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可是我並不想知道-- 好奇心怎麼被殺死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每次談到學習動機,一定會提到好奇心。有好奇,就比較容易從內部找到探索動力,不靠外力獎懲,也能按照自己的步調與思維學習。一點都沒錯,但為什麼好奇心這麼容易被殺死?都怪學校教育過於僵化?

還有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是怎麼來的?或者可以被培養嗎?

先分享一個幾年前的小故事。

有天女兒一下課,很高興告訴我功課一下子就能寫完,按照慣例,接下來都是她的自由時間,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半小時後我簽好聯絡簿便回到我還沒看完的小說裡,情節正在緊要關頭。等我回過神來家裡沒半點聲音,我發現她在浴室裡悶不吭聲,門還特地關起來:

「哈囉妳在幹嘛?我可以開門嗎?」打開門,洗手台旁邊堆滿五顏六色的東西。原來她在「做實驗」,用色紙摺了很多紙船,一堆爛掉濕掉的「船殘骸」擺在旁邊,她想知道如果把紙船放到水上,多久可以不沉掉?爛掉?

不吵不鬧又沒經濟損失,相信所有爸媽都會支持孩子的實驗精神。當時我第一個產生的反應是:

「你為什麼會發現這個問題」?
問問題向來比找答案難,住在大樓又不敢碰水的這小孩,腦子裡的網絡是怎麼運作才引發她做這個實驗呢?

「喔,故事書裡畫小孩摺紙船放在河上漂,可是我覺得根本不可能啊,應該一下就爛掉了,所以我想做做看。」她說。

過了一會兒,她找我過去,興高采烈地跟我分享成果。

「媽妳看,小船變得很慢才濕,雖然最後還是會爛掉。」

「喔,妳怎麼弄的?」

「我拿護唇膏塗。」

「妳怎麼想到的?真厲害耶,你知道護唇膏裡有甚麼成分嗎?…」正當我興致勃勃的時候,突然被她打斷。

「嗯,可是我並不想知道為什麼。」

故事暫告一段落。當時我卡在孩子的「拒絕」,懷疑這樣的實驗經驗有什麼意義嗎?又,這樣她是不是缺乏好奇心呢?身為父母最想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要繼續「引導」她對「為什麼」有興趣,還是尊重她的意願與學習方式呢?


raw-image

我在約翰‧杜威《民主與教育》這本書裡找到一些線索:

「教育乃是經驗的再造或重組,這再造或重組的過程能增添經驗的意義,也能使人更有能力引導隨後經驗的走向。」行為一開始只是不假思索的衝動,行為若能帶來教育作用或指導作用,便使人覺察本來並不明顯可見的關連。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做實驗時,奠基在他了解事物間的某些關聯,有必要再做的時候,他比先前清楚自己做甚麼、能得到什麼後果,而不是任由後果發生。

這樣說來,似乎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是重要的。以此例而言,護唇膏裡含有油脂成分,是因為「油」隔絕了水,所以能延緩紙船濕的時間,這一串知識就是這段經驗的意義。

然而杜威也說「不包含某種思考在內的經驗,是不可能有意義的,只有思考才能把經驗中的智能成分凸顯出來。」也就是說,直接跟孩子說這串知識,就像要孩子唸課本一樣,雖然能很快地達到目的(清楚知道為什麼),但教育意義並不大。

當時她年紀還小,我沒有繼續往下發展,但這串我對孩子行為的思考探索卻讓我「暫時」得到兩個結論:

1. 讓她知道原因的「方式」也很重要,否則也無助於思考。
2. 孩子的疑問如何自然浮現出來?經由第一個衝動亂做的行為產生出第二個、第三個相關的行為?→這就是我定義且想要尋找的「好奇心」。

由於教育改革,學校裡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實作」,搭配實作後老師講解成因,藉由操作實驗加深因果記憶。引導思考不能說完全沒有,卻因為時間與效率考量,較少能讓孩子再自動產出下個相關問題或連結自己的生活經驗,這是我認為思考開始逐漸慣性怠惰的原因之一。好奇心消失,只是慣性怠惰後的一種自然現象。

寫到這裡我突然發現,咦?我好像也經歷了一場「好奇為什麼孩子不好奇」的思考流程;我很享受這種感覺,或許,這種感受經驗的傳遞也很重要?!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跳脫學校之外的生活,身為家長有機會讓孩子「重新啟動」思考流程嗎?

