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題|愛一個理想的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悲情城市》劇照/IMDb

《悲情城市》劇照/IMDb

看《天馬茶房》的那一年,我是聽不懂多少台語的。

我記得當時教室只有那種電視櫃裡的小電視,畫面反光特別嚴重,即使如此我從字幕看懂的內容也比耳朵聽懂的多。女主角暖玉性格愛嬌,不滿意爸爸幫自己找的結婚對象,偏偏愛上總是背著一把吉他的才子阿進。在婚禮前夜,暖玉和阿進約好了私奔去廈門展開新生活,出發前一刻他為了落下的吉他折返劇場,卻發生意外,而她站在碼頭,還不知道等的那個人再也不會出現。

為了確認細節,寫這篇文章前我上影音平台重新看了一遍這部電影。時隔多年再見蕭淑慎和林強圓潤的臉龐、羞澀而坦率的雙眼,難免唏噓,印象中小學生的我絲毫不覺得男女主角生得好看,遑論有什麼明星光彩──當然那時我不會預見她的演藝事業十年後便全面崩潰,一把好嗓子再也沒有聽眾;而他的音樂作品比他本人在電影中光芒四射,他可以一直向前走,卻選擇走向邊緣。

最讓我訝異的是,原來那句最著名的台詞「未來,不管好壞,它都會一直來、一直來。」是出現在暖玉和阿進情難自禁的事後談心。這一段我記得清楚,因為上一個鏡頭男女主角還衣著整齊地互訴衷腸,下一個鏡頭就是兩人裹著棉被躺在床上,普遍級電影的快進風格讓全班都笑得東倒西歪,想必起鬨了很久才消停,以至於我對那段意義深刻的對白毫無印象。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老師放這部電影顯然是為了讓我們除了社會科課本上的寥寥數筆之外,有其他文本去理解二二八事件前後的台灣。現在的教育從業者如果想加深小學生對二二八的認識、從而去思考,可能放 Youtube「台灣吧」的影片效率高得多,但二十年前,相關的影像除了這部恐怕只有《悲情城市》了。為什麼覺得小學生看懂《天馬茶房》的機率比較高?因為它不僅片長短(儘管還是花了兩堂課才播完),有一條簡單直白的愛情線更是關鍵。

言論自由、集會結社自由很重要嗎?對已經擁有、活在其中的人而言,或許說不上答案,但是自由戀愛的自由,倒是連小學生也懂的。鈕承澤所飾演的軍官小寶隨國民黨政府播遷來台,他在中國打「日本鬼子」和「土八路」腹背受敵,隨政府隻身來台親人還在對岸生死未卜,卻發現台灣「鄉親」口中不是他聽不懂的台語,就是仇敵的日語。電影中安排了幾幕戲,有效鋪陳了他全副武裝底下的手足無措,其實是經歷過文化衝突的人非常能共鳴的心情,可是直到他激動之下鳴槍誤傷阿進,斷送一雙璧人近在眼前的幸福,那時他所代表的「恐怖」,才是我在多年後還記得這部電影的原因。

《悲情城市》劇照/IMDb

《悲情城市》劇照/IMDb

稍微長大了點後,我自己看了《悲情城市》。彼時似乎懂了「我們本島人最可憐,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國人,眾人吃,眾人騎,沒人疼」的意思,也懂了《天馬茶房》籠罩的山雨欲來之勢。「恐怖」至此已經無所不在,不僅體現在人類行動的暴戾,也像是空氣中的氣味瀰漫在九份的霧裡。重義輕利的商人、安分守己的主婦、勤勤懇懇的聾啞人,皆無須積極參與政治,政治自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追上你,就像在霧裡走過一遭,回過神來衣衫盡溼。

問題是,片中知識分子臨死前的口信:「生離祖國,死歸祖國,死生天命,無想無念。」那祖國在情感上已經和我沒有任何交集。我無法設身處地影中人的國家認同危機,只察覺自己「缺乏國家認同危機」的危機。

在我的想像裡,一個理想的國應由歷史在個人身上留下的痕跡組成,個人的光彩匯集成國家的光榮,個人的悲情疊加成國家的悲劇,對個人來說肉身腐壞不是生命的終結,被所有人遺忘才是真正的死去。我還記得第一次發現同學竟還在和家人用台語溝通的驚訝,因為我的雙親雖然是本省人和外省人的組成,卻早早便選擇了國語作為我的「母語」。假如連語言都能被挑選、生疏乃至遺忘,國家還有什麼根基足以讓國民攀附生長?

