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6/30《EMDR兒童治療》新書分享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鄭玉英老師與陳慧敏老師在新書分享會輪番暢談,從為何挑《EMDR兒童治療:複雜創傷、依附和解離》這本書翻譯,還有本書作者安娜.葛梅茲(Ana M. Gomez)為何重要說起。
陳慧敏老師的督導曾大力推薦,如果安娜若開課一定要去上,直說:「安娜是有趣又有創意的女人。」在2014年參與限額密集專訓後,才能體會這句話。因為安娜除了理論與技術融會貫通,創意與思路清晰,更有顆年輕的心。專訓過程中不只是玩沙箱與玩偶,更不斷強調:遊戲,可以幫助一個人的內在整合與神經連結。
安娜有個觀點很棒,她認為:
兒童,是未來的生命。如果我們把兒童照顧好,兒童就會長成很好的青少年,成為很好的成人,也會成為很好的父母。
如果同時與兒童和父母工作,則可以療癒父母的內在兒童。如果用兒童都能聽得懂的語言,也就能應用在與成人工作。

什麼是EMDR動眼治療?

鄭玉英老師分享,EMDR(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動眼減敏及重新處理治療,簡稱:動眼治療)用白話說,就是藉由一個人的眼睛(視覺)、耳朵(聽覺)、皮膚(觸覺)感官跟著雙側刺激,把對自己而言敏感的事情,重新處理一遍。有些創傷記憶是一次性的,例如:走在路上目睹車禍回家做惡夢三天,或是九二一大地震、八仙塵暴等造成PTSD(創傷後壓力症);但有些創傷是複雜性的,例如有些創傷發生在早期,非一次性,來自依附關係等。從神經心理學來說,創傷記憶除了是心理的名詞,也可以是腦神經的名詞,亦即:創傷記憶存於腦的神經網絡。
舉例來說,假設你是一位成熟漂亮單身女子,看到心儀的男子想開口認識,卻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一個聲音說:「不行」。這也許源於五歲時,想走向喜歡的事物卻遭遇攔阻,成為早期的創傷記憶。有些創傷甚至不一定記得,就在身體上留下痕跡。而EMDR心理治療,可以深度處理早期的創傷記憶,為腦神經網路的創傷記憶,帶來精準的改變。EMDR常用在成人,但也可用在兒童、青少年。青少年可能不願傾訴創傷,寧可用刀片來割自己的手,彷彿這樣才可以跟內心的難過抵銷。因此安娜將EMDR用在兒童與青少年,希望能盡早為他們治療。
記憶需要管理,就像金錢、時間需要管理一樣。EMDR就像整理記憶很棒的工具,不是只挖掘難過的負向記憶,其實也把一個人的安全、開心、成就感等正向記憶重新整頓。陳慧敏老師補充,其實每個人晚上每天都在做動眼治療,熟睡時的快速動眼期,就是老天爺給我們自然的動眼治療。又像一些原始部落,當他們在難過或快樂時,也有雙側搖擺或踏步的舞蹈方式,是種古老的智慧。EMDR,就是治療師把這方法放到諮商室裡。

微小創傷的累積

陳慧敏老師繼續說明,一般微小的創傷,我們都可以用身體自然的動眼機制加以整合。
但有時創傷卡住了,我們為了生存下去,會有另外一種機制,把我們受傷的心包覆好,獨立存在而未能整合。
舉例來說,一位媽媽有兩個孩子,女兒想買2000元的娃娃,媽媽因為價格太貴、弟弟未必會玩,而決定不買,但沒有說出真正的理由,只對女兒說:「你已經有其他玩具了。」回家後弟弟想要彩色筆,媽媽心想一盒120元,而且女兒和弟弟都可使用就答應。但從女兒主觀感受卻可能認為:媽媽不愛我,只愛弟弟。如果下次女兒跟弟弟借彩色筆卻又被拒絕、女兒吃雞腿時媽媽卻希望她分點給弟弟吃、趁媽媽不在偷打弟弟卻又被處罰等等,可能就會累積成她的觀念(例如認為媽媽重男輕女,或是媽媽比較愛弟弟),形成創傷。這些看似沒有創傷的微小創傷累積,很容易被我們所忽略,身為父母也難以掌握。如果接著學校、職場等持續接觸到性別角色的競爭或比較,很容易形成她個人的觀點(例如看到男性,就想把對方比下),影響她的親密關係。
而EMDR提供一個時間軸「從現在了解過去」,並回到過去處理完過去的創傷,再回來看現在的經驗,就不再將過去的經驗和當前經驗混合。然後提供「未來場景」,以便將來面對類似的情境時,有不同的經驗,整個處理過程中從負向認知改變而形成正向認知,有了不同的想法。我們怎麼想,影響我們怎麼感覺情緒。因此這不只是EMDR,其中也有認知治療。
回到女兒的例子,看到娃娃的形象、媽媽的眼神與聲音,當時這些感覺都會鎖在身體裡,就像是我們對一個人生氣,卻忘記為什麼而氣,只是身體仍感覺不舒服。而EMDR不只是處理創傷記憶,其實更是「適應性的訊息處理」。
我們有很多正向經驗,但在遇到困難時,卻把困難當作全部,忘記曾經擁有的能力。
因此EMDR協助我們找回能力,把過去的資源找回來,然後我們才去處理創傷。書上提到「雙重意識」和「雙重察覺」,也就是一腳踩在現在,一腳踩在過去,不同於有些治療學派,EMDR可以讓人知道:我人在現在當下!在處理過去的痛苦的同時會知道:現在的我很安全,我已活過來了。
鄭玉英老師補充,創傷的必要條件究竟是什麼?就是經過一些經驗後,把自己看成負面,認為自己不配、不值得好東西。根深蒂固後,形成創傷。處理的過程中,或許會抱怨是爸爸媽媽害的,但父母親千萬別因此而自責,要用自覺來察覺自己與孩子。人並不完美,都有點好與不好,但EMDR就是幫助我們記憶能夠整合。

