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Jokes on who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似乎資訊比別人慢似的,過了半年才趕上了這個流行,當時就聽聞眾人說這部片劇情普通,就是看演員的,這讓我動力沒那麼強,但近來正逢脫口秀成為議題,也是因為脫口秀的表演內容成為爭議才有這個議題,匆匆找了這部片來趕流行。由Joaquin Phoenix詮釋這個角色確實是撐起了整部片,他的笑令人不安,同時配樂也是刺耳得讓人覺得如坐針氈,而這個故事的重點在於表現出了這個主題:秩序與混亂(order and chaos)。

在黑暗騎士第二部曲中我們從Heath Ledger所扮演的小丑知道小丑的一個特點正是他的混亂特質,而這也對應到了諾蘭系列作中的蝙蝠俠定位:他是騎士,但他是黑暗的,他是超越秩序的,他是法外的執法者,他超越常態,而小丑作為蝙蝠俠系列中的相生角色,正就是蝙蝠俠的對反,他是超越混亂的,他是法外的違法者,他也超越常態。而我們也知道Joaquin版本的小丑跟諾蘭系列的小丑是不同的,但他們既然都是冠上了小丑(Joker)的名號,他們就有同樣的一個特質:混亂(Chaos),只是這裡的混亂與諾蘭系列是不同的,從這裡沒有蝙蝠俠可以知道,這裡的混亂沒有任何相對概念,沒有相對於混亂的另一種超法秩序(order outside of law),這裡的混亂是純粹的混亂(pure chaos)。

在片中可以知道亞瑟是一個自認為喜劇表演者的人,他認為他媽媽說他這輩子就是在這個陰暗的世界帶來歡笑是他的使命,在一個瀕臨崩潰的社會中,他隱然地被上層階級壓迫,他顯然地在下層階級還是被壓迫,無論是路邊的混混又或者是工作的同事,他想找出路但他發現這個社會已經是台沒有煞車的動力車輛持續地往前衝,只有比壓迫還壓迫的壓迫,就連他原本得到的社會福利精神病就醫補助也被經費縮減,而上層階級的湯瑪斯韋恩(Thomas Wayne)是個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也久不經世事地認為下層階級的不努力才造就他們今日的貧困,就像戰後嬰兒潮的中年世代一般忘記了時代給他們的紅利(bonus),他們相信人定勝天,他們否定成功是他人或社會環境有提供任何一點助力,所以他們鄙視貧窮,視他們都是丑角(clowns),而是什麼讓一個Clown成為一個Joker?Clown是一個被人嘲笑的客體,Joker則是主動地製造Joke的主體,這是差別,當亞瑟的母親說他的身分是湯瑪斯的私生子,他去找湯瑪斯卻得到他母親是妄想症患者,又去阿卡漢精神病院調閱病歷發現資料上記載地他是私生子而且他母親放任同居人毆打他們時,他的現實崩壞,他一直相信著他的母親的,她是他的世界,而他發現他的世界是一個妄想的虛構就像一部小說,他發現這太具備卡繆式的荒謬了,沒有意義,所以他用他的行動創造了意義,他謀殺了他母親。這很扭曲嗎?一點也不,因為扭曲不扭曲是拿文明當作判準的,這只能說是原始。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一件事,既然湯瑪斯是個財大氣粗的企業家,而資本主義社會中政治就是經濟的這種政商關係加上精神疾病醫院如同《發條橘子》展演地是權力最為赤裸與殘暴的處所時,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到底她是生母還是只是養母?但我們也不要以為亞瑟是個傻子,你怎麼知道他不是已經知道這點根本不重要,他只是要對這個荒謬的世界做出一個「反抗」?

亞里斯多德提到過人是政治性的動物,任何無需社會的不是神就是野獸,而尼采也提到在價值虛無的世界中必須要有超人,這所要說明的是一般存在主義式的意義創造已經無法說明亞瑟的行為,他不估量價值,他摧毀價值存在的基礎:秩序,而如果真要說這是種價值也會是一元的,因為沒有任何觀念能相對於此。殺母的行為所代表的是他抹去在世界上的根源與唯一連結,無論是生母或是養母,一個在自然意義上一個在社會(法律)意義上母親這個人是他的出處,但他抹殺掉這個出處正是一個超脫於這個政治社會之外,重生的一個時刻,他已經是另一種存在了。