我的孩子對於有目的性的學習非常抗拒,因此我只能採取潛移默化的方式,打造一個跟學校學習不同氛圍的環境,保持她腦袋裡「胡思亂想」的運作方式。

首先第一步:記下孩子隨口的問題、無心的好奇、或甚至很白爛的題目。

比如說:為什麼骨頭是白色的?為什麼高速公路中間都種矮樹,可是馬路中間都是種高的樹?為什麼兩年前的一首歌,現在突然變成排行榜第一名?

這些題目可能出現在無聊的塞車時間、茶餘飯後、甚至是一群小孩瞎扯淡,但這都代表孩子對這世界仍然「有感」,光是提出問題就值得好好讚賞一頓。

不然問問自己,你有發現這些問題嗎?

第二步:不急著找答案,繼續聯想還有哪些類似問題?

現代的資訊社會想知道答案非常容易,GOOGLE大神馬上就能解惑,因此在「答案之前止步」,一起加入瞎聊行列,這個題目跟其他什麼現象可能有關?或者每個人又因此想到什麼其他問題?

第三步:把主導權交還給孩子。

此時想GOOGLE也可以,知道答案後比對一下題庫,有沒有可以移轉的原理?或是發現有些現象沒法用這原理解釋?另一個可能是孩子並沒有馬上想知道正確答案,但這個過程就能爭取多幾步動腦、多保留一些觀察與好奇。

