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濫用的「愛」(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上篇文章裡,我速描了不同精神分析師對「愛」的現象、品質、階段的說法,由此凸顯了自詡懂很多的學者或治療師,其實面對「愛」的意義時,跟對心理學一知半解的大眾認知差異不大。原因在於,我們居然堅持只用「愛」這個字,卻試圖網住整個太平洋的魚,然後假裝自己知道自己在說哪條魚、對方又必然明白我指的是甚麼魚。

若是現在國小國中推行的情感教育,如透過情感的辨認與命名,繼而藉此協助小孩子對自身與他人情緒的感受與思考,那麼,精神分析師或學院派的心理學家們,又怎麼能夠允許我們對「愛」的語言,如此可憐地貧乏及受到濫用?

事實上,「愛(情)」的出現,有兩個必須要滿足的前提。

raw-image

讓我們以一個其實並非罕見的情況作例子:

A女跟B男在交往,最初是理想當然的熱戀期,但很快二人發現相處上出了些問題。A女的興趣是下班後做點自己喜歡的手工藝,她理想的關係是彼此有著自己的私人與人際空間,但二人在見面時能「成熟地」甜蜜相處,而不必時時處處黏在一起。

然而,A女的表現在B男眼中是「她不夠愛我」的證據,他認為「愛」就是天天黏在一起,下班不是他尋她,便要她找他,他否定那種在交往中能有「自由」的愛(這又是值得開一個新專題來談的議題),他沒有異性朋友,固然,他會對A女身邊的異性感到嫉妒與厭惡,哪怕只是認識多年的老朋友。常見的情況是,只要A女不在身邊,或跟女性友人外出,他都會十分焦慮與痛苦,不斷撥打電話請求她趕快回去,或直接跟著一起去各種他不認識任何人的聚會中。

如此相處下去,想當然那份交往初期的熱情,會逐漸磨盡,爭吵變多,愛情消逝(即便在意識上,二人還會說「愛」對方,或至少沒有分手)。有一種「愛情政治正確」的說法是:感情無分對錯,這是彼此對「愛」的定義不同所致,因此解決方案要麼是認知訓練和給建議的,要麼就是「大家應該去找合適自己的愛情,或更適合單身」。

不過精神分析不吃「愛情政治正確」這一套,因為在這個例子中,我(由於認識兩人)敢於說,B男是由於缺乏的一種從童年延續下來的「不安全感」,所導致的相處問題。他要的是一位「永遠陪伴在身邊的媽媽」,而在潛意識裡,他有著一種「與母親融合」的幻想,這個幻想的目的是確保她在身體與情感上的隨時可得性。

如此,B男眼中的「愛」,其實是從Bowlby所說的不安全型依附出發,要求一個Winnicott定義的「完全認同嬰兒、彷彿沒有自己、與嬰兒融合的母親」(原初母性貫注,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B男不符合嚴格意義上的「愛(情)」。而A女的「愛」,至少相對而言,是比較成熟與建立於安全的依附模式之上,渴求一個不必完全認同自己、給予空間、二人都是獨立個體的情人──這可謂一種嚴格意義上的「愛(情)」。

raw-image

因此,「愛(情)」出現的第一個前提是:二人心理上的距離,彼此應該成為、被視為獨立的個體。

在嬰兒式的依附關係或早期的母嬰關係中,二人的心理幾乎沒有距離,嬰兒把母親視為自己的延伸,母親也視孩子為自己的生命,他才不是「另一個人」!這種關係有著濃厚的生物學意義,就像凶猛的母鱷魚也會用心照料自己的寶寶長大一般。要是我們說因為「愛」而願意「為你犧牲」,那顯然我們再次落入語言的圈套,而忘記了心理的現實與意義是:嬰兒不是另一個人(你),所以母親(我)不是為別人犧牲!在生物意義的濃情(如高濃度的催產素 Oxytocin)之中,她成為了嬰兒。

不少人如同B男,他們要求情人要隨時on call,或一天上百條訊息,或自動匯報行蹤,認為對方的「空閒時間」都屬於自己的──這種如同母嬰融合的關係渴望,即使再強烈與濃厚,也跟「愛(情)」無關。愛(情)不會出現在小嬰兒階段,也不會在學步兒階段,在最佳的情況下,它最快也要到3歲以後,即他能夠把父母/長輩/手足/玩伴視為單獨的個體,能夠猜想、爭奪、演出對方的慾望以後,才有其雛型(佛洛伊德的「陽具期」或拉岡的「愛情的慾望公式」的意義)。

那麼,「愛(情)」出現的第二個前提便是:這是文明後期的成果,人類不是理所當然的能「談情說愛」。

無可否認,愛是一種「教育」下的文明成就。回想一下,父母長輩教導我們要愛、感恩或孝順,指引我們在脾氣爆發時不能那樣做,卻可以這樣去做;老師讓我們在幼稚園就學會做小卡片送給父母或好朋友,來表達喜歡之情,在發生爭執時,冷靜下來講道理、願意去說對不起及彼此原諒……「愛」是源於文明的影響力所造成的文化發展,所以佛洛依德才會說愛是本能的昇華(先不論他的定義是否精確),這是對「本能的教育」下的其中一種結果。

raw-image

不過,有了(1)心理的距離/獨立,與(2)對本能的教育/文明要求,「愛(情)」就可能了嗎?