解離是什麼?

鄭玉英老師接著談「解離」。創傷容易帶來解離。《EMDR兒童治療》本書最後一章談「內在家庭系統」,與EMDR搭配很精彩,就提到每個人都有許多的面貌,也就是「小我」,有人模人樣的,也有表現超齡的「小大人」,也可能在內在某個陰暗角落有著脆弱、站不起來的自己。當創傷夠大,而年齡夠小,而創傷又不只一次時,當一個人還在兒童階段,人格正要形成的時候,可能一部分的人格(小我)會分開、斷裂,就形成解離。因為解離是個光譜,有輕微也有嚴重,輕微的可能短暫片刻自己會因解離而恍神,但也因此,受創傷的孩子很容易被人誤會,以為他心不在焉,而創傷又再累積創傷。
那要如何解?就得邀請自己與「小我」們交朋友。說來簡單,做起很難,但目標就在於把這些斷裂的小我碎片重新整合。陳慧敏老師舉例,例如不願回想自己某一段記憶,可能是考試失敗的我、情感失戀當時的我等。邀請大家試想:這都是自己內部的一部分「小我」,但因為太痛而不想再看到,而這個被成人我不接受的「小我」可能感到被拋棄,所以想想看自己渴望被別人接受喜愛,但自己又不能接納喜愛自己的內在,這裡就會產生衝突。
如果我們都不願意瞭解我們自己,我們如何向別人介紹「我是誰」?
所以《EMDR兒童治療》就在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建立自己與他人設定界限。雖然這本書很專業,但閱讀越多,就會發現這本書的價值。不只幫助專業人員了解創傷、多元迷走神經等,還協助專業人員了解如何接個案,探索個案在生命各個階段的資源。並且又能嚴謹跟隨EMDR的八個步驟,卻又技巧地融合許多理論與實務經驗,如:內在家庭系統、遊戲性治療、依附理論、感官動能治療。也用兒童能懂的語言與譬喻,因此也可以應用到成人的內在兒童,也能聽懂。對非專業人員而言,我們都是從兒童長大,可以從書中的問話練習,更了解自己,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從陳慧敏老師的觀點來看,台灣是一個跨世代創傷的地方。至少有兩代在日據時代被殖民、另外一些是從中國到台灣來,經歷戰爭逃難。在這過程中,一代代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傳到現在。在安娜的書中也說明,為了因應整個社會的動盪,我們的基因也會因應調整。有時候我們不曉得為什麼會如此焦慮,但也許這焦慮不是我的,是從上一代來的。這不是他們的錯,畢竟我們沒經歷二次大戰、炸彈與防空洞等場景。處理這些早期創傷記憶是重要的,因為當年紀漸長,近期記憶減短,但封鎖在長期記憶的這些創傷,可能就湧現、捕獲我們。若能盡早處理與修復,我們就能快樂的變老。
修復永遠不嫌晚。有修復,就有未來。
林俞君 / 攝

