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繪本喚醒內在小孩 / 吳在媖老師主講(2019091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演講 #情緒繪本 #內在小孩
[繪本喚醒內在小孩 / 吳在媖老師主講]
自從有孩子後,一方面會注意各類童書繪本資訊,同時也因為帶養孩子,有稍微閱讀一些心理學類的書籍,意外注意到「內在小孩」這個名詞,才知道孩子的童年經驗,特別是六歲以前的經驗,攸關孩子一輩子的情緒發展。
👩‍🏫演講摘要
⭐️什麼是內在小孩?(引用許皓宜心理師)
廣義是情緒與感受的自我(特別是受創傷的部分)。
狹義是 #六歲前童年受創傷的自我。小時候怎麼被對待,長大後可能會複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下一代,或是完全不會怎樣做,端看自己是否有察覺。六歲以前的身體會記憶。
⭐️內在小孩的分類&繪本
#神奇小孩:我們心裡覺得「無所不能」的那一面,相信凡事都可能。但容易有不切實的幻想,太勉強自己。如太過努力工作忘記自己要休息。
📖情緒繪本:《好累的雞蛋姊姊》/秋山匡
#孤單小孩:克服生存的恐懼,凡事獨立。但常常讓人忘記存在,是心裡覺得「與別人格格不入」的那一面。
📖情緒繪本:《公主四點會來》/渥夫迪特里希.許努兒
《隱形男孩》/裘蒂.路德維希
#貧窮小孩:努力向上積極爭取,但覺得自己擁有得不夠多、別人對我不夠好(或者別人都做得比我好),是我們心裡覺得「還想要更多」的那一面。
📖情緒繪本:《我討厭每個人》/娜歐蜜.達尼斯
#創傷小孩:可以理解受過傷的人,同理和寬恕他人,但容易自憐自艾,只想憂鬱到世界盡頭的感覺,是內心覺得「自己受傷了」的那一面。創傷小孩讓我們停在一種
📖情緒繪本:《黑色斑點》/鄭美珍
《我的心破了一個洞》/安娜.耶拿絲
#永恆小孩:會享受生活,有藝術家性格,發揮創意,但是內心「抗拒長大」「不想承擔責任」。永恆小孩讓我們想把工作推到別人身上,想要靠耍賴來解決問題的模樣。
📖情緒繪本:《田鼠阿佛》/李歐‧李奧尼
⭐️與內在小孩的相處
美國心理學家佛蘭克·卡德勒:「越逃避,陰影越重;越勇敢,陰影越輕。」我們自已也是小孩,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反應可能要保護的是自己心理的小孩。內在小孩會影響成年後的我們,且影響力超乎你的想像。認識與覺察內在小孩才能與他好好相處,療癒內在陰鬱小孩,才能真正解決自己的情緒與人際問題。學習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好對話
⭐️如何找到自己的內在小孩?注意力轉向當下的身心,與真實的感受在一起。
⭐️ #學會做自己的父母,學會原諒:必須了解很多的錯是在於小時候的某些經驗,沒有一個百分之百完美的父母。
⭐️ #重新愛自己:以坦承取代討好,別努力過頭變成倦怠,要學著說不,你可以讓人失望,允許你做自己。
⭐️總結:#陰影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我們的天賦就在陰影裡。
📖情緒繪本:《只有一點點》/瀧村有子、《媽媽的畫像》/劉智娟、《獻給月亮先生的音樂》/菲立普.史戴、《白花之愛》/大衛‧卡利、《小狼不哭》/琪歐‧麥可莉兒
獻給月亮先生的音樂。老師講得很溫暖又感動~
🌟心得🌟
在媖老師用情緒繪本與「內在小孩」做連結,幫助我們認識與覺察自己的內在小孩,跟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療癒他與照顧好他,才能讓自己的身心達成內外和諧。這次的演講,引起我許多共鳴….
