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言]我就沒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你做這是要幹嘛?是有甚麼用?」

你上次聽到別人對你這麼說是甚麼時候?


是的,我今天要來談談這件事情,就是關於「沒有用」的這回事。

上次是甚麼時候聽到?從誰聽到?爸媽嗎?哥哥還是姊姊?朋友嗎?老師呢?

我們多多少少會聽到這些質疑,然後都會一整個不爽的想要回嘴,然後就是一個有一搭沒一搭的吵,吵到最後也都不了了之,對方依然覺得你總是在做些沒意義的鳥事,至於你則是得到一坨狗屎心情。

話說回來,所以他們說的「有用」到底是甚麼?是什麼被人稱為沒用?又為甚麼呢?

收入論者

其實我只是要講一點,有些人對於「用處」的見解並沒有多難懂,直接就是「收入」二字。

這種對於「一項知識或技術有沒有用就看能不能帶來收入」的看法,真的曠古鑠金、博大精深,以至於全家興盛、國家發大財。

知識的用處來自於是否有收入,這個觀念一點也站不住腳,反過來問就知道問題,難道知識沒用就是因為他沒辦法有收入?隨便拿個甚麼實際的東西跟句子裡的「知識」替換就會知道這根本就不能這樣說。

今天你摩托車引擎沒辦法發動,你好不容易死拖活拖拉進距離最近的修車店,老闆幫你看了老半天,你心裏忐忑想著千萬不要發生甚麼麻煩事,耗了幾個小時後老闆才轉過頭來跟你說沒辦法,不是不能修,但現在沒有零件,只能等老闆叫零件或換到別的車行,這下子你只能無奈的看著老闆,滿肚子悶氣。

就算是個奧到有剩的奧客,也不會靠北老闆「你修車沒用是因為沒收入」,這一點邏輯也沒有,知識是否沒用的因素非常多,不是有沒有收入就可以判斷的,如果今天講不出「有收入的知識是有用的且知識沒用是因為沒有收入」的理由,能不能帶來收入就不能成為知識的唯一判準。

的確,不是「唯一」判准也起碼是其中一種,所以還是能講對吧?

我並不反對在某些時候,用是否能賺錢當作某個知識有沒有用的評價,如果今天要開一間有關區塊練的公司,對於區塊練技術有沒有用,當然可以看他接下來是否能夠為公司帶來收入,但這不是「收入論者」心中的概念,他們的世界對於知識的價值只有一個標準,不能賺錢就沒用,調酒有沒有用?電繪有沒有用?合成三硝基甲苯有沒有用?製作口罩有沒有用?或許你可以知道這些東西到底有沒有用,但對於收入論者來說,這些東西沒有辦法賺錢就是沒用,就是這麼簡單。

這當然很智障,但這種智障的信念出乎意料的普及,這其中最智障的不是將賺錢拉到最高等級,而是有這些想法三人成虎之後就成為真理,就算某些情況知識可以用賺錢來評價,這些人卻沒有講清到底是眼前的知識沒有用,還是他不知道該怎麼用?

為了在講得更簡單,我這邊說個小故事:

莊子有一個朋友叫惠施,當時的王侯魏王送惠施一些葫蘆種子,他拿回去種出超大的葫蘆,於是惠施就想說把這些葫蘆做成工具,但他後來發現拿這些葫蘆裝水會壞掉,拿去當盛水的瓢又太大,沒有那麼大的水缸放他,他最後無奈的打碎這些葫蘆。

後來他就跟莊子抱怨這件事,莊子就噴他「呵呵你真的是不會善用東西欸。」然後就跟惠施說了一個故事,莊子說以前有一票宋國人有特製護手霜的藥方,但他們世代都做打絲絮的工作,某天有個人出重金買這個藥方,他們就賣給這個人,買家拿去獻給吳王並說「欸欸這個藥超屌,可以在寒冷時保護手不會龜裂喔!」後來吳國攻打越國,吳王就派這傢伙率軍,結果吳軍因為有這種護手霜打贏越軍,後來吳王就因此封賞。

莊子於是說:「有人拿這藥方卻終生打絲絮,有人拿這藥方卻可以成為一地之主,你嫌葫蘆太大怎麼就不想著把他綁在腰間當浮瓶游泳,可見你真的是不懂欸。」

剛剛講過,知識雖然可以用收入來評價,但不是一定得要用收入來評價,更何況批評的人自己都不見得講得出是眼前的知識「絕對」沒用,還是他自己想不出來怎麼用,莊子跟惠施的這個故事就是在說用處的意義,我們談論一物有沒有用,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寫程式可以超他媽沒用,也可以超他媽有用,就看你有沒有想到其中的用處,更不是用同一個標準去決定甚麼有用、甚麼沒用。


由此來看,有些人總是被笑說「欸你做這些到底有什麼屁用」,其實這些人自己沒意識到用了錯誤的標準看待知識,並且還自以為自己有道理。

實用態度

所以,我們要怎麼知道一項知識「有用」呢?

