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勞工部門(Labor Department)統計, 受到COVID-19影響, 零售產業減少210萬(-13.5%)個工作機會(主要是因實體商店無法營業而減少的工作機會), 佔了整體
非農就業人數Non-Farm Payrolls減少數(2020年4月數字-2,050萬)的十分之一.
因社交距離政策, 實體商店無法營業導致實體經濟消費活動暫停, 傳統零售百貨像是骨牌效應般,
接連申請破產保護. 與此同時, 根據Adobe Analytics的數據調查分析, 網路零售每日平均銷售額卻增長了49%, 成了疫情下少數的獲利者. 雖然, 增長的銷售額裡可能很大一部分來自消費者因在家隔離或對疫情恐慌下的衝動性購物.
(美國最大的折扣信息交流網站
Slickdeals分析其數據指出, 疫情流行期間, 衝動消費支出增加約18%, 主要是購買清潔及防疫產品, 購買這類產品能增加消費者的安心感. 從數據分析中, 很重要的是
這段期間的衝動消費並非是隨機的購買, 而更多是購買需要性的產品. 同時間
Slickdeals的其他調查報告指出,
46%的人是第一次使用線上購買日常食物雜貨, 47%的人首次嘗試使用影音串流服務, 35%的人首度使用餐廳的外送服務APP.)
消費模式正歷經最大規模的重整, 實體零售面臨危機轉型, 網路零售如何順勢穩定成長?
隨著快時尚(Fast-Fashion)持續退燒, Z世代即將成為消費主力, α世代接續進入市場, 單調無聊的傳統零售模式不再具有吸引力, 零售的下一步還能做些什麼?
Z世代, 普遍被認為是心思複雜又難以討好的. 他們出生在網路社交(互聯網)活絡的年代, 生活與網路幾乎密不可分, 隨時在線, 習慣任何事情都能從網路尋求解答, 只要透過觸控點擊, 可以找到想要的一切, 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資訊, 他們習慣於透過大量的搜尋, 分析, 互動及思考後做出判斷, 希望自己都是獨立的個體, 特別的存在. 同時, 他們也是出生在全球經濟普遍低潮的年代, 因為財務不自由, 較務實地看待消費, 消費不單單只是購入需要而已, Z世代期待更多的消費帶來的附加價值(比如, 公平交易咖啡, 永續再生布料製成的服裝, 或是可重複使用的非一次性餐具). 所以, 要與Z世代建立穩定長期的信賴並不容易.
要與Z世代建立信任, <
公開透明>以及<
有趣且真誠互動>很重要, 他們支持真正做到這2點的品牌, 但Z世代的支持並非是永久的, 他們隨時接收大量即時資訊, 一旦品牌失去這2個精神, 失掉Z世代的支持也不過是彈指之間. 也因為隨時接收大量即時資訊, 社交媒體的傳播力量變得不容小覷, 根據Kantar市場研究機構調查, 約34%的Z世代會因名人推薦而消費購買,
70%來自因奈米網紅(Nano-Influencer)的真實分享而消費. 整體而言,
Z世代期待真實地的體驗與參與, 要贏得信任, 必須一次到位且永續堅持.
這樣看來, 實體零售必須透過體質的改善以及形象包裝, 想辦法屏除太過營利的印象(雖然零售的本質就是要營利, 但太直白會讓消費者難以買單), 增加對人性的關懷, 對社會的關注, 對地球的愛護. 虛實整合藉由社交媒體的力量導入實體消費, 藉由轉型打造契機. 網路零售則需要持續穩定產品品質, 不停地注入新鮮感, 製造話題, 在社交媒體上深耕經營, 順勢擴大市場, 增強品牌能見度(不然很容易就淹沒在茫茫網絡大海中). 但不管是實體或網路零售, 可以肯定的是:
改變, 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