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肺炎疫情擴大,經濟受到打擊,捐款驟減,而且由於公共集會活動必須縮減、停辦,包括許多非盈利組織的募款宣傳必須暫緩或取消,各團體、機構都紛紛告急。
過去只要發生重大天災、經濟蕭條、選舉年,就可以看到很多機構在媒體說:「因為天災募款/經濟不景氣/選舉,所以捐款比去年少三成」,但是,就算現在這種非常時期,也別再用這種句型去跟媒體哭窮了,這樣可能會募不到錢,得不償失。
這種哭窮法有幾個問題:
- 陳腔濫調。每個機構都會這樣講,你再講就沒特色了,引不起捐款人注意。
- 財務揭露。你說你機構今年捐款比去年少三成,那請問去年又是勸募到多少?如果這個說法是真的,那機構年年募款都少三成,不是早就倒了。請拿財務報表和捐款名錄出來,很多機構就拿不出來,可能財務責信概念很差,根本沒做或者作了不敢拿出來。
- 得罪捐款人。有時候機構會把募不到錢歸咎於其他更「吸金」的事情,譬如說921地震、88風災或日本311、東南亞大海嘯這一類的重大災害,甚至怪到經濟不景氣和選舉。如果你偏偏才剛捐給天災募款或候選人,看到這種訊息不會生氣嗎?「我捐給天災有錯喔?捐給政黨或候選人有錯喔?」「我就失業沒錢可捐啊,這樣有錯喔?」好像自己是跟風捐款的人,或者即使收入減少,經濟能力有限但不捐款好像就不對,民眾被這樣「責難」,可能就更不想捐社福團體了。
就算武漢肺炎這種非常時期,能不能募到款,還是要看機構本身的責信,還有過去對社會的貢獻。社福團體要能拿出財務紀錄,證明錢沒亂花,也都有將社會的資源,用在服務對象上,才是募款的「王道」。否則就算一時哭窮哭得很大聲,博取了很多同情,對機構還是「短多長空」,不是永續經營之道。希望各社福團體、組織在財務窘迫的時候,還是要能正確認識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