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愛情是所有情緒波動最明顯的活動,充滿愛的連結,相視一笑的默契,像小朋友一樣的撒嬌,感覺情感缺失的部分都被補上了,於是我們歌頌,並在心中熱忱的渴望,然後失望,只好告訴自己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命是一個人的事,不小心衝向結婚的選擇離婚,得一句單身日子自由自在。
一對一關係當中的主演,是重要他人的地位,我願意分享一切,一起創造未來美好生活。涉及越來越多的資源分配,不論是時間、金錢、情感比重,對於愛人的審視就變得嚴苛起來,付出的投資報酬率或高或低,端看個人如何看待:低回收。愛的上限可以是無條件的愛,不求回報,每個相處的時光都是記憶中美好的樣子。
下限就各式各樣了,被遺忘的生日,整理同居時凌亂的家,永遠都是你做的雜事,你訂的餐廳,對方忙碌起來便減少的聯絡訊息,因為過於熟悉而隨意的話語,吵架時總是先低頭和好。熱忱不在,告訴自己熱戀期過了,不斷回憶曾經美好的時光,補足痛苦時的難過。若將兩個人拆成兩種模式,又可以拆出許多細碎的痛苦。
這些苦難的起因是想要被無條件的接納,不論說服自己多少遍,從嬰兒時期被爸媽指責或制止的錯愕,為甚麼不能愛著這樣的我,仍然在那個時空哭泣,或許只是為何不把玩具給兄弟姊妹:分享不好嗎?這時已經不是愛不愛手足的問題了,是珍視的爸媽希望你降低自己的擁有慾望,因為要分給其他人:所以你們認為照顧他的情緒,比我來得重要嗎?還沒想清楚更多的細節,已經被孔融讓梨的故事砸到。
於是長大後我們給自己灌輸很多的大道理,待人接物的進退得宜,以埋藏偶爾冒出來的自私,卻在戀愛的時候全部炸出來:為甚麼不能多看看我。如果在熱戀期有多少的心有靈犀,回歸日常的斷片感受就越大,你還是你,他還是他,被填到一半的無底洞沒有恆常的愛注入,那就先停在這個片刻。
在內心先把愛就是要_______,完全展現出來,擺脫道德倫理,可能是愛就是要接我電話,馬上回我訊息,結掉我所有的帳,幫我打掃家裡,體諒我今天很累了,包容我的遲到,理解我工作很忙,最好可以回應我的慾望。然後開始綿長呼吸,每一口吐納都吹到自己的心臟,讓「我就是想要」的寶寶從哭鬧中變得寧靜。
許多想要跟比較心態,出自於為甚麼愛我不能給我,讓藍色的風吹掉憤怒,酸澀,不甘心,甚至對老天的指責,永遠都資源不足的厭世感,想要更好的,永不滿足的貪婪,吹過這一切,彌補從最小的時候想要的玩具,隔壁同學有的而我沒有的,開門回家空無一人的畫面被填滿大量的寧靜。
在每個不滿足的片刻補入想要的品質,喜悅,寧靜,和平,愛,活力,開心,釋然,讓這些畫面重新被詮釋,看起來深不見底的無底洞,就補上了。愛人是所有慾望的集合體,在一般人際關係上的缺憾,總是希望透過同一個人把自己修好,但愛可以擴展,結帳時對店員微笑,感謝同事的幫忙,主動幫助他人,回家抱一下爸媽,和手足聊一下,日常細碎的愛足夠了,愛人就會從歌功頌德的靈魂伴侶,變成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