如神奇小孩的《#好累的雞蛋姊姊》,故事裡的雞蛋姐姐還是爸爸捧在掌心,全心全意的呵護,一天雞蛋姐姐長大,把爸爸以前全心全意對待她的方法,如法泡製,細心對待著自己的妹妹,結果累壞了忍不住大哭,最後讓爸爸照顧妹妹,爸爸告訴她「任何時刻想撒嬌,都可以唷!」,在撒嬌過後,雞蛋姐姐,還是一樣的愛妹妹。讓我想起,自己在照顧孩子時,什麼都要求自己盡力做好,讓自己太累,很多時候累積久了,對另一半很多怨言。通常,在自己覺得累得時候,若能適時充電休息,才有動力繼續,也會更愛家人。
如創傷小孩的《#黑色斑點》故事的女孩在自己的臉上發現了一個黑色斑點,也發現媽媽的背上有一個黑色斑點。一天遇見一個男孩,臉上也有黑色斑點,這讓他心理平靜許多,突然又漸漸的不想再看到,似乎在提醒她臉上的黑色斑點。於是女孩想盡辦法要把黑色斑點掩蓋,但一直無法掩飾,直到一天發現在不同的人身上發現了不同顏色的斑點,原來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各種不同顏色的斑點,但這些人並沒有隱藏自己內在的不安全感。最後終於明白,各種不同顏色的斑點象徵著每個人所擁有的不同特質,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要把受傷的、難過的、不好的一面掩蓋起來,但若能坦然接受面對讓大家認識,也許能將創傷轉化成另一種養分,讓世界更多彩。
如《#只有一點點》,故事裡的小女孩因為家中有二寶baby,媽媽沒時間照顧照顧她,於是很多事情都自己一點點的學習獨立完成。一天累了想睡覺,跟媽媽說能不能抱她一點點,媽媽察覺小女孩的內在需求,於是跟小女孩說「可是我不只想抱一點點,可以讓媽媽好好的,緊緊的抱著妳嗎?」於是小女孩就在媽媽懷裡安穩的睡著,醒來又開心的幫忙照顧Baby。又如《#獻給月亮先生的音樂》繪本裡的一句話,讓我很有共鳴「我喜歡當月亮,但我希望有時候不是月亮」,這是想照顧自己的一句話。這讓我理解,有什麼需求要學會表達,需先照顧好自己的內在才有辦法愛別人,才能內外和諧。
總結真的好棒啊~~
很喜歡老師最後的總結,「#陰影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我們的天賦就在陰影裡」。找到和察覺自己的內在小孩,擁抱自己的不完美,也讓情緒繪本來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讓我想起一段話「#不完美是一份禮物,它是我們的老師。不完美就像蚌殼裡的一粒沙一樣,它折磨我們、叫人受苦,但卻也讓生命長出一顆美麗的珍珠來。」(出自《擁抱不完美》/周志建)
和老師合影^^
avatar-img
44會員
387內容數
嗨~我是全職媽媽小貝媽咪,重度童書繪本愛好者。深深覺得閱讀讓人永遠不孤獨,希望孩子可以愛上閱讀。我會不定期分享繪本童書、繪本手作、育兒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貝媽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給媽媽的英文繪本閱讀》是由楊禎禎老師和書林媽媽英文繪班的幾位學員和專家一起完成的好書,集結繪本班的理念、課程活動紀錄等,介紹好繪本、作者介紹、繪本在育兒生活運用和對生活的改變、專家共讀指導,書末附有讀書會的選書書單、親子活動教案等。
在媖老師分享許多情緒繪本,談及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情緒和顏色的聯想,接受他人情緒,察覺情緒,面對負面情緒,擁抱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成因,不易被發現的負面情緒的等。
《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幾米(大塊文化) 親愛的,人生怎麼可能沒有任何痛苦呢?---幾米 好有感覺的一句話。「閱讀」對我而言,確實是人生任何痛苦的避難所,從中可以獲得療癒、解惑、指引等。
演講的開始,心理師和大家討論,什麼是「有價值」?就社會上的「有價值」是來自於「和他人比較,被他人認可」。
幾米1998年開始創作繪本,今年是創作二十週年,目前有66本書,9齣戲劇、191種國際版權、20個國家/語言、2部動畫、3部電影,亦獲得國內外獎項。
全書分成六大篇章:第一章迎接寶寶的誕生、第二章寶寶常見的各項表徵、第三章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第四章孩子生病了、第五章三大過敏症、第六章黃醫師的貼心叮嚀,提醒父母預防嬰幼兒事故傷害、小兒汽車安全座椅、小小孩看電視、疫苗接種、零食文化等議題探討。
《給媽媽的英文繪本閱讀》是由楊禎禎老師和書林媽媽英文繪班的幾位學員和專家一起完成的好書,集結繪本班的理念、課程活動紀錄等,介紹好繪本、作者介紹、繪本在育兒生活運用和對生活的改變、專家共讀指導,書末附有讀書會的選書書單、親子活動教案等。
在媖老師分享許多情緒繪本,談及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情緒和顏色的聯想,接受他人情緒,察覺情緒,面對負面情緒,擁抱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成因,不易被發現的負面情緒的等。
《不愛讀書不是你的錯》/幾米(大塊文化) 親愛的,人生怎麼可能沒有任何痛苦呢?---幾米 好有感覺的一句話。「閱讀」對我而言,確實是人生任何痛苦的避難所,從中可以獲得療癒、解惑、指引等。
演講的開始,心理師和大家討論,什麼是「有價值」?就社會上的「有價值」是來自於「和他人比較,被他人認可」。
幾米1998年開始創作繪本,今年是創作二十週年,目前有66本書,9齣戲劇、191種國際版權、20個國家/語言、2部動畫、3部電影,亦獲得國內外獎項。
