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很小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返鄉的路上,即將抵達前,我們跟小萬說:「等一下看到阿公阿嬤,你可以叫『阿公!』、『阿嬤!』,他們好喜歡你,聽到你叫他們,會很高興。」小萬沒回應,我們也沒打算繼續說服,就姑且當做盡告知之義務。
一到家門口,小萬就喊了:「阿公、阿嬤!」。正在想哇賽這小孩都有聽進去耶。而開門的長輩第一句話就是:「怎麼沒叫人?」
「我有叫啊,但是你們沒有聽到。」他一字一句,清楚的說,沒有怨懟,就只是平鋪直述的陳述事實。
「那你再叫一次。」不死心的長輩說。
「不要。」然後他就咚咚咚的去玩了,處理長輩的叨念,便是我們的工作。
四天三夜的旅程裡,時不時就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跟我們留在南部好不好呀?」某個長輩說。
「當然好啊。」小萬笑得燦爛,「但我明天就要去台北了喔。」、「我明天再來找你們玩喔!」(他的明天,泛指還沒發生的日子,正如昨天泛指已經過去的時間)或者,他也會說:「不要啊,我要回去家裡。」
我在房裡工作,聽見門外傳來的某個長輩的聲音:「媽媽回台北了,她不要你了。」
「才沒有咧,她在房間裡啊。」又是一次,陳述事實的口吻。而我們鮮少騙小孩,於是他的字彙裡也不太出現「你騙我」這樣的詞。
某一個平行世界的我,可能在此時開門大聲說:「媽媽在這裡,媽媽不會拋棄你!」,為了讓孩子有安全感,必須成為一個對長輩毫不留情的晚輩,畢竟,長輩也需要教育。
但我什麼都沒做,只是聽著,覺得生氣,一邊想自己該怎麼婉轉的跟長輩說:這樣跟小孩開玩笑一點都不好玩,一邊有點懊惱成不了平行世界的那個自己。不一會,小萬跑來開門,說:「你看!媽媽在這裡呀!」語氣裡只有「你怎麼會搞不清楚,真奇怪捏」的態度,感覺不到絲毫的困擾與擔憂。
回到台北的某個晚上,我們去買東西,結帳時櫃檯人員說,我們買的幼兒牙刷,有貼紙贈品,要我們到服務台去領。服務台的店員拿著貼紙對小萬說:「你應該要跟我說什麼?」小萬只有一臉狐疑的看著她。
店員:「你喜歡巧虎嗎?」小萬點頭,雖然我懷疑他根本不知道巧虎是什麼。
店員:「那你應該要跟我說什麼?不給你了喔!」
小萬:「好了啦我知道了。」他轉身就想離開。
外子試著緩頰:「阿姨想給你貼紙,我們跟阿姨說謝謝好嗎?」
小萬:「喔!好啊!謝謝!」
我在一旁聽得好笑,三歲兒不是好惹的,有時想想自己內心小劇場很多,幫他擋東擋西的小心翼翼,但其實這孩子根本一點都不介意這些啊(看來也不怎麼介意拿不拿得到貼紙)!
那些叫人不叫人、那些禮貌不禮貌、那些「媽媽要遺棄你囉」的,以為是玩笑話的恐嚇,可能是我過去的傷痕,不是他的。我知道若擺著不管,也許這會變成他的傷口。但我必須一直提醒自己:是不一樣的,我的原生家庭與現在的家庭是不一樣的,我的母親與我是不一樣的,而幼時的我,與眼前這個孩子也是不一樣的。
要很小心,才不會將小時候的自己的需求,誤以為是現在眼前這孩子的需求。
要很小心,當踩在真實捍衛孩子權益,與冒出來的過去的記憶的邊界。
平行世界中的那個我,有一種風險是,在自以為捍衛的當下,也讓孩子看見了大人之間的衝突,我並非主張大人間不能有衝突,或者吵架都要躲起來吵。我只是想著,當我們殷切告訴孩子:「有話好好說。」的時候,我也得努力成為好好說話的大人。
*原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半路,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被嬰兒的哭聲弄得很焦慮,不曉得他現在是為何而哭。 他總是無法「像其他的孩子」躺在床上哭一哭就睡,總是得要抱著、搖著才能睡去。你擔心是否是因為自己無法忍受哭聲,所以才抱著他哄睡,是否剝奪了嬰兒「學習自己睡的機會」? 然後你想起了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
讓我覺得困惑的是,紙條裡隱約透露出的歉疚感。為何人們應該要覺得未滿一歲的嬰兒,需要「控制好自己並維持理智」?甚至,要為他不能達到控制自己而感到抱歉? 「誰該體諒誰多一些」的糾結,真的有解嗎?