像前面所說的,兩者只是前提,但還不是保證。在生命的旅途中,有太多太多需要細究與瞭解的經驗,我們才能夠釐清「愛」的種種。因此,在之後的專題文章裡,我將一步一世界,把《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拉到意識來,讓我們對存在這件事變得更有意識。

相信心理學的前輩晚輩,或非本科的讀者,都能夠從中有所收穫,更了解自身與個案的潛意識知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的沙龍
1.3K會員
179內容數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2020/07/21
結束,代表,我們要準備重要出發。失戀後的憂鬱者,至少針對愛情方面,彷彿都失去了「理想(ideal)」與「雄心(ambition)」,分別代表不再對理想的情人抱有憧憬,以及不再對自己有能夠找到真愛的自信。面對這滿場頹垣敗瓦,在臨床上,我們能夠怎樣重建呢?
Thumbnail
2020/07/21
結束,代表,我們要準備重要出發。失戀後的憂鬱者,至少針對愛情方面,彷彿都失去了「理想(ideal)」與「雄心(ambition)」,分別代表不再對理想的情人抱有憧憬,以及不再對自己有能夠找到真愛的自信。面對這滿場頹垣敗瓦,在臨床上,我們能夠怎樣重建呢?
Thumbnail
2020/07/06
沒記錯的話,在粵語裡,有一種對走到絕境但又必須作戰的形容方式,叫做「打爛仔交」,意思是「像8+9(巴嘎囧)那樣去打架」,沒有章法技巧、不惜拼死一戰、卑劣至極,但只求出路。回到一種分手後常見現象,即「讓我約炮算了!」,背後往往不是一種性解放的自由、或重回森林的美好,卻是一種沒有自我價值的自我作賤……
Thumbnail
2020/07/06
沒記錯的話,在粵語裡,有一種對走到絕境但又必須作戰的形容方式,叫做「打爛仔交」,意思是「像8+9(巴嘎囧)那樣去打架」,沒有章法技巧、不惜拼死一戰、卑劣至極,但只求出路。回到一種分手後常見現象,即「讓我約炮算了!」,背後往往不是一種性解放的自由、或重回森林的美好,卻是一種沒有自我價值的自我作賤……
Thumbnail
2020/06/25
在經歷失戀的劇痛以後,我們往往在面對「對方不再愛我」的那個片刻,也稍微看到一個「真實」面貌:他/她已經變了、原來是個渣男/女、我是鬼遮眼……這其實說明了,是我們一再理想化了對方。但有些人,卻開始好像變得自我作賤……
Thumbnail
2020/06/25
在經歷失戀的劇痛以後,我們往往在面對「對方不再愛我」的那個片刻,也稍微看到一個「真實」面貌:他/她已經變了、原來是個渣男/女、我是鬼遮眼……這其實說明了,是我們一再理想化了對方。但有些人,卻開始好像變得自我作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我是個強大的人,不會渴求愛情。」 「我從來不曾全心全意地付出或接受,我再也不要重蹈覆轍了。 如果我的伴侶優秀到讓我留不住,我就要開心的放手。 就算對方在人生的低谷,我也不以對方為恥,就算全世界對對方指指點點,我也要以平等的姿態支持對方。」—廉美貞
Thumbnail
「我是個強大的人,不會渴求愛情。」 「我從來不曾全心全意地付出或接受,我再也不要重蹈覆轍了。 如果我的伴侶優秀到讓我留不住,我就要開心的放手。 就算對方在人生的低谷,我也不以對方為恥,就算全世界對對方指指點點,我也要以平等的姿態支持對方。」—廉美貞
Thumbnail
父愛與母愛是天生存在的嗎?母親絕對是孩童良好的照護者嗎?喪偶式育兒的原因從何而來呢?這篇文章會帶給你答案。
Thumbnail
父愛與母愛是天生存在的嗎?母親絕對是孩童良好的照護者嗎?喪偶式育兒的原因從何而來呢?這篇文章會帶給你答案。
Thumbnail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愛情是所有情緒波動最明顯的活動,充滿愛的連結,相視一笑的默契,像小朋友一樣的撒嬌,感覺情感缺失的部分都被補上了,於是我們歌頌,並在心中熱忱的渴望,然後失望,於是只好告訴自己這世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命就是一個人的事,不小心衝向結婚的選擇離婚,得一句單身日子自由自在。
