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我們應如何表達愛? 怎樣理解自己憤怒的感受? --- 讀 <<非暴力溝通 愛的語

2020/05/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經常不懂善待別人和自己。面對社會問題,我們更束手無策。非暴力溝通可能是一個方法。四個原則,就是無論別人說甚麼,怎樣表達自己,都要聆聽他們觀察到甚麼、有何感受、有何需要及有何請求。這在實踐上是難的,所以作者也舉出不少生活上的例子,例如在別人發怒時,不要說「可是......」,同理他的感受較好。
非暴力溝通也適合自我溝通。當你打算遣責自己時,可以先暫停一下,問問自己,是否有甚麼需要未被滿足?當你意識到背後的渴望、需要,你的歉疚就會消失了。作者認為,悲哀、挫折、失望等等的感受,都是上天給予的,目的是使我們圓滿自己的價值觀。非暴力溝通稱這個與未被滿足的需要連結的過程為哀悼(mourning)。當你接納這些感受,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需,便會創造一些可能性。
當然,不是所有需要都是持久、使我們喜樂的需要。作者認為賺錢、獲得他人的認可、避免受罰、避免羞愧感、基於責任感都只是一些外部動機。賺錢只是滿足某個需要的其中一個策略,只集中在此會令人失去生命的樂趣。獲得別人的認何,不如自己認同自我的價值,因靠自身的力量已能成功提升生命。如果因為「應該」、「不得不」而令你別無選擇,也未能跟你的需要連結。
傳統的讚美方式,可能不知不覺成為評論或操控人的工具。非暴力溝通的理念是,表達謝意的唯一目的是頌揚對方,有三句說話可以說。第一、別人對你做了甚麼有益的事。第二、我有哪些需要得到滿足。第三、因為這樣,我有甚麼喜悅的感受。這種方式,算是令人不卑不亢的方式吧!
甚麼是非暴力溝通定義的需要和感受呢?每個人都有基本需要的,自主(選擇夢想、目標和價值觀) 、慶祝和紀念、內外一致(真誠、創造、意義)、相互依存(接納、關係、貢獻)、玩耍(樂趣、歡笑)、精神上的交流(靈感、和諧) 和身體上的滋養(運動、休息、觸摸)等等。如果需要得到滿足,你或許到舒服、有信心、受啟發、感恩。如果需要得不到滿足,你或許會感到生氣、無望等等。作者在一系列叢書中,有細述我們怎樣辨識需要和感受,怎樣用非暴力溝通在家庭上、公司上、學校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看看。
Photo byAntennaonUnsplash
onion
onion
小時候是黃毛小子,喜歡追求知識、成功,典型的香港人。 在香港中文大學讀商科,後來歸信了基督。 近年在崇基神學院讀書,也在中學任教,閱書閱人無數,是時候透過文章整理一下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