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打小孩日】連貓狗都嫌的小孩,該如何安撫孩子的情緒?

2020/05/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hoto by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前幾天是世界不打小孩日,可愛的衛服部總柴悉心叮嚀各位把麻不要打小孩,但小孩就是講也講不聽啊,用「打」是最快能看到顯著效果的方式,小孩立刻就不會再做同樣的事情了,還有什麼比「打」更有效的方式嗎?
腦寶到1y4m了,這幾次腦媽偶爾會收到托嬰中心的老師說「腦寶最近會開始出現打人的狀況囉」、「腦寶會拿玩具用同學,老師會說手是用來玩玩具的,不是來打同學的」。
☝請問:各位媽咪聽到會怎麼做呢?
我知道有些家庭的作法是,如果看到小朋友開始狂打、亂踢就會伸出小朋友的手,然後小打一下,並說「我打你會不會痛?會痛,是不是,那你為什麼要打人家?」
😱😱😱
請各位爸比媽咪不要再這麼做了!!!這麼做根本不會讓小孩停止打打。
#這年紀的大腦發生什麼事呢?】
常聽到人家說「2歲是貓狗都嫌的年紀」,這是因為 #3歲以前的小孩是沒有自我情緒控制的能力(self emotional regulation ),這時候他們的大腦在情緒這個區塊發展的非常活躍,而且正在快速發展自主意識(現在可以自己走、跑、有簡單的肢體控制力了),但無奈的是其他功能又還沒發育完全(如,抑制力、決策力、語言力、理解力等),因此小孩覺得「我想要」就希望是立即拿到,就算父母講多少的大道理,小孩還是不理解,所以就直接哭鬧。

而發展「自我情緒自制能力」的關鍵,其實是在於3歲前的「#共同情緒控制力」(emotional co-regulation),意思就是「#與父母的互動」。

共同控制力最註明的舉例就是打網球。譬如,當你看到對手將球打過來,你的反應,有可能是模仿同個球技、但也有可能依照你以前的經驗與現在的能力做出的回擊,而這一來一往的擊球都建立在對手上一發的表現。

#親子互動 就是如此。孩子碰到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可能是 #模仿,也可能是依照先前的 #經驗 與本次的感覺讓他做出 #符合他現在能力範圍 的動作,也可能是依據你剛剛的表現。
.
所以啦!如果把麻遇到小朋友做錯事情就打他,但他這個階段的大腦無法處理太複雜的理解能力、只能用情緒反應的話,他以後可能也只會用「#打」來解決事情。更重要的事,長期追蹤實驗發現,這樣的小孩將來的自我情緒控制就會很差,而且會影響未來的 #問題解決能力#學業較差#合作互動能力也較差

☝回到問題,該如何回應老師呢?
可以回說:「腦寶正在經歷hitting stage,所以會打打是很正常的喔~」(誤)
沒有啦,開玩笑的!!這樣應該會被老師白眼吧😆😆
我只是想和各位媽咪說,如果收到這樣的評語真的不要緊張,因為這就是 #幼兒發展的階段,雖然會辛苦爸媽、老師,但如果我們身為父母與老師能給予正確的回應方式,也能幫助到孩子未來的 #情緒控管能力

#腦媽分享
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腦媽分享幾種方式,看看你們家寶貝吃不吃這套囉~
1. 轉移注意力
2. 帶他去打可以打的東西,如鼓、枕頭
3. 轉成拍拍手
4. 溫柔的帶離這個地方,然後跟他簡單說明,再抱抱他
5. 情境允許的話,可以用搞笑的方式讓孩子大笑
我相信,只要父母願意花時間多想,一定能想到比#打罵小孩厲害的方式喔!你們家怎麼面對這種問題呢?歡迎和腦媽分享喔 :)
▌關於大腦媽媽 ▌
(兒童認知心理學科學家 + 媽媽)的綜合體
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曾於澳洲Marcs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 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曾於視覺藝術研究所進修,並修習藝術治療、創作、幼兒玩具設計與研究。即將前往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早期學習實驗室(Early Learning Lab, Auckland)修習博士學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腦媽媽
大腦媽媽
我是大腦媽媽,喜歡研究人腦,請和我一起探究小朋友和老公的奇怪大腦吧! 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曾至澳洲Marcs Institute Baby Lab擔任研究人員,曾修習藝術治療、幼兒玩具創作,目前於紐西蘭攻讀發展心理學博班。 {不定期更新紐西蘭生活&博班生活秘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