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光 Maboroshi(199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身為旁觀者,對悲劇不忍追問「然後呢?」,身為局內人,卻是不問也必須面對這個問題,更可能是,卡在那個當下去過著未來的日子。

由宮本輝同名小說改編的<幻之光>正是談到不會被說出口的悲劇之後;總是關注社會事件、背景「當下」的是枝裕和,在這部處女作中處理的卻是「之後」。儘管在威尼斯影展獲獎,但總讓人疑惑外國人對以如此淡的手法處理沉痛能夠了解多少?還是著迷東方情懷的一種氣味?

很喜歡江角、淺野兩個演員以及他們詮釋這兩個角色的關係,那種從小一起長大自然萌生的親密,即或是如此分享了那麼長的生命記憶、即或是那樣空氣般地愛著,我們仍舊無法去了解另一個人的心靈。旁人的一句:「孩子還那麼小,理應是最有幹勁的時候呀……完全沒有注意到什麼徵兆嗎?」這樣的問題由美子肯定自問過千百次,每一次自問都使那份愛崩解一次。

再也無法得到答案的疑問,如同回音反覆擴大、撞擊,可愛的妻子、初生的兒子都不再是郁夫留在世上的牽絆,說好明天付清欠的咖啡錢,才說完的承諾也是一轉念就遺忘的份量。郁夫的「輕生」─這兩個字可能正說明他的想法;並不如隔壁老爺爺以大聲廣播提醒他人自己還活著,只是收聽而不打擾的郁夫,恐怕也是那份溫柔使他看穿了生命到頭,沒有什麼生命之重,非要他以活著為代價去承受。

如同失了魂的由美子,奮力踩著郁夫留下的單車、走過郁夫騎過的路,一樣不懂郁夫為何什麼都沒和自己說、或是溫柔的他很難對自己開口的那些話。幼時曾經沒能留住奶奶的記憶與夢,透過這個悲劇再次證明她的無能為力;事實上,別人的生命真的就是別人的,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不過是作繭自縛,儘管不是絕情,但人的確很難做到那份泰然,就像很難不去盯著看身上的雀斑,卻會直直看到開始覺得自己整張臉都很奇怪,少有如民雄那般豁達「是雀斑還是斑點又有什麼關係呢?」是因為雀斑/斑點長在他人身上,民雄才這麼說的吧?實則也經歷愛妻離世的民雄,把這樣的豁達活成一種可能性。

由美子背負著未解的謎團遠嫁民雄,一直身著壓抑的黑,逐步在新生活中變化出色彩,甚至是枝也放入了前段婚姻未有的情慾段落。即使幸福無法被比較,這樣的幸福卻和郁夫之間的有著本質的不同;連在郁夫輕生時也沒放入由美子流淚的段落,卻在她發現民雄返鄉原是為了追回深愛的前妻而哭泣問道:「你那麼深愛過一個人,又怎能和我這樣的女人再婚?」,「這樣的女人」是由美子對自己的無能的標籤化,現在的幸福也成了一種責備,失去那麼深愛的人又怎能「輕易」讓心住進另一個人?即使酒醉,民雄也明白她其實從未「輕易」放過她自己,而回答著:「麼沉重的問題,明天再說吧」,民雄的明天和郁夫的明天,顯然是兩種不同的度量了,當然民雄給不出什麼回答(這又該怎麼回答?),卻用明天之後還有明天累積起的生活份量,一日一日去回應、化開由美子面對生命沉重的疑惑。

片尾,再次失魂的由美子跟隨著如夢的送葬隊伍來到海邊,她並非要輕生而只是無法自拔以致無以前進;當民雄一到來,她便回頭跟著他,聽民雄說著大海如何呼喚他的父親,在波光粼粼之中炫目地引人前去。那是通往希望或絕望的幻之光?只有目睹的人才能決定吧,民雄用有別郁夫的溫柔包容著由美子,那份溫柔可以比海還大、比「理解」還讓人安慰。