《EMDR兒童治療:複雜創傷、依附和解離》
EMDR Therapy and Adjunct Approaches with Children: Complex Trauma, Attachment, and Dissociation
作者:安娜.葛梅茲(Ana M. Gomez, MC, LPC)
譯者:鄭玉英、陳慧敏、徐中緒、黃素娟、徐語珞、朱柏翰 審閱:鄭玉英、徐佩鈴
誠摯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院長
張艾如-心靈之美心理治療所院長、前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台灣創傷與解離學會(前國際創傷與解離學會台灣分會)創會人
鄔佩麗-頂溪心理諮商所所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台灣EMDR學會創會理事長
◎ 專為兒童及青少年案主工作而寫的重量級實務操作手冊。
◎ 將音樂、藝術、沙盤以及遊戲治療,融入EMDR治療,從中也運用感官動能心理治療、治療性遊戲、內在家庭系統等方法。
◎ 協助接近孩童內在心靈,使家長或教師等都能獲益,找到更有效能的養兒與教學的訣竅。
◎ 美國EMDR學院、台灣EMDR學會、台灣創傷與解離學會,以及EMDR創建人Francine Shapiro等強力推薦。
【延伸閱讀】
《創傷的內在世界:生命中難以承受的重,心靈如何回應》唐納‧卡爾謝(Donald Kalsched)著
《遊戲與現實》唐諾溫尼考特(Donald W. Winnicott)著
《塗鴉與夢境》唐諾溫尼考特(Donald W. Winnicott)著
《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與嬰幼兒的心理治療實錄》 露薏絲‧艾曼紐(Louise Emanuel), 伊莉莎白‧布萊德利(Elizabeth Bradley)著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學要從語言下手? 宋老師在一開場,就表明心理學要對語言學下功夫,他憶起幾年前和他的譯作《關係的存有》、《翻轉與重建》作者肯尼斯.格根見面時,就有跟他提過這一點,但格根似乎不以為然,反覺得那會殺了心理學。宋老師指出,他所說的語言學是站在較廣義的觀點來看的,可能格根尚未了解這點。知識奠定在語言上,思
黑人是野獸,黑人壞,黑人凶,黑人醜;瞧,一個黑人,他會冷,那個黑人在發抖,那個黑人發抖是因為他會冷,小男孩發抖是因為他怕那個黑人,黑人因為這種絞骨的陰冷而發抖,俊美的小男生之所以發抖,因為他認為那黑人是由於憤怒而發抖,白人小男孩投入母親的懷裡說:媽媽,那個黑人要吃我。
我寫這本書所抱持的目標,就是要告訴臨床工作者如何「逐步」和具有複雜創傷的兒童工作的「方法」。全書對於 EMDR 治療的八個階段都有詳盡的探索,並在每一個治療階段都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技巧和策略,以清晰、實際、具體、創意的方式來幫助難以治療的兒童。
治療師該如何向兒童本人和照顧者解釋EMDR治療,並且獲得兩者同意參與治療的過程呢?這本書充滿了協助建立治療關係的寶貴資源,並且幫助兒童及照顧者不僅與治療師建立穩定、信任的關係,而且彼此之間也能建立這樣的關係。
在EMDR治療的過程中,治療者必須確認準備工作已經到位。換句話說,治療師要幫助當事人能夠做好進入治療的療程,所以治療師也要非常努力地使當事人在一個充分信任與放鬆的治療關係下一起合作。因此,治療師要不時地評估當事人的心理狀態,以確保治療過程能依既定的步驟進行,使當事人重新回到生活的常軌。
記憶如何管理?除了常回顧、寫日記、做靈修等等自我記憶管理之外,有些記憶也可能需要有專業人幫忙來料理。尤其是不愉快和創傷性的記憶。因其帶有強烈情緒所以無法適宜的存檔,但又格外容易被目前事情勾動而重溫當時的害怕、憤怒或牽出當年的自卑或羞愧。這些過去式的經驗經常會引發目前過度反應或甚影響自己對未來的預期。
心理學要從語言下手? 宋老師在一開場,就表明心理學要對語言學下功夫,他憶起幾年前和他的譯作《關係的存有》、《翻轉與重建》作者肯尼斯.格根見面時,就有跟他提過這一點,但格根似乎不以為然,反覺得那會殺了心理學。宋老師指出,他所說的語言學是站在較廣義的觀點來看的,可能格根尚未了解這點。知識奠定在語言上,思
黑人是野獸,黑人壞,黑人凶,黑人醜;瞧,一個黑人,他會冷,那個黑人在發抖,那個黑人發抖是因為他會冷,小男孩發抖是因為他怕那個黑人,黑人因為這種絞骨的陰冷而發抖,俊美的小男生之所以發抖,因為他認為那黑人是由於憤怒而發抖,白人小男孩投入母親的懷裡說:媽媽,那個黑人要吃我。
我寫這本書所抱持的目標,就是要告訴臨床工作者如何「逐步」和具有複雜創傷的兒童工作的「方法」。全書對於 EMDR 治療的八個階段都有詳盡的探索,並在每一個治療階段都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技巧和策略,以清晰、實際、具體、創意的方式來幫助難以治療的兒童。
治療師該如何向兒童本人和照顧者解釋EMDR治療,並且獲得兩者同意參與治療的過程呢?這本書充滿了協助建立治療關係的寶貴資源,並且幫助兒童及照顧者不僅與治療師建立穩定、信任的關係,而且彼此之間也能建立這樣的關係。
