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父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對於”內在小孩”這個名詞,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也略知一二,但是”內在父母”則是相對較少被討論的主題

"內在父母" 是一個心理學和心理療癒的概念,最早由心理治療師 #艾瑞克·柯恩(Eric Berne)提出,它是一種內在的心智狀態,代表著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印象和模仿

內在父母通常分為兩個部分:

內在父親:內在父親代表一個人對自己父親或父親形象的印象和模仿,包括父親的價值觀、信仰、規則、道德標準以及父親可能對他們的影響,內在父親通常反映了一個人的內在權威和控制力

內在母親:內在母親代表一個人對自己母親或母親形象的印象和模仿,包括他們對母親的關愛、照顧、安全感和情感需求的看法,內在母親也往往映了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的關懷和情感支持

這樣的概念可以用來解釋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情感和態度,例如:當一個人感到焦慮或不安時,可能會表現出內在母親的特徵,尋求安慰和支持;然而,當他們需要做出決策或控制情境時,可能會表現出內在父親的特徵

那麼,什麼是內在的父母呢?擅長家族系統排列的 #劉素珍老師有以下的詮釋:

“當我們失敗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支持,需要一個鼓勵;當我們在人生的交叉路口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指引;當我們被排除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接納;當我們感到孤單、孤獨、空虛、寂寞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陪伴;當我們感受到快樂時候,我們也希望有人可以跟我們分享;這是我們的內在父母”- #劉素珍

簡單的來說,內在父母主要可能會有以下幾種功能:

情感調節:內在父母可以幫助我們調節情感和情感反應,當一個人處於壓力或焦慮的情境中時,我們的內在母親可以提供安慰和情感支持,幫助他們減輕焦慮或壓力,同時,內在父親可以提供指導和自我控制,幫助我們應對挑戰和壓力

行為指導:內在父母對個人的外在行為,也深具有影響力,來自內在父親的規則和道德標準,可以引導個人做出道德和倫理的選擇;內在母親可以引導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關懷和照顧的行為

自我價值感和自尊心:內在父母的功能還會影響個人的自我價值觀和自尊心,當內在父母給予積極的反饋和支持時,我們的自信和自尊心就會增強;反之,當內在父母給予負面評價或批評時,我們就可能會感到自卑或不值

人際關係:內在父母也影響著個人在人際關係中的表現,個人對內在父母的模仿和反應會不自覺地在與他人的互動中顯現出來,例如:如果一個人內在母親的形象是關愛和溫柔的,他們可能較容易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

療癒師(導護師)有時會使用內在父母的概念,來幫助個人更加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情感反應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方式,並在需要時進行改變和調整,以實現更健康、積極的心理和情感狀態,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內在動機和需求,並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情境和挑戰

