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DR兒童治療:複雜創傷、依附和解離》前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我非常榮幸應邀為安娜.葛梅茲的這本著作撰寫前言,她在EMDR治療界聲譽卓著、貢獻良多,包括她與一位年輕案主進行EMDR治療的精彩示範影片、充滿能量的EMDR 治療進階工作坊,以及在世界各地會議上所發表的演講。在這本書中,葛梅茲巧妙地結合了她多年以來的演講、臨床經驗、EMDR治療技巧以及創意十足的治療策略。這本書的首要目的是讓讀者了解適合孩子發展階段的策略及標準程序(protocol),好能為承受複雜創傷的兒童提供治療;複雜創傷包括解離症狀、依附困難以及不恰當的社會行為。然而我相信,這本書的內容對於運用 EMDR 治療來協助各個年齡層及多元背景的案主,都是很合適的。

當我們在為兒童以及家庭提供治療的時候,「關係」這個層面乃是關鍵因素。然而有時候要和高度敏感、重度創傷的孩子建立正向、互信的關係,卻是極為艱鉅的挑戰。通常的情況是孩子們不但不選擇接受治療,而且抗拒來自老師、家長、校長、治療師等人的建議。根據研究創傷兒童的美國心理醫師培理(B. D. Perry)的看法,「體認關係以及關係信號的力量,對於有效的治療、親職、照顧、教導以及其他所有人為的努力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Perry & Szalavitz, 2006)大部分兒童治療師很擅長和兒童建立和諧的關係,但是標準化的EMDR治療程序在應用於年輕案主的時候,必須作特定的調整。治療師該如何向兒童本人和照顧者解釋EMDR治療,並且獲得兩者同意參與治療的過程呢?這本書充滿了協助建立治療關係的寶貴資源,並且幫助兒童及照顧者不僅與治療師建立穩定、信任的關係,而且彼此之間也能建立這樣的關係。此外,治療程序中也包括了有趣、具體、「身體力行」的活動,即使是最叛逆的孩子以及最沒有概念的家長都能參與。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強調以案主為中心的治療,而且作者非常敏銳體察案主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價值觀。

要知道如何為治療做準備以及案主何時預備好接受EMDR治療,是一項挑戰,而且和重度受創的兒童及青少年工作的時候尤其艱鉅。在本書第三章〈第二階段:準備〉裡,作者介紹了培理、潘克賽普(Panksepp)、伯吉斯(Porges)、席格(Siegel)以及修爾(Schore)有關大腦生理結構的基礎理論,來支持她所發展出來的全面性治療標準程序,這不僅為不想面對問題、情緒失調的兒童做準備,也為照顧者提供了和兒童正面互動的機會。綜觀整本書,作者一再強調情感同步、情感共鳴以及靜心察覺的重要性。根據美國資深的EMDR治療師及培訓講師德沃金(Mark Dworkin, 2005)的看法,「情感同步的概念展現出契合及共鳴。當一個人調整對準另一個人,也就是一個人透過非語言的方式洞察並且感受到對方的經驗時,情感同步就發生了。這時候對方會覺得『被感受到』(felt)。情感同步非常近似於同理心。它為兩位當事人創造了依附關係。從實務上來說,當治療師真切地『抓到』案主當下的感受而案主也明白這一點,這就是所謂的情感同步。情感同步是EMDR治療得以成功的必備條件。」(Dworkin, 2005)為了解釋EMDR治療的步驟、讓兒童預備面對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並且幫助他們在建構安全空間的同時得以營造出情感同步,書中細膩地描述了適合個體發展階段的一些隱喻以及互動活動,並且輔以溫馨的實際個案來予以說明。