你被嬰兒的哭聲弄得很焦慮,不曉得他現在是為何而哭。 他總是無法「像其他的孩子」躺在床上哭一哭就睡,總是得要抱著、搖著才能睡去。你擔心是否是因為自己無法忍受哭聲,所以才抱著他哄睡,是否剝奪了嬰兒「學習自己睡的機會」? 然後你想起了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
讓我覺得困惑的是,紙條裡隱約透露出的歉疚感。為何人們應該要覺得未滿一歲的嬰兒,需要「控制好自己並維持理智」?甚至,要為他不能達到控制自己而感到抱歉? 「誰該體諒誰多一些」的糾結,真的有解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今天一如既往地在保母回家之後開始一打二。   正當在遊戲房裡玩的正開心的時候,咩摟突然拉起我的手往客廳走。   我狐疑地跟了過去,她突然往我家倉庫的門把拉一拉,一個明明有壓下去但是卻假裝打不開門的模樣,並發出意義不明的話語。然後又往旁邊廁所的門做了一樣的動作,並繼續對我說著話,似乎像對我傳達
Thumbnail
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政大實小的狼師案,實小的家長,哪個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教養,哪個不是高學歷精英份子,為何,那些受傷的女孩得等到自己長大了、成年了,才能把小時候受到的侵害說出來...我不想在受害者身上灑鹽,我只是想著,會不會是曾經哪些事發生時,錯過了知道的機會,不斷的思考、看各家討論分享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角色屬於原作,OOC屬於我 千切豹馬 你牽著紅髮紅眼小男孩走在百貨公司裡,他臉和國際選手千切豹馬的長相一個模樣刻出來。 沒錯,小男孩就是千切的孩子,則你是他的母親,你並沒有帶球跑路,只是你帶著孩子出遊玩,因為你跟其他好姐妹提議說“我們幾個帶著孩子出遊玩,再把家裡東西全部都帶走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親愛的小大人: 好嗎?好嗎? 明明沒有人說我們應該是什麼樣子。 明明根本沒有人說我們做得不夠好,或是批評我們。 明明一切看似在軌道上,我們卻疑心有什麼貓膩。
小孩還在玄關脫鞋狀態就被長輩劈頭斥責:「阿是不會叫##嗎?看到人都不會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今天一如既往地在保母回家之後開始一打二。   正當在遊戲房裡玩的正開心的時候,咩摟突然拉起我的手往客廳走。   我狐疑地跟了過去,她突然往我家倉庫的門把拉一拉,一個明明有壓下去但是卻假裝打不開門的模樣,並發出意義不明的話語。然後又往旁邊廁所的門做了一樣的動作,並繼續對我說著話,似乎像對我傳達
Thumbnail
我一直耿耿於懷的是政大實小的狼師案,實小的家長,哪個不在意自己的孩子教養,哪個不是高學歷精英份子,為何,那些受傷的女孩得等到自己長大了、成年了,才能把小時候受到的侵害說出來...我不想在受害者身上灑鹽,我只是想著,會不會是曾經哪些事發生時,錯過了知道的機會,不斷的思考、看各家討論分享
Thumbnail
長大是不是就意味著變成那種我們討厭的人?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這一句話: 「當時,做了什麼決定,讓你變成現在的你?未來,又能做些什麼,讓以後的你不再後悔」 年輕的時候一定做過一些蠢事,如果有機會能夠再來一次,你願意把握這個機會嗎?
*角色屬於原作,OOC屬於我 千切豹馬 你牽著紅髮紅眼小男孩走在百貨公司裡,他臉和國際選手千切豹馬的長相一個模樣刻出來。 沒錯,小男孩就是千切的孩子,則你是他的母親,你並沒有帶球跑路,只是你帶著孩子出遊玩,因為你跟其他好姐妹提議說“我們幾個帶著孩子出遊玩,再把家裡東西全部都帶走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親愛的小大人: 好嗎?好嗎? 明明沒有人說我們應該是什麼樣子。 明明根本沒有人說我們做得不夠好,或是批評我們。 明明一切看似在軌道上,我們卻疑心有什麼貓膩。
小孩還在玄關脫鞋狀態就被長輩劈頭斥責:「阿是不會叫##嗎?看到人都不會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