而亞瑟這種存在其實一直隱含在他之中,他被社會壓著所以無法認知到這一點,他從一開始就無法被任何的標準所框架,他殺人的錯所根據的標準就像他所說的是好笑與不好笑、對與錯的標準所判定,而這個價值不過是主流的統治階級所形塑而出,而就如同秩序與混亂也同樣是在統治階級所劃分的結論,然而這裡的混亂只不過是一種瘋狂(madness),是一種非秩序,但亞瑟的瘋狂則無法用非秩序予以包攝,亞瑟的瘋狂就如同他的笑一樣,他的笑既不是常態意義上的笑,也不是常態意義上的哭,我們暫且稱之為笑的這個動作,其實是令人悲傷的快樂,這感覺很衝突也很矛盾正是因為我們的認知仍在常態,但他的動作其實是笑與哭的總和,就如同電影各處出現的各處不和諧的好笑地方卻同時也令人感到悲傷,我們感到無所適從與從所未有的不安正是因為我們無法用任何概念去認識這種形態的超人行動。

而他畫上了小丑的妝,而這是他真實的自己,就像是《蒼蠅王》中傑克一夥人在戴上面具消去了社會身分達到原始狀態一般,亞瑟所畫上的妝正是自殺,他殺死原先叫做亞瑟的這個人,他成為自己的起源他給了自己名稱,他創造了自己,名字是Joker,而這個名稱也不是一個名字,因為這不是在社會中用來辨識其他個體的符號,而是一個表達他是透過Joke來創造意義的新主體。就像他上Murray Franlin的節目時,主持人說:「So when we talked earlier, you mentioned that you aren't political. That this look isn't a political statement.」Joker也回答:「That's right. I'm not political, Murray. I'm just trying to make people laugh.」他宣稱了自己的非政治,甚至是說在他想要讓人們笑的宣示中,他是要「去政治」的,畢竟他不止要成為超人,他的所做所為正是對於所謂「政治」的搗毀。

