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打小孩日】連貓狗都嫌的小孩,該如何安撫孩子的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hoto by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Photo by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前幾天是世界不打小孩日,可愛的衛服部總柴悉心叮嚀各位把麻不要打小孩,但小孩就是講也講不聽啊,用「打」是最快能看到顯著效果的方式,小孩立刻就不會再做同樣的事情了,還有什麼比「打」更有效的方式嗎?

腦寶到1y4m了,這幾次腦媽偶爾會收到托嬰中心的老師說「腦寶最近會開始出現打人的狀況囉」、「腦寶會拿玩具用同學,老師會說手是用來玩玩具的,不是來打同學的」。

☝請問:各位媽咪聽到會怎麼做呢?
我知道有些家庭的作法是,如果看到小朋友開始狂打、亂踢就會伸出小朋友的手,然後小打一下,並說「我打你會不會痛?會痛,是不是,那你為什麼要打人家?」

😱😱😱
請各位爸比媽咪不要再這麼做了!!!這麼做根本不會讓小孩停止打打。
#這年紀的大腦發生什麼事呢?】
常聽到人家說「2歲是貓狗都嫌的年紀」,這是因為 #3歲以前的小孩是沒有自我情緒控制的能力(self emotional regulation ),這時候他們的大腦在情緒這個區塊發展的非常活躍,而且正在快速發展自主意識(現在可以自己走、跑、有簡單的肢體控制力了),但無奈的是其他功能又還沒發育完全(如,抑制力、決策力、語言力、理解力等),因此小孩覺得「我想要」就希望是立即拿到,就算父母講多少的大道理,小孩還是不理解,所以就直接哭鬧。

而發展「自我情緒自制能力」的關鍵,其實是在於3歲前的「#共同情緒控制力」(emotional co-regulation),意思就是「#與父母的互動」。

共同控制力最註明的舉例就是打網球。譬如,當你看到對手將球打過來,你的反應,有可能是模仿同個球技、但也有可能依照你以前的經驗與現在的能力做出的回擊,而這一來一往的擊球都建立在對手上一發的表現。

#親子互動 就是如此。孩子碰到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可能是 #模仿,也可能是依照先前的 #經驗 與本次的感覺讓他做出 #符合他現在能力範圍 的動作,也可能是依據你剛剛的表現。
.
所以啦!如果把麻遇到小朋友做錯事情就打他,但他這個階段的大腦無法處理太複雜的理解能力、只能用情緒反應的話,他以後可能也只會用「#打」來解決事情。更重要的事,長期追蹤實驗發現,這樣的小孩將來的自我情緒控制就會很差,而且會影響未來的 #問題解決能力#學業較差#合作互動能力也較差

☝回到問題,該如何回應老師呢?
可以回說:「腦寶正在經歷hitting stage,所以會打打是很正常的喔~」(誤)
沒有啦,開玩笑的!!這樣應該會被老師白眼吧😆😆
我只是想和各位媽咪說,如果收到這樣的評語真的不要緊張,因為這就是 #幼兒發展的階段,雖然會辛苦爸媽、老師,但如果我們身為父母與老師能給予正確的回應方式,也能幫助到孩子未來的 #情緒控管能力


#腦媽分享
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腦媽分享幾種方式,看看你們家寶貝吃不吃這套囉~
1. 轉移注意力
2. 帶他去打可以打的東西,如鼓、枕頭
3. 轉成拍拍手
4. 溫柔的帶離這個地方,然後跟他簡單說明,再抱抱他
5. 情境允許的話,可以用搞笑的方式讓孩子大笑

我相信,只要父母願意花時間多想,一定能想到比#打罵小孩厲害的方式喔!你們家怎麼面對這種問題呢?歡迎和腦媽分享喔 :)


