! 宮本輝《月光之東》  白茫茫的開場,初戀和遺孀各自為了活著或死去之人追尋米花的下落,清晰迴盪的卻只有一句謎樣的「來找我,到月光之東來找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梵谷充滿戲劇性的人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雖飽受精神疾病與內心黑暗的折磨,但他的畫作卻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情。從不在躁狂或精神失控時作畫,而總是在平靜與喜悅的時刻創作,因為他心中始終懷抱著希望。
Thumbnail
今天終於來富邦美術館了,不過沒想到竟然排滿了人龍,估計是因為《梵谷:尋光之路》即將閉展與本身人氣。約莫排了30分鐘才入場。 如果說對於梵谷的印象,大概始於《星夜》這幅畫,還有那首可以朗朗上口《Vincent》。一開始會覺得梵谷的畫很特別,但是後來讀了《梵谷傳》後,認識這位孤寂的流星,就這麼
Thumbnail
[08/24–11/11]「在梵谷的藝術與靈魂中洞察到光的人文美學」看到色彩的極緻、筆觸的魔術,與豐沛的情感。
Thumbnail
梵谷博物館 荷蘭遊記第二篇   這次來荷蘭,很大的原因是想看梵谷的畫——如果有人跟我說,那是因為梵谷很有名,所以我才喜歡他的畫,我也不能反駁什麼,但我也的確知道對於梵谷的畫,我深受吸引。   我還記得國小的時候,7-11的I-cash在鄉下地方還很潮,我明明用不到,但不知道從哪裡買到一張星
Thumbnail
梵谷一生飽受精神疾病所折磨,當他鬱積的情緒累積到一定飽和點時,便會在畫作出現似漩渦波動般旋轉纏繞的線條,是潛意識裡企圖從緊張不安中獲得抒解,想突破困境的心理投射,他在瘋狂和理性中拔河,即使多次生命轉折影響畫風變化,他的畫自始至終保持構圖上的工整,雖簡化但不抽象,雖扭曲但符合邏輯。
Thumbnail
作為群體,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埋葬梵谷。 沒錯,創作的門檻變低了、管道變多了、各樣媒材的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你不再需要傾家蕩產才能買到一管靛藍油畫顏料...
Thumbnail
寧靜的夜,使我想起梵谷《星夜》的畫作。
梵是一個武藝高強的殺手,曾在垂死之際被天神救下,因此他不得不履行約定,替神明到靈山釋放消除災厄的魔法。但靈山被結界封鎖,他得先收集傳說中的石板才能越過結界上山。 這個故事就是講述梵被契約束縛,他為了拿回自由,必須在戰亂的加莫爾大陸,一邊排除礙事的強敵,一邊四處尋找石板。看魔力低下的他如何靠著身手以
Thumbnail
最擅長表現向日葵的藝術大師,莫過於梵谷。向日葵也被認定是梵谷的自畫像,正因向日葵會追光拜日,最能表達象徵梵谷所追求的藝術與信仰。向日葵之於他,不只表達了向上天仰望的虔敬姿態,並代表一種渴望如農人般務實播種的精神。本文將提及他的向日葵畫作的特色、天啟一般的神秘風格,以及自梵谷的藝術世界回神的心得。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梵谷充滿戲劇性的人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雖飽受精神疾病與內心黑暗的折磨,但他的畫作卻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情。從不在躁狂或精神失控時作畫,而總是在平靜與喜悅的時刻創作,因為他心中始終懷抱著希望。
Thumbnail
今天終於來富邦美術館了,不過沒想到竟然排滿了人龍,估計是因為《梵谷:尋光之路》即將閉展與本身人氣。約莫排了30分鐘才入場。 如果說對於梵谷的印象,大概始於《星夜》這幅畫,還有那首可以朗朗上口《Vincent》。一開始會覺得梵谷的畫很特別,但是後來讀了《梵谷傳》後,認識這位孤寂的流星,就這麼
Thumbnail
[08/24–11/11]「在梵谷的藝術與靈魂中洞察到光的人文美學」看到色彩的極緻、筆觸的魔術,與豐沛的情感。
Thumbnail
梵谷博物館 荷蘭遊記第二篇   這次來荷蘭,很大的原因是想看梵谷的畫——如果有人跟我說,那是因為梵谷很有名,所以我才喜歡他的畫,我也不能反駁什麼,但我也的確知道對於梵谷的畫,我深受吸引。   我還記得國小的時候,7-11的I-cash在鄉下地方還很潮,我明明用不到,但不知道從哪裡買到一張星
Thumbnail
梵谷一生飽受精神疾病所折磨,當他鬱積的情緒累積到一定飽和點時,便會在畫作出現似漩渦波動般旋轉纏繞的線條,是潛意識裡企圖從緊張不安中獲得抒解,想突破困境的心理投射,他在瘋狂和理性中拔河,即使多次生命轉折影響畫風變化,他的畫自始至終保持構圖上的工整,雖簡化但不抽象,雖扭曲但符合邏輯。
Thumbnail
作為群體,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埋葬梵谷。 沒錯,創作的門檻變低了、管道變多了、各樣媒材的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你不再需要傾家蕩產才能買到一管靛藍油畫顏料...
Thumbnail
寧靜的夜,使我想起梵谷《星夜》的畫作。
梵是一個武藝高強的殺手,曾在垂死之際被天神救下,因此他不得不履行約定,替神明到靈山釋放消除災厄的魔法。但靈山被結界封鎖,他得先收集傳說中的石板才能越過結界上山。 這個故事就是講述梵被契約束縛,他為了拿回自由,必須在戰亂的加莫爾大陸,一邊排除礙事的強敵,一邊四處尋找石板。看魔力低下的他如何靠著身手以
Thumbnail
最擅長表現向日葵的藝術大師,莫過於梵谷。向日葵也被認定是梵谷的自畫像,正因向日葵會追光拜日,最能表達象徵梵谷所追求的藝術與信仰。向日葵之於他,不只表達了向上天仰望的虔敬姿態,並代表一種渴望如農人般務實播種的精神。本文將提及他的向日葵畫作的特色、天啟一般的神秘風格,以及自梵谷的藝術世界回神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