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時...來對付強迫思考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往往在最安靜的時刻、身心裡外安靜時,才會靜下心來,審視一切的自己
對我來說,這個時刻常是剛熄燈,睡意朦朧卻還沒進入夢鄉時的過渡期間
我常常思考的議題是:為什麼我會如此地「爛」
某種程度上,我最誠實的一面,趁著這孤獨的空檔,擾動了我最害怕的那串神經:

我好爛,我考了兩年的指考,今年再不上岸,看要怎麼辦

抑或是...

到底要考國英數甲乙物理化學生物、還是考歷史公民?哪個對我比較有利?

再或是...

從薩提爾姿態來看,我一直在討好爸媽,成績上的成就使我不必面對他們黑暗的一面;然而,我一但沒了成績這個擋箭牌,不只對於父母,對於概化同儕都失去了一份安全感,我認為如果得不到好成績,我就不值得活著。

另一個想法又衝上來...

不能全怪在父母頭上,他們在意我的成績,所以很多時候都會出於當下的情緒做出一些不太合理的舉動。但...我不知道,我該為他們辯護嗎?還是做錯了就是做錯了呢?

直到...

我好壞,我好爛,我竟然把現在自己的後果都延攬到父母身上。我應當負責任,卻看似只是個廢物。

慢慢地,漸漸地,在如此的漩渦裡洄游,眼瞼伴著幾滴人所能製造出來的海水入眠

這是日常

對於強迫思考性強迫症的人而言,應該多少會有像是上述如此的思考情況。尤其「在泥淖中繞圈,最後成為陷進流沙」是我覺得最能形容這個狀態的比喻。也許看起來有些滑稽或無意義,我們卻需要花很大的力氣來克制自己不要一直繼續在這個想法思路中打轉,不然很難繼續日常的生活。

自我照顧

起初醫生與我一直以為是憂鬱症,造成的許多闖入性思維與強迫自己很多狀態的想法。之後觀察有可能是強迫症後,換了一個藥物(sertraline),減少了強迫思考闖入的頻率。至於如何對抗這些擾人又費力的強迫思考,一位老師給了我以下的方法:

1.找理由反擊強迫思考的論點

e.g.我最常有的強迫思考是:你很廢你很廢,考不上的。
這時就要想一個理由,堅定地回復腦袋中的那個念頭,例如:把今天讀過的書的章節、科目寫在記事本上。當這個念頭來時,就拿出記事本告訴這個念頭:我有讀書,還不錯,每天讀一點,很多天就積沙成塔了