Thumbnail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愛情是所有情緒波動最明顯的活動,充滿愛的連結,相視一笑的默契,像小朋友一樣的撒嬌,感覺情感缺失的部分都被補上了,於是我們歌頌,並在心中熱忱的渴望,然後失望,於是只好告訴自己這世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命就是一個人的事,不小心衝向結婚的選擇離婚,得一句單身日子自由自在。
Thumbnail
過去從母愛→父愛→子愛→自愛,我們耙梳了一個家庭裡頭,每一種被命為「愛」的情感本質,又指出了每一種愛都需要過渡與成長,才會是我們真心期待的、成熟定義上的「愛」。
Thumbnail
過去從母愛→父愛→子愛→自愛,我們耙梳了一個家庭裡頭,每一種被命為「愛」的情感本質,又指出了每一種愛都需要過渡與成長,才會是我們真心期待的、成熟定義上的「愛」。
Thumbnail
「愛」,是爸爸媽媽塞到孩子嘴巴的 人類是很會「詮釋」的動物,我們看到小寵物願意吃我們準備的飯,看到牠吃飯時開心的臉,而且彷彿享受我們的撫摸時,便會說小寵物很愛自己。——許多母親認為孩子愛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她們不過是看到孩子在她懷中睡覺,會緊握放到手掌的手指,在吃奶後定睛看著自己,就說這是愛。
Thumbnail
「愛」,是爸爸媽媽塞到孩子嘴巴的 人類是很會「詮釋」的動物,我們看到小寵物願意吃我們準備的飯,看到牠吃飯時開心的臉,而且彷彿享受我們的撫摸時,便會說小寵物很愛自己。——許多母親認為孩子愛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她們不過是看到孩子在她懷中睡覺,會緊握放到手掌的手指,在吃奶後定睛看著自己,就說這是愛。
Thumbnail
在母親的白日夢或幻想中,她可以看到小孩子未來的工作成就。她以「母愛」去照顧眼前的小孩,但以某種「愛」去愛他的未來。同樣,她也可以享受自己每一天的「母愛」,如餵飽了小孩、換好尿布、準時把他送上床,然後,又準時接送上下課——她以為這一切不過是「母愛」,但事實上,她也從中以瑣碎的工作成就來實現了自我理想。
Thumbnail
在母親的白日夢或幻想中,她可以看到小孩子未來的工作成就。她以「母愛」去照顧眼前的小孩,但以某種「愛」去愛他的未來。同樣,她也可以享受自己每一天的「母愛」,如餵飽了小孩、換好尿布、準時把他送上床,然後,又準時接送上下課——她以為這一切不過是「母愛」,但事實上,她也從中以瑣碎的工作成就來實現了自我理想。
Thumbnail
在孕育一個嬰兒的十個月以前,母親仍然是一位女人,這個女人跟其他男人一樣,都有著自己的夢想、自我不滿、自戀、創傷……但就在開始懷孕時,身體荷爾蒙的改變、或家庭結構的變化、或女人自己的心態調整,都使得她的心神浸泡於這個胎兒的未來中:她天天在做一些白日夢,也許關係孩子未來的樣子、要穿怎樣的衣服、要學點什麼
Thumbnail
在孕育一個嬰兒的十個月以前,母親仍然是一位女人,這個女人跟其他男人一樣,都有著自己的夢想、自我不滿、自戀、創傷……但就在開始懷孕時,身體荷爾蒙的改變、或家庭結構的變化、或女人自己的心態調整,都使得她的心神浸泡於這個胎兒的未來中:她天天在做一些白日夢,也許關係孩子未來的樣子、要穿怎樣的衣服、要學點什麼
Thumbnail
不論你是家庭主婦、辦公室上班族、在學的學生們、還是已打拼半輩子的叔叔,相信都能夠說出「養小孩需要愛」、「愛是給予空間」、「愛要忠誠」、「不求回報」……各種朗朗上口的道理與定義。乃至於多元開放的二十一世紀,「愛」又變成一道「只要有共識」,便可以各自精彩的早餐店點餐單。噢!我們真的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嗎?
Thumbnail
不論你是家庭主婦、辦公室上班族、在學的學生們、還是已打拼半輩子的叔叔,相信都能夠說出「養小孩需要愛」、「愛是給予空間」、「愛要忠誠」、「不求回報」……各種朗朗上口的道理與定義。乃至於多元開放的二十一世紀,「愛」又變成一道「只要有共識」,便可以各自精彩的早餐店點餐單。噢!我們真的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嗎?
Thumbnail
我們常堅持只用「愛」這個字,卻試圖網住整個太平洋的魚,然後假裝自己知道自己在說哪條魚、對方又必然明白我指的是甚麼魚。事實上,「愛(情)」的出現,有兩個必須要滿足的前提。
Thumbnail
我們常堅持只用「愛」這個字,卻試圖網住整個太平洋的魚,然後假裝自己知道自己在說哪條魚、對方又必然明白我指的是甚麼魚。事實上,「愛(情)」的出現,有兩個必須要滿足的前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