後來讀到法國歷史學家恩尼斯.瑞南在《什麼是國家》關於遺忘的經典段落,我才稍微鬆了口氣──人民因受創的記憶而團結,為了減輕悲痛而付出的共同努力即成為國家統一的根基。人民首先要一同走過篳路藍縷,才能成為國民;接著為了維持安定,又得遺忘過去的暴力衝突。我彷彿找到了解釋:身為遲到的一代人,我既沒受苦過,又沒遺忘過,或許認同本就無從談起。

《青梅竹馬》劇照/ifilm 傳影互動

《青梅竹馬》劇照/ifilm 傳影互動

又過了好幾年,《青梅竹馬》的修復版在電影院上映了。這次我總算聽得懂多一些台語,片中男女主角卻不怎麼說台語了。在台北如魚得水的阿貞說著字正腔圓的國語,而一口台灣國語的阿隆一聽就知道出身鄉下地方。不只口音,阿隆身上最突出的那些特質──熱血、仗義、寡言到了現代化的城市都成了無用之物,和《天馬茶房》裡劇團演唱的台語戲碼、《悲情城市》文清與寬美紙上談論的音樂及文學一樣,是不切實際的浪漫,是馬上要被淘汰的即期品。

關係曖昧的同事儘管和阿貞一起工作,和一樣類型的朋友交往,但從吃宵夜時的相顧無言來看,他也並不比阿隆能給她更多知心時刻。阿貞到家後儘管阿隆的視線立刻從棒球比賽轉移到她身上,但當阿貞問他怎麼不好奇她這麼晚回來是去哪了,阿隆也只是不發一語。阿貞去看新房,進門第一件事是確認沖水馬桶有沒有故障,這麼精明的一個人和一群人去舞廳,所有人在舞池裡分享同一種節奏的時候,她只能趁停電時一個人在角落抱著膝蓋流淚。阿貞和妹妹在頂樓聊天,妹妹說從這裡你可以看到所有人,但所有人都看不到你。

《青梅竹馬》劇照/ifilm 傳影互動

《青梅竹馬》劇照/ifilm 傳影互動

阿貞在電影行進過程中才漸漸明白,人到中年堆積起的空虛苦悶是無藥可解的,阿隆在電影開始前就看清了,所以他說「結婚又不是萬靈丹。不要想美國了,美國也不是萬靈丹,跟結婚一樣,只是短暫的希望,讓你以為一切可以重新開始的一種幻覺。」話雖如此,他還是願意和阿貞攜手孤注一擲,所以電影結束時我想著,即使做著兩個世界的工作,身旁的朋友也是兩個世界的人,如果阿隆身上的時間沒有就此暫停,阿貞和阿隆總歸會合好的,畢竟「台北和 LA 都沒什麼不一樣了」。

理應是二十年前的台北,卻令人如此熟悉。我終於在楊德昌的視線裡串起了以往那些國與家的電影,講的都是面對時代衝擊下,人與人的關係如何維持的焦慮。人的關係能存在,前提是個體的尊嚴尚未被破壞、踐踏,民族或國家在承平盛世可以做國民的保護傘,動亂時代未必不會化為鐵幕。珍貴的從來不是對國家概念的承載容器的認同,而是願意去接住和自己活在同一時空的他人的愛惜。

現在想來,阿進如果沒在天馬茶房稀里糊塗地英年早逝,會不會在白色恐怖時期成為一個知識份子,在半夜被帶走音訊全無,或是活到中美斷交之後,計畫移民美國卻因不合時宜的勇氣毫無價值地犧牲?如果他能等到自己的未來,最大的可能性還是成為每天在車水馬龍之中、等紅綠燈的平凡無奇之輩吧。