回到多年前那個稚氣孩子說「可是我並不想知道」那句話,我猜她並不是完全沒興趣知道原因,而是期待我能閉上嘴巴,讓她自己繼續未完的思索之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怡君的沙龍
119會員
29內容數
這裡的文章給大人看,小孩更適合服用。 寫作靈感來自於讀書會裡的孩子群,他們是天生的哲學家,也是當代的受難者,他們的提問、苦惱與自答,彷彿是各自書寫的秘密小誌。也許從一本小說開始、從一個問題出發,隨著臥底大人的試探與紀錄,開展出孩子們可實踐的生活計畫與思辨對話。
羅怡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7/25
「我家孩子愛面子、臉皮薄,隨便說他幾句就臉紅,有時候還會惱羞成怒…」這些話耳熟嗎? 你會怎麼對待這樣的孩子呢? 小心地用字遣詞? 或者反而想訓練他們臉皮厚一點? 小心!他們很有可能變成這樣的大人.....
Thumbnail
2021/07/25
「我家孩子愛面子、臉皮薄,隨便說他幾句就臉紅,有時候還會惱羞成怒…」這些話耳熟嗎? 你會怎麼對待這樣的孩子呢? 小心地用字遣詞? 或者反而想訓練他們臉皮厚一點? 小心!他們很有可能變成這樣的大人.....
Thumbnail
2021/06/24
沒了聯考來了基測、沒了基測生出會考、拒絕大考也有各項甄選面試…,幾十年來我們極力想擺脫加諸孩子身上的考試枷鎖仍舊如此牢不可破,有趣的是教育政策積極消滅考試的形式,坊間巷弄間總是可以生出一堆名堂,「驗收」學習成果給家長一個交待。  我們彷彿被一隻看不見的巨手擺佈,卻找不出這手的主人是誰。
Thumbnail
2021/06/24
沒了聯考來了基測、沒了基測生出會考、拒絕大考也有各項甄選面試…,幾十年來我們極力想擺脫加諸孩子身上的考試枷鎖仍舊如此牢不可破,有趣的是教育政策積極消滅考試的形式,坊間巷弄間總是可以生出一堆名堂,「驗收」學習成果給家長一個交待。  我們彷彿被一隻看不見的巨手擺佈,卻找不出這手的主人是誰。
Thumbnail
2021/05/23
分二手菸比菸本身更毒,人生的二手經驗也是。 正是因為人生經驗獨一無二不能重來,許多大人們在孩子面前提起回憶往事,總會有那麼一點優越感,即使是悲慘故事也能以「過來人」的姿態掏出建議趾高氣揚,更別提英雄事蹟成功經驗,還能自己歸納總結成功因素,當作至寶一樣地傳授給「受教的下一代」。
Thumbnail
2021/05/23
分二手菸比菸本身更毒,人生的二手經驗也是。 正是因為人生經驗獨一無二不能重來,許多大人們在孩子面前提起回憶往事,總會有那麼一點優越感,即使是悲慘故事也能以「過來人」的姿態掏出建議趾高氣揚,更別提英雄事蹟成功經驗,還能自己歸納總結成功因素,當作至寶一樣地傳授給「受教的下一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幾個月前, 兒子將衛生紙放進洗手檯並加水和著玩, 幾天前才剛疏通過的水管又再次堵塞, 當下看到時, 整個血壓飆高, 在無法思考的情形下, 於是用斥責地方式告訴他嚴重性, 也因爲他的玩耍, 水管又塞住了。   由於當天自己也處於情緒不穩定的狀態, 事後沒有再與他確認背後動機的情形
Thumbnail
幾個月前, 兒子將衛生紙放進洗手檯並加水和著玩, 幾天前才剛疏通過的水管又再次堵塞, 當下看到時, 整個血壓飆高, 在無法思考的情形下, 於是用斥責地方式告訴他嚴重性, 也因爲他的玩耍, 水管又塞住了。   由於當天自己也處於情緒不穩定的狀態, 事後沒有再與他確認背後動機的情形
Thumbnail
好奇心可以讓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也讓我們發現新的可能性和機會,解決問題並改善生活。但是,好奇心也需要建立在正確的知識和判斷力上,否則可能會陷入認知偏差或無知的處境。
Thumbnail
好奇心可以讓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也讓我們發現新的可能性和機會,解決問題並改善生活。但是,好奇心也需要建立在正確的知識和判斷力上,否則可能會陷入認知偏差或無知的處境。
Thumbnail
不要被書名給嚇跑了,這本書其實讀來很輕鬆有趣的。 同步發表於個人網站<在閱讀路上> 學習是什麼?能吃嗎? 很多人離開學校後,把書本都丟了,一點都不想再碰書,因為過去的回憶太痛苦,那是個沒有獎賞或懲罰就不想做的事。要翻轉這樣的印象確實不容易,為了特定目的學習總是讓人倒盡學習的胃口。 別吃掉自己的大腦
Thumbnail
不要被書名給嚇跑了,這本書其實讀來很輕鬆有趣的。 同步發表於個人網站<在閱讀路上> 學習是什麼?能吃嗎? 很多人離開學校後,把書本都丟了,一點都不想再碰書,因為過去的回憶太痛苦,那是個沒有獎賞或懲罰就不想做的事。要翻轉這樣的印象確實不容易,為了特定目的學習總是讓人倒盡學習的胃口。 別吃掉自己的大腦
Thumbnail
嬰幼兒時期,父母鼓勵我們多多對外探索、接觸不同的新事物。 然而一進入求學階段,大部分父母希望我們專注於學業,不要做任何對未來無意的事情,猛然關上我們對外探索的大門。 途中我們可能嘗試反抗,但最後我們漸漸接受、習慣這樣的生活,再也無法再次成為當年充滿好奇心、無所畏懼的小孩。