▌關於大腦媽媽 ▌

FB:https://www.facebook.com/brainymamaedu

(兒童認知心理學科學家 + 媽媽)的綜合體

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曾於澳洲Marcs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 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曾於視覺藝術研究所進修,並修習藝術治療、創作、幼兒玩具設計與研究。即將前往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早期學習實驗室(Early Learning Lab, Auckland)修習博士學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仙PIG-avatar-img
2020/07/10
感謝你的分享! 小孩講不聽的原因我覺得有很多,也許他不知道這件事為甚麼不對,也許可以試著跟他說為甚麼。 我們如果覺得是對的事,才會去做,不是嗎? 小孩做出的行為也是如此。 比起打他,不如跟他說為甚麼這樣做不對來的好吧? 也可以問他為甚麼要這樣做,可以從中了解他的想法! 希望我以小孩的角度跟你分享,可以幫助到你!
avatar-img
大腦媽媽的沙龍
30會員
50內容數
大腦媽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26
之前有媽媽問我說「從小學習第二外文好嗎?」「會不會連中文都顧不好啊?」「很多海外的媽媽都不確定一次教兩種語言,孩子會不會都學不好?」 語言這種東西,#當然是越早學越好啊!
Thumbnail
2021/03/26
之前有媽媽問我說「從小學習第二外文好嗎?」「會不會連中文都顧不好啊?」「很多海外的媽媽都不確定一次教兩種語言,孩子會不會都學不好?」 語言這種東西,#當然是越早學越好啊!
Thumbnail
2021/03/19
我們今天來聊聊小小人的情緒吧! 情緒發展就像是蓋房子,地基很穩的話,就能建立更穩固或更好的情緒控管。 我們從小一出生就和父母產生 #依附關係(和父母的親密接觸)、到三歲時能慢慢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不需要透過父母就能自己解決情緒問題)
Thumbnail
2021/03/19
我們今天來聊聊小小人的情緒吧! 情緒發展就像是蓋房子,地基很穩的話,就能建立更穩固或更好的情緒控管。 我們從小一出生就和父母產生 #依附關係(和父母的親密接觸)、到三歲時能慢慢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不需要透過父母就能自己解決情緒問題)
Thumbnail
2021/03/12
大家應該都知道好的睡眠品質很重要,在小朋友的階段更為重要,因為睡眠也會影響孩子的 #大腦結構發展、#情緒調節、#認知功能、#語言學習能力 等。
Thumbnail
2021/03/12
大家應該都知道好的睡眠品質很重要,在小朋友的階段更為重要,因為睡眠也會影響孩子的 #大腦結構發展、#情緒調節、#認知功能、#語言學習能力 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誰不是被打大的?」 但,打真的有效嗎? 通常,我們都只記得被打。 大多數的時候,不記得,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大多數的時候,更不知道,要怎麼把事情做對。 󠀠 在1998年4月30日由美國一個反體罰組織─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發起「Spank Out Da
Thumbnail
「誰不是被打大的?」 但,打真的有效嗎? 通常,我們都只記得被打。 大多數的時候,不記得,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 大多數的時候,更不知道,要怎麼把事情做對。 󠀠 在1998年4月30日由美國一個反體罰組織─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發起「Spank Out Da
Thumbnail
今天看到報紙斗大的標題”不打孩子日”,吸引我把報導全都看完了。我也很認真的,再次思考我與孩子間的相處以及教養方式,畢竟,自從小傢伙滿四歲上學後,我比以前更容易被他激怒,甚至覺得怎麼孩子越長大越煩,總是唱反調又固執,雖然他依然可愛,依然是我的寶貝,可是比起0歲到3歲這段最讓我懷念的時間,還是讓我有些不
Thumbnail
今天看到報紙斗大的標題”不打孩子日”,吸引我把報導全都看完了。我也很認真的,再次思考我與孩子間的相處以及教養方式,畢竟,自從小傢伙滿四歲上學後,我比以前更容易被他激怒,甚至覺得怎麼孩子越長大越煩,總是唱反調又固執,雖然他依然可愛,依然是我的寶貝,可是比起0歲到3歲這段最讓我懷念的時間,還是讓我有些不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的年齡層,若孩子當下不懂或走偏了趕緊從旁協助,馬上導正回來,盡量與孩子是朋友之間的互動模式,相互尊重,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畢竟人不是一開始就會知道怎麼當媽媽、也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爸爸,更不是一開始知道怎麼當孩子,都是長期的互動溝通、相處下來的感覺。 一起熟悉
