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驗工具是參考用,不能當作診斷《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

2020/05/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讀到了一本書~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副標為『醫生無法教的照護方案-真實日本上班族離職照護失智媽媽的親身經驗分享』,標題並沒有特別的有甚麼感覺,反而是副標題吸引了我的眼光。
過去與病患和家屬一起度過17年的歲月中,深感過去書中寫的,都是比較理想的失智症症狀,換句話說是書上的個案比較”標準”,而實際上的病人的情形又不太一樣卻有很大的不一樣,所以若有人能夠長期觀察同樣一個或是幾病患的狀況,又能詳細的紀錄下來,他看到的問題跟我應該是會一樣。
果然,看到下圖便讓我深有同感,這是作者工藤廣伸所繪描述自己的母親和奶奶在三年內所做的六次修訂版長谷川式心智量表的測驗分數(包括九道題目,共30分),誠如過去的台灣在進行認知功能測驗(如MMSE)一樣,為了健保藥物所需每半年施測一次,工藤廣伸的媽媽剛好做了六次(第一次評估為69歲,診斷為阿茲海默氏症),從六次的測驗分數上可以看到,分數高高低低-最高的進步了七分(第三次21而第四次為28分),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測驗也下降了5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3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嗨!你遇到了難搞的長輩?還是混亂的失智症病患嗎?又讓你火冒三丈、無法入眠嗎? 當我們知道他背後的原因,便有可能理解他甚至解決他,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