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剛好擁有那塊浮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前陣子某大學學生到他人房間內公然以性別氣質攻擊人的等言論。可能因為是臉友的關係,儘管只有幾面之緣,總感受這件事情的發生並不遙遠。也隱隱地勾拉出我藏掩在層層外衣底下的傷疤,臆此跟當事人當下的感受類似,但我仍不敢說是一樣的,傷,無法比較。
我們都在傷疤中長大,幸運地抱著塊浮木而生,但有些人的時間就此停在了字句從對方口中毫無羈絆脫逃出的那一刻。基於朋友立場,我不知道能否幫上他些什麼,但我想回應臉友在文中提及的
「葉永鋕的廁所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今年4月19日晚間,我靜默地盯著螢幕,完成了一篇〈玫瑰盛永,誌少年〉。想著明日就是那堂下課過後的第19年了,不斷地不斷地思考,在那廁所裡,有什麼存在著。是恐懼、失望,抑或者是期待,乃至於在那之前的日子裡,他過得如何。
永遠記得高中時的那個自己,曾絕望地對自己的世界下了一個死刑。「霸凌是普世現象,他們只是那個當下沒有被好好地對待。」儘管因性別氣質遭受排擠已是遠在國一,這件事就是如此地深植在每個泡麵中曾被下毒的人們當中。
那時就像永遠處在垃圾桶中,不會有人經過的垃圾桶(來源:筆者)

加害人只是引子,我們該正視的是那背後的龐然大物-失敗的性平教育

針對加害者的任何說理與說教式回應,永遠只是把這一事件當作單一個案來理解,我們能理解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僅是個人行為,綜合地說是受到家庭、社會的影響。於此,若我們僅是將矛頭對向加害者時,也只是替台灣現階段失敗的性平教育找替死鬼罷了。
並非否定台灣的成功案例,而是當我們看到(不論主流與否)媒體上所一次又一次地播送著因為性平教育未落實而發生的事件時,我們又怎麼能自滿於擔任亞洲的平權燈塔呢?我們也仍然在前進的道路上,所以更應該正視問題。
平等是一種我站起來了,沒有人需要因此倒下的價值。
受這句話鼓舞很多,因而能夠繼續在自己的周遭推廣性平意識,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理解性平教育的重要性。
逃生,逃離原生所在。(來源:筆者)
我們永遠沒有機會了解到,永鋕對自己的性別認同,又或者當下是怎麼思考的。但我們確確實實能夠知道,在那之前他是如何被對待。當自己的孩子僅僅是因為自己的獨特性,而遭受到異樣對待,我相信任何父母對此都是無法接受的。於情,父母才更應該堅守性平教育,但這個世界總是事與願違。
我曾想過投身參與校內輔導工作,原因無他,便是希望能夠陪伴著教學場域中那些被遺落在邊緣而不知如何自處的孩子們。當我們在面對結構並且努力著時,也不要忘了,同理與陪伴也是種強大的力量,你或許正在接起某個險些墜落的心。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他們被餵了太多 河裡裹著關心的排泄物 -永鋕不忘-
當兵讓我覺得難忘,是因為這種集體式同生理性別的管理除了單一性別的學校以及軍中,別無二處吧。......。壓抑之餘也別忘了尋找出屬於自己的生活之道。
如果我未來依舊頂著一頭長髮,「你什麼時候要剪短」這句話依舊會浮現嗎?還是會因為習慣而消散?不論是否存在,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得努力尋找,去知道想像中的自己,會是甚麼樣子,並且實踐著。
因為他們被餵了太多 河裡裹著關心的排泄物 -永鋕不忘-
當兵讓我覺得難忘,是因為這種集體式同生理性別的管理除了單一性別的學校以及軍中,別無二處吧。......。壓抑之餘也別忘了尋找出屬於自己的生活之道。
如果我未來依舊頂著一頭長髮,「你什麼時候要剪短」這句話依舊會浮現嗎?還是會因為習慣而消散?不論是否存在,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得努力尋找,去知道想像中的自己,會是甚麼樣子,並且實踐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那時我才發現,一味地忍受是不行的,在某個時間點始終會爆發,適當的反擊是必須的,而且可能可以有效地改變事情。 我知道校園欺凌在很多地方也有,被欺凌者遇到的情況也不同。今天我寫出這經歷,其實在10多年後的現在,回想起這些經歷,仍是有剌的,仍是會痛。但是我很感激當初的自己,學會了反抗...