這可以從他的行動所引發的後續看見,整個社會失序進入無政府狀態,而這些人為何而鼓譟?為何而興奮?是因為他們被解放了,被從這個政治社會解放了,他們進入了政治社會之前的自然狀態,他們取回了曾經所交付的自由,他們獲得了完全意義上的自由,也就是霍布斯所說的那種在自然狀態中包括殺人自由的自由,因為再也沒有盧梭所說的枷鎖,而這多虧了Joker。這部電影沒有反派,也沒有正派,因為這部電影所要做的就是破除這種習慣性二元化認知的慣性,沒有英雄,也沒有壞蛋,唯一有的是一個超越於有序社會之外的不可控主體,是超越人的存在,是純粹的混亂,他要做的就是一種宣稱:Jokes on you。
photo credit:https://wallpapercave.com/joker-2019-desktop-wallpapers
avatar-img
83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是第一次看楊德昌的電影,過了一週,想著要不要寫,還是想寫。還沒看過《恐怖份子》,也沒看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朋友大推剛好netflix上映就拿作晚餐宵夜的伴點了。A one and a two,光是名稱就饒有趣味了,明明是一跟一,英文卻像是謎語答案般地解明為一個一與一個二,而二又正好是兩
近期經律師朋友推薦Netflix上這部影集,內容是以紐約中央公園於1989年4月19日發生的一起對於女性慢跑者強暴與重傷的事件,而傷勢中的頭部遭到重擊導致失憶無法記得當日所發生的襲擊事件,並且造成不良於行,而在當日的中央公園他處有一群非洲裔與拉丁裔的青少年騷擾單車騎士,惟因發生了前述事件,警方
這部電影的風格十分強烈,而我只能詞窮的說這讓我想用藝術性來形容,而且在對話與畫面中又帶有哲學思想,只是我也無法歸類是屬於哪一個系統(雖然說對於任何一種哲學思想的歸類都是過度簡化的)。 故事的敘述是很瑣碎的以五個事件(incident)以及最後地獄之旅作為整個電影的架構,沒有所謂的主軸
Chernobyl 本來不太看影集因為一集太久,不過這部IMDB 9.7/10,而且才五集,就破例了。 影集是以車諾比核災為主軸,描寫的是事件的發生前後,核災本來就不是自然災害,這是人禍,而這凸顯的是整個蘇聯(事發於1986年)共產極權體制的弊病。 故事虛實交錯,不過有些
是第一次看楊德昌的電影,過了一週,想著要不要寫,還是想寫。還沒看過《恐怖份子》,也沒看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朋友大推剛好netflix上映就拿作晚餐宵夜的伴點了。A one and a two,光是名稱就饒有趣味了,明明是一跟一,英文卻像是謎語答案般地解明為一個一與一個二,而二又正好是兩
近期經律師朋友推薦Netflix上這部影集,內容是以紐約中央公園於1989年4月19日發生的一起對於女性慢跑者強暴與重傷的事件,而傷勢中的頭部遭到重擊導致失憶無法記得當日所發生的襲擊事件,並且造成不良於行,而在當日的中央公園他處有一群非洲裔與拉丁裔的青少年騷擾單車騎士,惟因發生了前述事件,警方
這部電影的風格十分強烈,而我只能詞窮的說這讓我想用藝術性來形容,而且在對話與畫面中又帶有哲學思想,只是我也無法歸類是屬於哪一個系統(雖然說對於任何一種哲學思想的歸類都是過度簡化的)。 故事的敘述是很瑣碎的以五個事件(incident)以及最後地獄之旅作為整個電影的架構,沒有所謂的主軸
Chernobyl 本來不太看影集因為一集太久,不過這部IMDB 9.7/10,而且才五集,就破例了。 影集是以車諾比核災為主軸,描寫的是事件的發生前後,核災本來就不是自然災害,這是人禍,而這凸顯的是整個蘇聯(事發於1986年)共產極權體制的弊病。 故事虛實交錯,不過有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有著平淡的劇情、角色設定和硬添加的歌舞元素,但也創造了兩個女性角色來象徵不同觀點的粉絲群體。亞瑟先否定了律師代表的憐憫情懷,再被迫面對自己無法成為真正黑暗化身的現實。電影最終否定了亞瑟與小丑的角色,打破了漫畫與電影粉絲對小丑形象的幻想,這或許解釋了電影引發負評如潮的原因。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找了一下沒有卡卡,寫的也不是電影片名Joker的海報,因為我覺得看他就夠了🤣 片裡的路人甲乙丙丁,崇拜者也好,仇視者也罷,都如同Arthur為自己抗辯時說的,每個關注他的人,不是因他做了大家不敢做&想做的,就是因他做的罪行,而喜歡或討厭他,甚至有人把他行為當作娛樂,但就是沒有人理解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電影《小丑2》的深層意義,透過亞瑟這一角色的哲學意義和心理狀態,反映了現代人在面對內心掙扎與社會壓迫時的痛苦和掙扎。透過尼采的超人理論,分析了角色的自我超越及最後的死亡象徵,並揭示了世人對小丑的信仰核心和投射心理。作者認為,大家之所以熱愛小丑,正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亞瑟。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是只有我…還是這個世界越來越瘋狂? 黑傑克是一位為國王表演的小丑。他因暗殺國王失敗而被處死,死後靈魂徘徊在城堡中,每夜傳出詭異笑聲,引誘貴族的孩子進入他的瘋狂馬戲團,再也沒有人見過他們。 更多關於「The Art Of Bruce tattoo」內容: Tattoo Art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有著平淡的劇情、角色設定和硬添加的歌舞元素,但也創造了兩個女性角色來象徵不同觀點的粉絲群體。亞瑟先否定了律師代表的憐憫情懷,再被迫面對自己無法成為真正黑暗化身的現實。電影最終否定了亞瑟與小丑的角色,打破了漫畫與電影粉絲對小丑形象的幻想,這或許解釋了電影引發負評如潮的原因。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找了一下沒有卡卡,寫的也不是電影片名Joker的海報,因為我覺得看他就夠了🤣 片裡的路人甲乙丙丁,崇拜者也好,仇視者也罷,都如同Arthur為自己抗辯時說的,每個關注他的人,不是因他做了大家不敢做&想做的,就是因他做的罪行,而喜歡或討厭他,甚至有人把他行為當作娛樂,但就是沒有人理解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電影《小丑2》的深層意義,透過亞瑟這一角色的哲學意義和心理狀態,反映了現代人在面對內心掙扎與社會壓迫時的痛苦和掙扎。透過尼采的超人理論,分析了角色的自我超越及最後的死亡象徵,並揭示了世人對小丑的信仰核心和投射心理。作者認為,大家之所以熱愛小丑,正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亞瑟。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是只有我…還是這個世界越來越瘋狂? 黑傑克是一位為國王表演的小丑。他因暗殺國王失敗而被處死,死後靈魂徘徊在城堡中,每夜傳出詭異笑聲,引誘貴族的孩子進入他的瘋狂馬戲團,再也沒有人見過他們。 更多關於「The Art Of Bruce tattoo」內容: Tattoo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