或許可以借用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的理解,他曾經就針對形上學與科學試圖找出一個「對大家有用、有意義且為真理的知識」去研究,他的哲學被稱為古典實用主義,而詹姆士對「實用主義」有一個看法,就是說對研究而言,我們應該抱持一種態度,就是不在乎起因、規則而在乎結果的效應。

換句話說,詹姆士對於知識的態度是看結果的,我們可以借這個概念說只要結果對當事人有意義並且為真或實在的就是有用的東西,我們不只是說事物對自己有意義就好,更要是這個事物在客觀上屬於某種真理或實在,養花可以對你有意義,但同時也要是有客觀上的真理或實在,例如養仙人掌就要掌握對仙人掌生理上的真理,同時養仙人掌對自己來說也要有意義。

對於許多人來說,別人做出看起來沒用的事情,到底是否真的沒用,其實並不一定是你說的算,例如有些人覺得開早餐店不會賺,早餐店就是沒用,但對於店長除了開店的相關知識以外,如果有其他意義,比如養活家人、亡妻的願望或父母的支持,那在你眼中沒屁洨用的早餐店卻對店長而言大有用處,顯然對於「有用」的看法,可以有屬於個人私密上賦予的意義,而不是單純的營收或客觀知識。

當然的,對其他人來說沒屁洨用的事情,可以僅僅是「快樂的」就有用,我猜莊子會很認同這個想法,如果你稍微認真的去回顧一下歷史,你會發現許多改變歷史走向的發明都起源自一些爛到靠北的理由:「好奇心」

我們對一些事情有時會抱持好奇心,甚至提出的問題實在太新穎,可能會被同時代的人嫌是不是嗑過藥,但劃時代的發明多半都只是單純的好奇心,就上述來看,能證明這些怪怪的問題成真就是證明那些怪怪的問題是有用的,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就是這種概念,把學習的東西實踐出來就會讓人很爽,就這一層來看,能滿足好奇心的知識就是有用的。

當然這不是說,有沒有用只看個人感覺,只是說要談知識是否有用,要從結果上來講,而不是像惠施那樣硬套一個標準來判斷是否有用,事實上更多時候從當下的情境去做出反應,這些反應是否能滿足當下的需求才是重點,我們才能說有沒有用,例如說女性主義有沒有用,要看這個思想對這個時代的性別問題有沒有客觀上的幫助以及對個人來說的意義,而不是蓋棺論定的說他有用或沒用。


知識的用處可以很純粹,也可以很複雜,無論如何都要看能否滿足當下情境的需求,我們可以像詹姆士那樣的態度去關注結果上如何,而不是拿一個標準定調甚麼又用或沒用。

真正重要的問題

講到這裡,做個總結好了。

今年都2020了,已經是屬於我們20年代了,還是有很多長輩、前輩喜歡拿收入來論定哪個知識有沒有用,PTT的文理組之爭有一部份也是這種觀點。

不是說收入不能當判斷標準,但只拿收入當判斷標準就很蠢,況且到底是我在做的事情沒用,還是你不知道我在做的事情可以怎麼用?甚麼都是你在講,叫你想個功用出來又不會講?

甚至可以更宏寬的看,知識有用沒用,要看結果上是否能滿足當下的情境需求,這個需求不只是單純解決問題與否,也可以是滿足主觀感受,因此會貼近莊子的看法:有用無用是相對的。

沒碳化的竹絲能不能發光?就結果來說不能,但起碼知道單純竹絲不能發光,就好奇心的滿足而言這個「失敗」也不算是真正意義的失敗,他仍然是有用的,因為至少知道了這個方法不能發光。

