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問同樣的問題,或許不是失智症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各位想像一下你小時候,如果隔天要考試了,今天晚上還在打電動或是看電視,父母親會做什麼事呢?讓你繼續玩繼續看,還是...,大部分的父母親應該會一直叫去念書,直到你起身去書房拿起書本才停下來吧!他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叫呢?是他們忘記了,還是擔心呢?大部分的人都會同意應該是後者。

然而,同樣的問題若是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大家怎麼看呢?曾經有孫子帶自己的外婆來醫院就診,便是主述說她的記憶力不好,每次孫子回家的時候就會問他吃飽了沒?剛剛才跟她說過,三、五分鐘之後又再問一次,吃飽了沒?我都回她好幾次了,她還是再問。她的記憶力真的很差。


raw-image


這有幾個方向可以思考的:
1、在這樣的長輩身上可以看到一個共通點,就是當晚輩吃飽了,他大概再問兩、三次就不會再問了。試想假設他的記憶力不好,不是應該繼續再問下去嗎?哪有可能停下來不繼續問呢?所以不應該說是記憶力的問題,而是擔心的問題。

2、而另一些長輩有另外一個常重複問就是有關孫子的事情,每次見到兒子就問孫女在哪裡念書,唸幾年級這類的事情。長輩有時一方面關心孫女的學業,另一方面,可能沒有其他的話題好說,就只好問這個問題。在測驗時,往往會請這位家屬不要提醒,直接問這位長輩,孫女現在在哪裡念書,或是唸幾年級等常問的問題,許多長輩都可以正確的回答。所以當長輩問吃飽了沒,我們可以跟長輩說吃飽了,去試試看他是否還會繼續問下去,而當沒話好聊的這些長輩,家人可以鼓勵甚至不等長輩問,可以直接反問說她在哪裡念書等等的資料,說不定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呢!