全書分成六大篇章:第一章迎接寶寶的誕生、第二章寶寶常見的各項表徵、第三章寶寶怎麼吃才健康、第四章孩子生病了、第五章三大過敏症、第六章黃醫師的貼心叮嚀,提醒父母預防嬰幼兒事故傷害、小兒汽車安全座椅、小小孩看電視、疫苗接種、零食文化等議題探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在小孩的概念源於心理學,揭示童年經歷如何影響成人行為。 不同類型的內在小孩包括受傷的小孩、孤獨的小孩和快樂的小孩等。 透過與內在小孩對話、重拾快樂經驗以及釋放情緒等方法,我們能夠療癒過去的傷痛,重建自我價值感,並找回內心的純真與喜悅。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身心靈有很多的詞彙, 其中一個常見的詞彙應該是內心小孩, 但愛自己其實有另一個訣竅, 但他是另一個詞, 也就是內心大人。 小時候是內心小孩的主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內心大人逐漸被外界給餵養, 大人長大了, 小孩就被欺負了, 所以就造成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這個愛自己。 也就是本性, 就是內心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對於”內在小孩”這個名詞,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也略知一二,但是”內在父母”則是相對較少被討論的主題 "內在父母" 是一個心理學和心理療癒的概念,最早由心理治療師 #艾瑞克·柯恩(Eric Berne)提出,它是一種內在的心智狀態,代表著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印象和模仿 內在父母通常分為兩個部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我們的內在小孩,是我們幸福和繁榮的關鍵 當我們與內在小孩建立聯繫並治癒他時, 我們就消除了阻礙我們體驗愛和財富的障礙。 我們的人際關系會變得更加和諧, 因為我們不再從痛苦中做出反應, 而是從愛和理解中做出反應。 治癒的內在小孩開啟了通往直覺和真實生活的道路。 我們吸
Thumbnail
内在小孩是什麼呢? 每一個成年人的心裡,都住著一位被你遺忘的內在小 孩。無論你在什麼年齡,都有一個内在小孩需要被認同與被接納。你有好好地照顧内在小孩嗎?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內在受傷的小孩 站出來想要保護自己 當那個內在小孩出現時 你會害怕周遭的人 他們怎麼看你 你可以練習和自己的內在說話 傾聽他現在想要做什麼? 什麼事情讓他感到舒服 陪伴自己度過那個不安的時刻 你就為自己建立安全感 你就不再害怕過去傷害你的那些事 因為當你用愛的眼光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內在小孩的概念源於心理學,揭示童年經歷如何影響成人行為。 不同類型的內在小孩包括受傷的小孩、孤獨的小孩和快樂的小孩等。 透過與內在小孩對話、重拾快樂經驗以及釋放情緒等方法,我們能夠療癒過去的傷痛,重建自我價值感,並找回內心的純真與喜悅。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身心靈有很多的詞彙, 其中一個常見的詞彙應該是內心小孩, 但愛自己其實有另一個訣竅, 但他是另一個詞, 也就是內心大人。 小時候是內心小孩的主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內心大人逐漸被外界給餵養, 大人長大了, 小孩就被欺負了, 所以就造成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這個愛自己。 也就是本性, 就是內心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對於”內在小孩”這個名詞,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也略知一二,但是”內在父母”則是相對較少被討論的主題 "內在父母" 是一個心理學和心理療癒的概念,最早由心理治療師 #艾瑞克·柯恩(Eric Berne)提出,它是一種內在的心智狀態,代表著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印象和模仿 內在父母通常分為兩個部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我們的內在小孩,是我們幸福和繁榮的關鍵 當我們與內在小孩建立聯繫並治癒他時, 我們就消除了阻礙我們體驗愛和財富的障礙。 我們的人際關系會變得更加和諧, 因為我們不再從痛苦中做出反應, 而是從愛和理解中做出反應。 治癒的內在小孩開啟了通往直覺和真實生活的道路。 我們吸
Thumbnail
内在小孩是什麼呢? 每一個成年人的心裡,都住著一位被你遺忘的內在小 孩。無論你在什麼年齡,都有一個内在小孩需要被認同與被接納。你有好好地照顧内在小孩嗎?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內在受傷的小孩 站出來想要保護自己 當那個內在小孩出現時 你會害怕周遭的人 他們怎麼看你 你可以練習和自己的內在說話 傾聽他現在想要做什麼? 什麼事情讓他感到舒服 陪伴自己度過那個不安的時刻 你就為自己建立安全感 你就不再害怕過去傷害你的那些事 因為當你用愛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