Thumbnail
身為兩個兒子的媽,我必須承認,我真的、真的很想打小孩。 很多人喜歡用打的方式教育小孩,因為「打」是威權,馬上可以看得到效果,立竿見影,然而小孩乖乖就範,是因為明白道理而願意接受教誨?還是害怕棍子打下去的疼痛?!
Thumbnail
身為兩個兒子的媽,我必須承認,我真的、真的很想打小孩。 很多人喜歡用打的方式教育小孩,因為「打」是威權,馬上可以看得到效果,立竿見影,然而小孩乖乖就範,是因為明白道理而願意接受教誨?還是害怕棍子打下去的疼痛?!
Thumbnail
人的一生中有三個叛逆時期,2-3歲所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表現,稱作「幼兒叛逆期」;7-9歲左右來到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第三個叛逆期則表現在12-18歲左右,這也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面對這些叛逆期的行為,身為父母親的我們真的很困擾,旁人常會說:
Thumbnail
人的一生中有三個叛逆時期,2-3歲所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表現,稱作「幼兒叛逆期」;7-9歲左右來到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第三個叛逆期則表現在12-18歲左右,這也是大家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面對這些叛逆期的行為,身為父母親的我們真的很困擾,旁人常會說:
Thumbnail
幼兒會打父母,大多是家長太寵的關係,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打人又不痛、長大自然就會改善了,因此即便孩子不肯說對不起,也就作罷不處罰,但長期會使孩子養成壞習慣,而且長越大越難改過來,等孩子打人會痛或引發嚴重問題時,才要他修正行為,小孩會覺得很疑惑,小時候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
Thumbnail
幼兒會打父母,大多是家長太寵的關係,大人可能會覺得孩子打人又不痛、長大自然就會改善了,因此即便孩子不肯說對不起,也就作罷不處罰,但長期會使孩子養成壞習慣,而且長越大越難改過來,等孩子打人會痛或引發嚴重問題時,才要他修正行為,小孩會覺得很疑惑,小時候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
Thumbnail
不打小孩要怎麽教?管得動嗎?我是怎麽決定不打小孩的,還有一些個人的小方法,分享給大家参考。
Thumbnail
不打小孩要怎麽教?管得動嗎?我是怎麽決定不打小孩的,還有一些個人的小方法,分享給大家参考。
Thumbnail
前幾天是世界不打小孩日,可愛的衛服部總柴悉心叮嚀各位把麻不要打小孩,但小孩就是講也講不聽啊,用「打」是最快能看到顯著效果的方式,小孩立刻就不會再做同樣的事情了,還有什麼比「打」更有效的方式嗎?
Thumbnail
前幾天是世界不打小孩日,可愛的衛服部總柴悉心叮嚀各位把麻不要打小孩,但小孩就是講也講不聽啊,用「打」是最快能看到顯著效果的方式,小孩立刻就不會再做同樣的事情了,還有什麼比「打」更有效的方式嗎?
Thumbnail
當我們太過習慣使用暴力在孩子上,我們確實能得到一位乖巧聽話的小孩;但與此同時,我們可能在無形中也向他傳遞了「暴力使用」的錯誤觀念。 此外逼迫孩子聽話,也會令小孩過於習慣壓抑,使得他們面對難題時選擇默不作聲,並將負面感受累積在心裡──一旦這樣的情緒在某天爆發,那它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下一場暴力的發生──
Thumbnail
當我們太過習慣使用暴力在孩子上,我們確實能得到一位乖巧聽話的小孩;但與此同時,我們可能在無形中也向他傳遞了「暴力使用」的錯誤觀念。 此外逼迫孩子聽話,也會令小孩過於習慣壓抑,使得他們面對難題時選擇默不作聲,並將負面感受累積在心裡──一旦這樣的情緒在某天爆發,那它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下一場暴力的發生──
Thumbnail
挫折就拍桌子、得不到的玩具不交給你轉頭丟出去、不喜歡的小朋友靠近或者拿玩具就揮手打臉、喜歡打拔拔,然後偶爾可能還會把氣出在自己身上打自己的臉。 這些,是快到3歲的女兒會表現出來的,所觀察到的「暴力傾向」。 即使覺得孩子還小,有些狀況無傷大雅,但若是女兒的行為超出自己的理解範圍時,忍耐的底線難免失控
Thumbnail
挫折就拍桌子、得不到的玩具不交給你轉頭丟出去、不喜歡的小朋友靠近或者拿玩具就揮手打臉、喜歡打拔拔,然後偶爾可能還會把氣出在自己身上打自己的臉。 這些,是快到3歲的女兒會表現出來的,所觀察到的「暴力傾向」。 即使覺得孩子還小,有些狀況無傷大雅,但若是女兒的行為超出自己的理解範圍時,忍耐的底線難免失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