在EMDR治療的過程中,治療者必須確認準備工作已經到位。換句話說,治療師要幫助當事人能夠做好進入治療的療程,所以治療師也要非常努力地使當事人在一個充分信任與放鬆的治療關係下一起合作。因此,治療師要不時地評估當事人的心理狀態,以確保治療過程能依既定的步驟進行,使當事人重新回到生活的常軌。
記憶如何管理?除了常回顧、寫日記、做靈修等等自我記憶管理之外,有些記憶也可能需要有專業人幫忙來料理。尤其是不愉快和創傷性的記憶。因其帶有強烈情緒所以無法適宜的存檔,但又格外容易被目前事情勾動而重溫當時的害怕、憤怒或牽出當年的自卑或羞愧。這些過去式的經驗經常會引發目前過度反應或甚影響自己對未來的預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眼動心身重建法(EMDR) EMDR是一種整合性的心理治療取向。主要是將個案目前的精神健康問題概念化為因過去經驗不適當地儲存於未加工過的神經生理記憶。治療過程運用快速的、規律的眼球左右來回運動刺激大腦雙側,以治療經驗創傷的個案。
在看見與看不見的兒體印記裡,我重新認識兒虐。 在創傷的時間軸裡,我反覆的在記憶裡翻騰,然後,讓呼吸和心跳引導我回到現在。 在觸動裡的三個學習: 1.什麼是兒虐: 該給卻沒有的經驗 不該有卻發生的經驗 讓幼兒偏離正常曲線的發展 2.什麼是創傷: 生命中非預期的、難以承受的困境,對人的傷
Thumbnail
我透過DID前輩們分享的人生經驗中,了解到在一些幼童遇上虐待時,大腦的防護機制會如何運作來保護兒童的身心功能、在大腦發育成熟後又是如何開啟治療的道路、在治療中是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所有經歷、直到年事已高時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擴展了自己對世界的光明及黑暗的視野,佩服即使經歷過虐待也仍能以愛待人的前輩們。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角度決定態度也影響高度    前言 2024/05/06《 聯合報》有篇 牧野《重新解讀童年傷痛》。看題目即知她有童年傷痛,只是現在用另個角度或視野來重新審視、解讀。她會提到童年傷痛,表示她應該已經長大成人了,可是依然受到童年的影響,而且成年後還一直受到影響,並沒有因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也可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眼動心身重建法(EMDR) EMDR是一種整合性的心理治療取向。主要是將個案目前的精神健康問題概念化為因過去經驗不適當地儲存於未加工過的神經生理記憶。治療過程運用快速的、規律的眼球左右來回運動刺激大腦雙側,以治療經驗創傷的個案。
在看見與看不見的兒體印記裡,我重新認識兒虐。 在創傷的時間軸裡,我反覆的在記憶裡翻騰,然後,讓呼吸和心跳引導我回到現在。 在觸動裡的三個學習: 1.什麼是兒虐: 該給卻沒有的經驗 不該有卻發生的經驗 讓幼兒偏離正常曲線的發展 2.什麼是創傷: 生命中非預期的、難以承受的困境,對人的傷
Thumbnail
我透過DID前輩們分享的人生經驗中,了解到在一些幼童遇上虐待時,大腦的防護機制會如何運作來保護兒童的身心功能、在大腦發育成熟後又是如何開啟治療的道路、在治療中是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所有經歷、直到年事已高時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擴展了自己對世界的光明及黑暗的視野,佩服即使經歷過虐待也仍能以愛待人的前輩們。
Thumbnail
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也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
角度決定態度也影響高度    前言 2024/05/06《 聯合報》有篇 牧野《重新解讀童年傷痛》。看題目即知她有童年傷痛,只是現在用另個角度或視野來重新審視、解讀。她會提到童年傷痛,表示她應該已經長大成人了,可是依然受到童年的影響,而且成年後還一直受到影響,並沒有因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也可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女孩透過療心卡的引導,深入瞭解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母親間的關係糾葛。文章透過故事敘述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情感的區域,引人思考自我覺察與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孩童情緒發展在華人文化中的重要性,討論了父母對於孩子情緒的影響以及溝通問題對於孩子健康的影響。文章指出情緒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並提供了一個10個月的線上練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