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因過量使用(overdoses)海洛因、美沙冬、鴉片類藥物及古柯鹼造成死亡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每年亦有數萬人因使用酒精而死亡。多年來,大家不斷嘗試發展出一套有效的治療策略,以幫助使用酒精及藥物成癮的人們,然而許多治療策略帶來的效果都有其限制,這個最新的研究表明,多面向的治療策略帶來更好的成效,結合生理、社會、環境和心理的干預措施可以更好的幫助想要遠離藥物成癮的人們。
這項研究發表在成癮行為的心理學(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這個期刊上,他們分析了69個研究,這些研究分析了單一治療方法或多面向治療方法的效果。他們想確認是否有最佳的干預數量,結果發現針對複數的行為進行處遇對藥癮者來說是必要的,但對酒癮者來說似乎沒那麼重要。
當治療目標是「降低藥物使用」時,治療的效果通常不怎麼樣(underwhelming),接受藥物治療的個案約有40%-60%會復發,相較於以減少藥物使用為目標,有些治療的目的是「減害」,即經由各項措施已減少藥物對人們的傷害,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傳染疾病的預防、尋求社會支持或更好的利用社區資源等。然而因為研究方法的限制,我們很難斷定某一個治療方案的效果優於其他方案。
許多研究將藥物及酒精的使用與其他行為及環境因素獨立開來,然而研究揭示了藥物濫用的成因有很多,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在中間都參了一腳。研究發現治療方案所包含的干預措施與藥癮治療成效存在正相關,而酒癮治療的研究結果僅顯示有治療比沒治療來的好,增加治療中的面向似乎沒有帶來太多的好處,同時,結合專業人員的處遇和行為契約(behavioral contract)的效果特別好。
透過這個研究,我們可以採用更經濟的做法來應對酒精成癮,而藥物成癮仍需多面向的干預。這與其他許多研究不謀而合:當我們想要改變生活習慣時,結合三到四個目標時更容易成功,例如想戒菸的人可以同時計畫每天出門散步,並多吃蔬菜及水果。當我們面對藥物成癮時,從全人的角度解決問題也會有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