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報導於:2018-03-13
編採:鄭詠心 責任編輯:錢佳玥
讓科技成為陪伴學子成長的夥伴
當科技逐漸成為生活的重心,社會與學校開始注重學生寫程式的能力。First Code Academy相信程式教育能讓學生透過做中學,學習運算思維和培養邏輯思考的能力,讓科技成為陪孩子一起闖世界的最佳夥伴。
First Code Academy 的故事源於2012年,創辦人辛婥琳在矽谷當軟體工程師時,常利用假日時間教孩子寫程式,原以為需要縝密邏輯思考的編程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卻意外看見孩子因為親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而眼神發光,啟發她想要將同樣的感動帶回她的家鄉——香港。她在2013年回到香港,並創立 First Code Academy。團隊致力推廣程式教育,包含手機應用程式編寫、3D列印製作、動畫製作等等科技相關課程,現在已有6,000多名來自香港、新加坡和臺灣等國家的學生。
First Code Academy重視學生的創意,不再是老師台上教課,學生在座位抄筆記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勇於表達自己想法。(照片提供 / First Code Academy)
「編碼」是中英文外第3種未來生存的必備能力
辛婥琳認為,時代變化如此快速,「我們只能不斷地充實自己」, 大學畢業後,辛婥琳依循自己的科系專長,進入金融產業工作,負責如阿里巴巴、百度等科技股票業,隨著與科技業接觸愈來愈頻繁,辛婥琳的眼界變得更加寬廣,「看到科技業做的手機Apps、網站,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讓我很想成為其中一員。」
本身對數理有濃厚興趣的辛婥琳,認為不少人對編碼有些許誤解。「編碼其實並非以數學主導,更大部分是注重邏輯和創意思維,不論小朋友或大人,都無需因為數學成績不佳而在編碼的大門前止步。」辛婥琳解釋,所謂的邏輯和創意思維,其實是一個from WHAT to HOW的過程。「假設開發一個App,我們需要構思製作它的目的——即是有什麼功能,這便是一種創意訓練。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驗與意念,例如熱衷於球類運動者可能就會想做一套籃球遊戲,從不打籃球的人則不會有這樣的構思,這便是WHAT的階段。決定了做籃球遊戲後,開始思考如何令籃球移動和計分,這便是考驗邏輯思維,HOW的部分。」
這次雜學校教育展中,First Code Academy以工作坊的形式帶現場來賓以程式語言Applnventor,搭建手機應用程式。工作坊包括介紹電腦運算及程式基本邏輯,讓孩童創作出實用的程式。透過活動讓孩童在搭建手機應用程式的時候,培養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
學生將編寫程式的所學內容呈現時,感受到趣味與成就感打破程式艱澀難懂的既定印象。(照片提供 / First Code Academy)
編碼是邏輯與創意的結合
美國矽谷為何可以成為世界技術和創新的重鎮,並且持續保持活力?這樣的環境在亞洲地區可能發生嗎?還缺少哪些關鍵元素,提供孩子一個完整,卻沒有單一標準答案的學習環境呢?First Code Academy相信,矽谷不只是一個地名,更是一種思維。
First Code Academy期待實踐的未來,是下一代讓科技成為自己實現夢想的得力助手,一起用影響力創造更進步的社會。不論幾歲的孩子,只要有興趣,都能一起在課堂裡,自由地發揮創意和挖掘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設限地探索自己無限的可能。
正如雜學校裡的每一個展位,都持續用著多元的方法證明「這世界並沒有唯一正確答案」,有許多事值得各方分享與追求。想要開始「程式課程」或在下課後學習一個新技能嗎?如今,科技已蔚為孩童未來趨勢,跟著First Code Academy一起勇敢擇學吧!