2.進入強迫思考的當下就去做「任務」

e.g.我常常也會有這種思考:你讀不完的拉,你根本沒有進展
此時除了用第一步提醒自己之外,給自己一份小任務去執行。譬如:上來方格子寫一寫文章草稿、或是讀一小節的數學等等。做完任務後,再把它紀錄在記事本上,慢慢地讓自己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弱化這種強迫思考的強度及頻率。
我自己也還在努力訓練自己,寫在這邊甚至也是我的任務之一。
寫著寫著,終於能稍微擺脫強迫思考,睡意當前,大家晚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晚入睡前,一股突然又猛烈的恐懼感,沿著被單席捲上來。 「你在害怕什麼呢?」我在黑暗中,對著自己問道
最近讀到《闇黑情緒》,裡面有一句話的大意,覺得很有意思: 憂鬱是在反芻過去,焦慮是在擔心未來,兩者的共通點是:他們無法把握當下的現在。
15歲初識此書,當時仍處懵懂,卻將此書反覆翻閱。猶記初探那些有共鳴感的句子時,屏氣凝神地如履薄冰,彷彿害怕接下來看到的一個字會將此刻的感動抽離,那是我五年前,高一參著青春時,對這本書的印象。 我曾聽一位老師說,現在的自己,就是五年前的自己造成的模樣。
忍受著疼痛三天,不見好轉,不知該掛骨科神經科還是家醫科,那就掛風濕免疫吧 ! 「妳這應該是纖維肌痛症哦。」 心底一陣WTF,這不是傳說中很麻煩的那個疾病嗎 ?
一把吞、配一口水,日常。 昨今兩日皆因全身肌肉的痛楚感到愧疚,沒去學校。 形容那個痛,不是壓痛,也不是痠痛;是直搗骨頭與關節間的壓迫,是折磨長期背重物肩膀筋膜的拉扯,絲絲之間的摩擦,每個動作都讓ATP變成ADP,副產物是現在也闡述不出來的不適。 這些痛像是牽牛花的向觸性沿著206根骨頭伸展,由
開學到今日的幾個日出日落,從甜蜜期,慢慢地向事實上的生活推演;本來以為自己可以handle好一切,也在邊摸索邊實行的狀態下,心理上有些遺憾吧。
昨晚入睡前,一股突然又猛烈的恐懼感,沿著被單席捲上來。 「你在害怕什麼呢?」我在黑暗中,對著自己問道
最近讀到《闇黑情緒》,裡面有一句話的大意,覺得很有意思: 憂鬱是在反芻過去,焦慮是在擔心未來,兩者的共通點是:他們無法把握當下的現在。
15歲初識此書,當時仍處懵懂,卻將此書反覆翻閱。猶記初探那些有共鳴感的句子時,屏氣凝神地如履薄冰,彷彿害怕接下來看到的一個字會將此刻的感動抽離,那是我五年前,高一參著青春時,對這本書的印象。 我曾聽一位老師說,現在的自己,就是五年前的自己造成的模樣。
忍受著疼痛三天,不見好轉,不知該掛骨科神經科還是家醫科,那就掛風濕免疫吧 ! 「妳這應該是纖維肌痛症哦。」 心底一陣WTF,這不是傳說中很麻煩的那個疾病嗎 ?
一把吞、配一口水,日常。 昨今兩日皆因全身肌肉的痛楚感到愧疚,沒去學校。 形容那個痛,不是壓痛,也不是痠痛;是直搗骨頭與關節間的壓迫,是折磨長期背重物肩膀筋膜的拉扯,絲絲之間的摩擦,每個動作都讓ATP變成ADP,副產物是現在也闡述不出來的不適。 這些痛像是牽牛花的向觸性沿著206根骨頭伸展,由
開學到今日的幾個日出日落,從甜蜜期,慢慢地向事實上的生活推演;本來以為自己可以handle好一切,也在邊摸索邊實行的狀態下,心理上有些遺憾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如同先前文章所說:如果會焦慮,可能是代表你準備不夠。在進行最後的統整時,才發現原來我的讀書態度有多麼的鬆散,許多同樣類型的題目一錯再錯。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文章講述完美主義對創作文章的影響,包括嚴重拖延症、焦慮壓力、尋求短暫快樂。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
每到快要考試,或要執行任何因為動機不足而產生的必要任務時,隨著死線將至,我總是容易心浮氣躁、沒辦法全然專注。即使斷了社交、把社群軟體都刪除,還是沒辦法靜下心來好好完成該做的事。 一天晚上,我突然開始討厭那個狀態的自己,既浪費時間、沒有產出,還自己心裡不是很舒服,我知道我必須做些什麼,想辦法終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如同先前文章所說:如果會焦慮,可能是代表你準備不夠。在進行最後的統整時,才發現原來我的讀書態度有多麼的鬆散,許多同樣類型的題目一錯再錯。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文章講述完美主義對創作文章的影響,包括嚴重拖延症、焦慮壓力、尋求短暫快樂。
Thumbnail
本書以小品文的形式編排,內容誠實而言較偏心靈雞湯,多以作者本人擔任諮商心理師所遭遇之個案故事起頭,後以簡單的概念闡述結束單篇文章回合,是本適合當作睡前放鬆的讀物,閱讀起來輕鬆無負擔。
Thumbnail
成長型思維闡述了大腦運作時,用「最糟的角度」來思考事情的後果。躁鬱症患者基於過去失敗的經驗與大腦的功能缺陷,對糟糕的狀況和感覺更加根深蒂固。將挑戰拆成小任務可以增加自信心,透過成長型思維策略幫助患者更聚焦、更專注在進步的動力。
每到快要考試,或要執行任何因為動機不足而產生的必要任務時,隨著死線將至,我總是容易心浮氣躁、沒辦法全然專注。即使斷了社交、把社群軟體都刪除,還是沒辦法靜下心來好好完成該做的事。 一天晚上,我突然開始討厭那個狀態的自己,既浪費時間、沒有產出,還自己心裡不是很舒服,我知道我必須做些什麼,想辦法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