Thumbnail
王瑜欣,在遭受性侵的痛苦與折磨後,被陌生人治癒,最後安詳入眠。
Thumbnail
 一朵嫣紅的玫瑰綻放,在2000年4月20日高樹國中的男廁地板。 葉永誌的性別氣質陰柔,因此在校園總是受到言語及肢體霸凌。像是在廁所強行脫他褲子驗證他是否為男生,又或者被嘲笑為娘娘腔。這天,他為避免在下課時間去廁所遭受霸凌,匆忙在下課前5分鐘獨自前往廁所,不料地板濕滑重心失衡,他的頭部重重地撞擊在
Thumbnail
你曾有同學被老師罵是「無用的人」嗎? 這些「無用」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作業沒交、品行不良、上課不認真、違反校規,所以成了教育體制的眼中釘。但不時會看到社會新聞,有些學生在體制下不起眼,畢業後卻成就驚人。轉個方向想,每根歪釘子,或許都有其不為人知的鋒芒之處。而葉石濤就是在文學上最好的例子。 
去年底國中生遭到割頸殺害事件,讓我想到如果至今施行男女分班和成績能力分班,這類校園事件會不會減少,我知道許多校園問題沒那麼容易解決,優等生間也是有成績競爭問題。 我大概小六開始身體發育,那時候班上一個男生都會笑我“沒奶”,我不會反擊只能聽聽當沒事,上了國中後也是因為外型不優,也不知道怎麼和男生
Thumbnail
「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硬插進來。那種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房思琪的初戀花園》​
Thumbnail
故事要回到幾年前我跟一個女子同居,我們共同分享一間老公寓,裡面有兩房、一衛、一廚房。是在非常老舊的住宅區,就位在台北市最精華地段走路不到十分鐘的距離。 那年的我們仍舊被青春沐浴。 剛從大學畢業滿懷對未來的期待,對於愛情,亦然。室友的愛情就在雜草叢生中萌芽,我猜想他只是迷惘又或是...
我從小就不受人喜歡,家裡跟學校都用對待垃圾或是髒東西一樣的態度對待我,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一上國中就輟學了。 之後,我漫無目的的遊手好閒,連家都很少回去了,就一直在大街上遊蕩。 好在沒過多久,我遇到了竹哥,他聚集了一群跟我有著類似經歷的兄弟,給了我們一個可以容身的去處。 一開始我還有些放不開,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從那時我才發現,一味地忍受是不行的,在某個時間點始終會爆發,適當的反擊是必須的,而且可能可以有效地改變事情。 我知道校園欺凌在很多地方也有,被欺凌者遇到的情況也不同。今天我寫出這經歷,其實在10多年後的現在,回想起這些經歷,仍是有剌的,仍是會痛。但是我很感激當初的自己,學會了反抗...
Thumbnail
王瑜欣,在遭受性侵的痛苦與折磨後,被陌生人治癒,最後安詳入眠。
Thumbnail
 一朵嫣紅的玫瑰綻放,在2000年4月20日高樹國中的男廁地板。 葉永誌的性別氣質陰柔,因此在校園總是受到言語及肢體霸凌。像是在廁所強行脫他褲子驗證他是否為男生,又或者被嘲笑為娘娘腔。這天,他為避免在下課時間去廁所遭受霸凌,匆忙在下課前5分鐘獨自前往廁所,不料地板濕滑重心失衡,他的頭部重重地撞擊在
Thumbnail
你曾有同學被老師罵是「無用的人」嗎? 這些「無用」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作業沒交、品行不良、上課不認真、違反校規,所以成了教育體制的眼中釘。但不時會看到社會新聞,有些學生在體制下不起眼,畢業後卻成就驚人。轉個方向想,每根歪釘子,或許都有其不為人知的鋒芒之處。而葉石濤就是在文學上最好的例子。 
去年底國中生遭到割頸殺害事件,讓我想到如果至今施行男女分班和成績能力分班,這類校園事件會不會減少,我知道許多校園問題沒那麼容易解決,優等生間也是有成績競爭問題。 我大概小六開始身體發育,那時候班上一個男生都會笑我“沒奶”,我不會反擊只能聽聽當沒事,上了國中後也是因為外型不優,也不知道怎麼和男生
Thumbnail
「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硬插進來。那種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房思琪的初戀花園》​
Thumbnail
故事要回到幾年前我跟一個女子同居,我們共同分享一間老公寓,裡面有兩房、一衛、一廚房。是在非常老舊的住宅區,就位在台北市最精華地段走路不到十分鐘的距離。 那年的我們仍舊被青春沐浴。 剛從大學畢業滿懷對未來的期待,對於愛情,亦然。室友的愛情就在雜草叢生中萌芽,我猜想他只是迷惘又或是...
我從小就不受人喜歡,家裡跟學校都用對待垃圾或是髒東西一樣的態度對待我,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一上國中就輟學了。 之後,我漫無目的的遊手好閒,連家都很少回去了,就一直在大街上遊蕩。 好在沒過多久,我遇到了竹哥,他聚集了一群跟我有著類似經歷的兄弟,給了我們一個可以容身的去處。 一開始我還有些放不開,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