但我只希望,沒有人會因為走得太慢而被時代留下。這樣直到時間將我們沖散,我都能繼續愛這個理想的國。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 失離的城市流淌著我們的淚,而誰又能夠決定我們故事的去留 今天的你還好嗎? 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私心自作計畫系列單元】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 失離的城市流淌著我們的淚,而誰又能夠決定我們故事的去留 今天的你還好嗎? 現正將為您播放的節目是由懷特獨白所製作的【私心自作計畫系列單元】
Thumbnail
騎車經過秀泰,聽到很清楚放送出來的,「悲情城市」電影主題配樂。 這旋律竟讓我像被電擊般,整個情緒被制約,彷彿跌回若干年前。 還是風花雪月的年紀,不是很懂政治面的隱喻,但那也不是我興趣的。 喜歡侯孝賢電影的視覺處理,還有靜謐深沉耐尋味的特色,但這部片真的很悶,劇中每個人都很壓抑,想起學生時代,揹著相機
Thumbnail
騎車經過秀泰,聽到很清楚放送出來的,「悲情城市」電影主題配樂。 這旋律竟讓我像被電擊般,整個情緒被制約,彷彿跌回若干年前。 還是風花雪月的年紀,不是很懂政治面的隱喻,但那也不是我興趣的。 喜歡侯孝賢電影的視覺處理,還有靜謐深沉耐尋味的特色,但這部片真的很悶,劇中每個人都很壓抑,想起學生時代,揹著相機
Thumbnail
這個假期,我看了兩部電影。 分別是“悲情城市”跟“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1989年,悲情城市剛上映時,我才九歲。 那時候剛剛解嚴,但是對小小年紀的我來說生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我不知道“悲情城市”在演什麼? 只知道,它拍攝的場景,在我老家一帶。
Thumbnail
這個假期,我看了兩部電影。 分別是“悲情城市”跟“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1989年,悲情城市剛上映時,我才九歲。 那時候剛剛解嚴,但是對小小年紀的我來說生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我不知道“悲情城市”在演什麼? 只知道,它拍攝的場景,在我老家一帶。
Thumbnail
侯孝賢透過一個大家族的經歷,道出戰後台灣的歷史故事,反映了其為「亞細亞的孤兒」之處境,「二二八事件」作為「歷史的動力」,把台灣土地上潛藏的省籍衝突、身份認同問題、與國族意識混亂全都捲進漩渦中,然而即便作為二二八事件的「代表電影」,《悲情城市》卻並未直接地將此「動力」呈顯於螢幕上,反而透過一種二手、間
Thumbnail
侯孝賢透過一個大家族的經歷,道出戰後台灣的歷史故事,反映了其為「亞細亞的孤兒」之處境,「二二八事件」作為「歷史的動力」,把台灣土地上潛藏的省籍衝突、身份認同問題、與國族意識混亂全都捲進漩渦中,然而即便作為二二八事件的「代表電影」,《悲情城市》卻並未直接地將此「動力」呈顯於螢幕上,反而透過一種二手、間
Thumbnail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116sou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116 有時可見對於台灣電影的一種批判聲音是:韓國都已經拍出《我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了,台灣呢?
Thumbnail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116sou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116 有時可見對於台灣電影的一種批判聲音是:韓國都已經拍出《我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了,台灣呢?
Thumbnail
「你看這些房子,我越來越分不出他們了。是我設計的,不是我設計的,看起來都一樣。有我,沒有我,好像越來越不重要了。」 開頭這句話,皆在命運一詞之後,讓整部戲的悲劇感始終包圍。 楊德昌電影我最喜歡的一點正是在於透過鏡頭紀錄了老台灣,而我覺得那很美,很美。 在我看這部電影,我總覺得或隱或
Thumbnail
「你看這些房子,我越來越分不出他們了。是我設計的,不是我設計的,看起來都一樣。有我,沒有我,好像越來越不重要了。」 開頭這句話,皆在命運一詞之後,讓整部戲的悲劇感始終包圍。 楊德昌電影我最喜歡的一點正是在於透過鏡頭紀錄了老台灣,而我覺得那很美,很美。 在我看這部電影,我總覺得或隱或
Thumbnail
過去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相遇,沒想到未來來得這麼快,站在現在的自己的面前。
Thumbnail
過去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相遇,沒想到未來來得這麼快,站在現在的自己的面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