家屬照顧時,往往看到許多好像是失智症症狀的問題,很容易就歸因成失智症,其實如果能找到原因,或許家人就比較好照顧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品牌孵化基地
15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2024/10/04
本文探討如何理解失智症患者的行為和反應,透過溫蒂·蜜雪兒的經歷,揭示失智者在情感、飲食、聽覺和視覺上的挑戰。在照顧失智症患者的過程中,尋找替代方法以面對困難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改善照護策略。
Thumbnail
2024/10/04
本文探討如何理解失智症患者的行為和反應,透過溫蒂·蜜雪兒的經歷,揭示失智者在情感、飲食、聽覺和視覺上的挑戰。在照顧失智症患者的過程中,尋找替代方法以面對困難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改善照護策略。
Thumbnail
2024/09/27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強調學習過程中應避免僅關注病症的表面。 對失智症的理解要多層次,照顧者和醫療人員需要具備對症狀與病程的全面評估能力,也要關注高齡者身體與心理上的互相影響。 最後,作者提供了策略幫助家屬與照顧者更有效地記錄和分析症狀,避免錯誤判斷和焦慮。本文適合對長期照護與失智症認識有興趣的人閱讀。
Thumbnail
2024/09/27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強調學習過程中應避免僅關注病症的表面。 對失智症的理解要多層次,照顧者和醫療人員需要具備對症狀與病程的全面評估能力,也要關注高齡者身體與心理上的互相影響。 最後,作者提供了策略幫助家屬與照顧者更有效地記錄和分析症狀,避免錯誤判斷和焦慮。本文適合對長期照護與失智症認識有興趣的人閱讀。
Thumbnail
2024/08/03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避免失智症及管理認知衰退的方法,特別適合50歲左右的讀者。內容包含了對認知衰退症狀的釐清,以及十個重要的管理認知衰退的要點。作者透過故事分析個案問題,以及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認知問題,不妨先做好自我鍛鍊和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積極面對問題。
Thumbnail
2024/08/03
這本書提供瞭如何避免失智症及管理認知衰退的方法,特別適合50歲左右的讀者。內容包含了對認知衰退症狀的釐清,以及十個重要的管理認知衰退的要點。作者透過故事分析個案問題,以及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考邏輯。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認知問題,不妨先做好自我鍛鍊和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再積極面對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年齡漸長,身體與心智功能的退化是必經的過程,保持正向的心情與態度,維持或調整良好習慣,每個人都可帶領自己或家人邁入健康老化的生活。
Thumbnail
年齡漸長,身體與心智功能的退化是必經的過程,保持正向的心情與態度,維持或調整良好習慣,每個人都可帶領自己或家人邁入健康老化的生活。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對於失智症長輩來說,他們常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在面對失智症上,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很辛苦。長輩常因為重複問相同事情,導致照顧者變得很不耐煩,或是將長輩的行為當作無理取鬧,漸漸地失去了溝通的耐心,也造成了家庭的失和。 會造成這樣情況,最大的原因就是認知機能的衰退,一旦認知機能退化,記憶力、空間與社
Thumbnail
對於失智症長輩來說,他們常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在面對失智症上,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很辛苦。長輩常因為重複問相同事情,導致照顧者變得很不耐煩,或是將長輩的行為當作無理取鬧,漸漸地失去了溝通的耐心,也造成了家庭的失和。 會造成這樣情況,最大的原因就是認知機能的衰退,一旦認知機能退化,記憶力、空間與社
Thumbnail
★一天到晚把「我不想活了」掛在嘴邊。東西壞了不丟、又愛撿東西回家,說「將來可能會用到」,卻是十幾年沒動到。總是說這裡痛那裡痛,要帶她去看醫生她又不要,就算看了醫生又不乖乖吃藥。明明說「隨便、你決定」,卻一路批評,抱怨不停…你是不是經常在想,天呀,老爸老媽到底在想什麼呀?
Thumbnail
★一天到晚把「我不想活了」掛在嘴邊。東西壞了不丟、又愛撿東西回家,說「將來可能會用到」,卻是十幾年沒動到。總是說這裡痛那裡痛,要帶她去看醫生她又不要,就算看了醫生又不乖乖吃藥。明明說「隨便、你決定」,卻一路批評,抱怨不停…你是不是經常在想,天呀,老爸老媽到底在想什麼呀?
Thumbnail
(圖/文:家天使編輯團隊)當失智症邁入中期,「重複性」會比失智症初期還要嚴重,例如重複買一樣的東西、重複已經問過的事情;「遺忘」的嚴重度也會開始影響到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照顧者要對中期失智症狀有基礎理解,才能提供較好的照顧。
Thumbnail
(圖/文:家天使編輯團隊)當失智症邁入中期,「重複性」會比失智症初期還要嚴重,例如重複買一樣的東西、重複已經問過的事情;「遺忘」的嚴重度也會開始影響到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照顧者要對中期失智症狀有基礎理解,才能提供較好的照顧。
Thumbnail
從我跟阿嬤平日的互動,我時常覺得阿嬤在某些時候其實沒有失智;確切的說,我是在一個神智清楚的老人談天說笑......
Thumbnail
從我跟阿嬤平日的互動,我時常覺得阿嬤在某些時候其實沒有失智;確切的說,我是在一個神智清楚的老人談天說笑......
Thumbnail
隨著年齡越長,記憶力越差,這是一個正常老化的過程;然而有一些人,卻是因為「環境助長」,他才表現出記憶力不好的樣子。
Thumbnail
隨著年齡越長,記憶力越差,這是一個正常老化的過程;然而有一些人,卻是因為「環境助長」,他才表現出記憶力不好的樣子。
Thumbnail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Thumbnail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Thumbnail
曾經有位家屬經常去參加失智症的課程,也讀了很多失智症相關書籍,帶了自己的母親來作檢查,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每次用書上的測驗問母親的時候,母親都說不會或是忘了,而在醫院卻又都可以正確完成?
Thumbnail
曾經有位家屬經常去參加失智症的課程,也讀了很多失智症相關書籍,帶了自己的母親來作檢查,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每次用書上的測驗問母親的時候,母親都說不會或是忘了,而在醫院卻又都可以正確完成?
Thumbnail
各位想像一下你小時候,如果隔天要考試了,今天晚上還在打電動或是看電視,父母親會做什麼事呢?讓你繼續玩繼續看,還是...,大部分的父母親應該會一直叫去念書,直到你起身去書房拿起書本才停下來吧!他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叫呢?是他們忘記了,還是擔心呢?
Thumbnail
各位想像一下你小時候,如果隔天要考試了,今天晚上還在打電動或是看電視,父母親會做什麼事呢?讓你繼續玩繼續看,還是...,大部分的父母親應該會一直叫去念書,直到你起身去書房拿起書本才停下來吧!他們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叫呢?是他們忘記了,還是擔心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