Thumbnail
嬰幼兒時期,父母鼓勵我們多多對外探索、接觸不同的新事物。 然而一進入求學階段,大部分父母希望我們專注於學業,不要做任何對未來無意的事情,猛然關上我們對外探索的大門。 途中我們可能嘗試反抗,但最後我們漸漸接受、習慣這樣的生活,再也無法再次成為當年充滿好奇心、無所畏懼的小孩。
Thumbnail
昨天,我和女兒在刷牙時,她堅持試著把牙刷塞進洗手台的排水孔裡面,我氣到跟她說:「如果你擦進去,那明天早上就不能帶你去公園了。」 女兒用堅定的眼神看著我說:「嗯!好!」 為了說到做到,今天老娘還沒六點就起床了!打算趁女兒還在睡覺的時候,自己去公園快走一小時後,回家差不多是女兒起床的時間。
Thumbnail
昨天,我和女兒在刷牙時,她堅持試著把牙刷塞進洗手台的排水孔裡面,我氣到跟她說:「如果你擦進去,那明天早上就不能帶你去公園了。」 女兒用堅定的眼神看著我說:「嗯!好!」 為了說到做到,今天老娘還沒六點就起床了!打算趁女兒還在睡覺的時候,自己去公園快走一小時後,回家差不多是女兒起床的時間。
Thumbnail
經過了第一週的奔波,那種剛開始會有的緊張、不安、期待、稍稍害怕⋯⋯等心情,也跟著淡去,很有趣,我想,這就是之所以「第一次」通常會讓人難以忘懷的原因吧? 回顧第一週,從孩子口中聽到的多是遊樂,聽老師講歷史故事,跟著同學去玩水、撿木頭、鋸木頭、畫畫⋯⋯,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經過了第一週的奔波,那種剛開始會有的緊張、不安、期待、稍稍害怕⋯⋯等心情,也跟著淡去,很有趣,我想,這就是之所以「第一次」通常會讓人難以忘懷的原因吧? 回顧第一週,從孩子口中聽到的多是遊樂,聽老師講歷史故事,跟著同學去玩水、撿木頭、鋸木頭、畫畫⋯⋯,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為什麼好奇心如此重要?當你對某件事物產生疑問、衍生想要了解的想法時,你才有動力與耐心去尋求答案。當所有的人都不再因好奇使然而引發探索與追求改變的行動,世界還會像現在如此有趣嗎?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好奇心會漸漸消失,當兒童每天提問200個為什麼?你問了幾個呢?本篇將帶你找回遺失的好奇心,讓世界更有趣。
Thumbnail
為什麼好奇心如此重要?當你對某件事物產生疑問、衍生想要了解的想法時,你才有動力與耐心去尋求答案。當所有的人都不再因好奇使然而引發探索與追求改變的行動,世界還會像現在如此有趣嗎?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好奇心會漸漸消失,當兒童每天提問200個為什麼?你問了幾個呢?本篇將帶你找回遺失的好奇心,讓世界更有趣。
Thumbnail
小孩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須由好奇心驅使下,擴大知識和眼界,在路上的你(妳),是快步的走路還是觀看著這世界的美呢? 當看著路上人來人往、建築、繽紛的色彩,你(妳)會有著什麼樣的感官思緒呢?......
Thumbnail
小孩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須由好奇心驅使下,擴大知識和眼界,在路上的你(妳),是快步的走路還是觀看著這世界的美呢? 當看著路上人來人往、建築、繽紛的色彩,你(妳)會有著什麼樣的感官思緒呢?......
Thumbnail
每次談到學習動機,一定會提到好奇心。有好奇,就比較容易從內部找到探索動力,不靠外力獎懲,也能按照自己的步調與思維學習。一點都沒錯,但為什麼好奇心這麼容易被殺死?都怪學校教育過於僵化? 還有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是怎麼來的?或者可以被培養嗎?  
Thumbnail
每次談到學習動機,一定會提到好奇心。有好奇,就比較容易從內部找到探索動力,不靠外力獎懲,也能按照自己的步調與思維學習。一點都沒錯,但為什麼好奇心這麼容易被殺死?都怪學校教育過於僵化? 還有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是怎麼來的?或者可以被培養嗎?  
Thumbnail
每次談到學習動機,一定會提到好奇心。有好奇,就比較容易從內部找到探索動力,不靠外力獎懲,也能按照自己的步調與思維學習。這一點都沒錯,但為什麼好奇心這麼容易被殺死?都怪學校教育過於僵化? 還有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是怎麼來的?或者可以被培養嗎?
Thumbnail
每次談到學習動機,一定會提到好奇心。有好奇,就比較容易從內部找到探索動力,不靠外力獎懲,也能按照自己的步調與思維學習。這一點都沒錯,但為什麼好奇心這麼容易被殺死?都怪學校教育過於僵化? 還有最重要的是,好奇心是怎麼來的?或者可以被培養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