希望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都不再迷失方向,而是能舒心自在,並且隨時都能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 Enjoy lif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背後推著我們起飛的人,以及試圖把我們拖到地上的人,都是我們自己。最讓自己感到不安的人,還有用歪理詭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讓我們對新嘗試裹足不前的人,也正是自己。 現在的自己,是用力從背後推我們一把、拉著我們的手,鼓勵我們向前邁開步伐的盟友嗎?還是抓住我們的腳踝,不讓我們前進的敵人呢?"-Seol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太極有陰、陽,日子有白天、黑夜,同樣的道理,情緒也有分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而情緒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具有重要的功能,有助於我們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並提供了應對挑戰和困難的方式 但是,通常當我們一聽到”負面”兩個字,就會立刻出現不好的感覺,甚至想要將相關事物完全消滅,事實上,有負面情緒是正
心靈療癒和成長,從未太晚,不管何時都可以開始這個旅程,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或經歷何種生命階段,都可以透過心靈療癒來探索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生命經驗來實現內在的平衡和成長,並從中獲益,為自己的心靈健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深化自我認識:無論年輕還是年長,生活中的每個階段都會帶來新的挑戰和機會,我們可以不斷地對
2017康健雜誌專訪 孫越:學習永遠不嫌晚 www.commonhealth.com.tw/blog/2269 “別讓年齡成為你學習的障礙。學習永遠不嫌晚,怕的是不願意起頭。只要有心學習,就要勇敢嘗試,邁開腳步,也許轉個彎,就會發現更精彩的人生在前面等著你!” 以上孫越叔叔的話,令
“安全感”是一種情感狀態,讓人們感到受到保護、穩定和信任,不受威脅或危險的影響,它自身和周圍環境的信心息息相關,有了安全感,可以使人能夠較為輕鬆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變化,以下幾種因素,都會影響人們感受到安全感的程度 情感關係:家庭、朋友、伴侶等重要的人際關係對安全感有極大影響,支持、關愛和理解的都
"從背後推著我們起飛的人,以及試圖把我們拖到地上的人,都是我們自己。最讓自己感到不安的人,還有用歪理詭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讓我們對新嘗試裹足不前的人,也正是自己。 現在的自己,是用力從背後推我們一把、拉著我們的手,鼓勵我們向前邁開步伐的盟友嗎?還是抓住我們的腳踝,不讓我們前進的敵人呢?"-Seol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太極有陰、陽,日子有白天、黑夜,同樣的道理,情緒也有分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而情緒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具有重要的功能,有助於我們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並提供了應對挑戰和困難的方式 但是,通常當我們一聽到”負面”兩個字,就會立刻出現不好的感覺,甚至想要將相關事物完全消滅,事實上,有負面情緒是正
心靈療癒和成長,從未太晚,不管何時都可以開始這個旅程,無論處於哪個年齡或經歷何種生命階段,都可以透過心靈療癒來探索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生命經驗來實現內在的平衡和成長,並從中獲益,為自己的心靈健康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深化自我認識:無論年輕還是年長,生活中的每個階段都會帶來新的挑戰和機會,我們可以不斷地對
2017康健雜誌專訪 孫越:學習永遠不嫌晚 www.commonhealth.com.tw/blog/2269 “別讓年齡成為你學習的障礙。學習永遠不嫌晚,怕的是不願意起頭。只要有心學習,就要勇敢嘗試,邁開腳步,也許轉個彎,就會發現更精彩的人生在前面等著你!” 以上孫越叔叔的話,令
“安全感”是一種情感狀態,讓人們感到受到保護、穩定和信任,不受威脅或危險的影響,它自身和周圍環境的信心息息相關,有了安全感,可以使人能夠較為輕鬆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變化,以下幾種因素,都會影響人們感受到安全感的程度 情感關係:家庭、朋友、伴侶等重要的人際關係對安全感有極大影響,支持、關愛和理解的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在英國的心理治療界有個議題:有許多被成年子女疏遠的父母,認為是在心理治療國過程中,心理師間接、直接引導子女跟父母疏遠、甚至不再往來。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我們的內在小孩,是我們幸福和繁榮的關鍵 當我們與內在小孩建立聯繫並治癒他時, 我們就消除了阻礙我們體驗愛和財富的障礙。 我們的人際關系會變得更加和諧, 因為我們不再從痛苦中做出反應, 而是從愛和理解中做出反應。 治癒的內在小孩開啟了通往直覺和真實生活的道路。 我們吸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對於孩子們而言,父母的內在傷痛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他們尋求愛與價值感的方式,並牽引他們尋求同樣感到匱乏的伴侶。因此,陰性能量與自我連結的重要性被強調,同樣擁有陰性能量的伴侶間的交流對於肯定自己的存在是具有意義性的。
Thumbnail
用「內在父母」來愛自己,是一種非常簡單又有效的療癒方式。 當你變成自己的媽媽,會對受傷的自己說什麼呢?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在英國的心理治療界有個議題:有許多被成年子女疏遠的父母,認為是在心理治療國過程中,心理師間接、直接引導子女跟父母疏遠、甚至不再往來。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我們的內在小孩,是我們幸福和繁榮的關鍵 當我們與內在小孩建立聯繫並治癒他時, 我們就消除了阻礙我們體驗愛和財富的障礙。 我們的人際關系會變得更加和諧, 因為我們不再從痛苦中做出反應, 而是從愛和理解中做出反應。 治癒的內在小孩開啟了通往直覺和真實生活的道路。 我們吸
Thumbnail
每一個個體靈魂各自都為了能充分體驗生命情境的多樣性與自我的多元面貌,在每次轉世投身選擇不同的設定,作為人格小我(ego)培養皿的原生家庭(以生身父母為基礎擴展出的生活環境)首當其衝,涉及該個體靈魂的轉世業力與使命願力、投生家族的業力印記和靈性遺產,以及地球集體(潛)意識的記憶輪播與演化潛能等層面。
Thumbnail
對於孩子們而言,父母的內在傷痛會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影響他們尋求愛與價值感的方式,並牽引他們尋求同樣感到匱乏的伴侶。因此,陰性能量與自我連結的重要性被強調,同樣擁有陰性能量的伴侶間的交流對於肯定自己的存在是具有意義性的。
Thumbnail
用「內在父母」來愛自己,是一種非常簡單又有效的療癒方式。 當你變成自己的媽媽,會對受傷的自己說什麼呢?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