我經常碰到治療師對於如何向兒童及青少年介紹並執行EMDR治療感到茫然。有些治療師覺得標準化治療程序中的許多步驟應該刪去,因為他們認為兒童並不具備足夠的認知能力去參與完整的治療過程。根據我本身運用EMDR治療和兒童工作的經驗,如果治療師能夠按照兒童的年齡及發展程度做適當的調整,那麼兒童可以成功地進行所有的步驟。這本書很有條理地帶領讀者貫徹標準化EMDR治療程序的八個階段,透過好玩的活動以及有創意的、非語言的練習,來協助兒童參與每一階段的治療。此外,作者嚴謹遵守適應性訊息處理(AIP)的治療模式,作為和年輕案主工作時個案概念化以及治療方案的理論基礎。按照夏琵珞(Shapiro, 2001)的說法,AIP 模式「認為大部分的病態都起源於早期的生命經驗,而這些經驗啟動了持續不斷的情感、行為、認知模式,最終並形成認同結構。這種病態的結構深植於困擾事件發生之際便被儲存起來而停滯、處理不足的訊息裡。在各式各樣的個案裡……病態被視為是早期經驗的衝擊所構成的,而這些早期經驗以某種特定狀態的形式存放在神經系統裡。」(Shapiro, 2001)葛梅茲擁抱夏琵珞的理論,引用了AIP模式的觀念以及EMDR治療的基本步驟於兒童治療上,並透過具體的語言以及創新、不具威脅性的活動,在訴諸兒童的想像力、認知能力以及右腦功能之際,同時得以和兒童建立信任的關係。綜觀全書,製造樂趣並且創造安全感乃是協助兒童了解並且參與療癒過程的兩大基本要素。

我要為那些對兒童治療工作充滿悲憫之心,並且心平氣和地和高度功能失調家庭工作的臨床工作者,致上喝采。這些年來我遇到過許多充滿創意、銳意革新並且充滿熱誠的兒童治療師。這些臨床工作者大多數都採用兼容並蓄的做法,仰賴各式各樣的技巧和方法來引導兒童及家庭成員邁向正面的結果及穩定的關係。作者葛梅茲在本書中透過許多生動的個案實例,巧妙地展現了她如何和家庭成員建立關係並且讓他們參與治療的過程。此外她也詳細地描述如何將音樂、藝術、沙盤以及遊戲治療,融入EMDR治療以及其他包括感官動能心理治療(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治療性遊戲(Theraplay)以及內在家庭系統(Internal Family Systems, IFS)等具有療效的方法(詳見第十一至十三章)。

「受創兒童通常會對壓力產生過度反應……而且這會導致他們變得激進、衝動、情感需求強烈。這些兒童很難相處,很容易發脾氣卻很難平靜,他們可能會對最細微的差異或改變反應過度,而且通常無法三思而後行。在能夠對自己的行為作出任何持久性的改變之前,他們必須要能感受到安全與被愛。情緒困擾的兒童承受著某種痛苦,而痛苦會讓人易怒、焦慮和激進。唯有耐心、關愛、持續的照料才能奏效;速成的神奇療法並不存在。」(Perry & Szalavitz, 2006)在幫助兒童感受到成就感和正常化(見第九章)之際,對他們的痛苦予以尊重,是本書重要的宗旨之一。根據葛梅茲的看法,這個目標可以透過「運用兒童的天然語言──遊戲」來達成。她運用歡笑、多采多姿的譬喻、適合年齡層的認知交織、樂器、精細和粗大肌肉的活動以及幽默感,來幫助兒童及他們的照顧者探索其他可替換的行為,並且在愛、安全和信任的基礎上建立關係。

「兒童對自我的認知是由他和父母日積月累的互動所造成的,這個自我認知也是他如何看待其他生命經驗的主要透視鏡。我們必須謹記的是,人際之間的互動乃是眾多內在世界交匯的產物……有問題的關係只不過是受傷的內在世界的另一個症狀。」(Shapiro, Kaslow & mMaxfield, 2007)。誠如這本書的書名所顯示的,這些內容對於兒童EMDR治療的整合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我鼓勵所有的治療師在面對案主呈現出有問題的關係、複雜的創傷、依附問題以及解離症狀時,能夠閱讀這本《EMDR兒童治療:複雜創傷、依附和解離》(EMDR Therapy and Adjunct Approaches With Children: Complex Trauma, Attachment, and Dissociation)。本書提到的許多活動和程序,也可以依照成年人的視角加以調整,讓成年人有機會運用自己充滿樂趣和創意的右腦。閱讀這本書是一趟愉快、輕鬆的旅程,絕對值得花費時間一讀為快。