<幻之光>中兩種愛、兩種溫柔、兩種輕與重,無關對錯,每一個人都只是在為自己所見到的,選擇出自己認為最幸福的方式。


http://hashtalkmovies.mystrikingly.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影論寫作
139會員
261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影論寫作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Thumbnail
2025/04/28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Thumbnail
2025/04/23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Thumbnail
2025/04/23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Thumbnail
2025/04/16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Thumbnail
2025/04/16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因為2013年《我的意外爸爸》這部電影讓我認識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進而開始觀賞他一系列的作品,包含2008年《橫山家之味》,2015年《海街日記》、2018年《小偷家族》、2022年《嬰兒轉運站》,其他的電影作品尚待良辰吉日到來。我喜歡他對家庭關係與父親角色的描述,這些都給予我溫暖平和的感觸。
Thumbnail
因為2013年《我的意外爸爸》這部電影讓我認識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進而開始觀賞他一系列的作品,包含2008年《橫山家之味》,2015年《海街日記》、2018年《小偷家族》、2022年《嬰兒轉運站》,其他的電影作品尚待良辰吉日到來。我喜歡他對家庭關係與父親角色的描述,這些都給予我溫暖平和的感觸。
Thumbnail
波光仍閃動,像是暗示著愛子也迎向死亡的河面那樣,生命從不為誰停留。就在今年初,飾演愛子的演員尹靜姬也在與阿茲海默症糾纏了十年後離世。孰料戲裡戲外竟如鏡?生命之詩終究是死亡的隱題。不過幸而有詩有舞,在死亡之前,讓人類仍有機會創造出不朽的片刻。
Thumbnail
波光仍閃動,像是暗示著愛子也迎向死亡的河面那樣,生命從不為誰停留。就在今年初,飾演愛子的演員尹靜姬也在與阿茲海默症糾纏了十年後離世。孰料戲裡戲外竟如鏡?生命之詩終究是死亡的隱題。不過幸而有詩有舞,在死亡之前,讓人類仍有機會創造出不朽的片刻。
Thumbnail
《還有愛的日子》不再有那麼多開放詮釋的留白與意像,人物情感變得內斂,不再充斥無跡可尋的轉折與狗血劇的大悲大喜,但片中描繪暗藏「日式禮貌」下的惡意與危險,以及混雜悲苦和訕笑的人生況味,依舊非常深田。本片可說是於作者型電影和通俗劇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並在影像風格與敘事技法上皆展現游刃有餘氣度的集大成之作。
Thumbnail
《還有愛的日子》不再有那麼多開放詮釋的留白與意像,人物情感變得內斂,不再充斥無跡可尋的轉折與狗血劇的大悲大喜,但片中描繪暗藏「日式禮貌」下的惡意與危險,以及混雜悲苦和訕笑的人生況味,依舊非常深田。本片可說是於作者型電影和通俗劇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並在影像風格與敘事技法上皆展現游刃有餘氣度的集大成之作。
Thumbnail
今天的電影,觸發兩個主題思索,失去視覺的角色,如何在嶄新的世界摸索?當我們面對、描述、追尋一道光的指引,將會怎麼改變我們理解世界的方法?
Thumbnail
今天的電影,觸發兩個主題思索,失去視覺的角色,如何在嶄新的世界摸索?當我們面對、描述、追尋一道光的指引,將會怎麼改變我們理解世界的方法?
Thumbnail
「Her eyes are saying something.」(她的眼睛在追問) 「I will answer them.」(而我必將回答她) 橫濱流星和吉高由里子主演的《想見你的愛》改編自2011年由蘇志燮和韓孝周主演的《看不見的愛》,基本上日韓版的分鏡架構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當初韓版也是看得
Thumbnail
「Her eyes are saying something.」(她的眼睛在追問) 「I will answer them.」(而我必將回答她) 橫濱流星和吉高由里子主演的《想見你的愛》改編自2011年由蘇志燮和韓孝周主演的《看不見的愛》,基本上日韓版的分鏡架構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當初韓版也是看得
Thumbnail
2018年單獨飛往北海道的旅程中,原著小說成了我的飛機讀物,在4個小時的藍天之上,平野啓一朗的文字溫潤、緩若行板地,直擊進我的心中。 「人總是死心塌地認為,能夠改變的只有未來。可是實際上,未來經常在改變過去。可以說被改變,也可以說是自行改變。所謂『過去』,就是這樣纖弱、易感的吧?」
Thumbnail
2018年單獨飛往北海道的旅程中,原著小說成了我的飛機讀物,在4個小時的藍天之上,平野啓一朗的文字溫潤、緩若行板地,直擊進我的心中。 「人總是死心塌地認為,能夠改變的只有未來。可是實際上,未來經常在改變過去。可以說被改變,也可以說是自行改變。所謂『過去』,就是這樣纖弱、易感的吧?」
Thumbnail
身為旁觀者,對悲劇不忍追問「然後呢?」,身為局內人,卻是不問也必須面對這個問題,更可能是,卡在那個當下去過著未來的日子。 由宮本輝同名小說改編的正是談到不會被說出口的悲劇之後;總是關注社會事件、背景「當下」的是枝裕和,在這部處女作中處理的卻是「之後」......
Thumbnail
身為旁觀者,對悲劇不忍追問「然後呢?」,身為局內人,卻是不問也必須面對這個問題,更可能是,卡在那個當下去過著未來的日子。 由宮本輝同名小說改編的正是談到不會被說出口的悲劇之後;總是關注社會事件、背景「當下」的是枝裕和,在這部處女作中處理的卻是「之後」......
Thumbnail
有鑑於一直以來想寫影評,但又沒什麼產出。自己對於,要怎麼去書寫電影還有疑慮。近期剛好找到一個好用的網站Letterboxd,可以很方便地記錄自己看過的電影。打算就像之前曾有的fb活動,連續幾天貼出自己喜愛的電影。
Thumbnail
有鑑於一直以來想寫影評,但又沒什麼產出。自己對於,要怎麼去書寫電影還有疑慮。近期剛好找到一個好用的網站Letterboxd,可以很方便地記錄自己看過的電影。打算就像之前曾有的fb活動,連續幾天貼出自己喜愛的電影。
Thumbnail
如果日本近代有什麼生與死的藝術,是枝裕和必然是其中之一,無論從日本感官上寓美於敗流處、從卑微之境發現愛的所在、從人性深暗之處看到幽微,他都做到了,像條溪流,深深淺淺地流過各處,以路過每個人不同的生命,告訴你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愛的方式。
Thumbnail
如果日本近代有什麼生與死的藝術,是枝裕和必然是其中之一,無論從日本感官上寓美於敗流處、從卑微之境發現愛的所在、從人性深暗之處看到幽微,他都做到了,像條溪流,深深淺淺地流過各處,以路過每個人不同的生命,告訴你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愛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