所以到底甚麼有用沒用,沒有認真考察就隨便下定論,這其實很失禮的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就憤的沙龍
2會員
10內容數
我就憤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4
首先,對於沒有在三號到五號之間的時段發文我感到非常抱歉,可能我被屏蔽了吧。 總之藉著緬懷六四餘韻,我想來簡單的聊聊民族主義,特別是中共近年一直對外宣傳中華民族,對於素來以中華文化繼承者自居的中華民國與台灣獨立支持者的台灣人之說,中共、民國、台獨之間的民族觀可以比較一下。
Thumbnail
2021/06/04
首先,對於沒有在三號到五號之間的時段發文我感到非常抱歉,可能我被屏蔽了吧。 總之藉著緬懷六四餘韻,我想來簡單的聊聊民族主義,特別是中共近年一直對外宣傳中華民族,對於素來以中華文化繼承者自居的中華民國與台灣獨立支持者的台灣人之說,中共、民國、台獨之間的民族觀可以比較一下。
Thumbnail
2021/04/30
前一陣子中崙派出所發生的事件,不禁讓人覺得當個警察當到被黑的搞成這樣,如此狼狽樣讓人覺得「靠!吃我稅金的都是這麼丟臉的東西嗎?」 不過要論及丟不丟臉,絕對不能靠新聞報的表面來簡單評判。
Thumbnail
2021/04/30
前一陣子中崙派出所發生的事件,不禁讓人覺得當個警察當到被黑的搞成這樣,如此狼狽樣讓人覺得「靠!吃我稅金的都是這麼丟臉的東西嗎?」 不過要論及丟不丟臉,絕對不能靠新聞報的表面來簡單評判。
Thumbnail
2020/12/31
上回講過,對亞當.史密斯來說,或許賺錢不用講道義,因為賺錢就是道義,但僅憑一家之言就斷定賺錢需不需要講道義,那就把這個世界看得太簡單了。
Thumbnail
2020/12/31
上回講過,對亞當.史密斯來說,或許賺錢不用講道義,因為賺錢就是道義,但僅憑一家之言就斷定賺錢需不需要講道義,那就把這個世界看得太簡單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每個人對於好有不同定義,但我今天這篇就先以「錢」為主軸來寫吧,你了解後也可以自由延伸到自己其他定義的好生活上。 越活越不好的人,最大的特性就是「捨不得」。 捨不得自己的錢多給,所以變成什麼錢都要省。 捨不得自己的知識被別人拿去用,所以變成什麼人都不教。 捨不得自己多花時間在工作上,於是專業領
Thumbnail
每個人對於好有不同定義,但我今天這篇就先以「錢」為主軸來寫吧,你了解後也可以自由延伸到自己其他定義的好生活上。 越活越不好的人,最大的特性就是「捨不得」。 捨不得自己的錢多給,所以變成什麼錢都要省。 捨不得自己的知識被別人拿去用,所以變成什麼人都不教。 捨不得自己多花時間在工作上,於是專業領
Thumbnail
我和幾個差不多年齡、在差不多職業圈子的朋友,有一個互助取暖群,雖然不一起工作,偶爾聊幾句也會覺得療癒。 某天晚上,我做完所有的家事,用濕漉漉的手打開爆滿的群聊訊息,發現話題赫然變成,「我覺得自己很沒用。」的誠實豆沙包比拚。
Thumbnail
我和幾個差不多年齡、在差不多職業圈子的朋友,有一個互助取暖群,雖然不一起工作,偶爾聊幾句也會覺得療癒。 某天晚上,我做完所有的家事,用濕漉漉的手打開爆滿的群聊訊息,發現話題赫然變成,「我覺得自己很沒用。」的誠實豆沙包比拚。
Thumbnail
轉眼間我離開職場已經兩年,這兩年除了出過一本書之外,每天就是弄弄菜園打打電動處理雜務,沒做什麼所謂"有意義"的事情。這時候我的週遭親朋好友或是我自己,都會問一個問題,就是我這樣過日子人生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每天打混閒晃,不做一些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不是為了賺錢,那我們人生要充實自己什麼東西?
Thumbnail
轉眼間我離開職場已經兩年,這兩年除了出過一本書之外,每天就是弄弄菜園打打電動處理雜務,沒做什麼所謂"有意義"的事情。這時候我的週遭親朋好友或是我自己,都會問一個問題,就是我這樣過日子人生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每天打混閒晃,不做一些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不是為了賺錢,那我們人生要充實自己什麼東西?
Thumbnail
為什麼今天的題目叫做「我的專業不值得收錢」?因為我發覺實在太多人有這個想法了!不要否認,只是你自己不察覺而已。你究竟是否覺得自己唔值得擁有很多錢?最近我看了很多書,無論是有關財富的書,或是好像喜悅之道這類型的書,都同樣表達一個訊息:你是否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
