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第一則大哉問 環保,真的需要保護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家好,我是政佑,身為一名做過淨灘、淨街、關心環境議題的大學生,我卻曾嘗試找一個能代替「環境保護」的詞彙,絞盡腦汁只想得到「環境維護」,做為一段字句,它有著更低的高度,更少的使命感,但到頭來還是覺得缺了點什麼。

不過回到原點,為什麼我要想這個問題?


越來越多人參與淨灘活動,撿拾海邊垃圾

越來越多人參與淨灘活動,撿拾海邊垃圾

「保護」說文解字

教育部國語辭典將保護解釋為「保衛、照顧」,相反詞是「侵害、摧殘」,例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是警察的責任。」由此來看,當某樣東西需要被保護,勢必代表受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而且是比較弱勢的一方,提供保護者則相對優勢,而且優勢到能提供庇護的程度。

這樣,所謂的「環境保護」,難道是我們要保護地球?地球真的需要我們保護嗎?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0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大哉問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政佑的沙龍
2.6K會員
186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陳政佑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02
中秋節到了,來一篇應景的貼文,由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廣告帶動的風氣,也有人說這個習俗起源於一戶人家開始烤肉,結果全國一起跟風,甚至連BBC 中文也刊登了這項屬於臺灣的特別活動。不過,不管起源是什麼,雖然烤肉這項習俗長期以來帶給臺灣人樂趣,但伴隨而來的塑膠垃圾跟碳排放量卻給環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Thumbnail
2020/10/02
中秋節到了,來一篇應景的貼文,由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因為廣告帶動的風氣,也有人說這個習俗起源於一戶人家開始烤肉,結果全國一起跟風,甚至連BBC 中文也刊登了這項屬於臺灣的特別活動。不過,不管起源是什麼,雖然烤肉這項習俗長期以來帶給臺灣人樂趣,但伴隨而來的塑膠垃圾跟碳排放量卻給環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Thumbnail
2020/09/04
一直到有一天,我開始想為什麼要養動物?雖然最後仍是以人類觀點為中心思考,但我覺得養東西必須要在欲研究、觀察的前提下,不然沒理由把自由活動的生命關起來,現在的我聽到有人興沖沖討論想養什麼,就偶爾會不自覺皺個眉。
Thumbnail
2020/09/04
一直到有一天,我開始想為什麼要養動物?雖然最後仍是以人類觀點為中心思考,但我覺得養東西必須要在欲研究、觀察的前提下,不然沒理由把自由活動的生命關起來,現在的我聽到有人興沖沖討論想養什麼,就偶爾會不自覺皺個眉。
Thumbnail
2020/08/14
最近在新竹大小事有兩三則貼文指出同一處自行車道附近有一群浪犬,不只是會追車,還會咬人,發文版主無不附上自己受傷的照片,底下留言有人說浪犬會在那邊聚集肇因於有人在那邊餵狗,像這樣餵養卻不帶回家的行為層出不窮,為什麼不該餵食流浪貓狗?為何這個問題那麼難解?
Thumbnail
2020/08/14
最近在新竹大小事有兩三則貼文指出同一處自行車道附近有一群浪犬,不只是會追車,還會咬人,發文版主無不附上自己受傷的照片,底下留言有人說浪犬會在那邊聚集肇因於有人在那邊餵狗,像這樣餵養卻不帶回家的行為層出不窮,為什麼不該餵食流浪貓狗?為何這個問題那麼難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唸完永續碩士回到職場三年多,還持續在面對和摸索兩種平衡。追求平衡的過程,似乎是一種「不想被完全社會化,但部分還是慢慢被社會化」的過程。一個是去平衡科學界與企業界對永續期待的落差,另一個則是個人在專業角色及生活角色扮演的落差。試圖在「企業永續圈的工作者」和「生活的地球公民」角色間找到一個更平衡的位置
Thumbnail
唸完永續碩士回到職場三年多,還持續在面對和摸索兩種平衡。追求平衡的過程,似乎是一種「不想被完全社會化,但部分還是慢慢被社會化」的過程。一個是去平衡科學界與企業界對永續期待的落差,另一個則是個人在專業角色及生活角色扮演的落差。試圖在「企業永續圈的工作者」和「生活的地球公民」角色間找到一個更平衡的位置
Thumbnail