羅碧.杜頓(Robbie Dunton)
美國EMDR學院召集人

raw-image

《EMDR兒童治療:複雜創傷、依附和解離》
EMDR Therapy and Adjunct Approaches with Children: Complex Trauma, Attachment, and Dissociation
作者:安娜.葛梅茲(Ana M. Gomez, MC, LPC)
譯者:鄭玉英、陳慧敏、徐中緒、黃素娟、徐語珞、朱柏翰
審閱:鄭玉英、徐佩鈴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
張艾如-心靈之美心理治療所院長、前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台灣創傷與解離學會(前國際創傷與解離學會台灣分會)創會人
鄔佩麗-頂溪心理諮商所所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台灣EMDR學會創會理事長

◎ 專為兒童及青少年案主工作而寫的重量級實務操作手冊。
◎ 將音樂、藝術、沙盤以及遊戲治療,融入EMDR治療,從中也運用感官動能心理治療、治療性遊戲、內在家庭系統等方法。
◎ 協助接近孩童內在心靈,使家長或教師等都能獲益,找到更有效能的養兒與教學的訣竅。
◎ 美國EMDR學院、台灣EMDR學會、台灣創傷與解離學會,以及EMDR創建人Francine Shapiro等強力推薦。

博客來 讀 冊 金石堂 誠 品 心靈工坊

【延伸閱讀】
《遊戲與現實》唐諾.溫尼考特(Donald W. Winnicott)著
《塗鴉與夢境》唐諾.溫尼考特(Donald W. Winnicott)著
《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與嬰幼兒的心理治療實錄》 露薏絲‧艾曼紐(Louise Emanuel), 伊莉莎白‧布萊德利(Elizabeth Bradley)著
《給媽媽的貼心書: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唐諾.溫尼考特(Donald W. Winnicott)著


《EMDR兒童治療》新書分享會

主講:鄭玉英、陳慧敏
日期:2020/06/30(二)19:00-20:30
  (18:30開放入場,額滿為止)
地點:金融廣場書店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62號1樓,台灣金融研訓院,近捷運台電大樓站)