Thumbnail
為什麼今天的題目叫做「我的專業不值得收錢」?因為我發覺實在太多人有這個想法了!不要否認,只是你自己不察覺而已。你究竟是否覺得自己唔值得擁有很多錢?最近我看了很多書,無論是有關財富的書,或是好像喜悅之道這類型的書,都同樣表達一個訊息:你是否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
Thumbnail
讀詩也是用感受的 不管什麼作品都是先從感受出發 「不是為了越寫越好」—廖瞇 讀廖瞇的作品會感受到「本真」 就是我想什麼,我就說什麼 不論什麼形式的創作品都該如此 「創作」就是一些你無法說清楚的東西, 那些「你」個人感覺到的、聽到看到讀到任何有感觸的一個「表達」。 這是最珍貴的東西。 〈垃圾世界〉
Thumbnail
讀詩也是用感受的 不管什麼作品都是先從感受出發 「不是為了越寫越好」—廖瞇 讀廖瞇的作品會感受到「本真」 就是我想什麼,我就說什麼 不論什麼形式的創作品都該如此 「創作」就是一些你無法說清楚的東西, 那些「你」個人感覺到的、聽到看到讀到任何有感觸的一個「表達」。 這是最珍貴的東西。 〈垃圾世界〉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和”有沒有用”這個詞在打交道。習慣以”有用””沒有用”來做對待人事物的判斷。在工作上,如果無法立刻產出成果,或是眼下看不到短期利益,就是”沒有用”。在實用主義當道之下,人生難道只有一種選擇嗎?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和”有沒有用”這個詞在打交道。習慣以”有用””沒有用”來做對待人事物的判斷。在工作上,如果無法立刻產出成果,或是眼下看不到短期利益,就是”沒有用”。在實用主義當道之下,人生難道只有一種選擇嗎?
Thumbnail
當我們花時間賺取這些富麗堂皇、值得褒獎的標籤,可是這些標籤不會貼著自己一輩子。
Thumbnail
當我們花時間賺取這些富麗堂皇、值得褒獎的標籤,可是這些標籤不會貼著自己一輩子。
Thumbnail
寫到這裏,我想到:1. 資源和知識的問題,不知道有別的可能的人,就放棄,什麼都不動了;沒有吸收新的知識,就從經驗裏找方法。幸運的,我知道,至少可以問人或去查,去確認,而不只是自己的舊經驗和「聽XX說」而已。……
Thumbnail
寫到這裏,我想到:1. 資源和知識的問題,不知道有別的可能的人,就放棄,什麼都不動了;沒有吸收新的知識,就從經驗裏找方法。幸運的,我知道,至少可以問人或去查,去確認,而不只是自己的舊經驗和「聽XX說」而已。……
Thumbnail
「你做這是要幹嘛?是有甚麼用?」 我們多多少少會聽到這些質疑,然後都會一整個不爽的想要回嘴,然後就是一個有一搭沒一搭的吵,吵到最後也都不了了之,對方依然覺得你總是在做些沒意義的鳥事,至於你則是得到一坨狗屎心情。 話說回來,所以他們說的「有用」到底是甚麼?是什麼被人稱為沒用?又為甚麼呢?
Thumbnail
「你做這是要幹嘛?是有甚麼用?」 我們多多少少會聽到這些質疑,然後都會一整個不爽的想要回嘴,然後就是一個有一搭沒一搭的吵,吵到最後也都不了了之,對方依然覺得你總是在做些沒意義的鳥事,至於你則是得到一坨狗屎心情。 話說回來,所以他們說的「有用」到底是甚麼?是什麼被人稱為沒用?又為甚麼呢?
Thumbnail
你的忙碌被歸屬於哪一種狀態?是事情多到沒有空閒的時間;每天像陀螺一直轉啊轉,卻不知道自己的方向;還是習慣把自己的行程填得很滿,讓自己看起來很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為什麼我們習慣用「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或許文化的養成,不小心把我們教導成一個太在乎自己是否「有用」,而不太關心自己開不「開心」的人。
Thumbnail
你的忙碌被歸屬於哪一種狀態?是事情多到沒有空閒的時間;每天像陀螺一直轉啊轉,卻不知道自己的方向;還是習慣把自己的行程填得很滿,讓自己看起來很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為什麼我們習慣用「忙」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或許文化的養成,不小心把我們教導成一個太在乎自己是否「有用」,而不太關心自己開不「開心」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