除了淨灘、淨山,環保團體還做些什麼? 以環境實際案例,拆解推動改變背後重要的核心理念 而個人又如何在生活中保護環境呢?
Thumbnail
除了淨灘、淨山,環保團體還做些什麼? 以環境實際案例,拆解推動改變背後重要的核心理念 而個人又如何在生活中保護環境呢?
Thumbnail
地球確實不太樂觀,北極的氣溫,真是一年不比一年還冷,依照這樣持續下去,早就超過了攝氏兩度的門檻。到何時?你在乎嗎?那不是重點,因為垃圾的回收量沒有減少的趨勢,剩食以及對於資源過剩,無法達到百分百循環時就有問題,首要前提當然是解決塑膠危機,你我早就有了塑膠微粒的稱號,你感覺得到嗎?即使你不吃魚。
Thumbnail
地球確實不太樂觀,北極的氣溫,真是一年不比一年還冷,依照這樣持續下去,早就超過了攝氏兩度的門檻。到何時?你在乎嗎?那不是重點,因為垃圾的回收量沒有減少的趨勢,剩食以及對於資源過剩,無法達到百分百循環時就有問題,首要前提當然是解決塑膠危機,你我早就有了塑膠微粒的稱號,你感覺得到嗎?即使你不吃魚。
Thumbnail
地球清理的不是人類,是地球自己,因為地球經年累月吸收來自人類的負能量,這股能量在地球母親體內醞釀翻騰,沒有出路,最後它會以爆炸形式釋放。另一個可能性就是以洪水帶走較多的人,提升人類的愛,抵銷地球所吸收的負能量。
Thumbnail
地球清理的不是人類,是地球自己,因為地球經年累月吸收來自人類的負能量,這股能量在地球母親體內醞釀翻騰,沒有出路,最後它會以爆炸形式釋放。另一個可能性就是以洪水帶走較多的人,提升人類的愛,抵銷地球所吸收的負能量。
Thumbnail
Qingbao Meng on Unsplash 看著今年( 2020 年)的世界地球日,搜尋著相關報導,聽到了那些哀嚎的哭泣聲,感覺到一陣陣的心痛,宛如心被慢慢撕裂的那樣的陣痛。新冠肺炎的影響,整個世界還在防疫,整個自然界好像換了個面貌,但沒有用。解封過後,或是說後疫情時代,人類活動又開始——也
Thumbnail
Qingbao Meng on Unsplash 看著今年( 2020 年)的世界地球日,搜尋著相關報導,聽到了那些哀嚎的哭泣聲,感覺到一陣陣的心痛,宛如心被慢慢撕裂的那樣的陣痛。新冠肺炎的影響,整個世界還在防疫,整個自然界好像換了個面貌,但沒有用。解封過後,或是說後疫情時代,人類活動又開始——也
Thumbnail
我始終相信——即便接觸了同溫層以外的衝擊和檢視,我依然相信:當人們知道更多真實的環境現況,望著滿目瘡痍的現實世界,不可能無動於衷。
Thumbnail
我始終相信——即便接觸了同溫層以外的衝擊和檢視,我依然相信:當人們知道更多真實的環境現況,望著滿目瘡痍的現實世界,不可能無動於衷。
Thumbnail
春風拂面、生氣盎然     夏日炎炎、鳥語蟬鳴 秋色宜人、金桂飄香     冬風凜冽、梅花綻放 四季遞嬗各有各的美,這是我成長的記憶。 天地孕育萬物,包括我們,這是我的理解。 但近年來,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 極凍、極熱,瞬息萬變的氣候天災無人能置身事外。 (可染品牌顧問設計作品) 會有這麼多感觸
Thumbnail
春風拂面、生氣盎然     夏日炎炎、鳥語蟬鳴 秋色宜人、金桂飄香     冬風凜冽、梅花綻放 四季遞嬗各有各的美,這是我成長的記憶。 天地孕育萬物,包括我們,這是我的理解。 但近年來,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 極凍、極熱,瞬息萬變的氣候天災無人能置身事外。 (可染品牌顧問設計作品) 會有這麼多感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政佑,身為一名做過淨灘、淨街、關心環境議題的大學生,我卻曾嘗試找一個能代替「環境保護」的詞彙,絞盡腦汁只想得到「環境維護」,做為一段字句,它有著更低的高度,更少的使命感,但到頭來還是覺得缺了點什麼。 不過回到原點,為什麼我要想這個問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政佑,身為一名做過淨灘、淨街、關心環境議題的大學生,我卻曾嘗試找一個能代替「環境保護」的詞彙,絞盡腦汁只想得到「環境維護」,做為一段字句,它有著更低的高度,更少的使命感,但到頭來還是覺得缺了點什麼。 不過回到原點,為什麼我要想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網路、新聞中聽聞的塑膠微粒,正真實地在我們眼前發生著⋯⋯ 然而,更讓人感到傷心的是,過程中聽聞部分辦理淨灘的單位,雖然帶著團體做了有意義的行動,可是卻在淨灘完成後,叫了一箱又一箱的保特瓶裝水、又或者將淨灘的手套用過即丟⋯⋯,那麼,淨灘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Thumbnail
在網路、新聞中聽聞的塑膠微粒,正真實地在我們眼前發生著⋯⋯ 然而,更讓人感到傷心的是,過程中聽聞部分辦理淨灘的單位,雖然帶著團體做了有意義的行動,可是卻在淨灘完成後,叫了一箱又一箱的保特瓶裝水、又或者將淨灘的手套用過即丟⋯⋯,那麼,淨灘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