◎免費活動,請先報名>>> https://pse.is/R8N9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165會員
202內容數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第二版的《EMDR應用於兒童心理治療之藝術:從嬰兒到青少年》中,作者將他們全面性的2008年版本擴展到與嬰兒和青少年相關的資訊。貫穿第二版的指導語和腳本偏重於適合這些年齡層的發展語言。此外,有一個全新的章節特別說明如何將EMDR應用於非常年幼的兒童(嬰兒、幼兒、學齡前兒童),以及第二章說明如何以E
Thumbnail
在第二版的《EMDR應用於兒童心理治療之藝術:從嬰兒到青少年》中,作者將他們全面性的2008年版本擴展到與嬰兒和青少年相關的資訊。貫穿第二版的指導語和腳本偏重於適合這些年齡層的發展語言。此外,有一個全新的章節特別說明如何將EMDR應用於非常年幼的兒童(嬰兒、幼兒、學齡前兒童),以及第二章說明如何以E
Thumbnail
理論、發展與多樣性。 主編:Sondra Smith-Adcock&Catherine Tucker,譯者:陳增穎。 2021年1月初版印刷。
Thumbnail
理論、發展與多樣性。 主編:Sondra Smith-Adcock&Catherine Tucker,譯者:陳增穎。 2021年1月初版印刷。
Thumbnail
兒童精神科醫師與那些絕望、受傷童年的真實面對面;關係為何不可或缺,又何以讓人奄奄一息!摘錄佳句,展開自癒可能、治療方法及觀點討論。
Thumbnail
兒童精神科醫師與那些絕望、受傷童年的真實面對面;關係為何不可或缺,又何以讓人奄奄一息!摘錄佳句,展開自癒可能、治療方法及觀點討論。
Thumbnail
一般人對於心理治療,可能還停留在電影裡的景象——個案躺在椅子上或者坐在沙發上,一個人在旁邊說話或者催眠等等。 但是小小孩光是坐著就有困難,要怎麼做心理治療呢? 今天從人際互動的治療談起,讓大家認識一小部分的心理治療 人際互動的治療對象,是人際能力不佳的孩子,他們可能跟同儕相處有困難,有時候表現是
Thumbnail
一般人對於心理治療,可能還停留在電影裡的景象——個案躺在椅子上或者坐在沙發上,一個人在旁邊說話或者催眠等等。 但是小小孩光是坐著就有困難,要怎麼做心理治療呢? 今天從人際互動的治療談起,讓大家認識一小部分的心理治療 人際互動的治療對象,是人際能力不佳的孩子,他們可能跟同儕相處有困難,有時候表現是
Thumbnail
即使現在我們是為了教養孩子讀著這本書,讀完書後的嘗試調整與每天的互動裡,我們同樣被自己的給予和孩子的回應影響著,那些強大的循環感受牽引著我們累積出自己的幸福感,感受到付出的值得與愛。不管我們帶著什麼樣的過去走入孩子的生命,我深深覺得這本溫柔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幸福爸媽!
Thumbnail
即使現在我們是為了教養孩子讀著這本書,讀完書後的嘗試調整與每天的互動裡,我們同樣被自己的給予和孩子的回應影響著,那些強大的循環感受牽引著我們累積出自己的幸福感,感受到付出的值得與愛。不管我們帶著什麼樣的過去走入孩子的生命,我深深覺得這本溫柔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幸福爸媽!
Thumbnail
台灣是一個跨世代創傷的地方。至少有兩代在日據時代被殖民、另外一些是從中國到台灣來,經歷戰爭逃難。在這過程中,一代代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傳到現在。在安娜的書中也說明,為了因應整個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基因也會因應調整。有時候我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焦慮,但也許這焦慮不是我的,是從上一代來的。這不是他們的錯……
Thumbnail
台灣是一個跨世代創傷的地方。至少有兩代在日據時代被殖民、另外一些是從中國到台灣來,經歷戰爭逃難。在這過程中,一代代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傳到現在。在安娜的書中也說明,為了因應整個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基因也會因應調整。有時候我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焦慮,但也許這焦慮不是我的,是從上一代來的。這不是他們的錯……
Thumbnail
我寫這本書所抱持的目標,就是要告訴臨床工作者如何「逐步」和具有複雜創傷的兒童工作的「方法」。全書對於 EMDR 治療的八個階段都有詳盡的探索,並在每一個治療階段都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技巧和策略,以清晰、實際、具體、創意的方式來幫助難以治療的兒童。
Thumbnail
我寫這本書所抱持的目標,就是要告訴臨床工作者如何「逐步」和具有複雜創傷的兒童工作的「方法」。全書對於 EMDR 治療的八個階段都有詳盡的探索,並在每一個治療階段都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技巧和策略,以清晰、實際、具體、創意的方式來幫助難以治療的兒童。
Thumbnail
治療師該如何向兒童本人和照顧者解釋EMDR治療,並且獲得兩者同意參與治療的過程呢?這本書充滿了協助建立治療關係的寶貴資源,並且幫助兒童及照顧者不僅與治療師建立穩定、信任的關係,而且彼此之間也能建立這樣的關係。
Thumbnail
治療師該如何向兒童本人和照顧者解釋EMDR治療,並且獲得兩者同意參與治療的過程呢?這本書充滿了協助建立治療關係的寶貴資源,並且幫助兒童及照顧者不僅與治療師建立穩定、信任的關係,而且彼此之間也能建立這樣的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